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碩,還是本申博?

在國內,一般是隻有順利完成研究生的學業,拿到碩士學位,才可以申請博士學位。但申請美國高校,與國內不同,不需要先完成master的學位,也可以直接申請PhD。因此許多申請者都糾結著到底是申請MS還是Ph.D,想搞清楚這個問題,必須先明白MS和Ph.D的不同之處。所以,今天我們來看看MS和Ph.D有何不同。

美國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的區別

對於碩士學位申請,一般以專業型碩士和學術型碩士的申請為主。

對於博士學位申請,一般以學術型博士也就是Doctor of Philosophy(PhD)的申請為主。

本申碩,還是本申博?

專業型碩士:

把獲得第一個學位的學生引向一個具體職業,如工程管理、信息系統管理、公共衛生、環境管理、生物技術等,更多地指向知識的直接運用,是一個終端學位。培養方式是純授課形式,或者授課加上3-6個月項目的形式,不帶論文,培養年限一般1-1.5年,學校一般不提供獎學金。

學術型碩士:

提供一般進行研究的經驗以及修讀博士的基礎,指向獨創研究。這種學位可以指向就業,也可以是博士學位的過渡學位,讀取之後繼續深造讀取博士。培養方式除了以上不帶論文的兩種模式之外,還有課程學習加上論文的培養模式

帶論文的學術型碩士申請,學生可以考慮申請獎學金,部分學生能拿到一定金額的獎學金。

學術型博士:

是某個專業領域的最高學位,指向獨創性的研究,博士學生必須完成原創性論文並通過答辯才能授予博士學位。

本科畢業直接申博的學生一般要經過4-7年的學習才能取得博士學位;碩士畢業申博的學生,也需要3-5年的學習才能取得博士學位。

一般是前兩年進行課程學習,並在第二學年結束前通過資格考試,然後開始獨立的研究學習,在過程中,會有2-3學期的助教要求。

博士學生一般有豐富的獎學金,但是否能申請到博士全獎,還要看學生自身的軟硬件實力以及與教授的套磁情況等。

專業博士學位:

偏重實踐應用的學科會授予這種學位,是一種應用型學位,申請者一般是具備多年從業經驗、想尋求本專業領域更深入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以及職位的晉升的人,設置的學校比較少,而且授予數量相對較少,國內本科畢業或者從業5年以內的申請者,一般申請不到此類學位。

目標是就業還是學術?

綜合來看,無論在含金量、申請方式和側重點上,二者都有區別。那麼,是否應該直接申請博士呢?建議大家,可以問問自己——我的目標是就業還是學術呢?

在美國,一般情況下,碩士項目是以職業培訓為主要內容,而博士項目是以學術研究和科研為重點。

因此碩士項目的畢業生絕大部分選擇就業,有少部分選擇繼續攻讀博士項目;而博士畢業生大多會繼續在高校進行學術研究,即使選擇就業,也多是和科研學術相關的工作。

在美國,碩士學習是為了讓學生找到一份好工作,而博士學習本身就是工作。

申請環節側重點不同

大部分碩士項目在審核學生材料時,會著重審查學生在以前的經歷中所體現出的能夠幫助其找到好工作的潛質與特點。

碩士:自身經歷的提煉和包裝(文書)

申請碩士項目的申請者普遍不需要非常強大的學術背景,因此對於現有經歷的提煉和包裝會非常重要。所以,集中體現這種經歷的文書就顯得尤為重要

對於很多碩士項目來說,實習經歷會在申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原因——過去的出色工作經歷會容易讓人相信:該生畢業後也能找到好工作。

博士:學術研究能力及方向

申請者需要通過已經取得的學術成就來體現這兩點。所以,科研成果、論文、PS在博士申請中就有著無比重要的地位。

套磁也同樣重要。學生需要和意向教授進行多次套磁,且套磁內容不能套用模板,不能大而空,必須高度學術化、專業化,直擊教授學術研究中最讓他心動的一點。

獎學金的區別

一般而言,碩士部分項目會提供獎學金,但學校會考量申請者是否展示出了出類拔萃的經歷等等。而博士項目一般普遍是有獎學金的。

但記住,獎學金並不能成為大家考慮讀碩讀博的首要因素。博士申請難度要比申請碩士學位難度大,而且研究的項目也相對較難,學業壓力大、時間也長。

所以,如果沒有想潛心下來進行科學研究的心理準備,還是要認真地考慮一下,是否要申請博士學位,不然,可能會因為無法完成學業,畢業都會成為問題。


一般而言,碩士申請的獎學金是相對比較少,如果想進行科學研究的話,可能時間相對也比較短。但是,如果是為了增加自己的背景實力,想回國就業的話,申請碩士也是不錯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