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歪果仁”在疯狂抢购卫生纸的时候,他们在想些什么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讯 据CNBC3月12日报道,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恐慌性抢购已经非常普遍。世界各地的消费者仍在囤积洗手液、罐头食品和卫生纸等商品。这一趋势导致商店对产品实行定量供应,英国零售商限制手部卫生产品的销售,而澳大利亚消费者则被限制卫生纸的购买量。心理学家们在接受CNBC财经频道采访时谈到了为什么大脑会促使人们进行恐慌性购买。

伦敦艺术大学的消费心理学家保罗•马斯登认为,简单的答案可以在“购物疗法”心理学中找到——人们习惯通过购物这一行为来管理自己的情绪状态。“这是关于在一个你感觉失控的世界里‘夺回控制权’的问题,简单来说,恐慌性购买可以被理解为满足了我们三个基本的心理需求。”

马斯登认为这些心理需求分别是自主性、关联性和能力。当人们购物时,人们所获得的能力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聪明的购物者。

与此同时,剑桥大学社会心理学助理教授桑德·范·德·林登指出,权威人士缺乏清晰的声音加剧了这种恐慌。

“在美国,人们从疾控中心和政府那里得到的信息相互矛盾。当疾控中心说情况紧急,而政府却说一切都在控制之中时,人们会感到非常担忧。”更普遍的是,一种“恐惧蔓延”的现象正在形成,“当人们感到压力时,他们的理智会受到阻碍,更易产生从众行为。如果别人囤积,你也会有同样的行为。”

“人们看到空货架的照片,不管这是否合理,这都会向他们发出一个信号:他们也应该这么做。”他补充道:“有时候社会知识有很大的价值——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当我们不知道如何对某事做出反应时,我们会向他人寻求指导。如果你在丛林里,有人从蛇身边跳开,你也会自动做同样的举动。但有时你也会被别人精神绑架,去做一些不正确的事情。”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全球市场上的洗手液销量飙升,消费者在囤积卫生纸,卖家也借此机会哄抬价格。据伦敦大学学院消费与商业心理学讲师提弗里科斯称,厕纸已经成为大众恐慌的“标志”。

他在电话中表示:“在不确定的时期,人们会感到恐慌,这让他们失去理智,变得完全神经质。”“在其他灾害情况下,比如洪水暴发时,我们可以做好准备,因为我们知道我们需要多少物资,但我们现在面临的却是一无所知的病毒。”

然而,美国心理协会和美国消费者心理学会驻纽约的会员彼得•诺埃尔•默里不认为权威人士有能力平息恐慌性购买的风波。

他通过电话告诉CNBC:“如果有关部门一直说这种病毒不是问题,那也不会改变什么。”“如果不深入研究人们的行为,权威的宣传活动就不会成功。”

默里认为,认知和情绪反应是影响我们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等情况下决策的两个关键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认知因素成为了认知偏见,这意味着我们往往过分强调最近刚发生的事情,”他解释说。“当一架飞机失事时,人们便不会乘坐所有航班;当一条鲨鱼袭击人时,人们便认为所有的鲨鱼都是杀手。这个过程让我们认为,不管现在发生的事情是什么,它都类似于某些可怕的事情,它会把我们对整件事情的看法灾难化。”

默里说,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能会把新冠肺炎病毒与过去的一次致命疫情联系在一起,比如1918年西班牙流感在全世界造成约5000万人死亡。

他补充道:“人们对恐惧有一种过度的表现,自我肯定的需求被激发出来,驱使我们做一些不合理的事情,比如买一年的卫生纸。它颠覆了我们不需要这么做的认知。”(编译 张田西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