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人類早期的建造材料大多直接取之於自然,經過簡單地加工後用於建築。

在人造黏土瓦出現前,歐洲傳統的屋面常採用天然板岩(slate)、耐腐蝕的木板(shingle)。這種沒有交接啟口的材料如何儘可能地屏蔽雨水侵入就自然形成了平板瓦的構造。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英國某修繕中的古建築石板瓦屋面

除了坡屋面外,這種適用於屋面的平板瓦屋面當然也適用於垂直的牆面。

天然板岩取材於自然山體,板岩是一種變質岩,沿紋理方向很容易剝成薄片。板岩的顏色根據其所含有的成分不同而變化。用於屋面瓦的板岩常被加工成3.5-10mm厚,根據不同的材質及設計要求選用。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James St. John CC BY 2.0

自然界中的板岩山體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歐洲古建築中常見的石板瓦(板岩)屋面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André Zehetbauer CC BY-SA 2.0

歐洲古建築中常見的石板瓦(板岩)屋面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txmx 2 CC BY-NC-ND 2.0

歐洲古建築中常見的石板瓦(板岩)牆面

木板瓦屋面取材於耐腐蝕性能較好的木材,如西部紅柏。即使如此,經過自然的洗禮後這些木板變為深灰色,翹曲變形,也更容易滋生黴菌、苔蘚等。某些建築塗飾上現代的油漆以增強其耐候性能。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Alwyn Ladell CC BY-NC-ND 2.0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歐美古建築中常見的木板瓦屋面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Rory Hyde CC BY-SA 2.0

赫爾佐格和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設計的瑞士Saint Benedict教堂木板瓦外牆在自然中的變化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塗飾上赭色油漆的木板瓦屋面


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基於平板瓦構造的基本原理,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形成了自己相對慣用的形式。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dotpolka

CC BY-NC-ND 2.0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Elizabeth Buie

CC BY-NC-ND 2.0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Don Shall

CC BY-NC-ND 2.0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Don Shall

CC BY-NC-ND 2.0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Don Shall

CC BY-NC-ND 2.0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Don Shall

CC BY-NC-ND 2.0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Nicholas Jones

CC BY 2.0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Tadamasa Sawada

CC BY-SA 2.0

各種形式的平板瓦屋面(外牆)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各種不同形式的平板瓦屋面(牆面)構造示意圖(暗釘固定)

不同形狀片材的組合、不同色彩的片材組合可以形成多種多樣的形式。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Don Shall CC BY-NC-ND 2.0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多形式組合的屋面(外牆)形式示意圖

除了常規的暗釘固定形式,明卡勾固定的模式增加了可視的細節,形成了更為豐富的獨特形式。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明卡勾固定模式的平板瓦屋面(牆面)示意圖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bouz_ouch CC BY-SA 2.0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frennlareo CC BY-SA 2.0

明卡勾固定模式的平板瓦牆面、屋面的特殊肌理

由於平板瓦缺乏互相咬合的啟口縫,因此平板瓦屋面構造的基本原理就是通過疊合達到排除雨水的作用。大部分的平板瓦屋面水平方向直接對接,依靠上下三層重疊部位屏蔽雨水,重疊部分根據坡度常50-100mm。

少量平板瓦屋面採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雙向重疊的做法來屏蔽雨水,這種構造方式相對節約板材用量。

對於防水壓力較小的建築牆面來說,採用傳統的屋面構造形式防水更為保險。當然,也可以根據開放式幕牆的原理採用上下疊合,水平向開放縫的構造,這時候平板瓦背後的龍骨就不能採用傳統構造中的木龍骨(掛瓦條、順水條)而應採用耐腐蝕性能好的鋁合金龍骨(有防火要求的建築也可以以鋁合金龍骨替代傳統木龍骨)。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上下疊合,水平向開放縫的平板瓦牆面構造示意圖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豎向剖面——傳統石板瓦牆面(三層疊合)與豎縫開放式的牆面(二層疊合)對比

時至今日,這種平板瓦屋面還在許多追求風格統一的歷史街區出現。由於許多人喜歡其自然的質感、特殊的肌理、近人的尺度,這種平板瓦形式的屋面、牆面在現代建築中同樣擁有一席之地。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Fredrik Linge CC BY-SA 2.0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Fredrik Linge CC BY-SA 2.0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Topos architectuur & bouwen CC BY-ND 2.0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杭州良渚文化村項目中的美麗洲堂(教堂)

建築師:津島曉生

除了採用傳統的構造形式,也有一些現代建築完全採用幕牆化的構造方式來達到傳統瓦屋面的效果。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建築師:磯崎新

雖然看似青石板瓦,但由於石板較厚且體型複雜,構造已然不同於傳統的平板瓦屋面。


傳統天然材料平板瓦的構造原理及形式、肌理同樣可以採用更多的現代“人造”材料達到——纖維水泥板、陶瓷板等均可。許多廠商例如埃特尼特(ETERNIT)就專門開發出一定規格的、仿石板瓦構造形式的纖維水泥板以適應建築師的設計需求。他們的產品經常出現在許多歐洲國家的現代建築中,以下為其中一些典型案列。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ETERNIT 建築師:COMODO建築師事務所

WESPELAAR遠足路的倉庫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ETERNIT 建築師:Ector Hoogstad建築師事務所

荷蘭Dordrecht的Montessori兒童中心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ETERNIT 建築師:Hugo Bauwens

比利時SAINT-SYMPHORIEN某住宅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ETERNIT 建築師:Ellen Leijskens (TD-KU 魯汶)

比利時魯汶的土壤服務大樓

「建築設計·乾貨」傳統平板瓦的再生

©ETERNIT 建築師:Luc Moulin & Ass

比利時 Anvaing某學校

所以,從傳統的技術原理及形式出發,結合現代的材料及構造技術,建築師同樣可以獲得更多的可行的解決方案。

過往相關文章:

瓦,你怎麼跑到牆面上來了?

同樣可以高大上的纖維水泥板幕牆


予人玫瑰,手有餘香……如認可本文內容,請轉發給更多需要的人士!

所有未特殊註明版權來源的照片及文字版權屬“建構物語”所有,其它註明版權的照片屬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