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畝棚抵十畝田,一年四季都生錢”曲阜:設施大棚種出產業振興新希望

3月10日陽光明媚,在曲阜市吳村鎮叢莊村3座嶄新的高標準設施大棚裡,西葫蘆進入了採摘期,迎來了新建大棚的“頭茬”果實。村民們一個個喜上眉梢,採摘、裝筐,忙得不亦樂乎,前來批發採購的菜商也是絡繹不絕,一筐筐翠綠鮮嫩的西葫蘆裝上運往周邊縣市區的貨車。

“現在正是收購旺季,3個棚一天能採1千斤,價格在2塊左右。”剛裝完鄒城客戶的貨車,叢莊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馬福友樂得合不攏嘴,“村裡去年10月底建的這幾個大棚,12月初就栽上了西葫蘆,一個採摘季下來,村集體能年增收8萬元。”

在與叢莊村大棚基地僅有一路之隔的高樓村驪珠葡萄產業園裡,一排排標準鋼架大棚整齊排列,葡萄已結穗,長勢旺盛。村支部書記鄭立義正在對葡萄種植戶進行技術指導。

高樓村是遠近聞名的“葡萄專業村”,村裡有41個高標準設施大棚,近期還剛引進了藤稔等新品種,實現了品質提升和產業升級。

“今年有了經驗,一個棚畝產量我們有信心達到6千斤,一個棚就能賣出近6萬元。按市場價最低20元來算,收入翻番沒問題!”鄭立義信心十足地說。

葡萄大棚指導完畢,鄭立義又來到新建設的哈密瓜大棚,種植戶正在忙著為瓜苗牽引綁蔓,村裡長期聘請的青島萊西指導員正講解技術要領。

相比“老招牌”有機葡萄,哈密瓜是高樓村今年的“新秀”,十天前剛剛栽植好的第一批瓜苗現在長勢喜人,看著滿棚碧綠蔥翠,鄭立義喜上心頭:“今年哈密瓜五一也能上市,畝產量能達到4、5千斤,按去年一斤最低6塊錢算,一個棚保底收入3萬塊。”

高樓村的葡萄、哈密瓜,叢莊村的西葫蘆,這些都是吳村鎮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發展設施農業的成功探索。2019年吳村鎮又創新實施“飛地經濟”村集體發展新模式,將5個鄉村振興服務村和3個濟寧市派第一書記村鄉村振興幫扶資金進行統籌使用,在試點村連片建設設施大棚,種植高附加值特色農產品,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步伐。截至目前,全鎮已建設發展62個高標準大棚,佔地300餘畝。

“一亩棚抵十亩田,一年四季都生钱”曲阜:设施大棚种出产业振兴新希望

大棚經濟改變了以往“一麥一棒”的傳統農業種植模式,帶動了村莊經濟發展,一座座大棚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把“金鑰匙”,走出一條讓農民增收、讓農村變美的鄉村振興之路。

“一畝棚抵十畝田,一年四季都生錢。”一句順口溜,把曲阜市發展大棚經濟、引領農民增收致富的工作思路表現得淋漓盡致。疫情之下,大棚種植、收穫也絲毫沒有耽擱。近年來,曲阜市高度重視設施農業,積極轉變農業生產方式,不斷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把發展大棚經濟作為引導和帶領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突破口,讓當地農民從“靠天吃飯”走向“靠棚致富”,為農民增收致富搭建了平臺,以發展高質量農業為導向,積極探索村莊產業發展新路徑,依託本地資源優勢,把建設大棚果蔬種植基地,發展大棚經濟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重點來抓,大力培育特色高效農業,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目前,曲阜市設施大棚佔地面積1萬餘畝,吸納附近村莊6000餘人就業,人均增收1.2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