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

受寵若驚

【拼音】

shòu chǒng ruò jīng

【含義】

寵:寵愛,賞識。受到寵愛、賞識而感到意外的驚喜、不安。

成語故事 - 受寵若驚


【示例】

①豐子愷《學畫回憶》:“我沒有防到先生也會要我畫起畫來,有些‘受寵若驚’的感覺,支吾地回答說‘能’。”

②遲松年《秋別》:“老丁頭有些受寵若驚,臉上露出掩飾不住的喜色。”

【出處】

①《老子》第一三章:“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②宋·蘇軾《謝中書舍人啟》:“擢置周行,遽參法從,省躬無有,被寵若驚。”

③《宋史·張洎傳》:“況考功狀內止稱雲:‘受寵若驚,居亢無悔。’而本無‘元龍無悔’之語。”

【反義詞】

①寵辱不驚

成語故事 - 受寵若驚


【故事】

《唐書·盧承慶傳》載:戶承慶,字子餘,唐初幽州涿縣(今屬河北省)人,在唐太宗時,曾任“考功3員外郎”的官職。所謂“考功”,是專管官吏考績評功的,屬於吏部。據說盧承慶對於他的考功工作,比較公正負責。

成語故事 - 受寵若驚


當時有一個負責運糧的官員,由於糧船沉沒的事故,曾受過處罰。盧承慶給他考績時,因此把他評了個“中下”,並通知他本人。那人沒有意見,也沒有任何疑懼的表情,於是就這麼定了。

成語故事 - 受寵若驚


盧承慶繼而一想:“糧船沉沒,不是他個人的責任,也不是他個人的力量所能挽救的,評為‘中下’恐怕不合適。”決定改評為“中中”,並再通知他本人。那人也沒有意見,既不說一句虛偽客套的話,又沒有什麼激動的神色。

成語故事 - 受寵若驚


盧承慶見他這樣,非常稱讚,說道:“好,寵辱不驚,難得難得!”隨即又把他改列為“中上”。

被寵不驕,被辱也不急,叫做“寵辱不驚”;反之,就叫做“寵辱若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