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能无心,便是究竟

今天继续学习《传心佛要》

黄檗禅师讲:

“恒河沙者,佛说“是沙诸佛、菩萨、释、梵诸天步履而过,沙亦不喜;牛羊虫蚁践踏面行,沙亦不怒;珍宝馨香,沙亦不贪;粪尿臭秽,沙亦不恶”。此心即无心之心。离一切相,众生诸佛更无差别。但能无心,便是究竟”。

这里用沙来比喻我们的佛性。所谓“沙诸佛、菩萨、释、梵诸天步履而过,沙亦不喜”,分明是告诉我们:当我们通过学佛,知道了佛、菩萨、释、梵诸天等诸相时,要心不动摇。当你真正认识了本性就应该明白,心生则种种法生,一切都是我们真心的变现,佛也不可得,菩萨也不可得,乃至释、梵诸天统统不可得,凡有念想,即与道相悖。这个“念想”,就是执着。

很多人接触佛法了,张口就是要成佛、要成菩萨,内心执着的很,这就和没有学佛完全一样。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你没有学佛时,执着于名利、贪念;现在学佛了又执着于成就佛菩萨,无非是把执着的对象转换了一下,还是不离执着,这样的话,学佛的道路就走偏了,和没学佛时,没有什么不同。

我们的佛性本来如如,这个灵明的灵知,光明常耀,遍照一切,牛羊虫蚁践踏面行,真心亦不怒;珍宝馨香,真心亦不贪;乃至粪尿臭秽,真心亦不恶。这个真心,就是无心之心,离一切相,这就是慧能大师所说“见相离相”的真实含义。我在这里加了一句“灵明的灵知,光明常耀,遍照一切”,就是要告诉你,这个灵知就是我们的佛性。所谓“光明常耀”就是安住于此而不忘失,一切时、一切处都不要忘失,就是“遍照一切”。所以,黄檗禅师才接着说“但能无心,便是究竟”。

这样说,很多人还是很糊涂,这就证明还没有认识本性。因为以上言教是说给明心见性者听的,没有见性,没有体悟,当然是糊里糊涂。真正认识本性了,特别是有体悟了,听到这样的言语就像拉家常一样非常亲切。

但是,还不知道什么是本性、没有明心见性的人,也不要失去信心,我们每天说这些,就是要引导你认识本性,而且用最普通的语言直接指示给你,只要用心了解,都会明白的。如果个别人因缘时机未到,怎么也不明白,那就选择一个切合自己的法门,一个身心投入进去,最后也能明心见性,都是一样的,结果没有什么不同。就怕你懒散,搪塞光阴而不努力,那就坏了,永远也不会有出头之日。

至于选什么法门,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只要摄心就好。假如念佛对你来说很摄心,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口念耳闻,直念下去,妄想很少,那就坚持念下去,一门深入,努力精进,没有不成就的,怕就怕你三心二意,今天修修这个,明天修修那个,或者妄想纷纷,不能专心,那就永远没有希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