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學生指導”必考知識點之小學德育

教師資格證“學生指導”必考知識點之小學德育

今天更新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

學生指導第四到第七節

跟著肖老師一起復習吧


第四節小學德育※必考章節

一、德育的含義

廣義德育:社會德育、社區德育、學校德育、家庭德育

狹義德育:學校德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二、小學德育過程(本質上是個體社會化與社會規範個體化的統一過程。)

1、是具有多種開端的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提高過程

2、是促使學生思想內部矛盾鬥爭變化的過程

3、是組織學生的活動和交往、對學生多方面教育影響的過程

4、是一個長期的、反覆的、不斷前進的過程


三、品德的形成與發展

1、品德的心理結構(要能區分、選擇題)

道德認識:道德觀念、核心品德形成的基礎

道德情感:內心體驗

道德意志:信心、決心、恆心

道德行為:衡量道德品質的重要標誌

2、品德形成的一般過程 依從→認同→內化

3、品德形成的影響因素

外部條件:家庭教養方式、社會風氣、同伴群體

內部條件:認知失調、態度定勢、道德認識


四、品德發展的基本理論 ※重點

1、皮亞傑道德發展理論

自我中心階段(2-5歲) 自我中心

權威階段(5-8歲) 他律期

可逆性階段(8-10歲) 自律期

公正階段(10-12歲) 公正觀念

2、柯爾伯格道德發展理論

①前世俗水平

懲罰與服從定向階段(為了避免懲罰)

相對功利定向階段(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②世俗水平

尋求認可定向階段(“好孩子”定向謀求讚賞和認可)

遵守法規和秩序定向階段

(9歲以下兒童大多數於此①②條)

③後世俗水平

社會契約定向階段

原則或良心定向階段

(20歲以後,少數人)


五、小學德育原則 ※※重要知識點

1、導向性原則 理想性、方向性

2、疏導原則 循循善誘,以理服人

3、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

4、教育的一致性與連思性原則 協調一致,前後連貫

5、因材施教原則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6、知行統一原則 言行一致,表裡如一

7、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原則 正面引導、紀律約束

8、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原則 長善救失、“一分為二”看待學生

9、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原則(馬卡連柯提出集體教育思想)


六、小學德育的途徑與方法

(一)途徑

1、思想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基本途徑) 2、課外、校外活動 3、勞動

4、少先隊活動 5、校會、班會、週會、晨會 6、班主任工作

(二)方法(小學德育的方法?)※

1、說理教育法(基本方法,語言說服和事實說服)

2、榜樣示範法(身教勝於言教)

3、陶治教育法(人格感化、環境陶冶、藝術陶冶)

4、實踐指導法(讓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

5、品德評價法(獎勵、懲罰、評比和操行評定)

6、品德修養指導法(學生自覺主動地進行學習,自我反省)


七、小學生道德發展的特點?※簡答題

1、逐步形成和諧的道德認識能力

2、品德發展具有協調性

3、品德發展具有過渡性

4、明顯地表現出自覺紀律的形成

(※小學階段,是品德發展的“關鍵年齡”,大概出現在三年級下學期前後)


第五節小學美育

一、概述、內容

1、美育又稱審美教育。王國維是第一個把美育引入中國。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

2、學校美育內容:形式教育、理想教育、藝術教育


第六節小學生安全教育

內容包括:健康教育、醫療保健常識、傳染病預防和控制、意外傷害事故處理

內容要理解見教材 選擇題出現※


第七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二層含義:一是無心理疾病、二是有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態。

2、小學生常見的心理障礙:

多動症、焦慮症、學習困難綜合症、厭學症、強迫症、恐懼症、抑鬱症

3、小學生心理輔導

①目標:學會調適(基本目標)、尋求發展

②常用的心理輔導方法

行為療法

行為改變(強化法、代幣獎勵、行為塑造法...)

行為演練(鬆弛訓練、系統脫離法、肯定性訓練)

認知療法(情緒ABC理論)

精神分析療法

合理宣洩

自我反省

心理暗示

※移情:是來訪者將自己過去對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投射到諮詢師身上的過程

來訪者情感→投射→諮詢師

反移情:諮詢師情感態度→轉移→來訪者


關於小學德育這一塊是重點知識,一定要掌握

關注本號,跟著肖老師一起復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