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学校让学生填写家长工作单位,职位,以及家庭收入?

杯水煮史



平平安安67536


作为一个高中班主任,我感觉我可以把我的想想法给你表达一下,我们学校也让做类似的事情,但是这些都是领导给予的任务。当然我在这儿也不否认,有些班主任会对孩子区别对待,但是从我与同事们的交流经验中可以得出,只要学生和家长积极配合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包括老师是不会因为家长的职业,工作单位来对孩子区别对待的,作为成年人来说,我们不得不否认这个世界上确实有些职业是比较好,有些职业是比较一般的。但是我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只要家长与班主任相处的得当的话,这些都不是问题。


小镇教师谈教育


每当开学的时候,或者新生入校的时候,学校往往都会让学生填写《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其内容主要包括:班级、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住址、父母亲姓名及工作单位、父母联系电话等等。需要指出的是,这是一种学校行为,而不是班主任的个人行为。让学生填写基本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学校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以便更好的建立家校联系。填写基本信息的对象,从幼儿到中小学生,甚至包括部分大学生都包括其中。统计学生基本信息情况的主要作用如下。

第一,完善学校档案和班级档案。现在国家和上级教育部门对学校规范办学行为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越来越细致。以往很多学校都不太在意学校档案的建设工作,但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学校迎接各类检查不断增多,很多学校都在争创文明校园单位。因此,学校会把档案建设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过程化作为一个追求的目标。学生填写的基本情况登记表往往会分成一式两份,学校存档一份,班主任留存一份,以此作为过程性材料的一部分。

第二,是建立家长委员会的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人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了。实际上这种想法是极端错误的。如果没有家庭和社会的配合,仅仅指望学校教育,那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全面的,也是有害的。所以很多学校为了让家长能够更多的了解学校,认识学校,宣传学校,让家长从思想上转变观念,认识到家长的参与也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往往会建立家长委员会,对学校的一些大政方针、办学理念、重要活动、规范办学等,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参与进来,进行监督批评建议等,从而促进学校更好地发展,促进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建立家长委员会,需要考虑其组成人员的广泛性,而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能够让学校以此为依据,推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家长一委员会成员。

第三,便于班主任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方便家校沟通。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学生的教育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上。很多时候课外实践活动和主题班会活动,往往更能形成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态势。我们都知道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先生,他们班的学生家长往往都非常乐意通过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工作方便,为班级所有的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比如说有的家长在博物馆工作,那么班主任就可以联系家长,约定时间带领孩子上博物馆去参观访问。有的家长在农村种大棚蔬菜,那么班主任就可以提前联系,带领孩子们上田间地头去感受劳动的快乐……相信这些活动也会得到大部分家长的赞同和肯定。

所以说学生基本信息登记对学校工作的开展和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如题主所说,如果在学生基本信息当中还要填写父母的职务及家庭收入的话,那么这显然是不符合规矩的。因为它很有可能成为老师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不同对待的依据。所以让学生填写家庭收入和父母职务,很有可能是老师的个人行为,而不是学校的要求。


振东老师


我觉得任何事情都是有利弊的,我们要学会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家长填写工作单位,职位,家庭收入的利与弊

利:①方便老师联系。孩子如果在学校发生了紧急状况,这时候,如果父母的电话打不通,老师就无法联系到孩子的父母。如果知道了父母的工作单位。老师可以通过拨打父母所在的工作单位的电话取得联系。又或者方便老师直接去到父母的工作单位寻找孩子的父母。以便在紧急情况发生后第一时间能找到孩子的父母。


②可以最大化为班级做贡献。知道了父母的工作单位后,我们可以根据父母的工作单位,方便老师推进班级工作。例如,班级要出版一本班级的书刊。这个时候,就可以根据父母的工作单位。看班上是否有从事广告行业的家长。可以联系这些家长进行排版出版。最大化减少班级的费用支出③方便老师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从而解决孩子身上的教育问题。一个孩子的在校行为,往往跟他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要想教育好孩子,就必须先了解他的家庭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选择策略。也方便老师与家长沟通,进行家校合作。共同解决孩子在学校出现的问题。


④方便学校贫困补助工作的开展。乡建档立卡贫困户补问题。我们就可以通过家长填写的收入信息去排查核查。从而让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受益。⑤方便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小孩。比如现在很多学校都都有家长进课堂课程。老师可以通过家长的职位情况。有针对性的邀请。一些家长来学校给小孩上课。这对于小孩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积极作用。



弊:①这些信息可能会被泄露。受到外界不必要的骚扰。②这些信息如果被心术不正的怀有私心的老师手中。他们可能就会根据父母职位、家庭收入的高低从中牟私利


子松老师


我觉得这个没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可以论证:

1.老师(班主任)作为班级的教导者、管理者,首先必须了解学生包括家庭和学生自身等情况,才能更好的与学生沟通、交流,才能更有效地制订相应的班级管理计划等。其中,所要了解的情况就包括学生家长的职业甚至职务等信息,以及是否单亲家庭,学生以前所在的学校,担任过何班级职务,学习状态等信息。

2.与学习有关吗!当然有关了!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其中,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如家庭、习惯、专注力、意志力、爱好、朋友等等。而孩子的第一老师就是家长!第一环境就是家庭!第一教育就是家庭教育!那么,老师对学生家庭的了解就是多么的重要了!学生家长的职业、职务、脾气秉性;家庭经济条件;是否是单亲家庭;是单亲妈妈、还是单亲父亲等等。对于老师来说,不应该了解嘛!了解的越多、越详细,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不是越有针对性

3.登记家长的职业也不常见,学校多登记学生信息往往是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即使有学校登记家长职业也应是这样的用意就是更准确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性格心理人生观等,各种职业会形成家长不同的心理不同的家庭生态也会形成学生不同的性情和人生观。比如父母都是农民的孩子可能勤快不娇气,父母有是会计的可能孩子会精细些,知识分子家庭孩子可能更有教养。

4.从很现实的角度来看,家长的职业表明家长处在社会的哪个阶层而不同阶层的家庭里的孩子差异是很大的,老师掌握这些资料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家长填写职业!老师可以根据家长的职业工作状况,来为学生更好地制定学习方案,对孩子的成长更为有利,但是守到一些不良习气的影响。这个就是中国填表特色。你也填过,我也填过,不值得大惊小怪。如果你的职业过于敏感或不想公开,你可以“空白”或填“无职业”。

5.在学籍管理系统里,是有学生家长信息的字段的,也就是教育管理部门是要求学校填写这些数据的。至于某些老师,因为家长背景不同而有所区别,或者已经根据不同的家庭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这是个别现象,不是学校和教育部门引导的。实在的这个和学习没什么关系,但是也和老师没什么关系,不要把老师想象的那么利益。至于填写家长的职业是学籍录入系统的需求,全国的学生上学以后有一个统一的学籍管理系统,这里面需要填写学生的一个全面的个人信息,里面涉及的内容就包括监护人姓名、电话、工作单位等,我们每个学生的入学、转学等信息全部在这里面,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全国的学籍编号相当于个人身份证号。

6.这件事情和学习没有关系,而且大部分老师也不会留意这些信息,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你还以为老师会向家长要求什么吗?能相互理解就不错了。老师这工作是良心工作,从事教师职业的人绝大多数都是踏实肯干的实在人,再说了这个时代这些信息也只有存档案的价值罢了。





张针人聊养生


我觉得学校让学生填写家长工作单位、职位以及家庭收入等信息这些很正常,因为这也是教师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教学的一部分。当然这样提问容易把大家的思维带偏,总会让大家浮想翩翩联系到老师会如何如何区别对待学生的问题。

作为一名负责任的老师,肯定都会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情况这些信息,根据学生生活环境等因素,综合分析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等,再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对策,达到因学施教、因生施教、一生一策等教育教学目标,更好地打造学校教育教学特色,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名家长,我们有责任和义务配合好老师,共同完成好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任务。也只有我们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学校学生教育各项环节的工作才能有序有效的推进。千万不要用社会上的一些偏激思想,带着有色的眼镜去认识教育的问题,去看待学校和老师要求我们完成的一些任务,虽然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有学校教师趋炎附势、讨好巴结的教育案例,但我想这些永远成为不了社会的主流。



乌蒙泥娃


我是一个多年的高中班主任,填写学生有效信息是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主体管理的一种基本常规手段,比如家庭住址,家长姓名,联系电话等有效信息,这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最直接的就是如果学生在校发生了特殊情况需要及时打电话联系家长。根据学生提供的家庭住址,一般在必要时会进行家访活动。


有时候也会填写诸如提问当中的工作单位,职位以及家庭收入。从我个人来讲,我不赞同这种公开填写敏感信息的做法,原因如下:

1.极大影响学生的心理认知。不管是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心理发育都没有完全成熟,自尊心都是极强的。每一个家长的社会地位和收入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工作差距很大,学生之间难免会发生互相攀比。都说童言无忌,但是有时候最伤自尊的就是童言和大实话,这一次的自尊心伤害可能让学生好多年都难以释怀,甚至自卑的情绪由此产生,从此少言寡语,难以融入集体,这是令人最心痛的事情。

2.对老师的影响。虽然教育是公平的,但是老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在得知有些孩子背景之后难免会有无形的差别对待,有时候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想得太多,如果一旦处事不公,会在学生心目当中留下不好的印象,毕竟不是每一个老师都是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圣人。

3.对家长的影响。家长其实也不太赞同填写职业收入信息,毕竟这是属于个人隐私之类的问题。工作好收入高的家长会认为学校老师有什么其他用意,收入低的家长自然觉得自己和孩子都会受到伤害,增加了家长对于学校的不信任。

4.对社会的影响。社会舆论有时候会无端揣摩一些简单的事情,舆论的导向也会对学校有所非议,至于具体情形,你懂得。

所以,我是不赞同公开填写此类信息,如果必须要用到这些信息,比如贫困生补助,建档立卡户信息填写,可以由班主任私下直接与家长联系,最大程度的保护信息,不随便外泄,这是对工作负责,更是对学生的关爱,因为贫穷不会击败他们,另类的目光则会击穿他们脆弱的自尊。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欢迎大家互相交流。


孝文月


学校让填写这些,无非就是想要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没有其他的意思。 其一,老师(班主任)作为班级的教导者、管理者,首先必须了解学生包括家庭和学生自身等情况,才能更好的与学生沟通、交流,才能更有效地制订相应的班级管理计划等。其中,所要了解的情况就包括学生家长的职业甚至职务等信息,以及是否单亲家庭,学生以前所在的学校,担任过何班级职务,学习状态等信息。

其二,与学习有关吗!当然有关了!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其中,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如家庭、习惯、专注力、意志力、爱好、朋友等等。而孩子的第一老师就是家长!第一环境就是家庭!第一教育就是家庭教育!那么,老师对学生家庭的了解就是多么的重要了!学生家长的职业、职务、脾气秉性;家庭经济条件;是否是单亲家庭;是单亲妈妈、还是单亲父亲等等。对于老师来说,不应该了解嘛!了解的越多、越详细,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不是越有针对性嘛!



LBJ大圣


孩子成绩的好坏跟父母的职业收入没有一点关系,我们单位职工几千人,父母是保洁孩子却是衡中的尖子生,父母是中层高管的孩子却是学校的学渣。家长抵触这张表格应该和我一样———怕孩子区别对待。

我个人的经验这张表格幼儿园、小学稍微有些影响,中学以后没有任何影响,全看孩子!父母条件再好,孩子是扶不起的阿斗,老师再关照也没有用。学习靠学生自己跟父母的职业无关。

我们教育孩子懂得感恩,不歧视、不攀比,无论父母从事什么职业都不自卑,学习是自己的,工作是父母。未来在自己手里,爱拼才会赢!

大家好我是@普罗旺斯超姐谢谢你的点赞、转发,在育儿道路上共勉!欢迎您关注@普罗旺斯超姐谢谢🙏


普罗旺斯超姐


我不赞成这么做,虽然这么做在一定层度上便于校方与家长沟通然后对孩子进行施教。我认为这么做有的同学会有自卑感,有的同学会有优越感。一个学生一旦有自卑感,认为低人一等,不敢融入天生活泼的学校大家庭,对他(她)的学习和成长一般是弊大于利的,幼小的心灵会蒙上一层阴影,虽然不乏"人穷志不穷”的人才;如果一个学生有家庭条件好的优越感,也不一定是好事,有时会削弱其进取心,助长其傲气等等,当然也不乏家庭条件好而修养好的学生。

学校应当营造单纯的学习环境,学生比的应该是“德、智、体、美、劳",不能因一个不经意的决定,而使学生产生了在物质条件方面的自卑感和优越感。两弊相权取其轻,所以还是不赞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