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此一疫,今後有發燒、咳嗽症狀,是否都要按疑似病例進行檢查?

用戶4763360545160


發燒病人以後可能會增加如下幾個排查:

1.流行病學史,也就是來自哪裡?接觸了什麼人?

2.血常規,C反應蛋白,胸片,甚至ct檢查。

3.根據症狀,可能以後多數醫院會堅持建立發熱門診,臨時建立的發熱門診會逐步健全。


康復餘醫生


這絕對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也是很多人都有疑惑的一個問題。在原來一旦有發燒咳嗽的情況,到醫院以後檢查x線片、檢查胸部ct,都會被很多人認為是過度檢查。但現在如果有病人出現發燒咳嗽再做胸部ct,我相信很多人都能夠理解,這就是對疾病認識的一個重大改變。

一、發燒咳嗽的原因有很多嗎?

能夠引起發燒咳嗽的病因太多太多了,比如常見的肺部感染支氣管炎,慢阻肺支氣管哮喘,以及最近流行的新冠肺炎,都會導致患者的發燒咳嗽。這也就意味著發燒和咳嗽並不代表著一定就是新冠肺炎,但出現發燒和咳嗽有可能是新冠肺炎,所以對於哪些病人做胸部ct的檢查,哪些病人不做,如何區分和鑑別呢?



二、哪些病人需要密切關注和檢查?

對於有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疑似病歷、密切接觸者以及高危環境的接觸史的人群,肯定要建議患者常規做胸部ct,甚至是核酸檢測。畢竟新冠肺炎現在正在國內外流行和蔓延,所以對於這種高危人群,高度疑似的患者肯定要多做檢查,以明確鑑別是不是新冠肺炎。但對於沒有疫區或者是患者接觸史的普通人,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決定是否需要做胸部ct等檢查,畢竟除了新冠肺炎以外還有很多的肺部傳染性疾病,也會出現發熱和咳嗽。


三、胸部ct可以排除新冠肺炎嗎?

胸部ct只是診斷新冠肺炎的其中一個標準並不是唯一標準,這也就意味著胸部ct的陽性也不一定就是新冠肺炎,胸部ct的陰性也不一定就能排除新冠肺炎。而最具有意義的是流行病學接觸史,症狀影像學檢查以及核酸檢測,這些指標綜合來判定的,而不是單純的依靠胸部ct來鑑別。

看懂了嗎?關注我們,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給您。


心健康


有些問題應巨別對待,目前很多感冒的人不敢治療,去治療就當成疑似病例,要隔離治療,造成了相當的不便,見議感冒藥還是要放開,每個人都不會把生命開玩笑,目前感冒季節,相關專家應考慮求醫的難處,和以前一樣自行購藥治療感冒,節省資金,減輕負擔。


得國權


提高醫生的醫治水平,不要把感冒或呼吸道感染當做新冠治療,又是核酸檢測,又是CT,這會給普通患者增加經濟負擔。需要醫生能判斷感冒和新冠的區別,不要發現發熱者就不知怎麼辦。


小觀著亥清


我國目前已經確診8萬多例,死亡3千多人,現在基本每天只有十多例新增病例,但是由於國際形勢不好,輸入病例不斷增加,這段時間確實也是讓人揪心,所以如果有症狀,高度疑似時,也是需要進一步排除,那麼是不是每個人都是需要的呢?


首先因為新型肺炎的前期症狀並不典型,部分可以沒有症狀,或者只是有乾咳症狀,只有等到嚴重時,才表現高燒,呼吸困難,而且潛伏期也特別長,大部分都在半個月左右,這就沒法快速明確,就算經驗豐富的老醫生也沒法一眼看出,何況沒有學醫的普通大眾呢。


對於有咳嗽的情況,還是需要結合其他情況來評估,比如有接觸疑似或者確診患者,比如最近身邊有人被確診,比如外出到高發地區,然後再結合自己有發燒,咳嗽症狀,那麼就要引起重視。如果你長期待在家裡,身邊或者本地都沒有確診和疑似患者,而且你也只是偶爾咳嗽,發燒也是低燒,那麼考慮感染機率很小,不過也是需要明確發燒原因。

因為現在藥店購藥,特別是退燒藥物不會像平時那樣,你出現發燒還是需要建議進一步當地社區明確。


耳鼻喉付醫生


從2019年12月份至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我們正常的生活秩序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造成了大量人員的感染和死亡,以至於許多人現在一聽到發熱、咳嗽,都十分緊張,害怕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其實大家不必過於擔心,引起發熱、咳嗽的原因眾多,同時目前也沒有證據表明新型冠狀病毒能夠長期存在,所以並不是一出現咳嗽、發熱等症狀,都需要考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性強,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後常見的症狀主要有發熱、咳嗽和乏力,部分患者可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腹瀉等。重症患者多在發病一週後出現呼吸困難和/或低氧血癥,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等。需要注意的是,輕型或普通型患者,臨床症狀輕微,可僅有低熱,而重症或危重症患者,甚至可無明顯發熱。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體後,多數患者症狀較輕,預後較好,而對於老年人群或已有慢性疾病者,由於自身抵抗力低下,感染後發生重症或危重症的概率更大,相對預後較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體後,血常規可表現為白細胞正常或降低,淋巴細胞正常或降低,典型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像學表現為早期呈現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以肺外帶明顯;進而發展為雙肺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嚴重者可出現肺實變,胸腔積液少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確診有賴於病毒核酸檢查或病毒基因測序或病毒特異性抗體檢測。


一般情況下,對於曾接觸過確診病例或來自於疫情高發地區或存在聚集性發病的人群,當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症狀時,應警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可能,需要完善血常規檢查和影像學檢查,如果高度懷疑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需立即隔離觀察,並完善核酸檢查或抗體檢測等,診斷一經明確,應及時規範化治療。

‏‌‎‌‬‪‮‭⁠‌‪‬‌‮‫‌‌‭‌‫‭‬本文由全科掃地僧為您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版權©️所有,轉載務必註明出處。不足之處,敬請指正,文章僅供參考,不作為醫療建議,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全科掃地僧


明確病情是必須的,這不以疫情出現與否而轉移。

發燒咳嗽是症狀,而症狀並不能提示疾病!

在國際疫情越發嚴重的今天,我們對各類發燒、咳嗽症狀都有所恐懼,生怕自己確診,這種警惕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我們不應該盲目,患者及家屬可以仔細回憶下近期接觸人員,比如長期出入人流密集場所的人必須及時檢查,反之長期在家不接觸外人的患者,確診新冠病毒的幾率並不高。

他們沒有接觸病毒的條件,所以需要考慮其他可能: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等,畢竟這兩種症狀在臨床上並不少見,由於現在處於季節變幻時期,氣溫變化明顯,很容易因此生病。

如何初步判斷自己是否感染?

1,看接觸

是否在短時間內接觸過武漢等地返回人員,亦或是同地區疑是感染人群(同樣有著發燒、咳嗽等症狀)。

2,看症狀

就像提問中的描述一樣,患者多存在發燒咳嗽等症狀,這很容易與普通流感混淆,但實際上其中有一個關鍵細節,絕大多數的新冠肺炎患者除了在初期存在發熱、頭痛、咳嗽等症狀以外,還會在之後的7-10天裡,逐漸出現呼吸困難、胸悶等症狀。


任何疾病都不可小視,就算這次疫情安全度過,未來也可能出現其他疾病,所以我建議大家一旦出現異常症狀,都應該及時前往醫院明確診斷,就算因為經濟水平無法進行全面檢查,也應該進行簡單的診療分析,明確可能出現的後果,及時選擇合理應對。


(我是羅民,三甲級醫院在職主任醫師,有著三十多年臨床一線工作經驗的“老”醫生,我的努力只為收穫大家的認同,如果我的回答可以幫助您,希望您能點贊、關注,如果有什麼問題,可以評論或私信我,我會盡力幫助大家!)


羅民教授


此次的新冠肺炎給大家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即使疫情過去,很多人提起發熱、咳嗽還會想到此病,個人認為按照目前病毒變異的情況,有可能新冠病毒不會徹底消滅,會像流感一直伴隨我們,但是有可能不會像現在這樣有這麼高的致死率和發病率,所以出現不明原因(其他檢查都找不到病因)的發熱、咳嗽時肯定還要考慮此病。


蝸牛兒愛吃肉


這個不會。新冠肺炎主要的表現就是發熱,乏力和乾咳,部分病人會有咽痛,腹瀉及呼吸困難的表現。之所以新冠肺炎國家非常重視,不是因為死亡率高(沒有SARS高),而是因為傳染性很強,最快傳染時間報道的就16秒。我國從12月中旬開始發病,截止到現在全國已經感染8萬多例了,死亡3千多例,這還是在大家不出門,做好了防護的前提下,如果武漢封城再晚一些那傳染的病例將會更多。

這次疫情結束後如果各個省份取消應急響應級別那如果出現發燒,咳嗽是不會按照疑似病例去排查的。發燒,咳嗽最常見是上呼吸道感染,就是我們俗說的感冒,不能說明就是新冠肺炎的感染。但是這次疫情結束之後疾控中心會得到發展,國家將會更加重視突發傳染病的預防,同時也會加強生物危害的管理,加大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相關藥物的戰略儲備。


甘肅省二院呼吸內科


經此一疫,今有有發燒,咳嗽症狀應該會納入常規檢測,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降低檢測成本。現在醫院是不管你看什麼病,都流行先給你驗血,看下化驗單一目瞭然,今後醫院會逐漸發展成機器人看病的地方,有幾個操作手就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