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

手机用户66862303282


行政编和事业编是我国机关事业单位设立的两种身份特质。作为体制内的两个身份主体,两者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多不同。

行政编

行政编是指国家党政机关及部分群团组织使用的编制,即公务员。像政府口的政府办、发改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市场管理局、人社局、工信局等,党口的委办、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纪检委等,群团组织的工会、共青团、妇联、供销社、社科联,政法口的法院、检察院、司法局,还有人大、政协等机关在编人员,都是行政编制。行政编制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必须在行政或执法岗位;二是由财政全额供养;三是必须参加考试获得。

行政编制不像事业单位那样区分很多类型,它只有一种编制性质。不过在行政机关存在部分工勤人员,使用的是行政工勤编制,由于他们的身份是工人,不具备提拔使用的条件,与公务员存在本质区别,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一种编制,至多是一种身份和待遇的象征。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属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随着行政编制的逐步核减退出历史舞台,未来行政机关将只有行政编一种编制存在。很多人常说的政法专项编制也是行政编制的一种,只是因为职能需要进行管理方式的区分而已。

事业编制

事业编制是指机构编制部门根据事业单位职能属性设置的编制。事业编制主要存在于科技、教育、公共文化和卫生服务领域,主要职责是代替政府为社会提供各类公益服务。使用事业编制的,像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医院、报社、电视台、疾控中心、防疫站、救助站、福利院、就业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体育中心等,多数是各类党政机关的二层机构,或者党委政府的直属机构。按照职能区分为行政执法类、公益类和生产经营类三种。其中,行政执法类未来将全部转行政,或剥离行政职能转公益;公益类大体保持现状,部分公益二类、三类或进行整合剥离收费和经营职责转公益一类,或者剥离公益职责转企。生产经营类按照计划将在今年年底全部转企。

事业编制按照财政供养方式区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全额拨款主要存在于参公和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差额拨款集中在公益二类,自收自支集中在生产经营类,目前正在进行改革,未来将全部取消,只保留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两种性质。

事业编制中有一类人员比较特殊,即参公身份人员。这类人员使用事业编制,但是不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而是按照公务员法管理,享受与公务员同等的工资和晋升待遇。这部分人员将随着单位的改制转隶逐步置换为行政编制,或者剥离行政属性转纯事业身份,不再保留参公待遇。随着参公、差额、自收自支等编制的清理,未来,事业编制的大趋势是将全部以全额拨款形式存在。


80后小公


行政编制是指党政机关使用的编制。党政机关中,干部使用的是行政编制,工人使用的是工勤编制。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政法委等法制部门中,使用的行政编制,被单独称为“政法专项编制”,其实质也是行政编制。使用行政编制的一定是干部,其身份为公务员。其他使用行政编制的,还有人大、政协机关,以及群团机关。在县区基层,由于机构和编制所限,部分人民团体机关为参公事业单位,使用的事业编制。

事业编制是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使用的编制,按财政供养模式分为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编制。由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事业单位分为了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和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一般对应使用的是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编制。由于改革后,生产经营类改企,公益二类剥离管理职能改企,因此,差额编制向全额编制过渡,自收自支编制也会随生产经营职能改企,要求于2019年6月底前全部取消。事业单位以公益服务职能为主,除乡镇卫生院等部分机构外,其他单位编制使用以全额事业编制为主。同样的,中小学公办教师使用的编制,被称为“教育专项编制”,专供中小学教师使用。在事业单位,干部和工人使用的都是事业编制,只有岗位区别,没有编制区别。

无论是党政机关,还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只有正式职工才能取得编制使用的权利。根据人事管理条例,除已经取得编制的职工外,新进人员要想取得编制,必须通过公务员考试,或者省考事业人员考试。其余获得编制的途径很少,只有特殊人才引进,或者是特岗教师、公费师范生、三支一扶等人员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经地方人事部门批准转正后,方可使用编制。


宁哥说


行政编制是指是指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根据行政部门的职能、性质、岗位核定的工作人员的编制。使用行政编制的,主要是党政机关,主要是指党委机关和政府工作部门,比如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财政局、公安局、人社局、农业农村局等。除此之外,还有人大、政协机关人员,法院、检察院机关人员,工会、妇联、团委等人民团体组织机关人员。专门供公检法、政法委、司法局机关人员使用的行政编制,又叫作“政法专项编制”,是行政编制的一种。

行政编制对应的是公务员身份,除实习期未满或者因其他原因未申批之外的人员,全部为公务员。还有一种说法,是将行政单位中专门供工勤人员使用的工勤编制,也划分到行政编制之中,这种划分办法是对是错暂且不论,但极易引发误会和争议。行政编制为省管编制,由省级机构编制部门统筹管理,调节使用。根据机构编制管理要求,行政编制以2012年底数为基数,只减不增,体现行政审批改革中简政放权的目的。

事业编制是指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根据公共文化、教育、卫生等公益服务需要,按照事业单位职能、性质、岗位核定的工作人员的编制。使用事业编制的,多为承担公益服务职能的基础教育、公共文化、公共卫生等机构,多为党委机关、政府部门下属机构,也有部分党委政府直属管理的事业机构。事业编制主要分为全额、差额、自收自支三种,改革后将以全额为主,差额减少使用,自收自支撤销。

使用事业编制的有两类人员,一类是参公人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主要是承担行政执法职能的人员,以及根据新《公务员法》第112条规定的“法律规定承担公共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由组织部门核定的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事业单位不再承担行政职能,这类事业单位数量将越来越少。如果原来参公的事业单位不再参公管理,单位中原来已经取得参公身份的人员,也将随岗位变化,按照相应的转隶办法,转为事业人员。

事业编制主要被使用于公益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也就是改革后的“纯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后,事业单位将以公益类为主要存在形式,事业编制也将以全额编制为主要存在形式。事业人员实行“全员聘用制”管理,逐步走上合同制管理模式。


职言管语


行政编制: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日常办公经费,由行政经费开支,执行国家职能及政治体系管理职能的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党派机关、政协机关、人民团体所使用的人员编制,列为国家行政编制。

事业编制:是指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

区别一、经费来源渠道不同,行政编制是全部由行政经费开支,事业编制中全额拨款的是全部由事业费开支,差额拨款的部分由事业费开支,自收自支的则国家事业费不开支。

区别二、行政编制的工作人员走的是职务和级别的晋升,从办事员、科员、副科、正科、副处、……,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走的是职称的晋升,如助理工程师(助教)、工程师(讲师)、高级工程师(副教授)、正高级工程师(教授)等。


好哥开大车


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都是属于政府公共机构的两种正式编制,工资待遇、职级晋升各有所不同。上面的理论回答比较具体了,我重点回答一下比较关心的晋升待遇问题。行政编制大多数分布在行政、党群机构,事业编制大多分布在行政机关下属机构、技术科研、学校医院等机构,公益性较强。行政编制就是所谓的公务员身份,工资晋升有职级职务晋升;事业编制工资晋升走职称,不同领域有相应的管理过技术职称评定(也分管理岗和专技岗)。职务的任免上,行政编制可以在行政和事业单位任职,事业编制只能在事业单位任职。但级别到达县处级以上了,事业编制不受限,可以交流选任到行政单位任职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


机器猫tracyo716


行政编制是国家机关编制管理部门根据宪法和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所确立的组织原则,根据行政部门的结构、职能和工作量下达的工作人员的编制额度。是国家对行政机关的规模实行宏观控制的手段,编制额度具有法律效力,公务员的录用和转任均受其约束。

事业编制是指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

编制区别:公务员编制是行政编制,是政府机关的正式人员。事业编制是辅助编制,事业编制按照财政来源又可分为全额事业编制、差额事业编制和自筹自支事业编制三种。全额编制完全靠财政拨款的单位。

待遇区别:公务员的工资收入由政府财政承担,并根据财政状况进行调资,公务员享受的保险福利是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执行。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收入一般由各事业单位根据市场情况而定,事业单位人员享受的保险福利是按照有关的社会规定 执行,一般要逐步实行社会化。


东篱农舍老陈


1、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编制?

编制是指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的分配,由财政拨款的编制数额由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制定,财政部门据此拨款。通常分为行政编制、事业编制。

通俗来说:编制是一种分配制度,这种分配制度使编制人员能享受到整个国民收入的优先分配权,同时也是政府用以控制行政单位或者事业单位人员规模,控制财政成本,给大家划分类型,施以不同的待遇分配保障制度,分归不同法律管理的手段;

对个人来说,编制就约等于科举的“功名”,它决定了你在体系的终极发展。官职可以免除,但你只是职务没了。编制只要还在,你就等于保留功名。你就还有保证生活的财政供养、随时可能起复的游戏资格以及编制所在(功名高低)所带来的社会地位。

2.行政编制就是公务员吗?

当然是否定的,行政编制是指编制管理单位给行政机构核定的工作人员的人数限额,由公务员岗位和工勤岗位组成。行政编制绝大多数是公务员,也有部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事业编制,即参公事业编制。

简单概括:公务员一定是行政编制,行政编制不一定是公务员

有一些不属于政府序列的单位也有行政编制,这些人员属于依照公务员管理所有待遇和公务员没有区别,如:地方党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


3.事业编制与行政编制的区别

行政编制是由中央总控制,事业编制是由各地方政府控制,事业编制是对公务员的补充。

如果是行政编制,那你就是按公务员法只“走”行政级别;事业编制,情况复杂,其中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工资待遇比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待遇执行,也就是按照职级核定工资。其它的事业编制是按岗定薪,分管理岗、专业技术岗和工勤岗。(管理岗:职员一到十级,依次对应着正部级至办事员的行政级别;专业技术岗根据行业的要求进行职称评定,比如医生和教师;工勤岗就是工人)事业编制的人员一般走上副科(八级职员)领导岗位后也可以交流到行政机关当公务员,也可以参加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当领导。

4.事业编制有机会去当公务员吗

有, 根据国家的公务员调任规定:进入公务员队伍有两种方式:考录和调任。

考录就是我们参加的公务员考试,调任就是从一个单位调任到公务员队伍,但调任有一定的要求,一定是要提拔,不是平级调动。


餐饮职业管理经理人


行政编制就是国家公务员制度,事业编制就是雇佣关系。是“走”职称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d0bbb2e6a7714c29aa9c963a8723340b\

悟禅法者


我理解是,隶属于政府机关的正式编制人员属于行政编制。隶属于事业单位的正式人员属于事业编制。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事业单,还有大量的编外人员即无编制干活的临时人员。


Amanda雪儿


什么是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他们又有怎样的区别?以下是我的视频回答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47135340f56c4376a28eaa0796156ef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