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前线: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战“疫”前线: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吕复君援鄂记


我叫吕复君,来自开封市中心医院乳腺甲状腺科,是一名普通医生。但今年春寒料峭之际,疫情泛滥之时,让我有了这次不普通且又倍感热血的经历。我有幸得到征召,参加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之前,当耳闻新冠病毒在湖北武汉肆虐蔓延,我作为一名年轻医生,心潮澎湃、激情涌腾。当医院发出成立抗疫突击队的倡议时,我毫不犹豫在科室第一个报了名。我觉得,作为医生我要有责任有担当;作为青年,我要有勇气有热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我一定要履行好职责,我一定要完成使命,我就是带着心中的这份誓言踏上了援鄂的征程。


我们此行支援的是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我被分配至发热十二病区。转眼间,来到武汉已经20天了。在这里,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总有一种精神让人刻骨铭心;在这里,时时刻刻都让我感慨万千,点点滴滴都让我感同身受。


战“疫”前线: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家人的牵挂


对于此次出征武汉,面对家人和科室兄弟姐妹,也说不出什么肉麻的话,但我知道他们一定一直在担心我,毕竟这次深入的是疫情的重灾区,面对的是猖狂肆虐的病毒。我每天下班回到酒店,都要给家人和科室打个电话报平安。谈及后方的家人,内心也难以言表,百感交集。身上担着责任,责无旁贷;心中留着牵挂,不能辜负。家人总是“想方设法”给我支持和鼓励。刚到武汉时5岁儿子发来一段短视频,笑着对镜头说:“爸爸去武汉打病毒了,爸爸真勇敢!” 而在妻子短信中是这么表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正在蔓延,只因有你,有千千万万像你一样的英雄在前方,我们很安心,我们有信心战胜它。生活处处皆是战场,我一直也是你坚强的后盾……全家人等你平安归来!”男儿有泪不轻弹,但看到儿子的笑脸、妻子的嘱托,我不能不热泪盈眶。


战“疫”前线: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防护服的故事


防护服对于每一个直面病毒的医护来说,就是我们的“盔甲”。但穿好这“盔甲”,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来武汉第一天就开始岗前培训,尤其是感控防护整个流程下来就需要半小时,我们初次操练需要的时间更长。因为防护服的密实性加上口罩帽子包裹,一套流程操作下来满头大汗。但是穿脱防护服是我们开展医疗工作必须掌握的,也是队员们的生命线。队员们反复操练,反复请教老师。而我第一次试穿防护服时,因戴N95口罩加外科口罩后感觉呼吸憋闷,十分难受,没有坚持5分钟就结束了第一次试穿防护服。面对自身的不足,面对第一关的考验,没有任何退缩的理由,没有任何气馁的借口。我在宿舍里不厌其烦地反复训练自己,戴口罩调整呼吸,戴口罩调整呼吸,反复十几次,最后就连睡觉都戴着口罩,以此磨练自己的适应能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由原来的5分钟延长到了几个小时,这时我觉得我终于可以上战场了,可以和病毒一决雌雄了。


战“疫”前线: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战“疫”前线: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第一次进病区的状态很好,也充满了信心。在控感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开始了繁琐的穿防护装备的流程。第一层洗手衣,第二层隔离服,第三层防护服,紧绷的口罩和护目镜此时就已经在脸上留下了痕迹,外加笨重的面罩和双层厚实的手套。初次穿着厚重密闭的隔离服多走一会就气喘吁吁,满身大汗,久了还感觉阵阵头疼。但是,面对病毒,面对病人,这算得了什么!


战“疫”前线: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第一次查房


上班后要交接班并熟悉病区患者。穿好防护衣,经感控老师和李拥军主任的反复检查合格后准备进入阵地。毕竟第一次,心里还是有些不安,心跳加速。平静了一会儿心请,推开了通往病区的大门。当查到一个老先生的时候,虽然对防护镜做了防雾处理,但是进病区时间长了防护镜开始逐渐模糊,甚至看不清字。加之防护服密封性很好,病人说话声音小很难听清。这时我很着急,和值班的护士姐妹一起努力终于了解了病人大爷的病情和需求。原来老先生在家中必须经常吃水果才能维持大便通畅。我们就告诉大爷,您放心,我们会每天给您按时送水果过来,大爷高兴地拉住我的手万分感谢并要求合影。查完几个病人后,此时穿着厚重防护设备的我,已疲惫不堪,气喘吁吁,满身大汗,防护镜仿佛是伸手不见五指,汗水透过防护镜与防护服间隙不断流出。汗水模糊了我的双眼,但我却依稀看见病人的笑容,我也笑了。


战“疫”前线: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在援鄂的这20天里,虽然很累,责任重大,处处充斥着病毒的危险,但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个“金”,就是病人的痊愈,这个“金”,就是战胜疫情。我能有幸成为这场战“疫”的战士,这是无比的荣耀。我经常攥起拳头,对自己说,我一定会不辱使命,我们一定会凯旋!


文字 | 援鄂队员 吕复君

图片 | 援鄂队员 吕复君

整理 | 服务中心 王思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