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麦堆堆”啥意思?准确吗?

垄上花开烟雨浓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从古至今,农业生产都是国家经济的一大命脉,也是老百姓们所关注的一大民生保障。由于农作物的种植、生长过程都受气候条件因素的制约。因此,气象条件直接决定了农产品的收成。

千百年来,人们为了吃一口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这样的长期农业劳动过程中,智慧的劳动人民通过观察和总结,就气象和生产之间的相互影响,做出了不少规律总结。

举个例子,比如针对打雷这一自然现象,农民之间就口口相传着一句俗语“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麦堆堆”。这样一句俗谚是广大农民经过长期劳作的智慧总结而来,用于阐述雷电现象和作物收成之间的关系。那么,这样一句俗谚究竟要告诉人们什么呢?

首先,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正月打雷人堆堆”。

“正月打雷人堆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正月里头总是打雷是不吉利的征兆。因为正月里头有雷电现象往往预示着这一年的农业生产要受挫,老百姓在这种情况下就面临着吃不饱饭的危机。民间每闹一次饥荒就要死不少人,形成可怕的“人堆堆”。

当然,这句话背后也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作为支撑。一般来说,正月里头很少会出现打雷的现象。因为这个季节的天气普遍比较寒冷、干燥,地球表面所受的太阳辐射较弱,空气中不易形成对流的天气。因此,正月期间很少有雷电现象。

如果说这段时间出现了打雷的现象,只能说这年冬天的天气相对温暖,形成了暖冬。那么,暖冬现象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呢?大家一定听说过这样的俗谚,“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每年冬天,只有气温低到一定程度才能冻死庄稼地里的害虫,让农产品在来年获得大丰收。

如果这年冬天过于温暖,土壤中的害虫就无法被冻死。来年春天,这些地里的害虫就会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粮食不够的情况下,就会出现饿殍满地,四处“人堆堆”的悲剧。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与这句话相对应的下半句“二月打雷麦堆堆”。

这句话根据字面意思非常好理解。如果你在二月份里经常听到雷声,那么在来年,农作物会取得大丰收,麦子也要堆成一座座小山。

同样,这后半句也有其背后的科学依据。相对于一月份,二月份的雷电气象对农作物生长相当有利。从节气上看,二月份正值惊蛰和春分,大自然已经进入到了万物复苏的春耕时节。这个时期,如果经常打雷,农作物在雷电的作用下能够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自身的肥料。同时,雷电伴随着降雨,农作物也能因此获得充沛的水分,加快成长。

因此,古人总结出了“二月打雷麦堆堆”。

当然,“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麦堆堆”在现在看来已经不太准确了。尤其是在我国南方地区,雷电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都比较普遍。仅仅凭借正月份的打雷频率来判断这一年的收成好坏已经不能作为一种科学的参考。

同时,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农耕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的农业劳动已经不再受制于气候条件,全国人民的温饱也都得到了基本的保障。哪怕现在一月份打雷,也不会再出现“人堆堆”的现象了。


END.


博书


今年2月4号就已经立春了,咱们老话说滴好,一年之计在于春,现在这几天白天的气温越来越高,路边有很多蓝色的野花也开始绽放。不过现在疫情比较严重,村子都封了,所以整天在家窝的我都涨了十斤肉了。不过在下午吃饭的时候,突然天空中打了一个雷,而且声音特别响,当时把我老婆直接吓一跳,筷子都掉了,这个时候我爸就说了一句“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麦堆堆”。

当时老张还一愣,不知道什么意思,就问我爸这话什么意思?后来我爸说“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麦堆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正月里打雷的话,意思是今年的收成会不好,而二月打雷的话意思是今年收成会很好。但是老张还是非常不理解为什么正月打雷会和今年收成不好有关系?所以我就上网查了一下这句话,还真发现了一些道理,自己也想通了。

在网上这句话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正月打雷人骨堆,二月打雷牛瓮堆”,一起更加清楚易懂。那么下边我就简单的给大家说一下这句话该怎么样正确的理解:

“正月打雷人堆堆”意思今年收成很差是因为和雷电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初中课本都学过,知道打雷是天空中两个大的云朵互相撞击、碰撞产生的声音,而闪电则是碰撞的两个云朵带走不通电性的云朵互相碰撞之后引起的放电作用。虽然正月里是冬去春来的时候,但是事实上我们北方很多地区这个时候雪还没化呢,天还很冷,这个时候我们还主要受到西伯利亚冷气流的影响。但是打雷意味着冷暖气流交汇,因为只有冷暖气流交汇才会产生大风,风会吹着云飘动,才有机会让云碰在一起产生雷电。因此实际上说的是暖空气上流,意思是正月里面天气会很暖和了。

按道理来春暖花开是好事啊,实则过早的春暖花开对农业来说却是灾难,因为正月里气温太高,小麦油菜就长的特别快,尤其是油菜,我今天去田里看了一圈,有的都抽薹开花了。但是我们搞农业的都知道,越是正月里暖和,接下来就越容易出现倒春寒,油菜、小麦长的太快,一遇到倒春寒,小麦和油菜就会被冻死,那么自然今年收成就不会好。如果是二月里才打雷的话,意味着暖气流回流的就晚一些,那么一方面小麦油菜缓过劲的时候晚一些,万一遇到倒春寒就不是那么怕了,同时二月暖空气才慢慢回流,遇到严重倒春寒的概率也低很多。

与此同时,最近到了小麦打农药的时候,打了农药最怕下雨,而打雷就意味着下雨。所以在我看来,还是我们老祖宗厉害,简简单单的一句“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麦堆堆”就把一年的收成好坏总结的很到位。反正我现在是特别佩服我们老祖宗,也希望这次抗击疫情当中,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中医能大显身手,毕竟五千年的文明不是吹出来的。


老张谈三农


现在的气候越来越反常,正月打雷应该说是不寻常,可现在毕竟已经立春了,就是打雷也应该算是春雷,好歹也能说得过去。更稀奇的是数九寒天也打雷,去年冬天冬至以后,我很清楚的记得有一天傍晚打了一个很响亮的冬雷。记得当时那个雷声响过以后,人们都感到很震惊,立马有人就在群里讨论开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老天这是怎么了?大冬天的响起了雷声,一个冬天不下雪,难道这是要下冬雨吗?还别说,去年一个冬天不停的下着冬雨。





一些上了年纪的农村老人说,这天气简直是太反常了,大冬天的本该下雪不下雪,却下起了雨,而且还打雷。冬天打雷预示着明年的年头不太好。冬天打雷就跟夏天飘雪一样不正常,都是有违季节性。不知是不是巧合,转过年来,所有人就都遇到了“大事”。

正月打雷人堆堆,意思就跟冬天打雷的意思差不多,也是说当年可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头。过去农人靠天吃饭。如果赶上年头不好,有可能粮食欠收,农人没有饭吃,就有可能出现饿死人的状况。因为正月虽然已经立春,可正月还仍然是在数九,只要没出九,就证明还是冬天,所以正月打雷的意思跟冬天打雷异曲同工。



二月打雷麦堆堆,这意思很明显,就是说如果在二月听见打雷声,就证明今年的小麦会是大丰收。这里说的二月打雷,当然是指农历的二月,也就是阳历的三月份。阳春三月早已经是春天了,春雨贵如油,如果能在3月份打雷下雨,那是最好不过了。所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说的就是三月的雨来的正是时候,给田地里的麦苗喝足了水分,麦苗就象吃饱喝足的婴儿一样,白天晚上的迅速拔节长高。


有了春雨的滋润,夏天的小麦一定是个好收成,农村场院里的麦子成堆。我觉得这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灵子


今年2月4日春天已经开始了。俗话说,春天是一年的计划。现在白天的温度越来越高了。路边有很多蓝色的野花。但现在疫情比较严重,村里都关门了,所以我在窝里一整天增加了十斤肉。但是当我在下午吃饭的时候,突然天空中响起了雷声,声音很大。当时,我妻子被吓了一跳,筷子都掉了下来。这时,父亲说:“雷人第一个月扎堆,雷麦子二月份扎堆”。

当时,老张还在发呆。他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所以他问我父亲这是什么意思?后来,爸爸说:“正月打雷,正月打雷,二月打雷,今年收成不好,二月打雷,今年收成好。”。但老张还是不明白,为什么正月打雷与今年的收成有关?所以我上网查了这句话,真的找到了一些真相,我想出来了。

网络上还有另一种说法:“正月雷人骨堆,二月雷牛瓮堆”,这句话一起说起来更清晰易懂。接下来我就简单介绍一下如何正确理解这句话:

“正月雷人堆”是指今年的收成很差,因为它与闪电的形成密切相关。我们从初中课本上了解到,雷声是两大云团在天空中相互碰撞产生的声音,而闪电则是两大云团碰撞带走相互碰撞的非电云而产生的放电效应。虽然第一个月是从冬天到春天,但事实上,中国北方许多地区在这个时候并没有融雪。天气仍然很冷。此时,我们主要受到西伯利亚空调流量的影响。但雷声意味着冷暖空气的会聚,因为只有冷暖空气的会聚才会产生强风,而风又会吹走云层,所以云层有可能相互碰撞产生闪电。所以事实上,这意味着第一个月的天气将是温暖的。

根据这个原则,春天开花是件好事。事实上,早春开花对农业来说是一场灾难。因为第一个月的气温太高,小麦和油菜长得很快,尤其是油菜。今天,我去田里看了一个圆圈,有些正在抽薹开花。但众所周知,在农业上,第一个月越暖和,秋天越可能寒冷。油菜和小麦长得太快。一旦遇到严寒,小麦和油菜就会冻死,所以自然,今年的收成不会好。如果二月份是雷声,那意味着暖气的回流时间要晚些。一方面,当小麦和油菜生长缓慢时,就晚了。万一晚春天冷,就不那么害怕了。同时,2月份的暖空气回流缓慢,晚春出现严重寒冷的概率要低得多。

同时,最近在小麦施用农药时,农药最怕下雨,打雷就是下雨。所以在我看来,这是我们的祖先擅长的。一句简单的话,“一月打雷,二月打雷”概括了一年的收获。不管怎样,我现在特别敬佩我们的祖先。我也希望在这场抗击疫病的斗争中,我们祖先留下的中药能够展示出自己的本领。毕竟,五千年的文明还没有被吹灭。


一般


很多人都害怕打雷,觉得闪电霹雳雷不长眼,万一被劈到还挺恐怖的,也确实见过有被雷劈死的,所以在农村老人们都说,打雷下雨要分时候,如果冬天打雷就很不好,就如同六月飞雪,不吉利是很不好的兆头。还有老话说“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麦堆堆”,这话又是啥意思呢。


正月打雷人堆堆,意思是说,正月里打雷是气候异常的表现,会死很多人。这气候跟人有什么关系呢?这其中的关系大了,气候异常庄稼生长就会受到影响,正月里打雷,这一年基本上就会有大旱,老话说“正月雷声发,大旱一百八”,过去农民都靠种地养活一家老小,大旱天气地里颗粒无收,人就得被饿死,所以就会形成“人堆堆”。我长这么大没有印象冬天里打过雷,听奶奶说,她小的时候,有一年刚过正月十五,就听见打雷,结果这一年收成特别差,正常应该是农历二月份之后才会有雷雨天的,正月里打雷实属异常。


二月打雷麦堆堆,意思是说二月份打雷是好事,麦子堆成垛,吃都吃不完。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龙抬头后打雷下雨是正常,这一年风调雨顺庄稼大丰收,是人们最乐得其见的了,平日里可能觉不出来粮食蔬菜有多重要,总觉得只要能挣足够的钱,那么就可以享受好的生活,经过疫情这么一折腾,发现有钱有时候都花不出去。现在有钱的人很多,但是如果想买口罩,去普通的药店花多少钱也买不出来,因为全部都售空,有的时候排很长时间的队到超市去买菜,排到自己的时候菜卖完了。这个时候才发现有粮有菜心里不慌。


现在农业技术越来越发达,受自然气候影响相对小了一些,但是气候对庄稼的产量还是会有的,去年从春天开始就一直特别干旱,庄稼地里种的玉米都已经干的不长叶子了,苹果树也缺水严重,导致果农们只有摘除果子来保树不被旱死。所以说大家还是希望风调雨顺,这样不管庄稼还是果树都可以有好的收成,农民们的腰包也可以鼓一些。

如今正月打雷也不至于饿死人成“堆堆”了,但是我们要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不要成为大自然的包袱,可持续的搞发展,这样才能永续发展。


一品小十六


农村俗语:“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麦堆堆”啥意思?准确吗?

很高兴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

说起这农村俗语,我就想起了我奶奶,因为是农村人,父母经常出门打工,只有年底回来,我们通常都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小时候就经常听奶奶说些村里流传的老话,从小就耳濡目染,弄得我现在自己都可以随口说几句俗语老话,也可以很简单的了解其中的意思,毕竟这积累下来的俗语基本是都非常简练、概括。就像题主所说的这句,“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麦堆堆”,到底说得是什么意思呢?准确吗?下面我就简单的和大家一起讨论讨论我的看法!


一、可能的理解

简单的看到这句话来说,就是与天气气候条件有关的说法,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明如果正月里天气有打雷的气候的话,那么今年就会不顺,不吉利,而二月打雷下雨的话,就会滋润万物,对收成有好处。

由此之外,“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我想大家都知道,古时龙王是控制打雷下雨的,而正月里龙王是要休假的,这样正月打雷的现象是罕见的,二月打雷下雨才是祥兆,慢慢的大家也就认为正月打雷是不吉祥的现象。当然这只是一个民间故事,说的和这句俗语的意思比较贴切,没什么依据,大家了解下就好。



二、我的认识

经过我查阅相关的一些资料,了解到正月打雷的现象确实比较罕见,但也只是自然现象,不必过于担心,因为正月处于冬季与春季的交接处,而今年冬季的气候比较温暖,温暖的气流上升遇到北方突然的强冷气流后会形成雷阵雨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雷打冬”,但毕竟春冬季的气温还是较低,雷雨天气会造成降温,以造成部分农作物有冻害影响,不利于越冬管理,而农历二月已经进入到暖春时了,农耕大面积开始,一场春雨有利于耕耘,农作物也会长得更好。



所以,总得来说,打雷是正常的现象,只是人们对其的认识不同,农历正月打雷比较罕见,所以才会让人感觉不吉利,但总归是说法,大家了解了就好,不必过于迷信,相信科学,依靠天气预报,不违农时才是最主要的。


对此,你们有什么其它不同的看法或意见?欢迎留言和我们一起分享讨论哦!


冒蓝火的小农民


民以食为天。我国是农业大国,吃饭问题一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与城市群众生活方式不同,农村农民一般是自给自足,但在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还不高的情况下,地里庄稼的收成如何,很大程度还取决于天气状况,过旱过涝都会影响粮食产量。为此,老辈人很早以前就懂得观天种地,并积累了较多的实践经验,以通俗易懂的俗语老话记录下来。

以这句天气与粮食产量的农村俗语,“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麦堆堆”来说,它告诉人们“打雷”这种天气现象与粮食产量的关系。

老辈人认为,一年四季的晴雨冷暖变化是一种能量释放的交替过程。该冷不冷不成年景,该热不热跟着挨饿。以冬季为例,笔者家住西南小城,记得小时家乡的冬季能看到几场雪景,记忆中基本年年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村里大爷解释说“因为十几年前冬天都很冷,冬季雨水又很少,越冬前土地都会翻耕一遍,使得地下的虫害都会被冻死”。

正月打雷人堆堆

虽然,在正月里已经是立春了,但大部分地区的气温还是比较低。在气候上,依然呈现出低温、少雨的特点。若正月里出现了打雷,这是不正常的气候现象,打雷一般伴随下雨,而这应该是二、三月份以后才有的天气情况。因此,正月打雷表明,正月里的气温提前升高了。这很可能会给农业带来两大影响:1、地下的虫害提前出来,啃食庄稼作物;2、可能出现倒春寒天气。

在过去耕种管理技术欠缺背景下,如果农业生产遇到了“天灾”,带来的损失是比较大的,很可能造成粮食减产甚至绝收。因此,老辈人总结出“正月打雷人堆堆”,意思就是,若是正月出现了打雷等异常天气,很有可能会造成这年的粮食欠收,因为吃不饱饭而饿si的人成...堆。

二月打雷麦堆堆

一般来说,农历二月是公历的三、四月份,此时是庄稼旺长的时期。以栽种冬小麦来说,三、四月一般是它的返青起身、拔节抽穗期,在此期间充足的水分是关键,此时若是打雷下雨既能减少农民人工灌溉,还保障了小麦等农作物生长的水分需求,对小麦的增产是有很大帮助的。

因此,“二月打雷麦堆堆”,意思是说,如果在农历二月打雷下雨,冬小麦的麦穗压得是一堆堆的。这说明了小麦丰收了。

总结:
这句农村俗语“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麦堆堆”,总的来说是有道理的。它揭示了天气现象与粮食产量的联系,尤其是在过去那种“靠天吃饭”的年代里,风调雨顺对于农业生产是非常重要的。简单地“打雷”现象,道出了与农业生产的联系,这也反映了老辈人的智慧。


乡鉴


“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谷堆堆”,这是农村老俗话,什么意思,准确吗?这要是搁以前很早很早的时候,应该是准确的,因为以前的农业社会,人命运,天注定!但是现代社会讲这话,没有意义。至于原因,下面我来给大家分析分析。

在古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也许是经过很多代农民总结出来的经验,总结而流传得之。正月,在传统意义上来说,尚属寒冷的冬天,冬天是不打雷的。一般打雷下雨,都是开春之后的春天才有。这有个古老的说法,就是掌握人间雨水天气的是龙王爷。而龙王爷也跟人间百姓一样,是需要过节的。每年的正月初一,龙王爷升天到天宫过节,二月才返回人间。如果正月打雷,掌管雨水天气的龙王爷得提前结束假期,自然心里不愉快,会给人间惩罚,要么施以干旱,要么施以雨灾。从而导致人间收成不好,甚至多地绝收,导致人间无粮吃,死者无数。

这个说法在古代是有传播意义的,因为古代水利建设不发达,排洪设施不完善,遇到干旱或水灾时只能听天由命,人类做不了主。但是当今社会不同了,无论是水利设施的建设,还是排泄设施的建设,都是比较完善的。即使按照古人的说法,龙王爷发怒而施以干旱或水灾,我们都有相应的解决办法。干旱时,水库排水或抽水就可以浇灌农作物,解除旱情;水灾时,排洪沟渠或河道就可以排出滚滚洪水,解除水患。

因此,我们理解“二月打雷谷堆堆”就不再难了,二月时龙王爷已经返回人间,打雷下雨是正常之事。风调雨顺的,农作物繁茂生长而增产丰收,形成稻谷堆堆的壮观场景。“正月打雷人堆堆”的悲剧是惹了龙王爷生气而给人间处罚,导致饿死无数人的悲惨局面。当然,这是古代封建迷信的说法,实际上人间哪有龙王爷存在?我们是现代人,自然不信迷信的那一套。但在我们今天,水利与排洪设施发达,对干旱与水灾都有相应的解决之道,自然在当今社会,这句古俗话只能当作谈料而已,不可信之。


种植天地


农民种田,能不能丰收全看天气,天气好,年景就好,天气差,就会欠收。因此千百年来,农民对天气都特别重视,尤其是一些特殊的天象,更是重点观察对象。比如说打雷,什么时候打雷,打的什么雷,人们都做了大量的观察,并将打雷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记录下来,用一两句脍炙人口的俗语总结出来,流传后世。

像我们这,正月二月打雷时就常有人说: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麦堆堆。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1、正月打雷人堆堆

正月里天气还比较寒冷,气候也比较干燥,在这种天气条件下,一般是不会打雷的。因为只有在天气变暖变湿,比如说二月二龙抬头,或者六月天这种环境下才会出现打雷。所以,当正月打雷时,老一辈人就会觉得不是一件好事,这年的收成会出问题。

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正月打雷,说明天气已提前变暖变湿,那些原本应该在冬天被冻死的虫子会逃过这一难,并提前醒来,在暖湿的环境下大量繁殖,随后影响春夏农作物的生长,造成粮食欠收。古时候可没有什么农药、杀虫剂之类的,很多时候只能眼睁睁看着庄稼被糟蹋,收不上粮,到了秋冬季节饿肚子。

2、二月打雷麦堆堆

二月二,龙抬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每到二月份的时候,都会响起震天雷。这是一种正常天象,说明冬春两季已顺利交接,天气变暖变湿,自然也容易打雷,顺带着雨水也多了起来。这个时候的雨,在农民眼里那可是比油还贵,因为冬小麦这个时候正处于返青的关键时期,雨水足够了,就能长势茂盛,丰产丰收。

在古人看来,这些春雨正是二月时打雷带来的,所以二月打雷,在人们眼中就是一种吉兆,接着就有了“二月打雷麦堆堆”这一说法。

这句俗语通常是在北方流传,南方说这个的比较少。一个是南方春天来的早,天气变暖变湿也早些,正月里打雷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对农作物的影响有限。二个就是这句话本身的问题了,说什么二月打雷麦堆堆,要知道,南方一般都是种稻子,可没几个种麦子啊。


湘俚伢子


农谚是人们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通过对自然的深入观察和思考,总结出来具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的言语,所谓“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麦堆堆”,也是一句农业生产谚语,不过这涉及到农业生产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古代农业生产受到的天气条件的影响几乎是决定性的,风调雨顺那自然五谷丰登,粮食的供给就有保证,人民生活和朝廷的发展就有保证,如果出现水旱灾害,那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作用几乎就是致命的,必然导致粮食减产甚至绝收,对当地人民的生活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正月里也就是新春佳节期间,正是腊尽春回的时节,是天气逐渐转暖的时节,这个时候如果出现打雷的现象,那就说明节令不正常,春天是春风送暖,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时候,这是一个生发的季节,而不是疯长的季节。

如果这个时候打雷,说明天气的回暖过猛,以至于直接从春季跨到了夏季,天地万物还没有从寒冬的凝滞中苏醒过来,就要投入火热的夏季了,这对于动植物的生长都不利。

植物还在萌发阶段还没有长到足够的强壮,就打雷了,把冬眠的动物都叫醒,结果这些沉睡了一个冬天,饥肠辘辘的动物走出冬眠的洞穴,发现大雪还没有化尽,植物还正在萌发,没有吃的食物,只好去啃食嫩草,这必然造成对这些植物生长的破坏,而那些食肉动物,则会因为食草动物太少和天气太冷被冻饿而死。

农作物也会因为天气转暖的迅猛而受到影响,轻则粮食减产,重则颗粒无收。古代的朝廷救济体系不完整,赈济灾民的制度不完善,一旦出现大的饥荒,往往就会造成大量的人口死亡。

而且很多饥荒都是伴随着瘟疫等次生灾害发生的,这样的多重的灾害相互叠加,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就会成倍扩大,造成更多的人口死亡。

再加上古代封建社会历来都有利用赈灾的机会贪污、私分、挪用赈灾款物的陋习,朝廷下拨的极为有限的钱粮,也很难真正送到饥民手里,即使送到了也是经过层层扒皮后所剩无几的钱粮,更多的时候就是开粥厂,只是给饥民一顿吃不饱饿不死的稀粥,这些粥也是贪污、盘剥之后的剩余产品。

所以大饥荒往往造成人口的大量死亡,也就是所谓的人堆堆。

二月里打雷就基本正常了,农历的二月有两个节气,一个是惊蛰,一个是春分。惊蛰的意思就是把蛰伏的动物惊醒,让它们走出冬眠的洞穴,开始一年的新生活。用什么惊醒这些冬眠的动物呢?春雷,雷声滚滚,把天地间冬眠的蛰伏的动物都惊醒,这时候草木已经长得很茂盛了,食草的、食肉的动物出来都有东西可吃,时节又进入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崭新轮回。

这时候打雷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预示着这一年有个好的开头,这一年大致就是风调雨顺的一年,因为风调雨顺所以粮食会丰收,丰收的粮食都一堆一堆的堆在麦场上,给人们带来的是丰足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