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行业前景如何?

叮当猴的淼淼


你好,结合自己的行业经验,我从投资的角度来做一分享:

煤炭行业目前的情况是这样的,整个行业的价格现在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弱的一个状况,价格都是在下降当中,这是一个确定的事情。但是从整个煤炭行业的业绩情况来讲,还是在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甚至在增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这样一种状况?

主要是两方面原因:

第一个原因,煤炭的集团公司把好的资产都放到上市公司当中,所以集团其他的业务可能出现亏损,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行业在经历去产能后,整个行业的龙头企业的地位会比较强,这个状况在很多行业当中都出现了此种状况,包括大的制造业行业当中,也是很明显的形势。类似于格力、美的这样的公司也是一样,如果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家电总体需求会减弱,但是龙头企业反而效益越来越好,这个逻辑也是存在的,煤炭行业也出现这种状况。

所以说,对于未来煤炭行业的发展,我觉得经济整体下行压力还是客观存在的,期待着整个行业的需求能够爆发式增长,近期内也不太能够实现。但是龙头企业如果作为一个长期的一个保守布局,还是可以考虑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大千世界,仰之弥高

80后财经男,混迹十年金融圈,专注投资理财,洞察各类风险;已出版作品《再见不负遇见》;欢迎关注本号:左手理财右手理想。世道艰难,同行不苦,让我们一起在投资的世界里寻找快乐,让生活简单而美好。



左手理财右手理想


虽然煤炭形势不行,但是2015年我国煤炭消费量约为33.8亿吨。2015年,煤炭占中国能源消耗总量的64%。虽然近几年大家叫着去煤炭,污染,但是在中国50年内不可能不用煤炭,弃风现象严重,但弃煤现象不严重!因此未来煤炭形势不会差,煤属于大自然留给我们的东西,只有开采和运输成本。对于我们来说,煤炭污染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严重,只要清洁利用,用前选一下,就可以在燃烧时候没有污染,或者将污染降到最低,煤炭污染是市场上那些散煤,没经过洗选直接利用的煤!如果大家都遵守规则,严打卖毛煤,煤炭市场会有序化清洁化,总之未来煤炭形势不会差,有部分企业亏损是有人工成本个其他原因的……/<font>


秀秀木木


发展煤化工能发挥我国煤炭优势。石化产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料,市场需求巨大,但受油气资源约束,对外依存度较高。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1145亿吨,排名世界第三,煤炭资源储量占据中国化石能源总储量的94%,石油占5%,天然气仅占1%。从理论上来说,以原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的通过石油化工工艺生产出来的产品也都可以以煤为原料通过煤化工工艺生产。煤气化的燃料热值已经达到2500大卡,可以替代天然气的燃料功能,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说,煤化工的成本优势更具有竞争力。发展煤化工既是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优势、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对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也将是对石油化工的有益补充。


传统煤化工需求空间有限,新型煤化工潜力巨大。传统煤化工技术发展早且较为成熟,我国传统煤化工产品生产规模均居世界第一:合成氨、甲醇、焦炭、电石的产量分别占全球产量的32%、28%、58%、93%。但同时,由于传统煤化工产品有很强的同质性,各产品都有出现过阶段性的供大于求的状态,突出表现为结构性过剩。和传统煤化工产品不同,现代煤化工产品的主要功能是替代石油化工产品,潜在市场容量巨大,下游用途十分广泛,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塑料、管材、家用电器、汽车、有机溶剂等,整体需求增速与宏观经济增速高度相关。

煤化工另一产品甲醇也成为市场焦点。进入第四季度后,国内甲醇市场利好消息不断,进口甲醇到港量出现回落,烯烃需求持续稳定。常州富德和江苏斯尔邦两套烯烃装置投产前的备货需求,使得市场总体面临低库存、供应紧缺的局面。大宗商品集体大涨、人民币贬值、运输成本增加以及原油价格走强,都在不断推涨甲醇价格。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12月23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了《关于2017年关税调整方案的通知》,决定取消氮肥、磷肥等肥料的出口关税,并适当降低三元复合肥出口关税。2016年我国尿素出口跌至近几年来的冰点,关税的取消给国内市场及出口带来一定支撑,但是长远来看,难以改变产能过剩和企业亏损的局面。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煤化工行业专业分析请关注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18-2023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市场竞争分析报告》


中研网


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

2018年,我国煤炭产量和净进口量较维持小幅增长,有效供给保障增强。根据中煤协数据统计,2018年全国原煤产量36.80亿吨,同比增长4.5%。从逐月产量来看,除了7月煤炭产量低于2.90亿吨,其余月份产量均维持在2.90亿吨以上。

2018年全国煤炭进口2.81亿吨,同比增长3.9%;出口493.4万吨,同比下降39%;净进口2.76亿吨,同比增长5.2%,为近四年来最高水平。分月度来看,2018年7月煤炭进口量增长最为显著,同比增速高达49.1%。

需求方面,2018年煤炭消费同样保持小幅增长,全国煤炭消费量同比增长1%。从主要耗煤行业看,据测算,电力行业全年耗煤21亿吨左右,钢铁行业耗煤6.2亿吨,建材行业耗煤5亿吨,化工行业耗煤2.8亿吨,其他行业耗煤减少约6000万吨。

价格方面,2018年动力煤中长期合同价格(5500大卡下水煤)稳定在绿色区间,全年均价558.5元/吨,比上年下降9.5元/吨。2019年前2月,价格继续下探,但跌幅不大,分别达553元/吨、551元/吨。

总体而言,我国煤炭行业市场供需实现基本平衡,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波动。但行业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未得以彻底解决。例如,全国总体煤炭产能相对过剩的态势没有改变,市场供需平衡的基础还比较脆弱,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生产力水平有待提升,去产能和“三供一业”分离移交难、人才流失与采掘一线招工接替等问题仍然突出,煤炭行业改革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对此,要继续坚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动摇,依法依规组织生产,坚决做到不违法违规建设生产,不超能力生产、不安全不生产、不生产销售劣质煤、不搞无序竞争;要加快产业调整转型升级,在当前的形势下要下决心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坚决退出不达标的产能,坚决退出安全风险高产能,加快退出资源枯竭、生产成本高、煤质差、开采难度大、扭亏无望的落后产能。

同时,坚持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逐步建立煤炭上下游产业链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保障煤电、煤钢企业长期稳定供应、稳定价格、稳定运行,要构建煤炭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发展。

煤炭消费难以大幅增长

从供给端来看,当前煤炭产能仍然较大,但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总体产能相对过剩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常态。随着煤炭新增产能的不断释放,煤炭产量将进一步增加,2019年企业排产新增煤炭产量1亿吨左右。

从需求端来看,全国煤炭消费难以大幅增长,极有可能与2018年持平,,甚至可能呈现略有下降态势。一方面是宏观经济因素不支持煤炭消费快速增长,尽管判断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仍是好的,但面临的风险依然存在,当前反全球化的外部环境趋势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全球竞争代价提升,经济增长很难超过前些年发展水平,难以支撑煤炭消费快速反弹。

另一方面,主要耗煤行业的煤炭消费难于乐观。近几年我国电力供大于求态势未变,随着国家稳步发展清洁能源,大力促进清洁电力消纳,风电、核电等清洁电力消费增速依然保持较高水平,将会大于全社会电力消费增速,全国煤电消费量很有可能持平或减少,将带动电力行业耗煤量呈下降趋势;随着“十三五”后期钢铁行业和建材行业发展峰值期到来,这两个行业的煤炭消费增长有限;随着煤炭价格在相对高位稳定运行,现代煤化工发展的经济性不强,化工行业煤炭消费增长也不容乐观。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