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種出“智慧蘋果”,原來蘋果還可以這樣賣!

  現代化果園到底先進在哪裡?種出來蘋果的甜度和口感有啥變化?近日,筆者來到山東威海文登市,探訪“澤峰園”蘋果到底是如何打造成為精品蘋果的。

智慧農業物聯網實現全覆蓋

  在文登市的德豐農業有限公司,公司負責人譚業明將筆者引進了基地的監控室:幾個大屏幕實時將1700畝果園分區域展現出來。在譚業明的介紹下,筆者看到屏幕上顯示著實時狀態下,果樹生長和管理情況、空氣質量、溫度、土壤墒情、病蟲害及當日的天氣情況等。譚業明說,這套系統叫做智慧農業感知管理系統,通過安裝在蘋果園內的土壤傳感器、空氣捕捉器和監控攝像頭等設備,系統每隔1.5小時就會將各項數據彙總到遠程控制終端上,終端再通過移動通信網絡傳送到服務管理平臺。

  譚業明說,智慧農業感知管理系統不僅具有“大數據系統”的功能,更可以讓農戶通過網絡直接與國家級的蘋果專家進行連線,解決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品相差的蘋果也能創出品牌

   “因為是綠色食品,土地要限農藥、限肥料,自然每畝的產量就要受到限制。”譚業明表示,目前他的果園每畝產量不超過3000斤。而且果園的蘋果必須在下霜之後才能開始採摘,比其他果園晚採一個月,一般要到小雪節氣後才能摘完。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蘋果的營養進一步積累,口感酥甜。

  賣蘋果的都知道品相好的價錢好,而賣相差的蘋果價格就低,果農經常會將那些有光斑的殘果賣到每斤兩三毛錢。譚業明受到醜橘、醜梨的啟發,註冊了“金斑”、“醜怪甜”兩個新商標,專門賣那些無爛點、賣相不好的蘋果。雖然蘋果長得不好看,但價格卻是原來殘果的10倍。

  為全面改善土質、增加土壤透氣性,譚業明在地下鋪設了90釐米厚的秸稈、20釐米厚的土雜肥,最大程度地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屬殘留。為防止出現水源汙染和外來物體漂移汙染,譚業明在果園周邊種植了林木作為天然隔離帶。

會員認領制豐富銷售模式

  譚業明認為,現代化蘋果不僅是種植模式,更體現在銷售模式上,他的部分果園並不是直接對接商超等市場,而是實行會員認領制。

  “從2014年實行這項制度至今,300畝果園已經被認領了。”譚業明說,具體的模式是消費者個人或者團體對果樹認領,時間為20年。

  這期間,果樹的產權是客戶的,他這裡的員工只是認領者的工人。此舉吸引了來自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高端客戶入園認領。要想做到這一點,就離不開智慧農業感知管理系統,客戶只需一個進入系統的口令,就可以通過手機隨時查看自己果樹的生長情況。談及品牌建設,譚業明說,現代果園是對傳統農業的一種徹底改造或變革,包括栽培技術現代化,管理方式現代化,銷售方式方法和經營策略現代化,要全部實現現代化。

(張玉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