相隔萬里,漢武帝如何一戰定鼎西域?

公元前126年,13年前漢朝赴大月氏的張騫由匈奴歸漢,向漢武帝稟報了西域諸國的情況。雖然原本漢武帝希望與匈奴世仇大月氏一同對抗匈奴的期望落空了。但西域諸多的國家讓漢武帝又有了新的想法,即溝通西域以圖包圍匈奴。在霍去病大敗匈奴取得河西走廊後,漢武帝開始在張騫的建議之下向西方萬里之外的西域派遣使者,試圖打通道路。

相隔萬里,漢武帝如何一戰定鼎西域?

西域諸國


雖然漢武帝雄才大略威服西域,外交不是一帆風順的,而在漢朝與西域各國的交流過程中所展現的外交現象不得不說與我們今天如此相似:

早期交流

當時的西域有諸多國家,在張騫第一次到達西域時,這些國家都十分殷勤地招待張騫,因為他們都聽說過東方大漢的富有,早就試圖與大漢往來貿易。但因為匈奴的阻隔而不得行。

漢武帝聞言大悅,派遣張騫率領大量使者和貨物出訪西域諸國。這一次張騫成功地到達了烏孫,並由烏孫取道向西與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等國取得了聯繫。

相隔萬里,漢武帝如何一戰定鼎西域?

博望侯張騫


於是在這批使者回國之後,西域諸國紛紛向漢朝朝貢交易,漢武帝也派遣了很多批使者帶著貨物奔赴西域,自此漢與西域往來不絕,但因為路途遙遠,這些國家雖然貪圖漢的財富但並不敬畏漢朝,他們有的因為害怕匈奴而不厚待漢朝使者,有的甚至公開劫掠漢的使臣。

而漢的使臣也因為漢武帝的隨意而素質層次不齊,這些人一心只為了名利,在路上監守自盜,在出訪過巧取豪奪,鬧出了不少的笑話,讓西域諸國愈發輕視大漢。

經營西域

在交流之中,西域諸國因為道路遙遠和部分漢使素質低劣而輕視漢朝,他們只想得到財寶貨物,而不想跟漢朝產生實質上的政治關係。同時匈奴使者在西域諸國卻受到十分的優待。匈奴使者拿著單于手書便可在西域諸國作威作福,西域諸國無不優待,而漢朝使臣卻連供給都得不到。

相隔萬里,漢武帝如何一戰定鼎西域?

漢朝使者


這些亂象無疑與漢武帝當初勾連西域以圖包圍匈奴的計策大相徑庭,而且這些小國視大漢天威如無物,甚至樓蘭這些國家還在道路上大舉劫掠漢朝使臣。這些亂象讓武帝震怒,武帝明白了用財寶貨物只能達成交易,而不能讓人敬服,於是武帝下定決心用武力經營西域。

相隔萬里,漢武帝如何一戰定鼎西域?


元封元年武帝因西域小國樓蘭、姑師屢次劫掠漢朝使臣,加之匈奴勢力一直阻礙通路,命浞野侯趙破奴率軍數萬西出玉門關,兵鋒直指西域。樓蘭、姑師這些綠洲國家國小地狹,戰力很弱,趙破奴只率前鋒700人就活捉處死了樓蘭王,自此西域東部平定。

相隔萬里,漢武帝如何一戰定鼎西域?

樓蘭古城


天馬之戰

樓蘭、姑師平定之後,烏孫等國畏服漢朝,烏孫王向漢武帝求取和親,並獻上了烏孫的良馬。武帝對烏孫獻上的西域良馬非常喜愛,因此之前到過西域的使臣便投其所好,上奏漢武帝說烏孫等國的西邊,大沙漠之外的大宛國有著更好的馬匹,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汗血寶馬。

漢武帝因為需要對匈奴用兵,因此非常渴求西域的寶馬,便派人帶著重金和金馬向大宛國前去。

大宛

大宛國在大沙漠以西的位置費爾幹納盆地,據司馬遷史記記載:

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漢正西,去漢可萬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麥。有蒲陶酒。多善馬,馬汗血,其先天馬子也。有城郭屋室。其屬邑大小七十餘城,眾可數十萬。其兵弓矛騎射。

大宛地區在亞歷山大征服之後被希臘化,大批希臘人移居此地,雖然後被塞種人征服,但大宛依然是希臘文化為主體的國家。不同於樓蘭、姑師等國家,大宛擁有大量的人口和希臘技術,在當時中亞是個強大的國家。

相隔萬里,漢武帝如何一戰定鼎西域?


殺漢使

漢使在攜帶重金到達大宛國後卻與當地人產生了矛盾,當地人本來之前就看不上漢朝使者,又因為距離遙遠非常輕視漢朝的武力。因此在產生矛盾後,大宛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殺害了漢武帝的使者,搶走了全部財物。

宛國饒漢物,相與謀曰:“漢去我遠,而鹽水中數敗,出其北有胡寇,出其南乏水草。又且往往而絕邑,乏食者多。漢使數百人為輩來,而常乏食,死者過半,是安能致大軍乎?無奈我何。且貳師馬,宛寶馬也。”遂不肯予漢使。漢使怒,妄言,椎金馬而去。宛貴人怒曰:“漢使至輕我!”遣漢使去,令其東邊鬱成遮攻殺漢使,取其財物。

天馬之戰

漢武帝震怒之下,加上之前樓蘭等國被趙破奴700人便擊敗,於是漢武帝命李廣利出兵大宛以正天威。但這一次沒有做好準備,李廣利帶領的軍隊後勤沒有得到保障,西域小國也想坐山觀虎鬥而沒有配合李廣利。李廣利到達大宛時軍隊已減員超過一半,再加上大宛城高池堅,希臘城牆和兵器讓李廣利苦不堪言。李廣利被打的狼狽逃回敦煌。

相隔萬里,漢武帝如何一戰定鼎西域?


漢武帝聽到李廣利戰敗的消息丟臉極了,本來西域西部的國家就輕視漢朝,這些興師動眾還被打得狼狽逃竄,影響可想而知。

可以說漢朝本來就遠離西域,很難在西域施加影響力,事實也是如此。在與西域的外交中之前一味貿易,導致格國輕視漢朝,跟匈奴在西域的影響力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好不容易依靠擊敗小國樓蘭展現了一些實力,但卻在此戰中輸的如此之慘。如果不能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各國勢必也跟著叛離漢朝,可能漢朝從此就不能在影響西域了,我們今天也難以看到這麼廣大的祖國雞尾了。

不得不說漢武帝不愧一代雄主,沒什麼別的優柔寡斷和認慫,馬上認識到必須拿下大宛。漢武帝直接讓李廣利不得進入玉門關,增派數萬大軍支援李廣利,並吸取了教訓,在派數萬民夫運送糧草。當時給李廣利運送糧草的人從長安一路延綿到敦煌,巍巍壯觀:

赦囚徒材官,益發惡少年及邊騎,歲餘而出敦煌者六萬人,負私從者不與。牛十萬,馬三萬餘匹,驢騾橐它以萬數。多齎糧,兵弩甚設,天下騷動,傳相奉伐宛,凡五十餘校尉。

即便如此,李廣利的軍隊都折損了數萬,可見這場戰鬥有多麼兇險,漢武帝需要下多大的決心。但漢武帝的決心得到了回報,此次,漢朝大軍成功圍困大宛都城。大宛的貴族們終於感到了害怕,這些人在壓力下發動政變殺死了國王,向李廣利請降。

相隔萬里,漢武帝如何一戰定鼎西域?

大宛遺址


李廣利此戰後扶立味蔡為傀儡國王,帶著大宛的百匹汗血寶馬回到了漢朝。

相隔萬里,漢武帝如何一戰定鼎西域?


定鼎西域

此戰漢朝數萬大軍橫跨萬里沙漠擊敗西域強大的大宛國,之前烏孫答應支援卻坐山觀虎鬥,這次之後西域諸國紛紛臣服大漢。李廣利在回國途中,直接在西域諸國派兵駐紮,設立官長,西域諸國更是殷勤地派貴族到大漢當人質以表忠心。

自此之後,西域諸國再也不敢輕視漢朝,西域也與中國不可分割,成為中國自古以來的領土。

後記

漢朝與西域諸國的外交歷程可謂一波三折,而其中這些現象套用到今天也有借鑑意義。在大漢不想訴諸武力,一心與他們和平貿易結交時,這些人卻輕視漢朝。就算漢朝能帶給他們財富,匈奴什麼也不能給他們。

但只要匈奴武力在一天,他們也敢輕視慢待漢朝,連樓蘭這樣的小國都敢劫掠漢朝的使臣,大宛更是敢直接殺害漢使搶奪財寶。烏孫與漢朝也和親了,有血緣之親,但烏孫也在漢朝需要他們時坐山觀虎鬥。只有漢朝以武力殺雞儆猴,他們才真正的明白了漢,朝是什麼樣的龐然大物自己到底是什麼地位。

只有展現出了真正的實力才能獲得真正的友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