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散打九十年代,新中国第一个“武状元”


追忆散打九十年代,新中国第一个“武状元”

追忆散打九十年代,新中国第一个“武状元”

不能不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是散打的一个黄金时代。经过八十年代的积累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散打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中国散打蓬勃发展的90年代

1990年国家出版了《武术散手(散打)竞赛规则》,散打成为正式的全国锦标赛项目。受此鼓舞,各省市纷纷组建散打专业队,各地也纷纷成立武术协会,全国各地武术馆校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散打有了最坚实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国家体育总局直属的六大体院开设散打专业,散打进入高等学府。

1991年10月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武术散手被列为表演项目;1993年,散手比赛正式被列入第7届全运会比赛项目,并设1块金牌;1997年第八届全运会增至3块金牌;1998年,散打比赛被列入第13届亚运会正式比赛;1999年散打锦标赛开始脱去护具和国际接轨。这一时期,涌现出很多优秀的运动员,他们大多进入体院进行学习,技术更加标准,让散打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新中国第一位武状元

作为新中国第一位“武状元”,陈超是当年的杰出代表。他1990年考入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1992至1997年连续六年获得全国武术散打擂台赛80公斤级、85公斤级、无差级别冠军。

追忆散打九十年代,新中国第一个“武状元”

陈超(中)

其中,1994至1996年在南北武术散打争霸赛中连续三年蝉联“中华武状元”称号,同时获得由中国武术协会、国家武术管理中心共同颁发的象征中国散打最高荣誉的“武状元”金头盔,归其永久保存。

陈超最为经典的当然是打败了身高2.05米体重130kg的巨人孟和巴特尔。1996年的武状元决赛,陈超代表陕西出战内蒙古选手孟和巴特尔。面对身高比自己高23公分、体重重90斤的巨人,陈超最终靠着灵活的技战术击败对手成功卫冕。

追忆散打九十年代,新中国第一个“武状元”

擂台上的陈超(红方)

陈超曾经担任北京体育大学散打队总教练,培养出了黄磊、张开印、陈彦召、付佳纯、王贵贤等一大批优秀散打运动员,代表队共获全国冠军30余人次、世界冠军12人次。

追忆散打九十年代,新中国第一个“武状元”

陈超(中)与张开印(左)、黄磊(右)

他个人曾两次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奖章”,先后出访或执教于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秘鲁、印度尼西亚、塞尼加尔、马达加斯加、韩国、越南、俄罗斯等,为弘扬中华武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追忆散打九十年代,新中国第一个“武状元”

陈超(左二)

陈超总结自己多年的经验,撰写了《陈超散打教程》系列三本教程,为散打的总结传承再做贡献。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散打官方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