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改進意見卻演變為爭吵?掌握“BIC工具”為負面反饋賦能


提出改進意見卻演變為爭吵?掌握“BIC工具”為負面反饋賦能

小鄭每天都勤奮工作,經常自覺在公司加班,有時甚至把工作帶回家繼續做。吳經理發現小鄭工作效率太低,所以才需要加班加點跟上團隊工作進度。

吳經理覺得自己作為小鄭的直屬領導,有必要教她一些科學的時間管理方法,幫助她提高工作效率。於是他找了個機會,單獨跟小鄭溝通:“小鄭,我感覺你的時間管理能力有些欠缺,所以總是加班。我希望能幫助你一起提高工作效率。”

誰知道小鄭似乎特別敏感,不但沒有表示感謝,還衝吳經理大喊:“難道我主動加班工作還錯了嗎?”吳經理一著急也反問道:“難道我想幫你少加點班有什麼不對嗎?我這都是為你好啊!”小鄭說:“我不需要你幫我少加班,你少分給我點工作,我壓根也不用加班!”說完摔門而去。

吳經理非常鬱悶,明明自己一片好心,想讓小鄭少加班多休息,怎麼會被誤會成這個樣子?

工作當中,我們有很多時候都會向吳經理一樣,在不得不給對方提出改進意見或者批評......等等諸如此類的負面反饋時,對方非但不接受,甚至會演變成爭論或爭吵,傷害了人際關係的同時嚴重影響了合作進度。

提出改進意見卻演變為爭吵?掌握“BIC工具”為負面反饋賦能

為什麼負面反饋總是那麼困難?

1、人們天生害怕負面反饋,就像人們天生害怕黑暗一樣。

在遠古時代,人類的祖先在夜晚更可能受到野獸襲擊或者被敵人攻擊。因此人類對黑暗產生了一種天生的恐懼——這種恐懼使他們能夠採取適當的防禦措施來保護自己和家人。

演化到現在,我們不再擔心被野獸吃掉,但是這種恐懼依然存在。並且我們的大腦以一種非常相似的方式看待別人的指責和批評。

大腦在與人溝通交流時形成了以下潛意識的主導價值觀:

在交流時只贏不輸;

永遠要把局面控制在自己手裡;

避免任何形式的尷尬;

所以,我們在聽到負面反饋時潛意識就會引發抵抗。

2、負面反饋屬於高難度溝通的一種。我們需要使用科學框架——“高情商金字塔”來避免陷入默認的主導價值觀。

提出改進意見卻演變為爭吵?掌握“BIC工具”為負面反饋賦能

最底層的“情緒管理”是一切有效溝通的前提。比如:焦慮時如何讓自己冷靜下來;壓力大時如何釋放壓力;害怕時如何讓自己變得勇敢......等等。

中間層的“能說會幹”是指高超的說話與做事技能。

最頂層的“明智選擇”是判斷與分析的能力,說的再深刻一些,是一種看清“局”與“勢”,並能破局、造勢的能力。

這三個層級環環相扣,又層層遞進。

我們會發現:嚴厲批評反饋意見容易讓下屬感到擔憂,而無助於改正。就是因為“情緒管理”的基礎問題沒能解決。

同樣,在反饋意見中給出修正答案也並不是一個好方法。這樣做只會讓下屬失去探索問題的興趣和機會。“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提出改進意見卻演變為爭吵?掌握“BIC工具”為負面反饋賦能

用好“BIC工具”,提升自己的負面反饋溝通力。

一、什麼是“BIC工具”?

簡單來說,就是某一個行為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從而導致了什麼樣的後果。

B:Behaviour 行為

I: Impact 影響

C:Consequences 後果

每當需要做負面反饋時,就用這種行為+影響+結果的模式進行溝通,會達到良好的效果。

提出改進意見卻演變為爭吵?掌握“BIC工具”為負面反饋賦能

二、怎樣實施“BIC工具”?

第一步、準備事實。

一定要陳述事實,因為事實是中立的,不會引發對抗,我們只是在陳述一個我們觀察到的事情。

難點是很多人分不清事實和觀點,經常把事實和觀點相混淆。

什麼是事實?事實是指事物的本來面目。它不存在多樣性。

什麼是觀點?觀點就是一個人對事物的看法。每個人的知識結構、人生經歷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不一樣,所以會得出不一樣的觀點。

領導規定每週一、三、五下午2點整開會。小王卻經常遲到。領導A說:“小王,你現在開會經常遲到。”

領導B說:“小王,會議記錄顯示你連續三次開會都是在2:15分左右進入會場。”

很顯然,領導A說的是觀點,觀點可以有多樣性,這句話一出口就已經引發了對抗。

而領導B 說的是事實,事實是唯一的,小王無法辯駁。

我們在進行負面反饋之前要準備好不帶任何評判的事實。

提出改進意見卻演變為爭吵?掌握“BIC工具”為負面反饋賦能

第二步、闡明短期影響。

影響是指已發生的事實對周圍人和事產生的作用以及對其自身的不良影響。

比如,小王經常在會議開始一段時間以後進入會場,會議發言人和其他與會人員的思路會被打斷,影響了會議進程。同時,小王也會錯過很多精彩的會議內容。

第三步、說明後果。

後果是如果長期持續此行為會引發的負面效果。

“如果與會者的思路經常被你打斷,大家對你的印象會變差,會認為你不尊重他人,消極對待工作......等等,這些後果是極其嚴重的。”

這是“BIC工具”的三個完整模塊。在應用時,我們需要一鼓作氣將BIC三個模塊全部說完。對方就能明白,我們並不是針對他個人,而是想要對工作負責。

需要注意的是:“BIC工具”並不是萬能的,在我們說完BIC之後,仍然有可能面對對方不能理解或者情緒失控的情況。

提出改進意見卻演變為爭吵?掌握“BIC工具”為負面反饋賦能

第四步、鼓勵並傾聽對方的反饋。

BIC步驟完結以後,如果對方仍然可能有負面情緒或者委屈,這時我們需要引導ta說出自己的感受和問題。

小王很委屈的說:“團隊裡我的工作最多最雜。難道我把手頭的工作一口氣做完錯了嗎?”

領導B說:“我很欣賞你認真負責的態度,交給你的任務你總是能高效完成。你以後是要帶團隊的人,注意細節給團隊氛圍帶來的影響,有可能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管理者。有沒有可能在不影響開會的情況下順利完成工作,我想聽聽你的看法?”

小王思考了一會說:“其實也不一定非要擠開會前那點時間完成,主要還是我的時間安排問題。或者提高效率,提前15分鐘完成某一項工作完全是有可能的。我之前沒想到那麼多,以後我會注意的。”

時刻照顧對方情緒,不在情緒不對的時候強行溝通,而是首先要安撫對方情緒才是負面反饋最難的核心。

提出改進意見卻演變為爭吵?掌握“BIC工具”為負面反饋賦能

吳經理在學習了“BIC工具”以後,再一次找到小鄭,針對同一個問題進行溝通:“小鄭,我看到你昨天又加班了,挺辛苦的。你看,最近你幾乎都在晚上11點左右提交工作日誌,我很認可你認真負責的態度,但是我擔心你經常熬夜影響身體啊!我想教你一些時間管理的方法,你看有沒有可能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加班次數?”

小鄭眼眶發酸:“對不起吳經理,我上次還那樣跟你發脾氣,我誤解你了。”

一個好的負面反饋是能讓別人真切的感受到你是在幫助ta,會贏得ta的尊重和信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