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竹子開花必有災難。科學解釋是環境變化過程的生物自我保護

古人認為:竹子開花,必有災難。且不說這句話是否有科學道理,相信很多人都沒見過竹子開花的場景,因為竹子開花的週期一般為數十年到上百年。這種現象很罕見,但確實會發生,那麼竹子在開花後,是否會帶來災難?讓古人認為只有搬家,放棄之前生活了幾十年的地方,才能繼續生存下去?

古人說竹子開花必有災難。科學解釋是環境變化過程的生物自我保護

竹子開花

1976年,我國甘肅和四川接壤的大熊貓保護區,就出現了大面積的竹子開花,最終導致了大量大熊貓的死亡事件。

並且印度東北部的人們也非常害怕竹子開花。根據一個古老的信仰,竹子開花被認為是一個不祥之兆,會導致饑荒和自然災害。

古人說竹子開花必有災難。科學解釋是環境變化過程的生物自我保護

1958年10月29日,印度的米佐拉姆邦的地方議會告訴印度政府,該邦即將會發生饑荒,並要求為即將面臨的救濟提供財政援助。因為該邦預計此地區的竹子即將開花。然而,印度政府拒絕了這一財政要求,理由是這種對饑荒的預測非常不科學。1959年,竹子真的開花了,印度整個國家的人民飽受乾旱和饑荒之苦。竹子開花的傳說比5000年前的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還要古老。

這也說明了竹子開花和自然災害之間的確實存在一些科學上的關聯。

古人說竹子開花必有災難。科學解釋是環境變化過程的生物自我保護

這要從竹子本身的性質說起。

竹子是禾本科,跟我們常見的水稻、小麥、燕麥、大麥和玉米一樣。一生只開花結果一次,然後就會逐漸的枯萎死亡。但竹子的開花週期特別長,在其生長週期內,異常的繁茂,根系發達,經常會在其他地方冒出竹筍。

全世界大約有1200種竹子。印度東北部有63種竹子,它們是人民社會、文化和經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據記載,從搖籃到棺材,竹子的傳統用途大約有1500種。竹子的竹筍和種子可以為人們提供食物,竹莖和竹葉為牲畜提供飼料。人們把竹子做成帽子、籃子、玩具、樂器、傢俱、筷子、紙和武器。

古人說竹子開花必有災難。科學解釋是環境變化過程的生物自我保護

竹莖被用作燃料木材,用來建造房屋、籬笆、工具和農具。工人爬上竹製腳手架,可以建造亞洲最高的建築。竹子看似脆弱的結構其實是很好的彈性模型,颱風可以吹倒鋼架結構,但用竹子建造的結構只會在颱風中搖擺。

而且在阿育吠陀醫學中竹子的分泌物,一種細小的硅質物質,可以作為一種降溫補品,用來治療咳嗽和哮喘,甚至是壯陽藥。所以竹子對於依賴於它生存的人非常重要。

古人說竹子開花必有災難。科學解釋是環境變化過程的生物自我保護

更加有趣的是,竹子開花有一種神秘的力量。一個物種的所有成員,無論他們在哪裡,都會同時開花。這就意味著相隔數百公里的竹林將同時開花。科學家認為竹子的根狀莖有某種“記憶”能力,或者是一個一種奇特的生物節律,它們會同時開花結果。還有一種說法是,竹子雖然在表面上都是個體生長,但它們的根莖都是相連的,也就是一大片竹林其實擁有一個共同的根系。竹子在大面積同時開花之後,它們都以某種“集體自殺”的方式死去。這就會為特別依賴它們生存的人們帶來食物上的短缺。這也是造成1976年大熊貓死亡的原因,有些大熊貓在被發現後,身體已經異常瘦小,都是被餓死的。

古人說竹子開花必有災難。科學解釋是環境變化過程的生物自我保護

竹子不僅有特定的開花週期,而且在面臨自然災害時,例如大旱,也就集體約定同時開花結果,大量死亡,為種子的繁育爭取時間,保留資源。

而且竹子的果實,也就是它的種子跟大米差不多,但營養更加豐富,是很多齧齒類動物以及鳥類的理想食物,竹子開花死亡後,密密麻麻的種子鋪天蓋地,為這些齧齒動物的繁育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不僅會讓本地的老鼠大量的繁殖,而且還會吸引來附近的其他老鼠,造成老鼠數量暴增,一年下來老鼠數量可以達到幾十萬只,物種的繁殖會造成一定的生存壓力,有些老鼠就會闖進人類的生活圈內,給莊稼造成破壞。並且會傳播鼠疫。

古人說竹子開花必有災難。科學解釋是環境變化過程的生物自我保護

所以,竹子開花後,與竹子關係比較密切的人們和以竹子為食的動物都會面臨饑荒,隨之而來的鼠疫會給人類帶來疾病。所以,就有竹子開花,趕緊搬家的說法。這也反應了生態環境中所有的生物都是相互依賴的,竹子的死亡會給當地的生態造成短暫的破壞。這只是一種自然現象

古人說竹子開花必有災難。科學解釋是環境變化過程的生物自我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