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男孩在上网课期间玩游戏花光40万卖房款,你怎么看?

小Z老师扎马尾


网上授课,是非常时期的权宜之计,因而也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测的结果。是的,孩子可能不习惯,家长也有可能没经验;但11岁的孩子玩游戏花了四十万,发生这样的事这也太离谱、太不可思议了。这里我们先抛开上网课的是与否,单说这个11岁孩子的家长种种。其一、能让孩子轻而易举的摸到家里的钱,这是家长没有安全意识;要么就是这钱是大风刮来的,不用去珍惜。其二、是家长对孩子失察,或则简直就是放任。四十万不是个小数目,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花完了的事。这期间,难道孩子没有一点异常现象,我感觉不可能。孩子投入了这么大的精力玩游戏,学习肯定受影响,难道家长就一点不监督孩子的学习吗?如果重视孩子的学习,稍稍检查一下,也一定能从中发现一些端倪。其三、家长平时对孩子的教育太欠缺,平时估计没给孩子灌输过诸如理财方面的常识,没有让孩子懂得“钱”的价值和来源,因而孩子也不会把钱放在眼里。对他而言,可能花一百元就像撕掉了作业本上的一张纸一样的没区别。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德、智、体都要发展;尤其是品质方面更不能忽视,这是做人的底线。





耐人寻味th


当父母发现孩子偷拿家里钱时,家长普遍是打骂惩罚一番,并严令不能再犯。但是往往这样之后孩子还会偷偷的再犯。惩罚很可能只会让孩子考虑行为对自己造成的结果(偷钱会被打),但不会真正意识到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偷钱是一种严重侵犯他人利益的行为,是不道德且违法的)。

在这里要强调一点,打骂孩子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可能让孩子学会了暴力、养成自卑的性格,给孩子的内心造成极大的伤害。

我女儿今年10岁,上小学三年级,属于比较聪明的类型,每次考试都在班级一二名,性格活泼外向,周一到周五跟爷爷奶奶住在一块,爷爷奶奶对她管的不严。这段时间我发现我女儿在我卧室的时候有点鬼鬼祟祟,后来发现家里的钱莫名其妙的少了一些,我怀疑我女儿偷拿钱了,于是有一天趁女儿不在的时候翻了她的书包,内有147元,平时家里对女儿的零钱控制比较严格,她手里的钱一般不会超过5元。

于是我在送女儿上学的时候偷偷跟踪观察她,发现她在学校边上的超市买了十几元零食,当场“人赃并获”,晚上我开始教育她,先是让她自己交代拿了多少钱,然后她就哭了,她第一次回答“3元”,我让她再想想,她第二次又回答“30元”,我让她在一次想想,她第三次回答“50”。然后我从她书包里翻出了那张100的,女儿哭的更厉害了这才招了。我狠狠的揍了她一顿,但是效果似乎不是很好。



逸轩阁逸晨


近日,江苏宿迁的盛先生遇到了一件糟心事,原来他去银行办理业务时,发现卡里的四十万卖房款不翼而飞,余额只剩0.2元。盛先生这一惊非同小可,这四十万可是卖了一套房子的钱,也是家里所有的积蓄,怎么会说没就没呢?他感觉去银行查看交易记录,结果发现自己的银行卡从1月4日起每天都有支付宝或者QQ支付记录,最多的一天支出约5万元。这些钱到哪里去了呢?盛先生的父母立即报了警。


没想到的是,调查结果让盛先生如五雷轰顶,原来,自己的积蓄被11岁的儿子和他13岁的朋友用来打赏主播和游戏充值了。盛先生被这个消息惊得目瞪口呆,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气得捶胸顿足。看到这则新闻,我的心情十分沉重,替盛先生的40万捏一把汗,也替他儿子的三观而着急。


大家都知道,今年情况特殊,孩子们都在家上网课,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是用手机听课。这就给了他们可乘之机,平时对手机不能摸不能碰,当下手机却成了孩子们的专属品,手机在他们手里是光明正大理直气壮。可是问题来了,孩子们拿手机都是在学习吗?我看未必。大多数孩子是懂事的,也能够按照学校、老师和家长的要求认真上课,写作业,一天时间里确实六个小时以上是需要看着手机屏幕的。

家长们一边担心孩子的视力受影响,一边又害怕手机不到位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把手机完全交给孩子又不放心,谁知道他们天天抱着手机干什么,是真正在学习还是在借机玩游戏?做家长真是左右为难,不知道该怎么管理手机为好。

孩子对手机有了自主权,一切就都不一样了。当一个11岁的孩子拿着手机的时候,他有可能在听课时间受不了游戏的诱惑,“逃课”玩游戏看网红直播,毕竟老师直播的教学内容和网红直播的搞笑内容有太大的差别,显然网红主播更轻松更有吸引力。


另外,由于家长需要忙工作,不可能时时刻刻看管手机,恰到好处地卡着时间点给孩子提供手机或者收回手机。在听课前后,听课的间隙,也都是有一些空余时间的,熊孩子只要有了玩游戏的心,恐怕外因就很难阻挡了。

事情发生后大家第一反应一定是谴责这个孩子胆大包天,三观不正,不务正业,不知道心疼父母,竟敢把家里的卖房钱花个精光,40万全打了水漂。从另一个角度讲,盛先生自己有没有责任呢?当然有!手机支付是要输密码的,如果盛先生本人没有告诉孩子密码,他也不会那么顺利地把卡上的钱都花光吧?或者,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严格监管,如果需要上班就几个人轮流看守,排班“上岗”,我想这样孩子也没有多大机会整日玩游戏打赏主播,那么卡里的钱也不会不翼而飞。


事情发生后,心急如焚的盛先生和游戏平台取得了联系,想退回钱款,可是多数平台并不认账,只有一家平台表示要进行调查。想想都后怕,如果最后这笔钱追不回来,那么这个11岁的男孩在假期里生生把家里的卖房款40万元败了个精光,真真是坑爹啊,让盛先生一家人如何是好?


家长疏于管理,孩子无法无天,荒唐行为酿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让人深感遗憾。大家都说说,在孩子们都需要上网课的时刻,该如何处理好网课和网瘾这个问题?


小Z老师扎马尾


11岁男孩在上网课期间玩游戏花光40万卖房款,这一新闻事件,给我们家长敲响了警钟。

最近疫情时期,孩子们都宅在家里,休闲娱乐的方式相对单一,而上网课,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玩电子产品的时间。

网络的世界很精彩,网课和网瘾也有本质的差别,对于未成年孩子来说,如何区分,如何管好自己不上网成瘾,如何不落入网络消费陷阱,是一个大考验。

那么,未成年孩子玩游戏花销上万,甚至几十万(40万),这个责任到底在谁呢?

当然,家长难辞其咎,未成年人的错,很多都是家长教育不当造成的。所以,家长一定要把支付密码等关联帐号守好了,把孩子监督到位了,提醒再提醒,网上不能乱点,支付一定要通过大人。

可是,即便这样,也是会有担忧,因为防不胜防,谁能防住孩子那个好奇的心呢?谁又能防住某些无良游戏,默认给你开通了什么免密支付,然后神不知鬼不觉地就产生消费了呢?

律师开出了一颗定心丸:未成年人未获监护人追认的充值、打赏行为均无效。

要家长追认,否则视作无效,这一条挺好的,然而,一旦支付了,后续追款也会很麻烦,11岁男孩家的这40万,能不能如数追回,犹未可知。所以,还是希望规范游戏市场。

通过游戏娱乐放松一下,无可厚非,但现在各种游戏各种版本各种玩法真的有点多啊,你觉得呢?

关注@天天陪伴 ,每天分享家庭教育相关知识,陪伴孩子,天天向上!


天天陪伴


这是父母监督管教不严加上孩子沉迷游戏导致的双重后果。

首先,在家上网课,那么父母理应尽到监督责任。因为孩子的学习教育不仅仅只是属于学校老师的职责,学习教育中的家庭教育,也是父母不能推脱掉的。当今孩子的学业教育,比以往更需要家长的配合参与。


从孩子轻易就能玩游戏花掉数十万巨款的事实来看,父母日常对于孩子的管教是非常宽松,甚至疏忽大意的。或许父母在外生意忙没有时间投入到孩子教育当中,又或者父母是觉得孩子说几句就会听,没有了解孩子会拿手机都在干什么。当今社会,风气不同以往,三岁小孩都能沉迷手机,何况一个11岁的小孩呢?父母没有对孩子上网课等学习事情做出有效监督,生活中也放任孩子玩游戏,这就导致孩子对于父母的管教基本都是应付式的反应。假如,有其他严厉手段对孩子使用手机进行监督管理,对孩子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引导,那么孩子恐怕不敢如此放肆。


沉迷游戏是小孩花掉数十万巨款的直接原因。由于游戏厂商宣传上的大行其道以及当今学生群体游戏成风的社会氛围,手机、电子产品等产品正日益占据学生大量的日常时间,同时游戏厂商在防沉迷、交易信息验证等手段做得并不严格,甚至可以出现随意百度一个身份证信息就可以通过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其初衷无法有效执行。同时游戏中部分敏感内容,也是吸引孩子的重要原因。孩子在游戏中打打杀杀,体验乐趣,本无可非议。但过度沉迷于游戏,对孩子构建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观念,将有很大影响。因此虽然玩的是游戏,但无论是父母还是游戏厂商,对孩子沉迷游戏造成的直接危害都没有严格有效的监督手段。因此花掉几十万就不足为奇。


当今一大批游戏已经成为学生群体日常娱乐方式。但有一句话不该忘记,少年强则中国强。学习教育阶段,更应该奋发图强,无数的孩子玩游戏取得一时之快,却带不来一生之快。时间付出了,但该学的知识却没学到。多少本该学习的青春,都成了日后无数声的叹息。


静听竹林风


打赏主播40万,这钱能要回来吗?

今天同事们还在闲谈这件事,有的说这孩子胆大,有的说父母平时的教育太懈怠,最热门的讨论是,这孩子属于未成年人,打赏主播40万,这钱能要回来吗?

宿迁一11岁孩子玩游戏,打赏主播,竟然花了40万元之多,而且还是家里的卖房款,可以说这熊孩子,直接给了主播一套房的首付。

钱能要回来,但很难!

父母欲哭无泪,有好心人提醒,孩子是未成年人,这钱能要回来!

确实有过追回的案例,但是不多,不信大家可以去搜一下,网上同类事件的求助,数不胜数!据数据显示:未成年人网络消费退费难,打赏,赠与(刷礼物) 、游戏充值等,占比逾90%。很多都早遇到退费难的境遇。

很多专业的律师表示:这方面的的相关条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如何证明是未成年人独立行为,而非家长行为,这个较难取证,想要退款困难重重。

家长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孩子是在未经家长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的大额消费,才可以向直播平台讨回,但是作为监护人,没有尽到应有的监护责任,家长也要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也就是说,不太可能全额追回。



现在孩子上网课,堂而皇之的使用手机电脑,就是平时也是人不离机,平时真的需要父母提高这方面的防范意识。

有两件事需要提前做好:

一、你的孩子乱花钱,是因为从小没教育好

1、从小培养正确的金钱观

从小让孩子对金钱有正确的认知,不能只知道花钱买吃的玩儿的,要让孩子知道钱从哪里来?如何来?要让孩子理解,钱对于家庭的每个人来说,是保证生存必需品,而且来之不易,需要付出辛苦和汗水。

2、让孩子遵守金钱的使用规则

给孩子从小定规矩,让孩子明白金钱的支配权和使用规则,不能想花就花,想用多少就用多少,特别是孩子花钱,要征求父母的意见,让孩子理解什么是合理使用范畴。父母在孩子的金钱需求上,要理智,敢于拒绝。


3、让孩子不要攀比虚荣:

让孩子知道,在他没有能力赚钱的时候,对物质的需求要克制,同时要明白父母的金钱并不会给他带来地位、财富等优越感。智慧、品质、情感这些用金钱无法交换。用钱过度满足虚荣心很肤浅,会让人瞧不起,只有自己凭能力赚钱花钱才理直气壮、心安理得。

4、 让孩子有理财意识

让孩子从小明白,积累财富是一种非常良好的美德,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是自己消费,还是去帮助别人,钱越多越好,钱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一定要学会自己赚钱。


二、网络娱乐和学习是双刃剑,孩子犯错了,如何提前预防

1、从小就应该让孩子知道担当,知道负责任的主观意识,让孩子学会自己做主,自己承担后果,同时也要时刻引导孩子,如何对网络陌生人的善恶区分,对一些吸引眼球的娱乐,保持警惕的心理。

2、游戏和娱乐不是唯一的休闲方式,也不是学习疲劳之后放松的借口,所以父母放下手机,给孩子多一些陪伴,无论是消耗精力,还是增进情感,全看父母如何用心对待。总之把孩子全部交给手机,就等于放纵,等于监管失位。

3、不要小瞧了孩子们的智商,网络时代的最大优点,就是消除了学习的壁垒,孩子们学什么都快,学什么都灵,所以要做好技术防护,比如手机支付安全,游戏账号密码,父母身份证头像和号码等等重要信息。防止孩子被骗,或禁受不住诱惑,被人蒙骗。


阳光语言矫正师


说实话,看到这个问题,我的心里是一阵惊讶的,有许多疑问。

首先,11岁的男孩为什么在上网课期间,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习的是什么,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家长每天应该都会检查自己孩子的作业,难道没有发现一丝端倪吗?

其二,11岁的孩子怎么会知道家里银行的密码,这个是一个大问题,11岁的孩子基本上都在上小学,家里的银行卡的密码从一些方面来说是不应该给孩子知道的,如果孩子需要自己的银行卡的话,可以给孩子办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卡,这也是对于孩子的一种自由的展示。

其三,在这个年纪,孩子正处于身体和心里发展阶段,更要注意平时孩子的行为举止,是不是有的父母觉得自己忙,给孩子钱花花,就行了,熟不知,这个阶段对于孩子的世界观是很重要的。

其四,父母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

其五,孩子虽小,但是也要通过这件事情进行严格的教育,让其明白钱这个玩意是好是坏,自己的学习时间是比游戏重要还是轻!


我要吃鱼


首先找个律师这个钱是可以追回来的为什么说能追回来看我下面的分析:

1.小孩🧒处在未成年时期,自我分辨能力差,对事物产生的巨大变化不能够判断.

2.不论是游戏平台,还是直播平台都有未成年人禁止使用的,但是某一个号码平常在网上打赏主播,还是刷装备,就连续几天号码疯狂的买游戏装备,给主播打赏一下子还那么多钱,平台为什么没有提示,玩游戏人你说看不到,可以接受,但是信息你平台是不是该提醒一下

出了这件事情,作为家长也该考虑一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应该反思一下,不能全怪孩子,没有下载软件游戏,没有直播平台,小孩子也不会知道这呀那呀,找律师会追回一部分钱,也会有些损失,家长你也要有个心里准备

好了,以上就是我个人观点,希望能帮到你谢谢🙏


玻璃厂小郭


对于11岁的孩子,毕竟还有很多的思维还没有成熟,在这个年纪上就是想着玩,快乐的生活,按着自己的开心的事情去做,但是对于一个普通家庭而言这笔钱非常的多不一定能承受的起。会让一个家庭破碎,在这方面上和家长也有这很直接的关系,监管不到位,也是对于孩子的一些基本成长方向教导不到位,另外在游戏上,我一直认为监管也是不到位的,要充钱的窗口,按理来说应该要设置一个成年人充值,未成年充值完全不合理,属于欺骗儿童的无知。这种钱我觉得是要退的。游戏可以存在,但需要合理,孩子可以玩,但家长需要给一个好的观念方向,监管要到位。


花裤衩颜色


孩子上网败光家长钱的事,近几年屡見不鲜,去年我们这里就有一个农村孩子,把他父母打工攒下的二十多万买房款打赏给了主播,发现后家长多方求助,希望能够返还回来,最终不知结果如何。类似的事情,不能光埋怨孩子,家长才是事情的主因,若不是家长把支付密码告诉孩子,不给孩子犯错的机会,哪能酿成如今之悔?这样的家长平时一般都很娇惯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犯此大错,只是迟早的事。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外部环境的影响,現在的孩子在身体和智力发育上都超过了过去同龄的孩子,虽然在年龄上还是未成年人,但在做事上却超出了实际年龄的界限,不久前出現的杀害老师的事例可見一斑,为此不少网友呼吁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未成年人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提前。

玩游戏的这个孩子缺乏的不仅仅是对父母辛苦挣钱的感恩,还缺乏錢财来之不易的意识,如不加强教育,长大后势必成为啃老之人。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个孩子的父母不值得可怜,支出去的钱能找回来更好,要不回来也在情理之中,人家干的就这营生,不偷不抢不騙,愿者上钩,怎能怪别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