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距柏林70公里,朱可夫為什麼不趁勝攻擊?德軍40個師是大威脅


蘇軍距柏林70公里,朱可夫為什麼不趁勝攻擊?德軍40個師是大威脅

1944年9月,蘇聯經過三年多的抗戰,終於將德國人趕出了國境,並迫使芬蘭、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國停戰議和、退出戰爭。並隨著戰爭潛力的釋放,如今的蘇軍已是一支實力雄厚的武裝力量,與英美軍隊一起朝著德國的方向挺進。

然而,節節敗退的德軍似乎也在做著最後的打算。在他們看來,最好的結局是聯合英美等西方國家,共同抵制蘇聯。於是,部署在蘇軍方向上的兵力,遠遠超過其他方向。朱可夫的部隊,儘管勝利在望,但遇到的困難依然很多。

蘇軍距柏林70公里,朱可夫為什麼不趁勝攻擊?德軍40個師是大威脅

朱可夫感到出國遠征與國內作戰,有著很大的差別。

在全面分析了國際形勢和各方實力,蘇軍最高統帥部決定在各個戰略方向上,實施強大的進攻戰役,目的就一個,儘快向德國挺進,並由朱可夫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承擔華沙至柏林方向的進攻。但是,駐守波蘭的德軍並不容易對付。

首先,德軍的實力不可輕視。雖然德國的武裝力量沒有蘇軍強大,但其540萬人的作戰部隊依然是“一塊難啃的骨頭”。特別是意識形態上的分歧,讓他們在東部方向上,部署了多達370萬人的部隊,坦克8000多輛,飛機4000多架。

蘇軍距柏林70公里,朱可夫為什麼不趁勝攻擊?德軍40個師是大威脅

其次,德軍的防禦更加堅固。由於戰線與蘇德戰爭相比,幾乎縮短了一半,這就增強了德軍在波蘭的防守密度。再加上蘇軍的推進速度和推進距離,高於西方盟軍,德軍對來自東部的威脅更加關注。這對朱可夫來說,是個不小的麻煩。

更讓他頭疼的是,由於歷史原因,波蘭民眾對蘇軍並不友好,甚至是處處設置障礙。與國內戰爭中蘇聯游擊隊相比,在這裡無法獲得德軍的情報,只能依靠航空照片、諜報偵察,有時候還不得不使用戰術偵察、火力偵察等手段。

蘇軍距柏林70公里,朱可夫為什麼不趁勝攻擊?德軍40個師是大威脅

不過,好在波蘭民眾也同樣厭惡德軍,對蘇軍的情況,德軍也是“一無所知”。當朱可夫在總攻前進行火力偵察時,德軍誤以為對方發起了攻擊,居然放棄前沿陣地開始撤退。朱可夫隨即命令部隊發起衝擊,毫無鬥志的德軍開始從華沙撤軍。

在進入華沙城時,朱可夫有意識地讓隸屬的波蘭第一方面軍首先入城,極大改善了兩國的關係。在以後的戰爭中,他將更多的偵察、策反任務交給波蘭人,加快了在波蘭的前進速度。這一點,朱可夫無疑是明智之舉。

蘇軍距柏林70公里,朱可夫為什麼不趁勝攻擊?德軍40個師是大威脅

蘇軍推進到柏林70公里處,朱可夫卻命令停止前進。

1945年1月,德軍在波蘭無法阻擋蘇軍前進的腳步,特別是華沙的失守,讓憤怒的德國統帥又和過去一樣,撤換一批將領,再抽調一批兵力進行堵截。但抽調的部隊還沒有展開,朱可夫的部隊就已經推進到距離柏林70公里處。

此時的德國完全喪失了依託波蘭,拒蘇軍於國門之外的願望。更令人後怕的是,柏林遠沒有做好防範的準備。也就是說,只要朱可夫一聲令下,攻陷德國首都指日可待。然而,他卻命令部隊停止前進,原來蘇軍遇到了更大的麻煩。

蘇軍距柏林70公里,朱可夫為什麼不趁勝攻擊?德軍40個師是大威脅

一是,在推進的過程中,朱可夫敏銳地發現在其前進路線上的右側,隱藏著一個擁有40個師的德軍重兵集團。對手的陰謀很明顯,一旦蘇軍冒進,這股德軍就會迅速地截斷其後方,給其帶來免頂之災。朱可夫不禁一身冷汗,急令停止前進。

二是,經過3個月的連續作戰,蘇軍的傷亡比較大。原先一萬多人的滿編師,只剩5000多人,而作為攻堅力量的兩個坦克集團軍僅有740輛坦克,平均每個旅不到40輛。再加上部隊睏乏,這樣的實力,讓勝利充滿著未知數。

蘇軍距柏林70公里,朱可夫為什麼不趁勝攻擊?德軍40個師是大威脅

更重要的是,由於朱可夫又突擊了500多公里,致使後勤補給無法及時跟上他的推進速度,武器彈藥、燃料等物資紛紛告急。當然,從他內心來說,也希望第一個衝進柏林,獲得最高的榮譽,但現實提醒他,越是到最後,越要格外小心。

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在得到短暫的休整後,開始轉向右側,與友軍一起將德軍的重兵集團包圍、殲滅,俘虜德軍14萬人,並拉齊了戰線,解除了後顧之憂。同時,在柏林方向上,形成了一個寬大的作戰面,為攻克柏林創造了有利條件。

蘇軍距柏林70公里,朱可夫為什麼不趁勝攻擊?德軍40個師是大威脅

隨著德國就要滅亡,蘇聯與西方盟國的矛盾也愈發顯現。儘管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做出了由蘇軍攻佔柏林的保證,但對丘吉爾等人不放心的蘇聯統帥,還是決定儘快“動手”。此時,朱可夫的部隊也早已“摩拳擦掌”地等待著,這一偉大深刻。

讓他沒想到的是,在澤勞弗高地,遇到了頑強的抵抗。

1945年4月,蘇聯統帥部決定由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在東面作為攻佔柏林的主攻部隊,這對朱可夫來說,是個莫大的榮譽。但為了保險起見,科涅夫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也做好從南面進攻的準備。說白了,就是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

蘇軍距柏林70公里,朱可夫為什麼不趁勝攻擊?德軍40個師是大威脅

這下,朱可夫更不敢怠慢了,他做著充分的戰前準備。先後6次對柏林地區進行空中偵察,並根據照片和繳獲的地圖、俘虜的口供,制定了詳細的進攻計劃,甚至了還製作精細度很高的模擬沙盤。這也充分體現出,他要志在必得的決心。

可是,戰役一開始,朱可夫就遇到了大難題——澤勞弗高地。這個高地地勢險要、坡面陡峭,是蘇軍進攻的必經之路,堪稱是“無法攻克的堡壘”。但對佔有絕對優勢火力的蘇軍來說,他們充滿著信心,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蘇軍距柏林70公里,朱可夫為什麼不趁勝攻擊?德軍40個師是大威脅

當4萬多門大炮將100萬發炮彈,傾瀉在澤勞弗高地的同時,700多架轟炸機又將3000噸烈性炸藥扔在德軍頭上,緊接著就是“如潮水般的”蘇軍發起了攻擊。德軍利用堅固的工事躲過轟炸後,對沖上來的蘇軍拼命的掃射。

勝利在望的蘇軍官兵,不要命的衝鋒,但在德軍密集的火力網下紛紛倒下,蘇軍的屍體遍佈前沿陣地,就連久經沙場的老兵們也有些不寒而慄。進攻的失利,讓朱可夫惱羞成怒,他投入了更多的部隊,發誓要敲開這個“硬核桃”。

蘇軍距柏林70公里,朱可夫為什麼不趁勝攻擊?德軍40個師是大威脅

但事與願違,每當蘇軍轟炸的時候,德軍士兵就躲在工事裡,炮火一停迅速進入陣地,給蘇軍以最大殺傷。眼看著科涅夫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在南面進攻順利,朱可夫更是下了死命令,官兵們也不願將勝利果實讓給他人,爭先恐後地向上衝。

4天后,消耗殆盡的德軍,終於抵擋不住蘇軍的攻勢,防線開始“鬆動”。蘇軍一擁而上,肅清了澤勞弗高地的所有抵抗,面對的是無險可守的柏林城。然而,代價過於慘重,蘇軍傷亡24萬人,坦克等損失2500輛。

蘇軍距柏林70公里,朱可夫為什麼不趁勝攻擊?德軍40個師是大威脅

這樣的慘勝,也給朱可夫提了個醒,負隅頑抗的德軍,一定會依託城市建築拼死到底。接下來,他要面對的困難更多,更不敢掉以輕心。如何快速、有效地攻佔柏林城成了朱可夫唯一心願,哪怕是更大的傷亡。

如果蘇軍不進攻柏林,西方盟國還會停止不前嗎?歡迎留言和討論。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朱可夫傳》、《回憶與思考》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