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桑”道四——桑葉、桑枝、桑椹子和桑白皮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萬物復甦。雲貴高原第一大壩——陸良,素以“蠶桑”聞名。桑田裡,桑枝悄悄地發出嫩芽,再過一些時日,一盤盤桑樹頭(桑芽菜)將成為各家各戶餐桌上的美味。但是,普通百姓大多不知道,桑樹全身都是寶,都可以作為中藥材,桑葉、桑枝、桑椹子、桑白皮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功效。

01

一、桑葉

說“桑”道四——桑葉、桑枝、桑椹子和桑白皮

現在,桑芽菜越來越受人們青睞,成為餐桌上的美食。涼拌、素炒、桑葉煎蛋等各式各樣。

說“桑”道四——桑葉、桑枝、桑椹子和桑白皮

中藥桑葉為桑科植物桑的經霜樹葉,中醫藥學認為,桑葉性味苦、甘、性寒,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之功效。

說“桑”道四——桑葉、桑枝、桑椹子和桑白皮

經研究證明,桑葉還有良好的皮膚美容作用,特別是對面部的痤瘡、黃褐斑有比較好的療效。例如搗碎鮮桑葉,敷在痤瘡上,半小時後洗去,能有效治療痤瘡。桑葉經水煮,去除雜質,曬乾後可用來泡茶,對黃褐斑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

現代研究證明,桑葉具有抗凝血、降血脂、降血壓、降膽固醇、抗血栓形成、抗動脈粥樣硬化、降血糖、抗病毒、抑菌抗炎、抗腫瘤、抗疲勞、抗衰老、抗潰瘍、解痙、潤腸通便、減肥等作用。

02

二、桑椹子

桑椹又叫桑葚、桑果、桑棗,是桑科落葉喬木桑樹的成熟果實,成熟的鮮果,味甜汁多,是人們常食的水果之一。成熟的桑葚質油潤,酸甜適口,以個大、肉厚、色紫紅、糖分足者為佳。

說“桑”道四——桑葉、桑枝、桑椹子和桑白皮

中醫藥學認為,桑椹味甘、酸,性涼,入心、肝、腎經,具有補肝益腎、生津潤腸、烏髮明目等功效,主治陰血不足而致的頭暈目眩、耳鳴心悸、煩躁失眠、腰膝痠軟、鬚髮早白、消渴口乾、大便乾結等症。桑椹入胃,能補充胃液的缺乏,促進胃液的消化,入腸能促進腸液分泌,增進胃腸蠕動,因而有補益強壯之功。

桑椹有黑白兩種。白桑椹(未成熟者)功力小,黑桑椹(成熟者)功力大。

說“桑”道四——桑葉、桑枝、桑椹子和桑白皮

現代醫學認為,桑椹果實中含有豐富的葡萄糖、蔗糖、果糖、胡蘿蔔素、維生素(A、B1、B2、C)、蘋果酸、琥珀酸、酒石酸及礦物質鈣、磷、鐵、銅、鋅等營養物質。桑樹特殊的生長環境決定了桑椹具有天然生長、無任何汙染的特點,被醫學界譽為“21世紀的最佳保健果品”。

【桑椹膏】

桑椹滋補肝腎的功效,最好熬成桑椹膏每天服用,市上有“桑椹膏”成藥。做法如下:取鮮桑椹適量絞汁,小火熬至原汁一半時加適量蜜再熬成膏。每日用溫開水送服2次,每次20毫升左右。切記熬桑葚膏時不要用鐵製容器,以免破壞果體中的多種營養,降低滋補功效。

03

三、桑枝

桑枝為桑科植物桑的嫩枝,味微苦,性平,入肝經,有祛風溼、通經絡、利水消腫的功效,主治風溼痺痛、中風半身不遂、水腫腳氣、肌體風癢,用於肩臂、關節痠痛麻木等。

說“桑”道四——桑葉、桑枝、桑椹子和桑白皮

桑枝祛風溼而善達四肢經絡,尤善走上肢,通利關節對。於痺證,無論新久,寒熱均有很好的療效。偏寒者,配伍桂枝,威靈仙等藥物;偏熱者可配絡石藤,忍冬藤;偏於氣血虛者配伍黃芪,雞血藤,當歸等藥物活血行氣。

據現代研究報告,桑枝含有維生素B1,有顯著的降血壓作用。

04

四、桑白皮

說“桑”道四——桑葉、桑枝、桑椹子和桑白皮

《神農本草經》記載“桑根白皮味甘,寒,無毒。治傷中,五勞,六極,羸瘦,崩中,脈絕,補虛益氣。”

桑白皮為桑科植物桑的根皮。在使用時要將其外面的一層黃皮去掉,留下的是一層白皮,故云桑白皮。

桑白皮味甘,性寒,入肝、脾經。其功效與作用:瀉肺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用於肺熱咳喘效果好,常與地骨皮同用。

現代研究證明,桑白皮有降血糖作用、利尿作用、抗人艾滋病病毒作用、降血壓作用、抗菌作用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