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來向孩子學習,"文化反哺"能力,讓孩子成為我們的老師

導讀:美國著名哲學家米德認為,當代青少年有著很強的"文化反哺"能力,他們都能夠把對不斷變動中的社會生活的理解和不斷湧現出新知識傳遞給自己的長輩。因此,我們要善於向孩子學習一些新知識。

現在的娃一出生接受新奇事物的能力就很強,這一點有娃的父母都能體會得到。比如,在面對智能手機或數碼相機的時候,我們不知道怎麼用,孩子卻很快就能熟悉各種功能的使用。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孩子獲取這些知識的能力確實遠超父母。孩子的確比我們學的快、懂得多,甚至有些時候能成為我們的老師。"文化反哺"儼然已經成為一種勢不可擋的社會現象。

蹲下來向孩子學習,

浩浩今年11歲了,生活在一個景區附近的一個村莊。媽媽在景區旁邊擺了一個水果攤,經常有很多外國遊客來媽媽的攤位上買水果,但是由於媽媽聽不懂英語,沒辦法和外國"顧客"進行交流,因此經常會損失一些生意。

有天媽媽回到家,看到浩浩正在看英語視頻,於是過去誠懇的跟兒子說:"媽媽想學英語,你可以教我嗎?"

浩浩聽了,很高興的說:"當然沒問題啊!"

從此以後,媽媽每天跟著浩浩學習英語,一邊看視頻,一邊跟著朗讀英語單詞和一些語句,浩浩在一旁指導。

為了更好的教媽媽學英語,浩浩比平時更加努力學習英語了,對英語產生了更大的興趣,自己的英語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浩浩的幫助下,媽媽終於也可以用簡單的口語和外國顧客交流了。

媽媽向娃學習英語,不僅使自己和娃的英語水平提高,而且使母子倆的關係比以前更融洽了。

所以,向娃學習的過程我們要欣賞孩子、尊重孩子,要善於向娃學習他會而我們不會的知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瞭解自己的娃,也才能更好地教育、指導他,和娃一起成長。

蹲下來向孩子學習,

跟孩子學習,家長要注意以下幾點:

★、 有具體內容的學習

著名教育家孫雲曉說:"由我們這一代人自己喊出'向孩子學習',的口號,不是作秀,而恰恰是我們不甘心落伍的心靈寫照。"

如何向孩子學習呢?不單單只是喊著響亮的口號,而是要對孩子說"我要向你學習",要明確指出向他學習什麼。

比如說,孩子的速算能力很好,我們可以向他討教學習;孩子會用平板電腦,而我們卻不熟悉,就可以向他請教如何使用的方法,讓他手把手教你,這樣也拉近了我們和娃的距離。

具體的內容,也方便孩子更好的理解我們的需求,否則你只是說學習,他也不知道你要學的到底是什麼,會更加困惑。

蹲下來向孩子學習,

★、發現孩子的優點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優點,有的優點是我們身上沒有的。我們要學會發現並欣賞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這樣不僅可以讓他更加自信和進步。我們也有了更多的向孩子討教的機會。

在跟孩子相處的過程中,逐漸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放大並予以讚揚:"孩子,你的口算能力真強!媽媽要向你學習!"

蹲下來向孩子學習,

★、學習態度須謙虛

"丁丁快過來,告訴我這個是怎麼用的?"媽媽命令道。

兒子來到媽媽身邊,很不情願地去教媽媽。嘴裡還小聲唸叨:"平常就喜歡命令我幹這幹那的,現在想請教我問題了,還是這樣!"

上面這位媽媽的請教方式就會讓孩子很不舒服,雖然娃也告訴了媽媽怎麼做,但是內心是很不情願的。

因此,再向我們的孩子請教問題時,一定不要端著家長的架子,虛心去向孩子請教,真心誠意地把他當成是自己的老師。

如果媽媽向丁丁請教的時候這樣說:"丁丁,媽媽不知道這個應該怎麼弄,你現在可以過來幫幫媽媽嗎?"如果是這樣的話語,我想奇奇聽了,可以很深切的感受到媽媽對他的尊重和信任,也能看出媽媽想要認真跟他學習的態度。他不僅會很樂意去教我們,也會從我們虛心請教中感受到自信和成就感,增加其自我成長的動力。

蹲下來向孩子學習,

小腳丫媽媽最後想要說:蹲下來,你才能看到孩子的世界;蹲下來,你和孩子才是真正平等的。這樣我們既可以從孩子那裡學到新知識,還能讓自己的孩子更自信和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