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濤:我前夫是個奇葩,離婚2年多,沒有一次來看過自己的女兒

昨天看到一檔訪談節目,嘉賓是著名女演員劉敏濤。

說起這個名字你可能會覺得陌生,但是她扮演的角色卻給觀眾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偽裝者》裡的明家大姐明鏡,《琅琊榜》裡的靜妃,還有《因為遇見你》裡的善解人意的大嫂。

劉敏濤:我前夫是個奇葩,離婚2年多,沒有一次來看過自己的女兒

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劉敏濤也是一個單親媽媽,2006年時,劉敏濤嫁給了一個房地產商,很快便生下一個女兒,結了婚之後,劉敏濤幾乎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因為在她的觀念裡,女人結了婚就應該在家中相夫教子。

從30歲到37歲,劉敏濤將大好時光奉獻給了家庭,那時候她覺得自己是幸福的,但最後還是以離婚收場。

不過據說她和她前夫離婚以後,她前夫從來都沒有來看過女兒。

劉敏濤:我前夫是個奇葩,離婚2年多,沒有一次來看過自己的女兒

兩人剛離婚的時候,孩子只有四五歲,什麼都不懂,因為怕她受到傷害只能瞞著她。

孩子每天都哭著問他爸爸什麼時候來看我,想爸爸了。

但是她父親自始至終都沒有出現過,過了五六年之後,有一次出遊,劉敏濤實在忍不住,就告訴了女兒已經很早離婚的事實。

主持人問:她是不是她前夫來看孩子,她攔著不讓孩子去見她爸爸。

她坦然的回答:我不是這種人,既然選擇了離婚,早就已經好聚好散了,而且他要來看孩子,我也隨時歡迎,可是他沒有來過。

也許在他眼裡有什麼東西比孩子更重要吧。

我們離婚四五年,他一次都沒有來看我孩子,他可真的是個奇葩。

劉敏濤:我前夫是個奇葩,離婚2年多,沒有一次來看過自己的女兒

曾經看到過一項關於單親家庭的調查,研究報告表示90%以上的兒童的問題與父親教育的缺失有關,很多性格偏激,多重人格患者也都來自於無父家庭。 

即使孩子沒有犯罪,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父親陪伴的孩子,在表達情感方面也有很大的缺失。  

他們一方面性別意識較弱,缺乏對異性的應有尊重。長大成人後,也會遭受如缺乏自信、焦慮、孤獨等情緒心理問題的困擾,或者由於沒有目標感而荒度生活。

其實對於孩子來講,父親意味著力量和堅強,而很多孩子也喜歡依賴於父親,父親有時候就是孩子人生路上的指明燈。   

父親一方面不僅影響著兒童對性別角色的準確認識,還影響著孩子一生的發展。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親起到的作用比母親的作用更重要,父親對待兒子和女兒的態度以及事情的處理方法也有很大的差別,父親可以為兒子提供榜樣性的作用,同時也會教化女兒的女性行為。

父愛缺失家庭的男孩子的男子氣概比較低,不僅僅會有某些女性特質,也會一味的追求安逸,不太喜歡挑戰性的事情。

劉敏濤:我前夫是個奇葩,離婚2年多,沒有一次來看過自己的女兒

而父愛缺失的女孩則常表現出的就是男孩子氣的一面,原因可能是在缺失父親的家庭中母親傾向於依賴於女兒,更嚴重的會有戀父傾向。

我曾經有一個朋友,小時候她爸爸常年外出打工,母親重男輕女所以家裡的活都是交給她乾的。

在這種家庭長大的她,不僅利大無比,性格也是活潑好動,聒噪不安。

上了高中以後她喜歡上了她的歷史老師,她的老師不僅大她十多歲還是有夫之婦,她喜歡他的第二年,他孩子就出生了。

隨著時間越久,她是越來越依賴那個老師,只要一天不見他,整個人沒有精神力。

後來更是因為這個老師沒有考上好的大學,在唸大學的四年裡她身邊出現過無數男孩子,可她心裡依然沒有放下這個老師。

有一次我們聊天說以後要找個什麼樣的男朋友。

她以後要找個比她大十多歲的,年紀大一點的會疼人。

劉敏濤:我前夫是個奇葩,離婚2年多,沒有一次來看過自己的女兒

所以說很多孩子因為童年時期父愛的缺失,會導致自己的人格出現缺陷,且這種缺陷會伴隨一生,尤其在婚戀觀上影響顯著。

如果說父親見世面廣,喜歡看書,願意和孩子交流,那孩子可以學到很多豐富廣闊的知識,能培養想象力操作能力的。  

耶魯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由父親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有更好的學習成績,在社會上更容易成功。

隔壁家王姨的兒子就是這樣的人。

王姨和王叔叔當時是自由戀愛結婚的,他們兩人之間不僅有著相同的興趣愛好,還有著相符的三觀。

所以在教育兒子這一方面,他們也有自身獨特的經驗。

他小時候剛回到家,吃完飯,他們一家人就集體出去散步,爸爸媽媽牽著他,散步回來以後,一家三口每人捧本書坐在陽臺上,看書,王一和叔叔特別喜歡看書,所以每次他們看書的時候,他兒子也跟著看,時間久了以後他兒子特別喜歡看書。

劉敏濤:我前夫是個奇葩,離婚2年多,沒有一次來看過自己的女兒

不僅如此,每週末他們都會帶孩子去附近少年宮練習書法,練習跆拳道。

他兒子小小年紀就已經得了無數獎項,不僅成績優異,個人能力還非常卓越。

後來更是考上了北京大學,畢業以後,順利加入中科院。

其實很多父親都覺得給孩子最大的禮物就是物質,其實高質量的陪伴效率比物質重要的多。 

就像《當幸福來敲門》中的克里斯,人到中年,他還是一個不名一文的推銷員,最後妻子離開了他,甚至他只能帶著兒子露宿街頭。

父子倆雖然很窮,但是他卻給了兒子最無私的愛,並且都能時時刻刻陪伴著兒子身邊。

所以我們看到,雖然物質匱乏,孩子卻始終活潑、陽光、心理健康。

他對兒子說:“如果你有夢想的話,就要去捍衛它。”

他自己身體力行地踐行,也因自己巨大的勇氣獲得了成功。而他的耐心陪伴和言傳身教,會讓他的兒子終生受用。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每一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

父母的陪伴才是孩子最好的教育。其那些眼裡有錢,手裡有活的父母能多陪陪自己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