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張仲景治咳必用乾薑、五味子?

《傷寒論》中第一個出現咳逆症狀的條文中,用的是小青龍湯,小青龍湯裡面有乾薑和五味子。然後在小柴胡湯、真武湯、還有四逆散,這幾個方的加減症狀中,凡是遇到有咳的,都是必加乾薑、五味子。還有在《金匱要略》裡,裡面的幾個治療咳逆的方子,如厚朴麻黃湯、苓甘姜辛五味湯、小青龍湯加石膏,也都是乾薑和五味子共同使用。那麼,張仲景為什麼如此喜歡同時用乾薑和五味子來治咳呢?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咳的主要中醫病機。

想搞清楚咳的中醫病機,一定要看的一篇文章就是《素問·咳論》,其實張仲景的組方理論、思路,很多都是來源於《黃帝內經》。那麼,我們來簡單的看一下《素問·咳論》。

黃帝問曰:肺之令人咳,何也?

在這裡,黃帝和我們大多數人都是一樣的,都是認為咳就是肺的問題,所以他問岐伯:肺臟為什麼會令人咳呢?

然後岐伯的回答就直接打臉了: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

岐伯說,咳不單單是肺的問題,五臟六腑都可以導致咳。黃帝一下子就蒙了,說道:那你告訴我原因吧,願聞其狀。

為什麼張仲景治咳必用乾薑、五味子?

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內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

這段話非常重要,非常明確的告訴了我們咳的原因。首先是肺主皮毛,當我們的體表皮毛遭遇了邪氣後,這個邪氣就會進一步向肺侵犯。如果我們的肺氣,把邪氣擋在了鼻子這裡,那就可能出現鼻塞、流鼻涕、打噴嚏之類的症狀。如果在鼻子這裡沒擋住,邪氣進一步跑到了咽喉這裡,那就可能出現咽癢、咽痛、咽喉不爽等咽喉症狀,所以有些人是咽喉一癢,就想咳嗽。如果在咽喉這裡,沒能夠把邪氣趕走,進一步就可以入侵到氣管、肺臟來。那麼,中醫不是講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嘛,這個邪氣之所以能一路向裡侵犯,是因為裡面已經出現了問題,那麼裡面出現了什麼問題呢?

岐伯說是: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內合邪。什麼意思,就是說吃了寒涼的東西了,雖然寒涼的東西是吃到了胃裡面,但是它可以通過手太陰肺經傳至肺臟,因為肺經的走行是:起源於中焦,經過胃口,然後才進入肺臟。這樣咳嗽的原因就清楚了,是因為寒飲從胃入肺,導致肺寒,肺寒肯定會損傷肺的陽氣,導致正氣虛弱。內虛則賊易入,肺寒加上外邪,內外合邪,最終出現肺咳。

咳的這個發病過程,用一句話總結就是:形寒飲冷則傷肺。所以我在門診遇到咳嗽的病人,都會告訴他們,咳嗽期間一定不要吃水果了,因為水果多數都是寒涼的,有一次我母親咳嗽,她覺得已經好了,就去吃了一個砂糖橘,結果吃完後1個小時不到又開始咳了。還有人會問了,冰糖燉梨不是可以止咳嗎?是的,冰糖燉梨可以止咳,但只侷限用於燥咳,但是真正的燥咳,非常少見,十個人裡面難遇到一個。不信大家可以試一試,看看冰糖燉梨吃,能不能止咳。其實很多人來醫院之前都在藥店裡買了一些止咳藥吃,什麼枇杷露啊、甘草片、止咳膏等等,但是都不管用,為什麼,因為不對症,大多數治療咳嗽的中成藥,都是清熱潤肺、降氣化痰的。

既然咳的主要原因是存在寒邪,所以治療上一定要溫肺散寒才行,而乾薑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溫肺祛寒的藥。乾薑尤其擅長補助中上焦的陽氣,祛除中上焦的寒邪。而對於從體表外來入侵的寒邪,用一些麻黃、荊芥、防風之類的藥物,發散一下就行了,張仲景比較喜歡用的是細辛,所以他經常是把乾薑、細辛、五味子這三個藥,合在一起用。那麼為什麼要用五味子呢?因為肺臟的功能雖然是主宣發和肅降的,但是肺氣總以肅降為順,所以用五味子來收肺氣,恢復肺氣的肅降之性。五味子是酸收的,有人擔心它會收斂邪氣,但是五味子與乾薑同用,就不必有這種擔心,反而他倆一散一收,相互為用,能使寒邪得以散發,肺氣得以內守,咳逆得以痊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