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線上課家長不滿意,你太菜or家長太作?一個思維解決根本問題


你的線上課家長不滿意,你太菜or家長太作?一個思維解決根本問題


近日,“北京4月6日大學、中學開學,4月20日小學、幼兒園開學” 的消息在多個微信群和朋友圈流傳。對此,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官方微博“北京市教委”於11日晚發佈消息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明確表示,這是一條虛假信息


北京開學時間仍要視疫情發展來定。請大家以官方權威發佈為準,未經核實的信息不要相信也不要轉發。


隨著這一則闢謠新聞的發佈,“史上“最長寒假”何時能結束?何時可以告別網課,開學復課?”愈加成為全國老師、家長、學生關心的問題,更是教培行業從業者最關心的話題。


隨著疫情出現積極好轉,部分地區已經部署錯峰開學,逐漸恢復正常教學秩序。

青海

3月9日,青海第一批高中、中職學校迎來開學,青海成為今年春季全國第一個學校開學的省份。

貴州

貴州省確定高三年級和初三年級學生3月16日正式開學,其他學段、高中初中其他年級開學時間將視下一階段疫情防控情況,經科學評估後再行確定。

西藏

西藏各級各類學校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到3月下旬開學,具體時間根據疫情發展進行統籌。3月20日前,全區各級各類學校(含民辦學校和培訓機構等)暫不開學,一律不準開展線下教學活動、集體活動、培訓活動。

山西

山西全省高三年級按照3月25日開學做準備,中考時間原則上順延一個月左右。高校本科、碩士、博士應屆畢業生的開學,參照高三年級做法,按照4月初開學認真進行準備。其他年級開學事項視疫情研判決定後,提前一週通知。小學、幼兒園原則上在疫情解除後開學。


雖然部分省市已經安排開學,但大部分省市仍然處於待命狀態,開學時間無法確定,這意味著在未來幾個月時間,學生線上上課的狀態還會持續。那在學生上網課的這段時間,家長最關心的是什麼呢?


根據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對1923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47.7%的受訪家長認為孩子在線學習效果好,40.3%的受訪家長覺得一般。高三學生家長對孩子在線學習效果不滿意的比例最高。|K12行業觀察


對於當前的在線學習模式,家長普遍關心孩子的學習效率和上課狀態。


寒假開始,隨著疫情的蔓延,大部分機構開始轉型線上授課,但效果卻天差地別,核心原因其實在於你是否抓住了家長的核心需求,在用產品經理的思維解決家長遇到的問題。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教培行業的產品經理該怎麼應對本次疫情:

l 教育機構在疫情之前並沒有產品經理的概念,疫情之中和之後如何擁有產品經理的能力?

l 教培機構產品經理思維模型,如何運用邏輯來找到問題解決方案,通過標準化流程產出結果?


一.機構在疫情之前沒有產品經理的概念,

疫情中後期如何擁有產品經理的能力?


我們從一首古詩開始,這首詩是宋代王安石寫的《元日》,詩的內容是這樣的: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在這首詩裡有三個關鍵詞:

“一歲”在古代代表一年過去了,在下一年到來的時候一個節日,也就是過年;

“屠蘇”是過年的時候喝的一種酒,叫屠蘇酒;

“舊符”是指桃符,掛在門上用來辟邪的,過年的時候,人們會把去年的桃符拿下來換上新的桃符,就像現在每年過年貼春聯一樣。


什麼意思?


1儀式,就是需求

“一歲”也就是過年,其實代表一種儀式。所謂儀式就是需求,為什麼說“一歲”是需求?因為過年已經成為中國人的習慣,每年到這個時間,不需要任何人的督促,大家就會自發去做這件事,如果沒有做這件事,我們的生活裡好像就少了點什麼。


2道具,就是產品

過年要喝屠蘇酒,這個屠蘇酒相當於是過年的一種工具,這個就是產品,就像在過年期間要吃的年夜飯一樣,是過年的一種象徵。


3符號,就是營銷

一個好的產品必須是可識別的,符號其實就是營銷,我們必須把營銷綁定在儀式的氣氛上。


比如過年期間,大家都喜歡使用紅色的東西,代表喜慶,把家裡裡外外用紅色的貼紙、對聯、窗花裝飾好,家裡每個人穿著紅色的新衣服,就有過年的氣氛了。


所以,一個產品的設計首先要客戶滿足需求,還有必須實用,是個道具,最後必須還要有符號,綁定大眾情緒,能讓大眾容易理解接受。


拓展一下:

1什麼是需求?

需求其實是一個缺口,或者說需求是一個差值。作為產品設計者,這個時候必須站在客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做減法。

比如在疫情期間,政策發生什麼變化,哪些是對我們的客戶有影響的,該怎麼調整應對策略等等。所以找需求就是換位思考,站在客戶的角度去想需要什麼。|K12行業觀察


2什麼是產品?

客戶對產品的需求有了,也就是減法之後產生了缺口,出現了差值,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客戶把這個差值補上,把需求變成一個能讓客戶感知到的物品,根據客觀的情況,賦予這個物品價格,這樣一個產品就產生了。一旦這個產品被交易出去之後,產品變成了商品。

所以產品最核心的是能補充客戶需求這個缺口,而且必須是一個可感知的東西,比如文字版的資料,或者電子版的海報,或者微課。


3什麼是營銷?

很多人把營銷和銷售放在一起比較,這是不對的。營銷和銷售相比,如果營銷是地球,銷售就是足球。

營銷更多地在“營”,營銷是要把產品符號化,帶動概念,炒作話題,產生熱點,綁定大的儀式。

銷售,就是一個開單,談單,逼單和關單的過程,更多地是宣講或者談判的方式來促成成交。


總結一下,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思維模式分為三個方面:

第一,產品經理要學會做需求減法。通過頭腦風暴或者自己思考的方式來做需求減法。

第二,產品經理能把這種需求減法產生的差值具體化,用文字、圖片視頻等等的方式呈現出來,定好價格就可以放到貨架子上去賣。

第三,產品經理要具備尋找熱點事件的能力。擁有這個能力,才能持續幫助客戶補充缺口。因為就是你的產品很好,但是不綁定的熱點,宣傳不出去,那就沒有意義了,別人不知道也不會覺得你很好,推廣會非常艱難。


二.產品經理如何運用邏輯找到問題

解決方案,通過標準化流程產出結果?


疫情是擺在培訓機構的管理層面前的一道難題,這個問題需要靠產品經理解決。

如果你的機構沒有產品經理,在面對突發情況時會非常慌張,但如果你的機構有產品經理,那麼產品經理的思維邏輯和方式就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存在的。

以疫情初發的時候我們的做法為例,給大家分享我們是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的。


Step 1關注官方新聞

在疫情開始的時候,我們首先關注了教育部在1月27號當天晚上的五點半到七點的一場直播,內容講的是北京教委關於疫情影響下北京的政策調整。我們的團隊一邊聽一邊做筆記,最後做了2w+字的筆記。


Step 2找差值

為什麼要記錄直播內容?目的其實就是找差值。

在直播過程中,北京教委的發言人講了很多內容,作為北京的教培機構從業者,這些內容對我們來說都是非常多的,那大家想一想家長呢?

可想而知,對於北京教委發佈的這些內容,家長是一定有需求的,但很難去梳理清楚,這其實就是差值。所以我們就要去幫家長補上這個差值。|K12行業觀察

列舉幾個我們找到的差值:

1、大學招生,高考招生會受到什麼影響?

2、高中招生,中考招生會受到什麼影響?

3、初中招生,小升初會受到什麼影響?

4、高三學生,如何準備應對高考,不管有沒有疫情,都應該如何去做?

5、初三學生,如何準備應對中考,不管有沒有疫情,都應該如何去做?

6、課程暫停,寒假沒有線下輔導班,學生如何在線上學習,該學哪些內容,很多學生不接受線上的形式,每個年級最少要學完哪些知識?

……

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Step 3問題歸類

當我們發現這些問題之後,就對發現的所有問題進行歸類。歸類後我們發現這些問題其實分為三大類:政策信息知識總結

學習規劃。也就是說之前找到的幾十條差值,最後總結出來就是這三大內容。


Step 4製作寒假服務產品

根據上面總結出的三大內容,我們就製作出來了寒假服務產品。

1政策信息

製作出20講的政策講解課程,每週2講,不管有沒有疫情,講座永不停歇。

2知識總結

從一年級到高三,給學生髮放免費的知識總結的資料,組織線上的知識點講解和作業答疑。

大家要注意,並不是因為有疫情才去做這些事情,其實這些事情早就應該做了,但是之前大家都不重視,現在出現的疫情成為了做這些事情的催化劑,我們才開始重視,去執行落實這些事情。

3

學習規劃

學習規劃非常重要,在假期期間,學生一定要有學習規劃表,同時,還要進行打卡監督。

這段時間,培訓機構的輔導老師一定要比平時更關注學生的學習,讓家長感覺到我們的認真負責。

另外,在這段時間也需要去配合家長管理學生的心態和習慣,如果現在不管理的話,他的學習節奏、學習意願和學習熱情都會削減,那在未來的競爭當中,其他人不可能因為現在的疫情同情誰,原諒誰,把機會白白給出去。|K12行業觀察


Step 5運作服務產品,穩住老生,引流新生

操作步驟,分為三步:

1老生免費收聽,新生收聽設置門檻

對於老生來說,這是一個提升粘度的機會,對於新生來說,這是一個聚集流量的活動。新生收聽的門檻可以是組團優惠或免費收聽,比如1個人10元,那3人成團的話每個人只需2塊錢,8人成團就可以免費進群收聽。

2設置銷售規則

將銷售團隊分成不同的組別,把業績考核的目標調整為流量考核,獎勵新增流量。

因為我們的主要目標是引流,在疫情期間,很少有機構的銷售能成交出業績,所以這段時間銷售的目標都要調整到做流量上來,原來銷售每籤一個單是拿走相應提成,現在就可以流量每增加一個人拿走相應提成,這樣調整之後,我們的銷售團隊不僅可以參與進來,還能發揮巨大的作用。

3建立線上微信群,統一文案海報的轉發時間,時刻引流增粉

線上獲取的流量,一定要拿到個人微信號或者電話號才是有效的,然後把這些流量放在一個個線上微信群中,對於我們的產品,提前規劃設計好文案和海報,定好轉發時間,按照一定節奏在群內發送活動文案和海報,做到隨時隨地引流增粉。

這就是我們運作一個服務產品的步驟。


Step 6設計寒假在線直播課程的教學產品

很多機構在開線上課的時候照搬線下那一套,但效果並不理想,這是為什麼?

原來的線下教學產品我們使用的是講義、學案、出門考、進門考、回家考和滿分筆記,想在線上課時把這些生搬硬套進行使用,是行不通的。

在之前討論線上如何做好教學的時候我們說過,線上產品一定要由思維導圖、講義、練習題、錄課視頻和還課單組成的。

接下來我們按這種方式對教學產品進行調整,保證線上授課有統一的節奏。線上課是時間流,不是老師想講多少就講多少,線上課有時間限制,老師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給學生在完成一個個任務的感覺,學生每學完一個知識點,就像完成了一個升級打怪的任務,而不是老師填鴨式教學,強硬灌輸給學生。

之前見到一位老師,線上教學就是大型直播翻車現場,他在一次直播課上,兩個小時還沒講完一個知識點,最後學生、家長包括他自己都崩潰了,後果可想而知。

所以線上教學要注意節奏,利用教學產品可以幫助老師進行把控。


Step 7製作線上教學產品和服務產品使用手冊

在我們完成線上教學產品和服務產品之後,就要開始使用手冊製作,製作完使用手冊後,把手冊內容按照公眾號文章的結構格式進行編輯,寫成一篇公眾號文章。

這個公眾號文章,老師可以直接拿來學習,然後發送給家長,讓老師指導家長,學生目前和下一階段的學習規劃和任務。這是提高家校溝通,提升老師專業度非常好的方式。同時,這個公眾號文章由銷售發給新生,目的主要是做品牌和口碑的傳播。


Step 8組織線上教師過課和備課

課程已經搭建好之後,接下來的核心就是授課老師,保證上課質量,所以要組織線上的老師備課、錄課。

線上授課,不是以內容為中心,而是以時間為中心,時間顆粒度很重要。線上高效的授課,其實是由12段教學流程組成的,這12段由12個10分鐘組成。

第一段也就是第一個10分鐘,是和學生熟悉的過程,也是讓學生明確我到底要學什麼,怎麼學的過程,老師要發給學生一個課程的思維導圖並進行講解;第十二段,是檢驗本次課學習成果的時間,也就是填寫還課單的時間。中間的10段,我們安排老師講解5個知識點+5個例題。

知道了線上課的上課流程,在前期老師備課階段,我們的師訓內容就更清晰了。首先讓每個老師都採用這種教學模式,把自己準備的課程內容講5~8遍,在講的過程中,一方面調整課程內容,一方面老師經過多次練習,就能形成一個穩定的上課節奏。

當老師掌握上課節奏之後,我們就把所有老師拉到一個群裡,讓大家統一過課。老師之間互相檢驗點評,提供改進意見,最後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學流程。雖然每個老師的風格不一樣,教學節奏也有一定差別,但背後遵循的邏輯是一樣的,這樣就能保證所有老師授課不會有太大的偏差。


Step 9不同人群服務負責人不同

做好的服務產品由老師統一發給老生,銷售統一發給新生。在用服務產品推動服務的時候,服務對象不同,服務負責人也不同。

老生就讓老師去溝通發送,由引流產品進來的新生就由銷售去溝通。然後把新生和老生放到一個微信群裡,一起再做服務。這個過程就是釋放正向口碑的最好時機,新生進來後,家長會感受到老生的熱情,從老生家長中獲取關於學校、老師的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群裡,需要有一個意見領袖,也就是機構的死忠粉,來推動這些事情發生,更具有可信度。


Step 10邊執行,邊總結,邊覆盤

K12商學院研發的一系列課程,是因為我們自己在做學校,也幫助了很多其他的機構來度過疫情。

這個過程中,我們所做的每一個項目,非常重要的一個關門動作就是:邊執行,邊總結,邊覆盤。

根據我們做的這些事情,從執行中找方法,總結中攢經驗,覆盤中做升級,從而產出了一整套內容、工具和方法,形成完整的執行流程。

疫情過後,我們的工作模式肯定不會再回到以前的狀態,不論是業務內容還是每個人的工作狀態,都在經歷這次疫情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未來的工作模式必定會在現有的基礎上再次升級,經歷過總結和覆盤後升級的工作模式,必定更加適合公司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