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國“圍剿”華為亮出四大“必殺技”

  2020年3月1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政府高級別官員舉行會議,會議可能針對是否將對華為新增銷售禁令進行了討論,但目前並沒有公佈新禁令。

  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成員、共和黨參議員魯比奧(Sen.Marco Rubio,R-FL)於會前表示:“這是一場關於華為所構成的威脅而進行的持續性對話,他並不清楚討論是否將包含新禁令。”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會議前一天,即3月10日,美國政府表示,將延長華為臨時許可證到5月15日,允許美國企業與華為之間開展業務。

  因此,據目前狀況看來,短時間內,美國將不打算加大對華為的打壓。當然,從美國國會頻頻防範華為的動作來看,也不可能放過。

  過去,美國曾對華為進行多次“圍剿”,而華為也就此打響了反擊戰,併為未來的技術發展而戰。

面對美國“圍剿”華為亮出四大“必殺技”

  第一招:國產供應鏈替代美系,反美國“實體清單”圍剿

  2019年5月,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禁止美國公司未經許可向華為出售任何美國產品,以及部分在海外生產的、包含了美國技術的商品。

  對此,任正非表示,華為不需要美國撤銷實體清單,實體清單永遠保留好了,華為沒有美國也可以生存很好。但華為仍然會擁抱全球化,美國公司供應器件,華為歡迎;如果沒有供應,華為也能生存下來。

  於是,華為開始了供應鏈關鍵零組件的替代方案:美廠下,陸廠上。

  從新一代Mate 30系列和前一代Mate 20X 5G的供應鏈對比可得,2019年華為美系供應鏈消失已經明顯存在,而中國供應鏈比重則有所提高。美系的Synaptics、Amphenol、Skyworks和Qorvo四家廠商下場,而國產的豪威科技、兆易創新、鵬鼎控股、信維通信和卓勝微這5家廠商頂上。

面對美國“圍剿”華為亮出四大“必殺技”

Mate 20X 5G與Mate 30系列供應商比較   圖源:鉅亨網

  此外,分析人士認為,如果美國限制更嚴格,將會擾亂供應鏈,並鼓勵華為在日本、臺灣等地採購更多的產品。

  第二招:華為自研芯片,反美國切斷芯片供應“詭計”

  2020年2月18日,路透社報道,美國政府正在考慮修改有關條例,阻斷華為的芯片供應鏈。

  消息來源表示:“他們試圖要做的就是確保華為得不到芯片供應。”

  對此,中國光大證券公司的報告認為,在芯片製造行業,大部分公司都使用美國公司生產的設備。中國沒有隻使用國產設備的生產線。離開美國設備,中國很難生產任何芯片組產品。

  但對此,任正非應該不以為然。因為此前,任正非表示過,華為5G網絡設備所用芯片可以100%國產化。

面對美國“圍剿”華為亮出四大“必殺技”

  其實美國切斷華為的芯片供應,可以說可怕,也可以說不可怕。

  說可怕是因為,美國一旦執行該決策,華為必受影響。說不可怕是因為,影響或許沒那麼大。

  首先,在芯片領域方面,華為不會任由美國掐住脖子不反抗,而是會派“麾下猛將”海思出征。

  自1991年始,華為就開始研發芯片,之後還成立了海思,開發了不少超大規模通用數字芯片,直接對標國際芯片巨頭,技術實力非常強。如今,海思已經設計出參數強悍、可與高通媲美的麒麟(處理器),巴龍(基帶)等最關鍵的芯片。

  據臺灣電子報《DIGITIMES》統計,華為海思半導體2019年的出貨量大幅度增加,目前已有超過70%的華為手機採用了自家的華為芯片,更為重要的是華為海思的芯片已佔到了中國智能手機需求量的20%以上。

  數據還顯示,華為海思半導體的營收業績也在不斷的增加,目前華為海思已超越了老牌芯片廠商聯發科,正式成為亞洲第一芯片設計廠商。

面對美國“圍剿”華為亮出四大“必殺技”

  其次,在全球化的今天,美國是無法做到“隻手遮天”的。美國企業不供應產品給華為,自會有其他不受美國控制的企業供應給華為。

  所以沒有那麼可怕。

  但是,如果美國執行更嚴格的限制,華為恐怕將遭受不少打擊,尤其是最新的手機芯片。因為臺積電是海思的主要芯片供應商,且目前手機芯片製造用到高端的7nm製程,尚需仰仗臺積電。

  如果美國切斷芯片供應,臺積電或將無法為華為提供芯片服務。外資計算,在目前定義下,技術含量規範不包括設備,臺積電來自美國技術含量不到5%,就算限制標準降至10%以下,也不會對臺積電造成影響。不過,若將含有美國技術含量的設備也納入計算,臺積電源自美國技術比重就會提升至17%。

  第三招:啟用“備胎計劃”,華為HMS頂替谷歌GMS

  自2019年5月,美國發布對華為的禁令以來,雖然多次暫停了禁令,但美國谷歌已經暫停了與華為的業務往來,新的華為手機無法使用谷歌的專有應用和服務,即谷歌GMS。

  對此,2019年8月,華為正式公佈了自主開發的操作系統鴻蒙OS(Harmony OS,簡稱HMS),類似於谷歌的GMS,我們同樣可以通過HMS服務獲取包括Youtube、Facebook等海外消費者使用最多的APP應用。

面對美國“圍剿”華為亮出四大“必殺技”

  換言之,即如果某天安卓不可用,鴻蒙將隨時可以頂上。

  鴻蒙是全球第一個基於微內核的支持AI的全場景分佈式OS,同時支持複雜和簡單設備,支持從GB到kB的內存。設備硬件在同一個用戶賬戶之間能夠共享和解耦,多種形態的終端能夠統一部署。

  儘管全球大多用戶已適應了使用安卓系統,但相比於安卓,鴻蒙還是有不少優勢的。

  鴻蒙更流暢。

  安卓沿用Linux內核調度機制,面向服務器負載是採用公平調度模式,難以保障用戶體驗;而鴻蒙的確定時延引擎可確保用戶交互體驗流暢,它可以對負載進行實時分析預測,匹配應用特徵實現資源精準調度。

  鴻蒙更安全。

  鴻蒙與安卓都採用Linux內核開發,但安卓是宏內核,鴻蒙是微內核。比宏內核,微內核技術用於可信執行環境(TEE),首次通過形式化方法顯著提升TEE內核安全。它可以支持人臉支付、手勢支付等高安全應用,而宏內核技術則沒有那麼安全,比如在達到一定金額時需要輔以token密碼支持。相比20億行代碼的宏內核,微內核僅有100行,安全性和可靠性會高出很多。

  鴻蒙更穩定。

  安卓運行效率非常高,響應速度也非常快,但是缺點也非常明顯:用宏內核方式保存的進程或者相關的內存數據只要有其中一個發生崩潰,那麼面臨著的就是整個系統的崩潰,所以穩定性方面不是特別好。而在鴻蒙微內核裡,只有系統最基本和最核心的東西,其他數據是後期添加的。因此,即使系統中某些進程出現了問題或者bug,系統只要單獨重啟那個出問題的進程就可以了,並不影響整個系統的調度和使用,故穩定性更高。

  第四招:全球設立電信設備工廠戰略,反擊“5G圍剿”

  華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通信設備商。據Dell'OroGroup報告,2019年華為以28%的營收市佔率位列全球首位。

  同時,華為也是全球5G技術領先的公司。

  在4G邁向5G的過程中,通常一個公司在預期研發投入的越多,對標準越重視,它在3GPP會議的提案就會越多。據全球通信標準提案數據顯示,4G時期華為還落後愛立信處於第二,5G時代華為就穩居第一。

面對美國“圍剿”華為亮出四大“必殺技”

華為5G標準提案全球第一   圖源:知乎用戶甜草莓

  對比全球的5G設備商的合同數來看,截至2020年2月,華為以91個合同排名第一。其他主流廠商的商用5G合同情況為:諾基亞63,愛立信78,中興35。

  一直以來,華為都致力於建設全球移動通信網絡和普及5G技術。2020年3月9日,華為更是一口氣發佈6款5G新品,全力推進5G建設。

  但以美國為首的少數西方國家,卻以“華為產品可能被中國政府用來從事間諜活動”為由,禁用華為設備,不讓華為產品進入它們的5G網絡。美國已打算出資10億美元,用於當地運營商更換華為設備。

  華為對這一指控堅決否認,對與美國政府在安全問題上進行溝通也持開放態度。

  與此同時,華為推進全球設立電信設備工廠戰略,繼續擴大華為設備的應用範圍,減少“美國禁用”的影響。

  近日,華為宣佈,將在法國成立一座電信設備工廠,來生產4G和5G設備。據報道,華為生產無線基站的法國工廠第一階段的建廠投資將達2億歐元,並創造500個就業機會。

  分析認為,華為這一決定是為了打消外界對於其產品安全性的擔憂。

  對此,華為法國公司的副總經理張銘剛對路透社說:“工廠會建在法國,無論法國政府的決定如何,這都是我們戰略的一部分。”

面對美國“圍剿”華為亮出四大“必殺技”

  慶幸的是,在這場以美國為首的“5G圍剿”中,英國依舊堅持允許中國華為參與英國5G電話網絡建設的決定。

  從華為1995年開始進軍國際市場至今,華為業務已遍及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全世界1/3以上的人口,獲得了全球最多的5G訂單,可見華為在歐洲、亞洲和其他地區相當具有影響力。比如在華為91個商業5G合約裡,有47個是歐洲的,佔比過半。未來,國際網絡註定有華為的位置。

  也正如英國首相約翰遜(Sen.RonJohnson,R-WI)所言:

  “我們將生活在一個華為也存在的世界。華為的設備當然會在中國,但也會存在於我們的盟國和非盟國中。華為的設備將以某種方法、形狀或形式觸及到我們的全球網絡,而我們確實要去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不能否認這一現實。”

  結語:

  2019年對華為來說是極其不平凡的一年,在美國政府的打壓之下,公司整體經營基本經受住了考驗,全年預計實現銷售收入8500億人民幣。不過,在“實體清單”下,華為的營收業績有所下滑,加上新冠肺炎對經濟的衝擊,2020年將是華為艱難的一年。

  但智勇者如華為,必然已經做好了打硬仗的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