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也出不了门,你有什么书单?分享一下?

EEE呃


《菜根谭》、《小窗幽记》、《围炉夜话》、《呼兰河传》、《湘行散记》、《文化苦旅》、《呼啸山庄》、《飘》、《猎人笔记》


水月山人


问我疫情期间读什么书?

疫情期间不能出门,读书是打发时间的好方法,老实居家,不添乱,也是贡献。

正在阅读同学张广学的长篇小说《通肯河传》,

啃清昭梿的《啸亭杂录》,正读《马僧》一篇,波澜起伏,回肠荡气,击节扼腕!

欣赏清黄图珌的《看山阁闲笔》。

个人所好,也是积习,喜欢几种书同时阅读,调节脑力,激发多个兴奋灶,增强情趣。

我是七秩老松树,谢谢光顾!


七秩老松树


疫情期间,足不能出户,人未免烦躁。我推荐些能使人看了心静下来的书,这些书都是告诉你怎么将居家生活过的精致。

一.《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清朝沈复先生写的居家生活的书。以沈复夫妇生活为主线,赢余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本书文字清新质朴,值得一看。





二.《长物志》

《长物志》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的重孙文震亨所做。长物,本乃身外之物,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十二类。可以说这些都是明代生活居家百科全书。




据文震亨自己所说,写这篇书的目的在于告诉后人如何能够延续他们的精致的生活,并发扬光大。“重于鉴赏,志在汲古探新”。

怎么样?对于这两本书,您感兴趣吗?


古建说


疫情期间在家里学习,看了一些传统文化书籍,有李居明大师的风水学,相学。韩少清教授的玄空风水,还有图解葬书,地理五诀,梅花易数,周易一卦多断,四柱玄机,八字正解,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起名经典。这些书是平时的个人爱好,今分享给易学朋友爱好者。



无量天尊道法自然


以前因为工作原因,垂直阅读比较多一些,现在“疫情”期间,突然多出了大块时间,所以逐渐开始涉猎水平阅读。

从2月中旬开始,我的注意力大多放在了路遥作品以及对于路遥本人的解读。

01 《平凡的世界》

这本家喻户晓的长篇小说,全书共分三部,堪称百万巨著,耗费了路遥6年的心血得已完成。在1991年获得中国文学的最高奖项——矛盾文学奖。

这本书主要以1975-1985年为背景,以孙少安、孙少平为主的农村生活和以田福军、田晓霞为主的城市生活为主线,展开了普通人在大的时代变革浪潮中,与命运做抗争的悲欢离合生活。

我最开始是以电视的形式了解《平凡的世界》,觉得仅仅是几个不同人生的故事,并没有感觉出有什么特别出彩之处。

我记得一位网友曾说过:《平凡的世界》改变了他的世界观、人生观。

我是后来经朋友推荐,才开始了对原著的反复阅读。读原著更容易跟着人物情感的跌宕起伏而此起彼伏,读原著也更容易激发人结合现实去做深度思考。

我喜欢《平凡的世界》是因为我向来喜欢记实的历史,尤其是自己没有经历过而又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

路遥先生曾说过一句话:

生活可以故事化,但历史不能编造,

不能有半点似是而非的东西。

所以,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喜欢记实性文学,渴望了解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那段反映人民生活的独特历史,那么《平凡的世界》一定是不容错过的选择。

02 《人生》

这本书是一本中篇小说,也是路遥的成名作

该书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代背景,主要讲述了农村青年高加林,高中毕业后不甘心一辈子留在农村,企图想要利用婚姻跳出“农门”,却最终被人举报又被“打回原型”重新回到农村的故事。

有人说,高加林就是一个“渣男”,为了走出农村,踏入更广阔的世界,而丢掉对他全心全意金子般的巧珍,选择了城市姑娘黄亚萍……

也有人说,高加林是时代的“牺牲品”,尽管他再努力,也依旧无法跨越时代潮流的“横沟”……

也许在今天看来,对于高加林来说,仅仅走出农村,以高加林的才华并不算太难,但高加林并不是生活在今天,而时代的局限性恰恰是我打开这本书的目的。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说过:

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路遥。

18岁时我再度高考失利,应聘了五六个工作都没人要,只能去当送杂志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让我意识到不放弃总有机会,否则我现在还在踩三轮车呢。

如果你也喜欢中国记实文学,又苦于没有时间或者对百万巨著望而生畏,那么路遥的这本中篇小说一定是不错的选择哦。

03 《路遥传》

这本书的作者是厚夫,厚夫是路遥的追随者,他的外公是路遥的“忘年之交”

因为以路遥作品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却没有一部关于学术品格的《路遥传》,作者对此深感遗憾,随决定著书《路遥传》。

这本书对于路遥人生的讲述相对比较全面,从路遥的出生,贫困时期求学的经历再到路遥的婚恋,一直到他去世,都做了详尽的描述。

从书中,我了解到和我想象中不一样的路遥,我一会从路遥身上看到了《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高中求学时偷偷取黑膜的落魄模样,一会又在《人生》中看到现实生活中为了走出“农门”而必须和城里青年结婚的高加林。

通过这本书,加深了我对于路遥作品的理解,也明白了为什么路遥作品经久不衰的原因。

正如路遥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

当别人用西式餐具吃中国这盘菜的时候,

我并不为自己仍然拿筷子吃饭而害臊。

时间证明路遥的坚持是对的,他的书是为读者而写,而不是为评论者而写。

如果你也喜欢路遥的作品,不妨通过《路遥传》带着对路遥本人的经历一起阅读吧。

冰心奶奶曾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那么“疫情”期间,一定是静下心来读书的最好时间!

-END-


阿白读书


我看的书特别多特别杂,有时为了研究会专门翻阅某个领域的书,快速的看几十本,找到要找的。

看书主要是看你喜欢哪类,不是说别人推荐你就会喜欢。每一类书都有大量权威,专业,传播很广的书。

玄幻类:

男孩子一般喜欢看,各种修仙,修真,提升。《斗罗大陆》《天道图书馆》等。特别多。

名著类:

孩子必修课。四大名著,中外名著等。不少成年人也喜欢读

这类里面也特别多,有冒险类的《鲁滨孙漂流记》《尼尔斯骑鹅记》《爱丽丝梦游仙境》等。

文学类《简爱》《基督山伯爵》《茶花女》等。

前苏联《战争与和平》《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国学类:

诸子百家《鬼谷子》《孔子》《孟子》等。四书五经,史记左传等。

医疗书籍:

为了专业起见,大学教材为主

《中医学》《菜根谭》《本草纲目》等。

悬疑类:

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系列》,侦探女王阿加莎的书籍,最著名的被翻拍成很多影视剧的有《尼罗河惨案》《无人生还》《东方快车》等。中国有个比较著名的心理悬疑作家,蔡骏作品等。

历史类:

这几年特别风火的以色列作家瓦尔 赫拉利人类三部曲:《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

还有传统的各种历史书籍,量太多太杂。不如看传统的《中国通史》《世界通史》

心理学类:

这也是几年内特别红火的大类,看不同人群喜欢看什么。婚姻类,大众类

有名的有《儿童心理学》《乌合之众》《论人的成长》《非暴力沟通》《自卑与超越》

还有非常多的种类,没类都有黄金屋,这里就不说了。


鹰眼龙雨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的,路遥《平凡的世界》,豆豆《遥远的救世主》,高铭《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最主要的我觉得应该是《道德经》 体会一下 天人感应 清净无为






九门提督1980


东野圭吾《嫌疑人X的献身》《白夜行》等;

特德姜的短篇科幻集《呼吸》(个人觉得把特德姜单纯地归类在科幻里其实不太准确);

冯骥才《俗世奇人》(足够有趣);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通俗小说里经典的经典);

斯蒂芬金《肖申克的救赎》;

阿来《尘埃落定》(茅盾文学奖得主);

杨绛《我们仨》;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巴黎烧了吗?》(非虚构经典,我正在读);

巴巴拉塔奇曼《八月炮火》(普利策奖得主,非虚构界的女王);

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

《枪炮、病菌与钢铁》;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乔治奥威尔《1984》(反乌托邦经典,属于人生必读吧);

赫胥黎《美丽新世界》(反乌托邦*2);

加缪《鼠疫》;

阿瑟克拉克《神的九十亿个名字》(刘慈欣的偶像);

刘慈欣的随便一本科幻小说集;

马克吐温的小说集;

《镖人》(漫画);

肯福莱特《巨人的陨落》(三部曲,但很畅快);

菲利普迪克《仿生人能梦见电子羊吗》(电影银翼杀手的原著);

阿加莎克里斯蒂《无人生还》(经典,经典中的经典);

乔治马丁《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原著小说,没写完。目前只有正篇的五卷和一部前传。现代奇幻的里程碑);

J.R.R.托尔金《魔戒》、《霍比特人》(近现代奇幻的老祖宗);

《回锅肉和香菇菜心的语言等级》(一个关于语言学的小册子,很有意思);

《哲学家的后楼梯》(哲学入门);

艾萨克森《史蒂夫乔布斯传》;

熊逸《王阳明:一切心法》;

约瑟夫坎贝尔《千面英雄》(书写的其实不好,但它的内容极其重要);

薛兆丰《薛兆丰经济学讲义》;

《宅兹中国》。


佳期若梦1043


在家可以看一些长篇小说或者提升情商的书籍

长篇小说

1、挪威森林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于1987年所著的一部长篇爱情小说。

故事讲述主角纠缠在情绪不稳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开朗活泼的小林绿子之间,展开了自我成长的旅程。

自该书在日本问世,截止2012年在日本共销出1500余万册。

2、三体

《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组成,第一部于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第二部于2008年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则于2010年11月出版。

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其第一部经过刘宇昆翻译后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3、解忧杂货铺

《解忧杂货店》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写作的长篇小说。2011年于《小说野性时代》连载,于2012年3月由角川书店发行单行本。

该书讲述了在僻静街道旁的一家杂货店,只要写下烦恼投进店前门卷帘门的投信口,第二天就会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因男友身患绝症,年轻女孩月兔在爱情与梦想间徘徊;松冈克郎为了音乐梦想离家漂泊,却在现实中寸步难行;少年浩介面临家庭巨变,挣扎在亲情与未来的迷茫中……他们将困惑写成信投进杂货店,奇妙的事情随即不断发生。

该书获得第七届中央公论文艺奖、苹果日报翻译小说销售排行榜连续两季第二名,荣登纪伊国屋、诚品、博客来、金石堂各大排行榜第1名,亚马逊中国2015年度畅销图书榜第二。

同名华语电影于2017年上映。

4、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百年孤独》将制作成系列剧集,2017年3月,Netflix获得了将GabrielGarcíaMárquez的作品《百年孤独 》作为一个新系列进行改编的权利,该项目标志着地标小说的第一次改编。

5、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919年。

作品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圆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

贫穷的纠缠,病魔的折磨他毫不在意,只是后悔从来没有光顾过他的意识。作品表现了天才、个性与物质文明以及现代婚姻、家庭生活之间的矛盾,有着广阔的生命视角,用散发着消毒水味道的手术刀对皮囊包裹下的人性进行了犀利地解剖,混合着看客讪笑的幽默和残忍的目光。

关于职场的书籍

1、《修心三不》


他教会你不生气,不计较,不抱怨!因为很多事情,一生气你就输了

人生就是一条漫长的旅途,而我们就是在人生路上经历磨难困苦,来修养我们的心性。一个人拥有好的心性,可以帮助你做任何事情都事半功倍。因为好的心性可以帮助你冷静的分析问题,正确的看待问题。要知道好的态度其实是成功的开端!正如人们常说的,心若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不计较,不生气,不抱怨,是生活快乐的源泉,是社会生存的成功利器!

2.《为人三会》

教会你会做人、会做事、会办事,职场中如何做到如鱼得水

2010年2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穆子华。本书以为人做题,以做人、说话、办事做眼,内容古今鉴用,中外融通,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为人这个主题,阐述了现代人立足社会应当掌握的技巧和策略。

3、《口才三绝》

他教会你脑中有词,心中有话,嘴上敢说。想好如何用嘴说出心里话

生活交际中说得较多的话、听得较多的话、用得较多的话,就是赞美话、幽默话、拒绝话。通过赞美话、幽默话、拒绝话三部分阐述日常交际中口才的意义和重要性,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和贴近生活的小故事列举了语言的运用方法和艺术特色,让我们感受语言的高超智慧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和说话水平。书中没有过多对语言和口才知识的赘述,只是用简单、实用的办法告诉我们,如何说出让人爱听的话,如何说出让人开心的话,如何说出拒绝却不伤人的话。要说好话,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与人交往聊天,或去办理某事,因说话的分寸、时机、言辞等,掌控得稍有不当,便会出现不必要的麻烦。而要摆脱这种困扰,途径就是进行有效的口才学习和语言训练。希望本书帮助每一位读者做到语言上的突破,顺利攻克说话的障碍,达到理想的说话境地,使日常交际畅通无阻,人情友谊根深蒂固,事业生活贵人相助。


玖石子


个人推荐的十本书。如果有读完觉得不错的书,评论区推荐给我,谢谢!

一、《人生的智慧》书里有句话:“睡觉是向死亡的借贷,睡得越多越长,那么还款期也越长”。这句话时刻点醒着我的一生,叔本华先生真正地写出了“人生的智慧”。

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它在低落时给了我很大启发,以哲学的角度充分告诉我:该如何尽量避免、减轻痛苦的活着。不仅如此,叔本华先生还说过:“这本书,我尽量以世俗、实用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所以它读起来没有难度,利于大家去理解。

看此书的时候,我感觉它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好像就是专门为我定制,不仅能看到自己的现状,还能看到未来。不信的同学可以先看上一遍,看完后你会发现,对同类型的书突然提不起兴趣。

总之,《人生的智慧》值得一看,它那特殊的魔力会告诉你:看的过程,思想就像从地面一下飘到了天空,让你享受其中。

二、《百年孤独》这是本百年难遇的好书,最令人惊叹的是:它用了庞大遥远的虚构世界来讲述眼前的现实。

肯定会有看过的人说,这本书很难啃。的确,我足足看了两遍,才真正看懂。

但并不是因为它难以理解,而是它背后藏着很多令人难以捉摸的深意。也正是它的这个特点,当我读不懂它的时候,我就会停下来思考,再回去看一遍,加深我的理解。

读书在于理解深意,收获认知,《百年孤独》吸引我的一个地方就在于书里的某一句话或者某一个点,都可能是一个引子,有特殊的含义。

提醒大家,卷首有句话贯穿全书:“家族中的第一个人将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这句话是全书的主题,为的是更深刻的描写布恩迪家族七代人的故事,反映现实。

书里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好像近在眼前。我只能说:“人们会沉醉在这曲折离奇的故事里,享受孤独,并且把它想象得恰到好处。”

三、《苏菲的世界》没看过讲故事的哲学史书吧?

光是书名就容易引起大家的联想:苏菲是谁?她生活在怎样的世界?现在我可以告诉大家,那是个有故事、哲学和未知连于一体的世界。

书的逻辑很简单,讲述的是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放学后发现了一封神秘的信,在某个导师的指引下,去探寻各位哲学大师秘密的故事。

看起来简单,但这本书有个神奇的地方:只要你去读,一不小心你就会走进乔斯坦·贾德精心设计的哲学陷阱,并困在其中。

更神奇的地方在于,它的设计竟然运用了心理学,把我一步又一步地带进它的哲学漩涡,幸好我反其道而行,先去学习了心理学,再来看这本书时,故事主线就变清晰了。

如果你真的怕看不懂这本书,不用怕,山山建议可以先去看看心理学,把作者的用意理解透再来学习,这样书里的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今天我把这份心理学,放在了我的公号里,只要发送就能学习,相信我,看完后你对故事主线不仅更清晰,阅读水平还会有明显提高。

反正我太爱这种写法了,用普通的文学方式把哲学问题讲得清清楚楚。重点是,这样的表现手法深得读者认可,读起来完全没有哲学书的晦涩难懂。

看下面的书之前,我先剧透一句话: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而不是得自别人的传授。同时,唯有出自内心的知识,才能使人拥有真正的智慧。

四、《老人与海》

推荐这本书我只有一个理由:它纯粹而不简单。

有句话评语说得好:看起来朴素简明的文字,需要经过真正风浪的心才能体会其中的奥义。

故事中的老人竭尽全力证实自己,不信命运给他贴上标签。等他钓到大鱼的时候,肉早已被鲨鱼吃光,只留下一副巨大的骨架,但是他已精疲力尽……以此结尾,不禁让我思索:老人此生,是否会感到满足呢?

这个结尾仿佛无解,给了我无尽的思考和遐想,就比如望向大海的无边无际,足够让我畅想一生。

作者贴近生活而深刻的描写,跟普通的故事命运安排背后连在一起,反映了命运的真相——生命的孤独感和任何一种形式的自我实现的逃避行为最终的无意义斗争。

《老人与海》的故事已成为经典,喜欢猜想的同学们,这本非常适合你。

五、《上帝掷骰子吗》我从未见过这么有趣好玩的科普书。科普书,看这一本就够了。

看它比那枯燥的科学理论有趣多了,这本书里面的案例,既生动,又让人特别有启发。

很庆幸在一次偶然中遇到了此书,因为它让我明白:科普的意义不单单是给人普及科学知识、更应该让大家爱上科学。因为科学本身,就是生活。

为什么给大家推荐这本书呢?

(1)例子生动有趣,句子生动幽默,轻松读懂。

(2)内容专业,很多看起来高大上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

就连读这书的过程都非常有趣,一会儿被作者风趣幽默的文字逗乐,一会儿被各位科学家的精神感动到想哭。上帝到底掷不掷骰子?去看看就知道啦~

六、《活着》读完后,我有一种众人皆醉俺独醒的飘渺快感。

曾经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人为什么要活着?现在,这书告诉了我答案:活着的意义,就是活着本身。

不说别的,此书绝对是好书,因为它给人以力量,让人成长。看完这本书,我不再思索活着的意义,更多的是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就足够了。

同时,在主角福贵的那个战乱年代,能够活着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我庆幸自己活在和平的年代,没有硝烟、没有轰鸣。

这本书我反反复复看了3遍,如果你处在挫折、难以摆脱命运的境遇,有空去看这本书准没错。

因为它有个特点:今天看和明天看,会有不同的收获。

七、《白鹿原》一句话形容:它谱写了一首大气磅礴的民族史诗。(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前两年看了同名电视剧《白鹿原》,才买了这本小说,只能说实在经典。

我认为一部成功作品,只有在注入了目标和责任之后,才算成熟,才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而《白鹿原》做到了。

在这本书里,无论是白嘉轩还是鹿子霖,是主角还是配角,每个人物都刻画的栩栩如生,都有作为“人”真实的一面,这在很多小说里是难以见到的。

现在我觉得,《白鹿原》的成功在于它思想和艺术的融合,完美地诠释了这样一部笑中带泪的社会悲剧。山山读完此书好几年,回想起来还意犹未尽。

八、《平凡的世界》如果说《白鹿原》在讲别人,那《平凡的世界》就是在讲自己。

里面有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少年时经历的苦难,是人生一笔丰厚的财富”。它站在普通人的身份向我展现这个世界,就像读的不是别人的故事,读的是自己。

这部作品用生命和鲜血展现了平凡的人活在平凡的世界,却遭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批评,可能是现在的人宁愿去看明星的美好生活,也不愿意去关注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了。

我从中明白了:生活的困境,正视它才能过得舒服,才会有意义。只有正视人间的苦难,不畏惧的生活下去,才有活着的价值。

非常感谢这本小说,在我遭受挫折的时候,给我带来了心灵的慰藉,改变了我对生命的态度:虽然活在平凡的世界,也要活出不平凡的自我。

在这里,希望每个人都能平凡而又不平凡,也希望你们可以用你的小手点个赞,让答主的用心也就没有白费,这样就减少了一样悲剧的发生。大家去品味此书过后,味道如何,记得回来告诉我。

九、《围城》

《围城》这本书虽老,但不同年龄去读依然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我记得高中时看这本书,看了不到一半就放弃了,因为读不懂,没有读下去的欲望。现在经历了一些生活的苦难和磨砺,再次拿起这本书时,便读到了书中的讽刺和无奈。

钱钟书先生把人生比作一座围城,婚姻也罢,事业也罢,围城外的人想进去,围城里的人想出来,得不到的越想得到,得到后却又想摆脱,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之所以能从放弃到喜爱,是因为它教会了我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该如何取舍,不管是“围城外的人”和“围城里的人”,终究逃不过围城的束缚。

如果你对生活不明不白,这本书将是你最好的选择,它会给你指引正确的方向,让你明明白白的过好这一生。

十、《三体》最后一本,绝对硬核。这是一本不可思议的小说,我猜大家看到书名的时候,内心就激动起来了。

要说我看完整整3部后的感受,那只有一个字:“爽”。当我看完,会有种“可怕”的感觉:如果我突然望向天空,看到的不是星空,是整个宇宙星河,会不自觉想到人类的渺小、生命的短暂。

正是这样的魅力所在,让我深爱不已。作者不仅是试图将自己的作品试着进行自我超越,更重要的是试图给出一些达到“科幻”这个词的内涵尝试。从作者刘慈欣的情怀和态度来说,野心实属太大。

其实,科幻小说在国内很少见,《三体》算是开创了一种科幻的新纪元,总之,如果你还没看过《三体》,推荐去看一遍,你一定会被它里面的科幻元素所震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