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沒有耐心?培養“延時滿足”能力是關鍵

很多孩子在做事情的過程中都容易展示出一個特點,那就是做事情只有三分鐘熱度。很有可能上一秒還在認真的寫作業,但是下一秒就又開始玩玩具。小王的母親就明確的表示小王也存在這樣的特點。在小王小的時候,他的媽媽為了能夠保證他的學習成績,可以說是付出了不少。雖然工作非常辛苦,但是還一直騰出時間去輔導他的成績。由於母親嚴格的監管,所以小王小時候的成績可以說還不錯。小王上了高中之後,和母親也開始產生了一定的距離,再加上母親的知識水平確實不是非常的高。兩者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少,最重要的一個情況就是小王的成績變得越來越差。

孩子做事沒有耐心?培養“延時滿足”能力是關鍵

小王的母親開始觀察他平時的表現。最直接的一個表現中是他在做作業的時候呈現出一種非常不專心的狀態。面對很難做的題也沒有耐心去專心思考,甚至直接放棄。心理學家表示小王的這種行為就是缺少延時滿足。

這種延時滿足究竟是什麼呢?

延時滿足就是當某個人接收到外界的要求之後,即便自己的心中不想堅持這麼長時間,但是還是按照要求堅持到了最後。由於堅持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得到了原本就屬於他的獎勵。這種獎勵能夠給某個人帶來的滿足感受,就可以稱為延時滿足。這些人對於自己往往有著比較嚴格的要求。除此之外,他們還能夠從外界對自己的要求上看到自己能夠通過完成這些要求獲得什麼。這部分人可以說不僅有自己獨立的思想,還有更大的潛能能夠獲得成功。

孩子做事沒有耐心?培養“延時滿足”能力是關鍵

很多家長在明確延時滿足的概念之後,可能就會利用這一點去要求孩子做一些事情。這種應用科學的想法實際上是沒有什麼錯誤的,但是家長在應用過程中很有可能會出現以下兩種錯誤做法。

1、孩子完成要求之後並沒有給予獎勵

很多家長為了能夠更好的保證孩子的服從性,所以當要求孩子在做某種事情時可能會提出如果你完成了這件事情,那麼就給予你怎樣的獎勵。這種以獎勵激勵孩子的方式,當然能夠讓孩子更好更快的完成這件事情。但是很多家長在和孩子做好這樣的約定之後,即便孩子順利的完成了這件事情,家長卻成為了整個約定的失約者。當家長出現一次失約行為時,孩子可能會對家長產生一種不信任感。如果這種行為長時間出現,那麼很有可能會導致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完全崩塌。

即便家長在之後想要和孩子進行很好的溝通,或者說想要在應用這種方法,讓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孩子的服從性也會變得很差。以往最壞的結果就是雙方之間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疏遠。

孩子做事沒有耐心?培養“延時滿足”能力是關鍵

2、延時滿足的獎勵超出了孩子的心理預期

有些家長可能會在看到孩子順利完成這件事情之後,給予孩子比當初約定中更加能夠讓孩子感到開心的獎勵。儘管這種獎勵方法看起來沒有什麼弊端,不僅能夠讓孩子更加感到開心,也能夠讓雙方之間的約定行為看起來更加的可靠。但是家長們很少能夠想到的是,這種過度的獎勵可能會讓孩子在之後的約定行為中產生這次的獎勵不能滿足孩子心理預期的情況。如果孩子總是產生這樣的想法,那麼很有可能會讓原本科學的約定方法變得比較利益化。這樣的一種變化對於雙方的關係來說也不是一件有利的事情。

家長如何才能更加高效的利用延遲滿足呢?

1、做到言而有信

上文中提到,即便孩子在整個約定行為中可以說是完成的非常的出色,但是家長也有可能會存在不守約定的情況。家長必須要意識到這種不守約行為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負面影響。首先可能會影響到家長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其次也有可能會導致雙方的關係越變越差。最嚴重的一點就是家長無法在應用這種延遲滿足的行為教育孩子守約。所以家長在和孩子進行約定的過程中,必須要做到言而有信。

孩子做事沒有耐心?培養“延時滿足”能力是關鍵

2、給予孩子一定的空間

很多家長即便是和孩子做好約定之後,為了能夠保證孩子能夠順利的完成約定中的事情,家長可能會過多的干預孩子完成事情的整個過程。這種做法很容易讓孩子感受到沒有安全感。因此家長必須要意識到的是,一旦做好了約定,那麼就必須要對孩子產生一定的信任感。這種信任感最基礎的表現就是當孩子在完成一件事情時,如果不出大的差錯,那麼家長不要在一旁指手畫腳。家長的這種指揮行為,除了會讓孩子產生不信任感之外,還有可能會讓孩子產生厭煩的感覺。

3、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

即便是雙方做好了約定,家長也需要做好為孩子提供幫助的準備。這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孩子們即便有了自主完成一件事情的思想,但是或許並沒有這樣的能力。為了能夠不減少孩子主動完成一件事情的自信心,家長應當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適當的站出來。

孩子做事沒有耐心?培養“延時滿足”能力是關鍵

很多家長可能在之前並沒有意識到延遲滿足對於孩子來說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希望家長們在瞭解這種教育方式對孩子可能產生的積極影響之後,主動進行學習,促使雙方的關係變得更加積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