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線幕後的歷史真相:分裂的不只是朝鮮還有日本

北緯三十八度線,簡稱三八線,可能是世界上最出名的一條緯度線,它的出現,既是歷史的偶然也是必然。

早在1896年日俄密謀瓜分朝鮮,曾商量以三八線為分界線,但後來因利益衝突沒有實現,直到日本吞併朝鮮。

1945年2月,日本把駐朝日軍以三八線為界劃分為兩部分,北部日軍歸關東軍指揮,南部日軍為大本營直屬。這也為後來美蘇劃分對日作戰分界線提供了依據。

三八線幕後的歷史真相:分裂的不只是朝鮮還有日本

德國法西斯戰敗投降後,1945年7、8月,斯大林、杜魯門、丘吉爾(後在大選中下臺,換成新首相艾德禮)在柏林西南的波茨坦舉行會議。會議發表了《波茨坦協定》和《波茨坦公告》。公告中對朝鮮問題重申了《開羅宣言》中的內容,讓朝鮮從日本奴役下恢復獨立。

在會議期間,蘇聯通報準備於8月8日對日本宣戰。蘇軍總參謀長安東諾夫還在會談中告訴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蘇聯在對日宣戰後將進攻朝鮮。他問美國是否可以配合這個進攻,在朝鮮海岸實施軍事行動。馬歇爾將軍回答說,在日本未被摧毀,日本在朝鮮的軍事力量未被消滅以前,美國不準備對朝鮮實施兩棲作戰。

美國人的如意算盤是把攻佔朝鮮的戰役連同“可能遭到的重大傷亡”留給蘇聯去承擔,自己坐收漁利。因此,美國雖然知道蘇聯將對日宣戰,但並未準備美軍近期內在朝鮮實施登陸作戰。會議期間,美蘇兩國只劃定了空中和海上對日作戰的分界線,而沒有劃定地面部隊作戰的分界線。

1945年8月6日,美軍在日本長崎投擲了原子彈。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由契斯季亞科夫上將指揮的蘇聯第25集團軍突入朝鮮,對駐朝鮮的日軍部隊展開進攻,一路勢如破竹。

日軍的精銳部分早已被抽調到中國、太平洋等各個戰場上而損失殆盡,剩下的盡是些老弱殘兵,雖有狂熱的武士道精神支撐,仍然難敵久經蘇德戰場考驗的蘇軍裝甲勁旅。蘇軍不僅在地面進攻,而且還連續實施登陸作戰,很快解放了羅津和清津這兩個北方重要港口。

此時,捱了原子彈的日本法西斯窮途末路,於8月10日決定投降。消息傳到華盛頓,美國決策者慌了手腳,日本的投降未免太快,當時距朝鮮最近的美軍部隊尚位於上千公里以外的沖繩島,而蘇聯紅軍已經進入朝鮮,隨時可以席捲整個半島。只要蘇軍全力以赴,美軍根本無法在朝鮮半島上有立足之地。

為阻止蘇聯獨佔朝鮮,美國的唯一方法,就是儘快在朝鮮劃定一條軍事分界線,以讓美蘇分別在朝鮮接受日軍投降。這個任務,就落到了美國國務院、陸軍部、海軍部三部協調委員會身上。

三八線幕後的歷史真相:分裂的不只是朝鮮還有日本

1945年8月的一個仲夏之夜,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國務院、陸軍部、海軍部三部協調委員會的大員們正在召開緊急會議,研究在朝鮮的日本軍隊的投降問題。國務院的代表一開始就向軍方的將校軍官們提出,出於政治上考慮,美國接受日本投降的區域要儘可能往北推移,制止蘇聯控制朝鮮全境。

此刻,蘇軍在中國東北地區勢如破竹,橫掃日本遠東軍,向朝鮮疾速前進,而美國地面部隊還遠在1000公里外的沖繩島。那麼,將日本軍隊在朝鮮的投降區域劃到什麼位置。既能滿足國務院的政治要求,又能符合美軍的軍事現狀,而且還要考慮到蘇聯方面能否接受?

這是一個十分頭痛的問題。會議在激烈的爭論中持續到凌晨1時,但還沒有拿出一個十全十美的方案。休會期間,助理國防部長約翰麥克洛伊讓陸軍參謀處參謀迪安臘斯克上校用三十分鐘時間拿出一個方案,以便會議討論。

臘斯克和另一名參謀查爾斯·博尼斯蒂爾上校將一張朝鮮地圖鋪在桌上,在朝鮮半島狹長的版圖中儘可能中間部位搜索,他突然注意到地圖上的北緯38度線,既可以把朝鮮半島大體上分成兩半,還能將首都漢城包括在美軍的受降區。於是,臘斯克拿起一支紅色鉛筆,乾淨利落地在朝鮮地圖上畫出了一條直線。

一個完整的主權國家的命運就在這兩個從未去過朝鮮的美國參謀手裡改變了。他們僅僅用了30分鐘的時間,就讓南北朝鮮骨肉分離了50多年!

臘斯克的方案很快在三部協調委員會上通過,並得到哈里·杜魯門總統的批准。關鍵的問題是蘇聯能否接受這條由美國人劃定的分界線?

令美國感到意外的是,一貫善於討價還價的斯大林沒有對這條線表示異議,因為他有自己的算盤——把這條線延伸到日本。於是,分割朝鮮的三八線就這樣定下來了。

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佈投降。西南太平洋地區盟軍總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立即發出關於受降的總字第1號命令,其中確定以北緯38度線為界,命令朝鮮地域的日軍在三八線以北者向蘇軍投降,在三八線以南者向美軍投降。斯大林此時提出,把北海道北半部包括在蘇軍受降的區域內,遭到了杜魯門的斷然拒絕,只同意蘇聯收回千島群島。

三八線幕後的歷史真相:分裂的不只是朝鮮還有日本

蘇聯的理由是北海道位於北緯38度線以北,因此蘇軍有權進駐。而麥克阿瑟回應說,如果蘇軍檔案有一兵一卒踏上日本土地,就立即逮捕蘇聯駐日代表團的全體人員。斯大林顯然低估了美國獨佔日本的決心,權衡利弊之下只能接受現實,未敢染指日本本土。

幾乎在同時,蘇軍仍馬不停蹄地向朝鮮北部進發,於22日佔領平壤,23日南下至三八線以南的開城,逼近漢城。總字第1號命令發佈後,蘇軍撤出開城,北撤到三八線以北地區。從9月8日開始,美軍第24軍軍長霍奇少將率第6、第7、第40步兵師在朝鮮南部的仁川、釜山登陸,在經過不停頓的機械化行軍後,精疲力竭的美軍終於到達那條緯度線,佔領朝鮮三八線以南地區。

三八線幕後的歷史真相:分裂的不只是朝鮮還有日本

這時,整個朝鮮半島沉浸在祖國解放的喜悅之中,並沒有人關注到這條分割線的真正含義。這條長約300公里的分界線斜穿朝鮮,截斷了75條小溪和12條河流,以不同的角度越過了高高的山脈,穿過181條小路、l04條鄉村土路、15條道際全天候公路、8條高級公路和6條南北鐵路線,根本沒有考慮政治上的界限、地理上的特點以及水路與陸路貿易的需要。

就這樣,美國和蘇聯為了各自的利益將朝鮮以三八線為界,分裂為南北兩個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