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月亮什麼時候升空?

直來直往389


我查了一下人造月亮的相關新聞,發現這種構想其實很早就有了。

它的基本原理其實還是通過反射太陽光為地球提供照明啦,人造月亮和真正的月亮一樣,都沒辦法自己成為光源。

早在90年代,俄羅斯就進行過有關“人造月亮”的相關實驗。因為俄羅斯本身緯度比較高,每天的日照時間短,為了節省電力能源,延長光照時間,就想搞個人造月亮來輔助照明。當時俄羅斯進行了兩次實驗,分別把直徑20米和25米的反射鏡送上了太空,反射陽光。不過第二次實驗失敗了,因為薄膜鏡面纏到了天線,裂了。

後來因為經濟問題,這個計劃也擱淺了。

後來呢,我們國家某研究機構也提出了這個構想。計劃在2022年之前發射3顆人造月亮。

但其實這個項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還是有很多爭論的。

比如說人造月亮要想提供足夠穩定、足夠明亮的照明,就得面積夠大,反光性好,而且材料必須要很結實,不然就會像俄羅斯第二次實驗那樣,發射之後在太空中被撕裂……所以在技術上,還有不少的難點和關鍵點需要克服。

再比如說,人造月亮是要為某地提供穩定照明,以期能取代當地的城市照明系統。這就要求人造月亮必須發射到地球同步軌道上,進行發射、維護的成本和城市照明系統的成本哪個比較高昂,還要打個問號。

另外呢,就是它可能帶來的問題。已經有很多科學家提出,人造月亮可能會給城市帶來光汙染,並且這種持續的非自然光源,會不會對一些夜行動物的正常生物鐘帶來影響??會不會影響人體的正常生物鐘??這些可能存在的隱患,也是在研究當中需要去考慮的。

所以雖然有新聞說2020年會發射第一顆人造月亮進入太空,但近期的話,好像還沒有什麼消息,還得再觀望。。。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覺得有用的話就點個贊吧~歡迎評論關注轉發。


不吃腸的大腸


人造月亮什麼時間升空?

●中國決定做三顆人造月亮掛衛在天生上,將於2020年某月,從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進行整體系統的演示實驗,一旦成功,將於2022年繼續發射三顆人造月亮,至於地球軌道500千米處應用。

人造月亮由三面反射鏡組成,以每秒7.62千米飛馳在地球軌道上。每天可以24小時固定照明,亮度是月亮的8倍,並且每一顆人造月亮可以鋪滿1.5萬平方千米面積(例如整個成都市),這樣它每年可以節約12億度電的電費。並且人造月亮的亮度隨時隨地可以調節喲。


然而這一決定遭到了世界上某些國家的反對,就連聯合國都發聲讓中國馬上停止,被反對的理由是因為這樣會打破地球、月亮、太陽的自然規律,到時候地球上的人類和動物、生物所有的作息規律將會混亂。但是隨著地球資源的嚴重匱乏,利用太陽資源是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中國這樣是在為地球人類文明服務。這一工程必將被實施,誰也無法阻止。

其實我們想象一下,如果一顆人造月亮在距離地球500千米的地方運行,人的眼睛就可以看見,如它能發射太陽光,就和月亮沒有什麼區別,它造福人類有什麼錯呢?這個計劃俄羅斯就曾經提到過,但是他們由於缺乏資金,至今也沒有成功。現在中國在航天技術這方面比較成熟,完全可以實現。


●按照按照俄羅斯天文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肖夫在1964年提出地球人類文明標準時間,最少還要100萬年以後,才有可能掌握蟲洞技術。卡爾達肖夫把人類分為三型文明,現在地球人類才進入0.75型文明。Ⅲ型文明就是人類的科技手段可以利用整個星系的能量,這個數字大約是4×10∧37瓦特。

如今人類還沒有到Ⅰ型文明就已經將地球資源開採的差不多了。還搞得溫室效應使全球變暖和生物恐怖主義氾濫成災。

研究開發太陽能量,這種行為是為整個地球人類謀幸福的事情,這是順應時代,中國的人造月亮實驗沒有錯。你們認為中國錯了嗎?

知足常樂於湖北鍾祥老家2020.3.8日


知足常樂0724


3月10日,也就是明天地、月、日幾乎同處一線,而且月亮還處於距離地球的近地點上面,所以明天會出現超級月亮,即明天晚上的月球看上去比較大,是個賞月的好時機。不過,並未有消息說明天會升空人造月亮。



人造月亮其實就是人類發射一種可以反射太陽光的天體到太空,然後利用這個天體反射陽光。因為運行的軌道比較近,而且反射性比月球強,所以理論上人造月亮將會比月球亮。但由於人類製造的天體不可能太大,所以人造月亮的照射範圍註定不會太大。之前美蘇曾經計劃過人造月亮,但都因各種原因而擱置放棄了。



我國的人造月亮計劃是一個叫作四川成都天府系統科學研究會提出的,說是2020年計劃發射升空一顆人造月亮,如果成功,計劃在2022年再發射三顆,實現24小時無間斷照射。到時候照射亮度有望達到月光的8倍,會大量節約電力。其實,初聽這個項目,我感覺有點不靠譜,怎麼聽都像是一個畫了很好的餅一樣。而這個所謂的四川成都天府系統科學研究會,恕我孤陋寡聞,確實不知道是個什麼機構,裡面又有多少科學家。我想,這些太空項目,如果沒有國家層面支持,僅僅地方或者民間組織想要實施,基本不可能。



而且,就算是有人給你投錢,那也不是一點錢就能夠解決的。


科學探秘頻道


忽悠,接著忽悠,人造月亮純屬異想天開,它就和水變油,永動機一樣,屬於某些人不經過大腦思考的產物。

提出該計劃的組織認為,可以在距地球500公里的軌道上,發射三面巨大的反射鏡,然後利用三面反射鏡的交替運行,將太陽光發射到地球某一個區域,這樣可以實現夜晚照明的作用。

該組織還認為,如果人造月亮發射成功的話,其亮度將達到月亮的八倍,每年能節約十二億人民幣的電費。

別的我就不說了,我計算一下發射的成本,如果要把直徑幾百米的反射鏡,發射到距離地球500公里的軌道上,沒有個幾百億人民幣是辦不到的,再加上後期的維護費用,輕輕鬆鬆就能破1000億人民幣以上。

花費1000億,節省12億人民幣的電費,這筆生意不是你昏了頭,就是我老年痴呆,所以人造月亮根本就是騙人的。

退一步說這個計劃就算可行,國家也不會支持,我國從1992年到2013年這段期間,總共的航天投入也才接近400億人民幣左右,現在突然說要花1000億,去搞一個沒什麼用的人造月亮,你要是領導你會同意嗎。

總而言之,人造月亮是沒戲的,資金不支持,政策不支持,科學不支持,國家不支持,人民更不支持。

你要知道國家每年投入的錢都是有限的,航天部門能在有限的資金支持下,做出現在的成績已經很不容易,真要有1000億人民幣,登月才是第一選擇,而不是搞什麼花裡胡哨不切實際的人造月亮。


種植恆星


人造月亮沒有意義。

其理由有三如下:

一、並不能節約多少能源。照明用電只是能源消耗中一小部分。而且夜晚的燈光並不完全是為了照明,更多的是裝飾建築物,營造氣氛。人造月亮不能取消室內用電。在室外,陰雨天照樣毫無作用。

二、人造月亮只是想“創造人間奇蹟“,是個形式主義的噱頭,想獲得世界上的虛假名份,但是對物理學、基礎科學沒有做出任何新發現、新貢獻。充其量也就是“新發明”,只是在應用科學的一種新運用。滿足一下虛妄的“民族自豪感”。然而,帶來經濟物力財力人力代價不菲。

三、人造月亮違反“遵循天地之道”的原則。天地萬物都是在“天地基本構造”這個物理基礎條件下發展起來的。萬物當然包括動植物的出現和生存。動植物的紛紜複雜性都有互相關聯互相影響的關係。都是晝明夜暗這個最基本的物理基礎條件下產生和生存的。兩個月亮的出現,必然導致許多夜行動植物的生存節律出現反應紊亂。不但是夜行動物,就連植物也有晝夜生長規律特性,不是人類全都熟知掌控之中的。夜裡生長運行條件改變,可能會導致人未曾想到的情況出現,甚至會有始料未及的災難出現。

關乎大地天空、生態環境的大事,還是讓多學科、多角度去論證一下吧,不要航天科技一家做主為好。



淡淡一掬水


人造月亮聽起來似乎是一個巨大無比的工程,其實並沒有那麼複雜,就是發射一個足夠大的“鏡子”,把太陽光反射到夜晚的地球上,讓地球的晚上可以有足夠的光源。

人造月亮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大

月球距離地球有38萬公里,質量也有地球的1/81,人造月亮遠沒有那麼大。按照計劃,這項由四川成都天府系統科學研究會參與的項目將於2020年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第一顆人造月亮衛星,並進行相關係統測試,一切順利的話到2022會發射三顆人造月亮。屆時三顆人造月亮將交替運行,可以實現對同一地區24小時不間斷照射,反射的太陽光可以覆蓋地表約3600—6400平方公里範圍,這個範圍足以覆蓋一座大型城市(比如成都市),光照強度最大可以達到月光的8倍,相當於傍晚和早晨的亮度。可別小看這點光源,這可以大大節約城市照明能源,每年大約可以節約12億度電,而且人造月亮利用的是太陽能,在能源緊缺,溫室效應突出的大背景之下,這種舉措也是非常環保的。

中國並不是第一個計劃發射人造月亮的國家

其實,中國並不是第一個計劃發射人造月亮的國家,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戰鬥民族俄羅斯就曾多次嘗試發射人造月亮。第一次是在1993年,俄羅斯通過M—40貨運飛船,攜帶了一面反射鏡進入太空,展開陽光反射試驗,在太空形成了一個直徑為20米的反射鏡面。這次試驗規模相當小,反射到地球的光束直徑大約只有5-7千米,亮度也只有一個滿月的亮度。

1999年,俄羅斯再次展開代號為“旗幟2·5”的陽光反射試驗。這次反射鏡的直徑增加到了25米,計劃反射到地球的光照強度也達到滿月的5-7倍,但是由於技術故障,這次計劃最終失敗了,此後由於俄羅斯經濟蕭條,無力承擔,人造月亮計劃宣告結束。

人造月亮引發環保擔憂

當然,人造月亮計劃也引發了一些人環保人士的擔憂,他們認為,人造的月亮將會打亂地球生物的作息規律,破壞生態平衡。但是在我看來,宇宙本身就是在不斷改變的,我們的地球也是,目前嘗試的人造月亮計劃都是小範圍的,進行一些技術性的測試未嘗不可。況且,如果計劃一旦成功,節約的大量能源本身也是對環保的一種貢獻。並且還有一個可預見的好處,如果人造月亮在成都發射成功,當地本來就火爆的旅遊業一定會更火爆!你覺得呢?歡迎在評論區探討!


不入流的大劉


今年3月10日是所謂的“超級月亮”出現的時候,根據公開的預報顯示,在3月10日凌晨1時48分,太陽、地球和月亮會幾乎排成一條直線;到14時30分,月球距離地球最近,夜間看到的月亮要比遠地點大30%左右。但是超級月亮的出現,與之前我們說的“2020”年發射升空的“人造月亮”並無一點聯繫。

“人造月亮”最初的設想是由俄羅斯科學家於上世紀90年代提出的,主要內容就是發射能夠反射太陽光線的由特殊材料製成的鏡面,反射光線的寬度大約在5公里左右,可以照射和平號太空站繞地球運行過程中所經過的一些國家和地區,不過由於經費緊張,俄羅斯的這個計劃最終沒有實現。

我國關於“人造月亮”的設想,是2018年時由四川成都天府系統科學研究會提出的,這個設想當時得到了很多單位和科研人員的支持,最後由成都航天科工微電子系統研究院承接研製,據公開的信息顯示,研製出的“人造月亮”準備在2020年的某個月份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後續在兩年內將再發射兩顆開展綜合應用。

“人造月亮”並非在空中新創造一個光源,而是利用反射鏡面,對照射到鏡面的太陽光線進行反射,從而達到調整太陽光線入射地面角度的目的。在設計時,該鏡面可以對太陽光反射到地面的照射面積、光線強度、照射時間進行人為設定,最大的範圍可以覆蓋6000平方公里,精準入射可以調整到幾十平方米的區域。

據介紹,“人造月亮”的最大亮度為月亮的8倍左右,如果考慮到大氣層對光線的散射和吸引等削弱作用,實際上正常情況下到達地面的光線亮度,僅為普通路燈的五分之一,而且從地面上看“人造月亮”,僅僅為一顆正常的星星大小。發射升空“人造月亮”的作用,可以為成都市及其周邊的夜晚提供微弱的照明,而且亮度、時間都可以控制調整,雖然對於這個項目仍然有不少的反對和質疑聲音,但總體上看,它對於減少市政電力的消耗、保障電力缺乏或者臨時停供區域的照明、緩解區域能源問題等都需要具有積極的作用。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人造月亮什麼時候升空?”,目前網絡上流傳的資料表明我國將在今年完成關於“人造月亮”的發射、入軌、展開、調控等前期驗證工作,到2022年將完成三顆“人造月亮”的發射任務。但是縱覽今年的航天發射規劃,並沒有找到和“人造月亮”有關的發射計劃,估計目前僅處於科學構想階段。

“人造月亮”本質上就是一種以反射鏡為主體的人造衛星,通過反射太陽光來為黑暗地區帶來光明。關於“人造月亮”的設想最早甚至追溯到就是多年前,當時就有科學家提出發射一種空間站,並在空間站上安裝一面直徑超過一百公里的巨型反光鏡,依靠反射太陽光來提供夜間照明,比如可以用這些鏡子來消除極地極夜的影響,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靠近北極圈的俄羅斯就曾進行過類似的太陽光反射計劃,並將其命名為“旗幟”計劃,該計劃將一個巨大的反射鏡通過貨運飛船發射至太空軌道,以此製造“人造月亮”。

“旗幟”計劃包括“旗幟1”號地面陽光反射實驗和“旗幟2”號“人造月亮”實驗,以及“旗幟2.5”陽光反射試驗,其中“旗幟2”號應該是最成功的實驗了,催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太陽帆的誕生,該“人造月亮”投在地表的光斑直徑約為四公里。而更加雄心勃勃的“旗幟2.5”卻以失敗告終,在該實驗中,科學家計劃依靠貨運飛船將直徑為25米的反射鏡帶入太空,理論上由其反射到地表的光斑直徑可達五千米以上,其亮度足以使人在不借助其他光源的情況下輕鬆的閱讀報紙,可惜該計劃在實施時,伴隨著航天器天線的異常開啟,處於摺疊狀態的反光鏡展開過程受到了影響,由於無法得到有效解決,該計劃最終以失敗告終。

雖然“人造月亮”聽起來比較高大上,但是實質上它就是運行在太空中的一塊巨大的反光鏡,就好比我國的第一顆人造“星星”——東方紅一號,為了實現首顆衛星"上得去、抓得住、測得準、看得見、聽得到"的四個硬指標,科研工作者進行了大量的技術創新,在“看得見”方面,科學家將整個衛星設計成72面體結構,在衛星自旋狀態下,將會呈現閃閃發光的效果,不過由於衛星的直徑太小了,地面還是難以進行有效的肉眼觀察,因此又為運載火箭的第三級安裝了“觀測裙”,使整個第三級火箭變成二等星的亮度。而人造月亮的原理也非常相似,通過大面積的高反光率材料進行太陽光的反射,使地面的人看到的不再是一顆星星,而是一個明亮的月亮。

當然,也有許多科學家認為,“人造月亮”將會對自然生態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天上只有一個月亮,地球上所有的動植物在這種環境中演化了數十億年,如果天空中貿然增加一個明亮的天體,可能會對生態圈造成一定的影響。除此之外,“人造月亮”還會時照射區域的溫度升高,甚至由此波及氣候環境的穩定與平衡;也有一些人認為,有些航天強國可能利用“人造月亮”展開太空武器的研究,比如將整個“人造月亮”的反射光聚焦到地表的某一處,由此產生的高能量堪比激光武器。

關於人造月亮何時升空,尚無有效信息來源。抱歉。

感謝瀏覽。


漫步的小豆子


關於人造月亮,戰鬥民族俄羅斯早在1993年就制定了自己的造月計劃。該計劃稱為“旗幟計劃”,分為三步走,第一步驟被叫作“太空鏡面”計劃。俄羅斯通過M—40貨運飛船,攜帶了一面反射鏡進入太空,開展了“旗幟1.0”的陽光反射試驗,在太空中順利展開了一面由鍍鋁膜合成膠片製成薄膜鏡面,形成一個直徑為20米的反射鏡面。這個“人造月亮”,重量不到4Kg,由和平號太空站宇航員操控,它像向日葵似的朝向太陽,將一束到達地面直徑約為5-7千米的光,從太空反射到了地面,其強度相當於一個滿月時的亮度,這束光會陸續出現在所有和平號太空站經過的國家。

1999年2月4日,再次開展代號為“旗幟2·5”的陽光反射試驗。計劃將一個直徑為25米的反射鏡面送入太空,亮度增強到滿月的5-7倍,不過由於薄膜鏡面纏到了和平號空間站的天線,其最終被撕裂,這次試驗也宣告失敗。後來由於俄羅斯國內經濟蕭條,“人造月亮”花費巨大,該計劃也宣告結束。

據報道,四川成都天府系統科學研究會參與的“人造月亮”項目擬定於2020年將首顆“人造月亮”發射入軌,計劃在2022年初步將3顆“人造月亮”發射入軌,在500公里以內的低地球軌道上運行,並開展驗證性實驗。屆時這3顆“人造月亮”將交替運行,可實現對同一地區24小時不間斷照射,反射的太陽光可覆蓋地表3600—6400平方公里的範圍,光照強度最大將是現在月光的8倍。

不過也有科學家對這一計劃持反對意見,擔心“人造月亮”發射之後會造成光汙染,甚至還會使人們的生物鐘發生紊亂,影響們的正常生活。


阿木看世界


人造月亮,說白了還是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只不過表面可以很大程度上反射太陽光線,所以在地面上就可以看到像星星一般閃閃的光源,我們認為的像滿月一樣的效果,那是達不到的,與滿月懸殊還是比較大的,本質上就是一顆大型的空間反射鏡。

據一些消息稱,由天府新區系統科學研究會為主導,北京理工大學、航天科工微電子系統研究院等多家學院與研究院共同參與論證的“人造月亮”項目有望於2022年初步實現,今年才剛剛是2020年,不過在今年,他們將進行驗證發射,積累關鍵經驗,以備2022年完成3顆“人造月亮”的部署。

“人造月亮”這一設想並不是中國獨創,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俄羅斯科學家就已經開始了此項實驗,由於俄羅斯國土多處在嚴寒的北方,日照時間與強度都不足,於是科學家想利用一面鏡子固定在宇宙飛船上用來照明,並估算亮度是自然月亮的10倍,俄羅斯雖進行過幾次實驗,但均未獲得成功。1999年2月4日,俄羅斯和平號上的宇航員試圖展開反射鏡上面的長達25米的太陽能電池板,但無奈天線莫名其妙地打開了與電池板纏在了一起。俄羅斯太空飛行控制人員稱,“人造月亮”計劃功虧一簣。

其實“人造月亮”的原理並不複雜,難就難在它是一顆大型的人造照明衛星,本質上是航天器,所以關鍵的難點還是在航天技術方面。人造月亮將在距離地表500km以內的近地軌道運行,首先需要用火箭將它們發射上去,到了太空之後,進入軌道,打開,完成這一系列的操作,別小看這些操作,這些操作涉及了目前最頂尖的航天技術,比如對航天器的軌道、姿態的精準控制等等,這些都是難度很高的。而且太空裡環境十分複雜,製造所需的材料也需要經得起考驗,畢竟這是一個長期項目。

人造月亮的設計亮度是自然月光的八倍,但多少會因為大氣運動等多方面的影響,使得照明效果有所衰減,在照明區域的實際光照效果大概相當於夏天黃昏時候的光照。直觀一點的感受就是照明的效果相當於普通路燈照明效果的20%。

有人會擔心人造月亮升空會打亂眾多動植物的生物鐘,其實這種擔憂有些多餘了,在設計之初,科學家們就考慮到了這些方面,人造月亮上包含了可調控的操作,可以實現亮度調節與精準照明,避免過度光照帶來的負面效果。

人造月亮是人類的一次大膽的設想,它可能會在未來給人類提供一個新的照明途徑,節省電費並不是它的主要作用,試想一下,在受到自然災害侵襲的災區,由於停電,這肯定會給救援保障工作帶來很大阻礙,如果此時天空中有另外的光源,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救援保障工作的進行,並且舒緩民眾在黑暗中的不安感。

人造月亮是一種新技術,科學家並不會盲目的就去做,畢竟投資也是很大的,未來是否能給人類社會帶來便利,還需要進一步的分析與論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