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60後一想自己老的那天,不指望子女,而把希望寄託在養老院呢?

綠城麥浪


60後,年齡己到了51歲至60歲之間,是有很多人在考慮未來的養老問題。

60後是承上啟下比較有特質的一代人。

第一,他們從小經歷過六十年代困難時期,吃過窩頭,一件衣服從大孩穿到小孩,上學搬過板凳去學校,一家幾口人擠在離旱廁很近的小房子裡……

所以,他們從少就養成了吃苦耐勞的特質。

第二,60後也是幸運的一代,1978改革開放猶如一縷春風,吹遍中國大地,令國人為之振奮。

當時60後業己年近18歲左右,正在學習或即將邁入社會。良好的社會改革氛圍,令60後精神振奮,勇於挑戰,滿懷激情投入到改革洪流中,承擔起奉獻社會,成就事業,建立家庭,照顧家裡老幼的責任和重擔。

第三,60後家庭裡基本都是一個小孩,孩子從小在60後家長羽翼下成長,基本沒吃太多苦。

第四,60後的生活背景,造就了他們在思想上比較前沿的特質,也決定了他們是樂於奉獻的群體。

當他們考慮到孩子就只有一個,從小又未吃過苦,未來要照顧2個老人,還要工作,成家,照顧孩子等等的不易,他們就偉大地選擇:老了,不給孩子添負擔!

做出了這個決定,也不一定把希望寄託在養老院,可選擇的方式有很多:

1、自己能走能動時,自己過。這樣,即不麻煩孩子,耽誤孩子工作,也自己說得算,放鬆自由。

2、在身體不好但頭腦卻清晰時,請保姆或小時工幫助做家務。

只要精打細算,退休金和積蓄一般是夠用的。

3、充分利用社區公共養老資源。

如社區餐廳,衛生院,鐘點工等,免去日常生活中做家務活的勞累。

4、約上一些年齡相當的好朋友,群居在一個小區或鄉下,快樂養老。

5、居家養老。

未來,居家養老機構會很發達,定時有人體檢,送飯,洗衣,清掃,洗澡等上門服務。期待!

6、遷移養老。

喜歡哪個城市,就和朋友們約伴一起去,租房住上幾個月,即遊覽大好河山,又有朋友相伴不寂寞。

7、如不能自理,且思維退化,那就根據自身經濟條件,選擇去養老院。

把自己的未來想清楚,才能遇事不愁,從容坦然地面對即將老去的時光。

規劃好了未來,就好好把握現在每一天的年輕時光,充實自己,放飛心情,做一個優雅又有品質的60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