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水制氫汽車”回顧我國的氫能發展之路

我國對氫能的研究與發展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初,我國科學家為發展本國的航天事業而對作為火箭燃料的液氫的生產開發進行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將氫能作為能源載體和新的能源系統進行開發,則是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的。

從“水制氫汽車”回顧我國的氫能發展之路

近幾年來,我國已經成為最大的潛在氫能燃料和電池消費市場之一。但是,中國在氫能以及燃料電池的產業化推進上還不盡人意。主要原因是氫能是一種新型能源,它涉獵到材料科學、電化學、計算機和微電子技術及控制技術,還需與各種軟件和硬件多重技術相結合。我國在以往10 年、20 年的科學研究上投入了相當的精力,但是在產業化方面的推進幾乎是空白。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就是利用國家政策給予的一些稅務上的補助或者直接的財政支持, 使這種新技術能夠儘快平滑地過渡到成本上可以被社會和使用者所接受。另一方面,還要減少燃料電池的成本。途徑之一是依靠技術本身的發展,使用新型材料、新型工藝及不同的設計達到成本上的降低;第二個途徑是實現大規模的產業化,直接減少材料成本和其中的勞力成本、檢驗成本和批量成本等,從而推進產業化進程。

從“水制氫汽車”回顧我國的氫能發展之路

國家“863”計劃的實施,把公眾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氫燃料等新能源汽車上,政府部門的導向給很多汽車企業帶來了壓力和動力,很多企業不顧自己的實力而一味追求氫能源汽車是很危險的。去年報道的國內有企業成功發明了“水制氫汽車”便是一個巨大的騙局,科學而有效的做法是做出近期重點發展方向的規劃,並逐步拓展氫能應用領域。針對中國環境汙染嚴重和節能減排的要求,以及國防安全以及生存和發展的需要,近期氫能重點研究方向應包括:燃料電池在交通上的應用;備用電源的應用;分佈式電站的應用。

從“水制氫汽車”回顧我國的氫能發展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