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青年”初夏必看的“佛系电影”·观音与大佛

当90后才开始当上爹妈的时候,95后和00后已经开始过上了佛系的生活了。

他们大致的症状为

“佛系青年”初夏必看的“佛系电影”·观音与大佛

佛系青年

擦着风油蹦迪,喝着苦酒加枸杞,前半生浪荡,后半生煲汤。感觉自己一觉醒来,都可以立马出家成佛来。

同时,他们迫不及待地看起了佛系电影。

不过,此佛系非彼佛系,想渡人渡己?怕不是害人害己。

“佛系青年”初夏必看的“佛系电影”·观音与大佛

《血观音》

“佛系青年”初夏必看的“佛系电影”·观音与大佛

《大佛普拉斯》

豆瓣影评推荐两部一起食用的佛系电影,那就一起食用吧。反正吃的都是人肉,喝的都是人血。


“佛系青年”初夏必看的“佛系电影”·观音与大佛

“善报恶报迟报早报终需有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你可来了”

三个女人,一台戏。这部《血观音》可是全员恶女。

《血观音》片名,「血」具有肃杀死绝之意,「观音」有「慈悲救苦」的至善意义,两者根本矛盾至极。在这部影片里,慈悲为怀的“观音”断着手也做着着血的买卖,由进到出一圈,它就“升官发财”,变成了佛。不知道它最后是给人挡了灾还是招来了无穷祸事。

“观音”一词,注定了这是一部以女性为主的电影。说起来,观音初传至我国的时候还是男性形象,而且还是有小胡子这么销魂的形象。不过唐以后就更多以女性形象了,比如大家会说:这个女孩子面相似观音,和蔼慈悲有福气。不过,这片子里的女性角色们,怕不是蜜里藏刀,让人招架不住。

“佛系青年”初夏必看的“佛系电影”·观音与大佛

棉里藏刀 婊里如一

切切实实的“罪恶的体现”,“最毒妇人心”了解一下,“虎毒不吃子”不存在的。女性反角永远都是电影谈论最大的话题,在刻板女性角色形象下,女性反角给人是感官与灵魂的重击。棠家最大的恶女是棠夫人,第二是棠宁,第三是棠真,不过她后来反杀了,她只会比棠夫人更恶更狠。

“佛系青年”初夏必看的“佛系电影”·观音与大佛

孤女寡母 相依为命又各怀鬼胎

控制欲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堪称是女性主义的非正常体现。棠夫人,你看她迎来送往,倒腾一下古董,穿梭在权贵之间,表面看起来慈眉善目,笑脸迎人,谁知背后如意算盘打得啪啪响,孤女寡母没有一些手段,怕是在这吃人的地界不得安宁。只是棠夫人终归是想得太大,做得太尽。她养了两只狗“大白痴”和“小白痴”,不难发现,这除了指那两只狗,指的还是棠宁和棠真。我相信棠夫人终归是爱她俩的,她在此处的罪恶便是占有欲,但这不妨碍她更爱自己,在她眼里家里的两个“大小白痴”都是可以利用。棠夫人不算是大美人,但是她手段之高,比起初级阶段的性感女郎就不知高出多少个档次了,至于其他人在她眼里根本就不入流。棠夫人的“恶”是标准的蛇蝎美人,是不择手段的化身,她的目的永远没法为她的手段证明,在银幕凭手段论英雄,在历史长河里,手段无非是浪花,稍纵即逝。

“佛系青年”初夏必看的“佛系电影”·观音与大佛

观音带血,不折手段走一圈,升官发财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变态恶魔。只不过,在正常境遇中,种种变态思想被外界的法律、伦理以及内化了的社会规范所约束罢了,有了想法多半不会去实施,很多想法在潜意识中就被自我压一下去了。这个时候我们还能称自己为“人”。 虽然棠宁和棠真手段和智力都稍逊于棠夫人,那也不过是内心的恶魔还没被唤醒。如果在不正常的境遇呢?棠宁“人”“兽”同处于一个身体中,因为这个畸变的家和畸变的棠夫人,棠宁异常痛苦,活得又堕落又不甘,棠夫人提醒她:活出个人样,她提醒棠真:活出个人样。但就全片看来,可能还真是只有棠宁活出了一个人样。棠真,她受到了伤害而且不愿意走出来,因此她最后变成了“兽”。有句话说得对:犯下如此兽行的人往往并不是天生的“坏人”,而是外界的放任唤醒了他们内心的恶魔。这应该就是棠夫人眼睁睁看着棠真对林翩翩的见死不救而无所作为,棠夫人在棠真身上看到了棠家的未来,她也很清楚,棠真终归是“兽”,又或者她必须要变成“兽”。

“佛系青年”初夏必看的“佛系电影”·观音与大佛

比起爱情,有利益关系的感情才是最坚固

这部影片似乎是把恶行变成了一种艺术,但这不是像《汉尼拔》或者《沉默的羔羊》那种杀人吃人的变态仪式感,而是它里面的阴谋,还有她的呈现手法。获颁『红点设计大奖』,并让德国观众为之疯狂的“说唱国宝”杨秀卿及其夫婿陈再兴,在阎王殿布景中以“唸歌仔”开场及串场的表现方式,不但结合了台湾特有的艺术文化,还让整个故事有了一种茶余饭后惊悚八卦谈的视觉,当然这也被很多观众诟病用力过猛,像是往奇情片的方向靠拢。但如果少了这样的点缀,戏中人的“恶”则变得有点索然无味。把这种罪恶的念头“引爆”在安全的文艺替代品中,这就是生活和艺术的一大区别。

“佛系青年”初夏必看的“佛系电影”·观音与大佛

孽镜,进鬼门关后一殿秦广王处右首之处。台高一丈,镜大十围,向东悬挂,上横七字,曰:孽镜台前无好人。


黑色电影

三个男人,一个帮。不过这是个乞丐帮。

“佛系青年”初夏必看的“佛系电影”·观音与大佛

(可以说很朋克了)释迦 菜脯 肚财

《大佛普拉斯》直译吧,加大版的大佛,导演说是因为这是他那支短片《大佛》变成了长片,所以是plus版的,片子变长了,罪恶也跟着增大了,大佛变大了才能把那些孽障更好地藏起来,比如一个死了的女人。

“佛系青年”初夏必看的“佛系电影”·观音与大佛

plus版大佛 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这一影片有一个特色,就是几乎全片黑白,只有在黄启文这样的大老板的行车记录仪上呈现的是彩色。

“佛系青年”初夏必看的“佛系电影”·观音与大佛

有钱人的世界才是彩色的

黑色片跟黑白片是两个概念,而且由于阅片量的原因,我对黑色片的理解也比较模糊。但在这里可以引用周大侠(周黎明)的一些分析。正宗的黑色片的题材更多是侦探、黑帮、犯罪等范畴,故事更为引人入胜。但是这部《大佛普拉斯》不具备这样刺激的剧情,尤其聚焦在社会最底层的这三个男人,他们就是这个社会可有可无的一类人,那种就算某一天横尸街头也无人问津,他们的故事又平淡又无聊,但是在我看来,它还能算得上一部黑色片,只不过他不那么纯正而已。黑色片有一大特色就是人物不是善恶分明、非黑即白,而是他们往往处于灰色地带,如《无间道》,华语片中的黑色片代表,两位主角好中有坏,坏中有好,绝不是单纯的正邪之分,黑色片对于人性黑暗的关注是它重要的一个标签。

“佛系青年”初夏必看的“佛系电影”·观音与大佛

无绝对的正义与对错

“佛系青年”初夏必看的“佛系电影”·观音与大佛

彩色片的黑色绝望

说回这部影片,片子里面一个两个都在做着积德的事,却都是缺德的心,佛和观音都没有错,错的是人,人天天拜佛念经,讲的是心善赎罪,做的却是魔鬼的行径。在光影下的大佛佛像,黑色占据画面一大部分,佛像透露的是诡异的表情仿佛是对人性的嘲讽。而最大的讽刺也莫过于是在大佛肚内放尸体,可能这是我最喜欢这部片子的原因吧,年度最佳结局。就算影片不是直接描绘主角们的恶,也不妨碍它在我这里被称为黑色片。可能黑色片更多的是接近真实的人性,还可以折射犬儒时代那模棱两可的道德观。

“佛系青年”初夏必看的“佛系电影”·观音与大佛

佛祖看人间究竟是黑白还是彩色的

《大佛普拉斯》和《血观音》一样,安排了旁白,《血观音》“唸歌仔”的形式更为艺术,而《大佛》则更接地气,而且也是我们说的“打破第四面墙”,导演直接出场给观众讲解。不过那也是,有时候观众过于入戏反而看得不真切,还不如通过导演的调侃来把观众扯出电影又拉进电影。只是不知道各位看官看这部影片觉得它究竟是黑白的还是彩色的?

“佛系青年”初夏必看的“佛系电影”·观音与大佛

台南底层的小人物 可有可无

“佛系青年”初夏必看的“佛系电影”·观音与大佛

中年人抓娃娃也很疗愈

所以说,我们看了这么多佛系电影,相反内心指不定得有多阴暗呢。你说?

“佛系青年”初夏必看的“佛系电影”·观音与大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