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之后,58同城会不会是下一个BAT?”

“五年之后,58同城会不会是下一个BAT?”

自打疫情开始之后,互联网圈子里就一直不太平,几乎是过个三天两头就有新瓜可吃。

这不,某家靠大幂幂每天在荧幕上用“魔音灌脑”式洗脑循环,让每个人都对其印象深刻的企业——58同城,就又被卷入了裁员风波。

“五年之后,58同城会不会是下一个BAT?”

日前,在脉脉上有认证为58同城员工的用户爆料,称“58同城今天开始裁员,裁员比例20%左右……且单方面强制员工停薪留职2个月,每个月只发基本工资的80%,即1760元……”

“五年之后,58同城会不会是下一个BAT?”

很快,关于58同城正在进行裁员的信息开始如雪花一般在互联网上弥散开来,包括微博、知乎、贴吧等各大社交论坛上都出现了大量疑似58员工的用户佐证了这一说法。

“五年之后,58同城会不会是下一个BAT?”

其中甚至有不少人为了证明身份,直接将自己从公司内部收到的“待岗协议”在打码后po了上来,并强调称这份所谓的协商协议,其实是被公司高层通知后强迫签订的。

“五年之后,58同城会不会是下一个BAT?”

当然,按照国内企业公关的尿性,凡是此类负面消息只要你上门去问,那么得到的一定是一个否定的回复。

不久前有记者直接找到58同城官方就此事进行咨询,得到的回应只是一句简单的「消息不实,目前公司的相关人员安排仍是正常的业务调整。」

在这我当然不敢下结论说58同城在撒谎,但在座的各位应该都不是外宾,对于这种回复背后的深层含义只能说是“懂得都懂”。

不过没关系,反正我今天想和大伙聊得重点也不是“58同城到底有没有裁员”,而是一些更深层的本质内容。

正所谓树倒猢狲散,如果一家企业的未来已经黯淡无光,那么他就算今天没裁员,那明天也得裁。

﹌﹌﹌﹌﹌﹌﹌﹌﹌﹌﹌﹌﹌﹌﹌﹌﹌﹌﹌﹌﹌﹌﹌﹌﹌﹌﹌﹌﹌﹌﹌﹌﹌﹌﹌﹌﹌﹌﹌﹌﹌﹌﹌﹌﹌﹌﹌﹌﹌﹌﹌﹌

2005年,时年29岁的姚劲波在北京创立了58同城,立志要做出一家“国内领先的分类信息网站”。

而直到15年后的今天,这句话依然是58同城官方最常用的自我宣传口号。

“五年之后,58同城会不会是下一个BAT?”

不管后来这家网站在民间有多么臭名昭著,但是必须承认的是,在国内互联网还方兴未艾的那个年代里,以58、赶集为代表的分类信息网站还是有过一段辉煌岁月的。

对于许多从记事起就已经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也许很难想象国内第一批触网者在首次接触到互联网上那庞杂的信息冲击时,内心感受到的是怎样一种震撼。

“如同面对着汪洋大海”是这批先驱者最常用来比喻互联网的语句,也是在那个时候我们才开始有了互联网称为“信息海洋”的习惯。

“五年之后,58同城会不会是下一个BAT?”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体会过选择困难症发作的时刻,而对于从信息极度贫瘠的现实生活中第一次接触到线上的人来说,他们对于这个虚拟世界的第一反应往往不是美好,而是由于选择太多而无从下手的困惑与无助。

这种现象直到如今依然可以在少数首次接触互联网的长辈们身上见到。

如果你善于观察且尝试教授过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使用智能手机,那么一定会注意到这些年长者常常会把互联网视为一个如同书本、图书馆之类的信息提供处,而不是一个可交互对象。

“五年之后,58同城会不会是下一个BAT?”

(图源网络、侵删)

这两者的分水岭就在于是否会使用搜索引擎,一个善于使用搜索引擎的用户会懂得主动在互联网上搜索、检阅自己需要的信息,否则他就只能如同翻阅一本图书一样去被动地接受信息。

一本书是能看完的,但互联网上的信息永远看不完;而在那个年代无疑正存在着大量刚刚接触互联网,还只会被动地从互联网上接收信息的“初级网民”。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58、赶集等一系列会对线上信息进行事先人工分类、筛选的信息分类网站才应运而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类网站就像是一个专门为初次接触互联网者提供的“婴儿学步车”,让这些还不能自主在信息海洋里遨游的菜鸟也能体验到上网的乐趣。

“五年之后,58同城会不会是下一个BAT?”

可是时代是在发展的,根据一种民间广为流传的说法“80后是互联网的移民,而90后则是互联网的原住民”。

原住民这个词往往意味着对于新环境的完全适应,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掌握了如何在互联网上深度挖掘信息的能力。

无论是“租房”、“招聘”、“二手交易”又或是别的什么需求,他们都能够轻松找到更加“小而精”的专业细分社区满足需求。

一群已经学会奔跑的孩子,怎么可能会继续留恋一个婴儿学步车呢?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59同城的官方介绍,就会发现一个颇为讽刺的事实:房产、招牌、黄页、团购、交友、二手、宠物……(为避免广告嫌疑,这里就不举例了)

对对对,这一切业务58都有涉足,但问题在于这其中没有一项他是做到了最好的,甚至连业界前三都排不上。

“五年之后,58同城会不会是下一个BAT?”

在操作成本低到一个阈值之后,每一位互联网用户都会倾向于同时使用多个“小而精”的专业网站/app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一个表面上“大而全”实际上却“样样都会样样稀松”的单一网站。

我在这不是针对58,而是在说“所有的信息分类网站,在现在这个时代都是垃圾”。

“五年之后,58同城会不会是下一个BAT?”

这并非是我个人在瞎掰,其实早在2014年58同城的创始人姚劲波,就在一次公司战略沟通会上说过这么一句话——“传统分类信息网站已死”,用的理由基本上和我前文讲的差不多。

“五年之后,58同城会不会是下一个BAT?”


既然自家老大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那么58当然不会坐以待毙。

“本地化运营”就是姚劲波在那场会议上为58同城定下的未来战略核心。

用我们现在更熟悉的词来说,应该叫O2O,也就是“互联网本地生活服务”。

从那时开始,58同城就一边主攻汽车交易市场,力图将4S店、二手车商纳入自己的经营体系;一边陆续推出包括且不限于”美容美甲、58到家、外卖”等一系列O2O新业务。

“五年之后,58同城会不会是下一个BAT?”

(从2014年开始

58对新项目的投资数量开始大幅上升)

可惜众所周知,如今国内“本地生活服务”这条赛道最终基本被美团一家包圆,至于58同城孵化的那些O2O业务的下场,当然是不言自明。

020业务转型失败,而曾经的老本也快要吃不下去了。

去年节点财经有记者对58同城专门做了一期调查,从结果数据上可以明显看出这家企业这几年来销售毛利率的下降趋势。

“五年之后,58同城会不会是下一个BAT?”

互联网时代从不缺信息,尤其是那些没有门槛的低质信息更是完全不值钱,想要用这些东西说服用户为之付费简直是难如登天。

这一点也能从58同城日渐低迷的付费会员增长率上得到印证。

“五年之后,58同城会不会是下一个BAT?”

唯一还能拿得出的两大业务,无非是从其集团中拆分出来的瓜子二手车以及并购得来的安居客了。

但是这两大业务也没有一个能做到行业龙头位置,瓜子二手车至今还每日花着天量的广告费忙着与优信、人人车打着擂台,前不久还被相关部门开了一笔天价罚单。

“五年之后,58同城会不会是下一个BAT?”

至于安居客,更是一直与链家、贝壳等对手纠缠不休,前几年房地产市场高歌猛进的时候表现尚且还行,如今房地产大环境不太景气自然也就有些开始偃旗息鼓。

最致命的还是在于房源信息的真实度上……虽然国内各大房地产中介在这一点上基本上都是天下乌鸦一般黑,但是在“虚假房源”这一点上,安居客相关的负面投诉可以说是尤其之多。

这种程度之严重,甚至让中纪委官网在《在专项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工作中,各单位将制度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构建长效机制 巩固拓展专项整治成果》一文中特意点名了上海安居客。

“五年之后,58同城会不会是下一个BAT?”


仅在黑猫这一家投诉平台上,安居客近期的投诉量就是其友商的4倍之多。

“五年之后,58同城会不会是下一个BAT?”


“五年之后,58同城会不会是下一个BAT?”

如果先抛开上诉的两个子业务,作为集团核心的58同城至今为止依然还是一个没有搜索引擎,没有电子商务,没有游戏和社交的互联网企业,在国内互联网圈里简直称得上是一朵特立独行的奇葩。

在某乎上有一个发表于2015年的、关于58同城的有趣帖子,讨论的话题是“五年之后,58同城会不会是下一个BAT?”

2015年的5年后显然就是今天,而58同城是否成为了下一个BAT这个问题我们当然都知道答案。

不过吸引我注意的其实是这个话题下的那些回复。

原来早在那么久之前,这家企业的民间声誉就已经是这个水平了么?

“五年之后,58同城会不会是下一个BAT?”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家企业只要能够向资本证明自己的未来前景,那么哪怕眼下经营出现了一些问题,也依然能靠投资人的帮助度过难关。

但如果你在资本看来已经潜力相当有限,甚至在可预见的未来里大概率是要走下坡路的,那么别说是这么一场波及全球的疫情,哪怕是平日风平浪静的日子里突然出个啥岔子也毫不奇怪。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许这场疫情倒是给了某些企业一张遮羞布,可以大大方方地进行裁员以及一系列其他骚操作来缩编。

主笔 | 阿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