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家长普遍比外国家长更看重孩子的成绩?

悟堂居士


中国人口众多,选拔人才大多是通过严格的考核,那么学习成绩就是证明你实力的一个保证。为此,中国的家长打从孩子出生起,就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什么都要与别的孩子比,尤其是智力方面的比试,小小年纪便要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获得一张一张的证书,证书上所取得的成绩也是大多数家长眼中的成功。而国外的家长培养孩子的方式不是这样的,他们把身心愉悦和动手能力放在首位,他们觉得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等远比有些反复训练取得的所谓成绩重要。


佳期有遇


1,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人口大国,就业竞争极为激烈。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就业竞争异常激烈,这是明摆着的事情。这个竞争,不是到就业的时候才开始的,而是从孩子刚刚出生。就把他放到了竞争的队伍里。

记得几年前,有一位很久不见的朋友,打电话问我,说我想问一下,今年小升初的政策有什么变化吗?我说你指的什么变化,她说就是关于孩子户口在什么地方怎样入学的问题。

我正想告诉她关于那一年的政策变化。突然想起,她好像这两年刚刚结婚。我问她,你不是刚结婚吗?不是刚刚怀孕吗?怎么现在就来了解小升初的事情?是帮别人吗?她说,大姐,不是帮别人,我给自己的孩子了解。

看看,安排孩子上哪个小学,然后哪一所好一点的中学和这所小学对口,在孩子刚出生就要提前准备了。

这位妈妈的话,有一定的代表性,不少家长都是如此。用“未雨绸缪”这句话形容中国家长在孩子入学上的准备,太准确了。现在问题是不但离下雨还早着呢,甚至离打雷还早着呢。

反映了家长对于将来孩子竞争的一种焦虑。这很大程度是由我国人口众多决定的。

2,传统的文化习俗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金榜题名、洞房花烛,是人生最大事情。那金榜题名,是第一件大事儿。由此,才有了范进中举的故事。一旦金榜题名,便可光宗耀祖,富荫子孙,飞黄腾达。。

3,攀比心理和从众心理。

平常听得特别多的,就是家长的那句话,别人家的孩子,你看谁谁考上哪里哪里了,你看谁谁,当了什么什么了,仿佛她的孩子没有考上,那就是低人一等,做家长的就低人一等了,就面上无光了。这也是造成中国家长,特别重视孩子成绩的一个原因。

以上原因,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造成了中国家长,比外国家长要更加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

我是宁老师,专注幼儿和青少年教育,欢迎关注我。


宁老师说


中国的家长比外国的家长普遍更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这是举世公认的事情。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几千年来,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像养儿防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余力学文等,都充分体现了人们对子女的殷切希望,期盼子女通过努力奋斗,走向成功,在学习上、工作上和生活上都能够比自己更强更好。这样做父母的也感到脸上光荣。

第二,社会制度的不同。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信奉的是个人的自由和个性的张扬。因此,对孩子的教育,主要突出在对孩子个性的引导和兴趣的培养上,反而对孩子的成绩并不重视。但是在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接受的是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我们往往更重视对青少年进行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这和资本主义的三观截然不同,因此我们的父母更看重子女的成绩。子女的成绩越优秀,也就意味着将来能够更多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甚至是对国家非常重要的人才,做父母的也会因此感到无比荣光。

第三,中国人口众多,竞争压力巨大。我国人口有14亿,占世界总人口的近1/5,其中,青少年将近四亿人口。学生数量大而教育资源跟不上,由此造成教育发展不均衡,导致学生之间的竞争压力巨大。大家都挤破头,想要进入重点学校以求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教育机会。

第四,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中招考试和高招考试衡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考试成绩。谁的成绩优秀,能在考试当中拔得头筹,谁就有希望进入更好的学校。在平时的学习当中,无论是周考月考还是期中期末考试,学校都会讲将考试的成绩进行排名,并公布于众。作为家长,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学习成绩上比别人家的孩子更加优秀。 虽说现在有综合素质评价体制,但是它仅仅作为一种参考,并没有纳入中招和高招考试的总分当中。

综上所述,我国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格外看重,也是理所当然的了。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对学生的评价也将逐渐多元化,家长的观念也会慢慢改变吧!


振东老师


这是中国教育评价体系和国外教育评价体系不同造成的。比如说我们的初中升高中录取原则是按成绩划线的方式进行的。这是硬性评价指标。如果总分低于重点高中划定的分数线,哪怕总分少只是低了一分,重点高中可能就与你无缘。当然有些地方低少量分数可以花钱补。

分数指挥棒决定学生的前途,所以中国家长必须非常重视小孩的学习成绩。而在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无论是申请小学还是中学或是大学,都是申请审核制。达到一定成绩的学生都可以申请,成绩只是其中一个评价指标,还有很重要的是除成绩以外的综合表现,比如说课外活动表现,面试表现,推荐人等。最后录取时综合看学生的学术成绩、学术外的综合表现、面试成绩以及推荐人。所以对于国外家长来说,他们知道成绩只是其中一项评价指标而不是唯一一项。当然就不会像我们中国家长那么重视了。但在中国,通常情况,那是唯一的评价指标。高中毕业升大学也是一样。国外也是申请审核制,而我们是按成绩划线。

所以不难理解,中国家长比国外家长更重视成绩,是因为教育评价体系不一样。





郑氏未来教育能量站


为什么中国家长普遍比外国家长更看重成绩?

这是一个历史不同,文化不同,国情不同导致的差异化社会问题。

笔者表述仅是个人观点,无关应试与素质之争!

1,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教育自上古时期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系统,科举在封建社会存在了一千多年,苦读圣书,一朝提名是自古有之,所以为人父母自会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考取功名亦或是考取“211”、“985”,这个模式在笔者看来短期也是不会消失的。

2,中外文化不同,中国自古“百善孝为先”,这就决定一个循环,听父母话,好好读书[捂脸],而国外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注重启发孩子发散思维(当然近些年我们在教育改革中也一直在摒弃旧疾),这就促成了国外大部分青年成年后独立性很强,家长关注的不是成绩一项,而是每项都关注,比如孩子结婚前的工作,住所,婚姻等等,这也就显现不出关注成绩的独特性,而这种情况在中国是不存在的,未结婚的女子叫“未出阁”,也就是吃住都是家里,独立成绩之外的关注也就所剩无几。

3,国情大不相同,要知道中国是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任何问题乘以这个基数就会变得无比巨大,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未曾面对过得,当然基于这个国情导致我们国家的孩子想要出头就会面临极大的竞争,单从高考讲,您看一下河北,河南,山东的录取分数即可得知,强大的竞争直接导致学习上的白热化,一定意义上讲,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同比,国外以国家为单位相对人口稀少,并且普遍一流高校存在上学容易毕业难的问题,当然入门问题也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

希望我的回答能解决问友的疑惑!

诸君健康!





江湖教书先生


很正常!

  • 中国的竞争比外国更激烈,除了印度,没有哪个国家的人口可以和中国相比。但印度的种性制度决定了阶层,下层人群是无法通过接受教育去改变自己的阶层的。但中国不同,就算你家再穷,你的孩子也有机会能过读书和家境好的同学一样上清华,北大,去世界五百强企业。

  •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后代的延续性是最看重的。可能你身边的人超过你,你会不高兴,但是你的儿女超过你,你绝对是最开心的那个人。

  • 中国人天生就相信人定胜天,总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勤劳,努力是大部分中国人具备的优良品质。而教育是实现理想的最佳途径。目前中国选拔人才的机制就是通过成绩。所以家长没理由不关心。

  • 中国的整体氛围都是一种人人争先的情况。就算你本来不重视,但你的周围,你孩子的同学都重视。也使你不得不融入这种氛围中。

  • 现在中国的经济情况和四十年前不一样了。家庭条件好了,家长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孩子,更多的资源投资教育。

  • 而外国这个范围很广,也不是所有的外国人都不重视。比如说日本,也是重视教育的。但大部分西方国家,他们重视教育的都是精英阶层。没有哪个精英阶层不重视教育的。只不过,大部分平民不重视,而且他们也很难重视,西方国家的阶层互通渠道基本是关闭的。平民子弟,你再努力也很难改变自己的阶层。而且,精英阶层也会限制他们。所以就只好选择快乐教育了!
生在中国,长在中国,有机会改变自己,重视孩子的成绩是每位中国家长都会做的事!

娴意有效教育


不可否认中国的复兴和教育有很大关系。

教育体制的筛选是对社会阶层的分层。别说读书无用论,知识的获取多少决定人生的道路能走多远。西方国家教育的宽松政策,其实未尝不是愚民政策。

暂不说西方国家历史,拿中国五千年历史举例,科举制度是士大夫和小地主阶级的跨越阶层的通道。中国党和国家普及教育,是对人民的负责。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当整体教育水平提高时。想要人前显贵必须努力学习。就好像游戏,氪金大佬和肝帝必然会比其他玩家获得更优越的资源奖励。2020年了,我接触的大部分家长都非常重视教育。可能有些人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对,但是这整体提高了竞争压力和水平。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孩子的压力很大,学习成绩是判断孩子知识掌握的唯一标准。

我研究过,在满分100的情况下,90以上的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是比较好的,80分区间是有少部分知识点没吃透,70、60分和缺少的知识点成正比。这就是为什么家长关注成绩的原因。

为什么关注教育?有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你们看看,90年是60-70年出生的人走向社会,2000-2010年是80年出生的人走向社会,2010年是90年出生的人走向社会。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2000年到2010年可以叫高速发展,2010年以后是飞速发展。

以前我们羡慕西方国家的富裕(人家几百年的积累),现在2020年看看好像自己发展的也不差了。

但是国外好些国家好像还不如我们,这是为什么?

快乐教育真的是好事吗?我不这么认为。


踏破贺兰山榷千堆雪


中国家长即使到了国外,也还是重视孩子成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是中国人!孩子有出息,当父母的感到骄傲,孩子就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所以自古有为祖上争光,为家庭荣耀的说法!

这个有出息,有可能是升官发财,功成名就,德高望重等等,但对于孩子,我们能怎么评判?他主要任务基本上就是学习,成绩就是检验他这个学习的成果,所以我们当然看中成绩。

一般来说,除去极端情况,成绩好的孩子基本上考上大学的概率高,成功的概率高,别说现在许多人都承认:读书是改变阶层的最低成本方式。我认为即使改变不了物质丰富度代表的阶层,也一定能让你改变在精神文化领域的阶层,因为你内心是富足的。所以读书学习是正道。

对于家长,如果没有能力去培养孩子全面发展,就只能以成绩这一单一标准来评估孩子。我想这是普遍现象。那有些人说,我孩子艺术好,唱歌跳舞很棒,就是文化课不行,那是家长不想他文化课好么?有时是没有办法,只能另僻稀径啦!



岚清之无鞋音符


非常高兴回答“为什么中国的家长普遍比外国家长更看重孩子的成绩?”

为什么中国的家长那么注重孩子成绩?

首先,我们生在一个注重考试的国家,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就是赤裸裸的例子。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一级一级考下去,考得好,榜上有名;考得不好,七老八十的童生也不是没有,而没念过书的人就只能卖苦力。科举考试现在虽然没了,但是它延续下来的思维习惯没改变。

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的教育,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家庭教育。都想把最好的给孩子,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最贵的辅导班。乃至于到最后,只关心孩子的成绩,才觉得自己对孩子的这份付出没有白费。但其实,孩子的教育,不能光靠学校和老师,家长的陪伴也很重要!还有一个原因,很多父母学历不高,对试卷上的问题看不懂,只能从红笔改下的成绩来评判这份试卷考的如何,从而看出孩子在这期间有没有认真学习。

相比之下,外国的家长就相对没那么注重孩子的成绩。

他们很重视学龄前教育,孩子很小就要学写字,比较注重字体工整,会结合孩子的特点,孤立孩子自己掌握学习时间。外国人与中国相比较,并不会注重孩子的成绩,他们平均工作时间要低于我们国内,他们宁愿自己的孩子去普通学习,享受美好平和的生活,而不会让孩子成为最好的学生而努力学习,他们认为这样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会让孩子失去本该有的思考空间,天真,与成长的健康标准。

这是我对于“为什么中国的家长普遍比外国家长更看重孩子的成绩?”这一问题的回答,希望这个回答能够帮助到你,谢谢!


陈焕然的教育理念


一、素质教育还未真正普及。尽管素质教育实行了很多年,但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还是强迫学生做更多的应试训练。这种情形下,高考考试决定学生的命运,影响他的人生以及他家庭,家长自然关注成绩。

二、中国的竞争环境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出人头地的想法是家长们都存在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更不能输在终点线上使家长时时关注成绩。

三、家长们还没适应剧烈社会变革带来的变化。现在社会职业多种多样,而家长始终不想把孩子作为社会的一个普通分子,认为只有考的好,才能事业有成,才能幸福。

四、中国家长把孩子的前途转换成自己人生缺憾的逆袭。自己实现不了的人生目标,要在孩子身上实现。不关注成绩满足不了家长的愿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