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用切身體會淡一談,怎樣才能提高文化素養?

土右鍾海濱


要提高文化素養,首先要弄清楚文化素養是什麼。文化素養不僅僅是學校和教科書上教給你的知識,更多的是你所接受的人文社科類等方面的知識。是通過你的言談交往、舉手投足反映出來的綜合素質。這個素質,能讓別人由衷的讚歎和心悅誠服。素養是後天養成的,並不與生俱來。那麼怎樣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個人覺得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一是多讀書,勤思考。一個人要有素質,甭管什麼素質,那絕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學習,做到多讀書、勤思考,這是提升素質的根本要素。我想問一下你,你有寫日記或隨筆的習慣嗎?如果沒有,建議你嘗試一下,並努力堅持下去。多讀一些名篇,抄一些名作、名句,或有選擇地讀一些對自己有用的書籍,並結合學習和生活的實際加以反思,從中汲取精華。我個人不算是很有學識的人,雖然我現在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生活壓力大,工作也很忙碌,但有閒的時候還是堅持讀書學習。學無止境,希望你養成讀書和思考的習慣,通過不懈的堅持,有一天你會發覺自己變得不一樣。

二是常實踐,多交流。讀書學習只是基礎,交流、實踐才能得到提升。要多與有學識、有修養的人交往,從善如流,見賢思齊,你的境界自然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勤於實踐也很重要,喜歡寫作就要多寫,喜歡彈琴就要多彈,喜歡演講那就要多上舞臺鍛練。實踐出真知是吧?不實踐,你所學的知識就是空中樓閣。

三是要有理想,有追求。很多人不理解,文化素養與理想、追求有關嗎?這個還真的有。有理想,有追求,自己才會有既定的奮鬥目標,才會為了這個目標不懈努力,才會不斷學習、不斷提升。一個人追求都沒有了,那往往是頹廢的開始,還談何素養。前段時間,鍾南山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就說了:人一定要有追求,有一個追求的目標,一切為實現這個目標而服務,那麼周圍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也就不以為然了。看看鐘院士,有理想、有追求,不但可以提升素養,還可以有益身心健康呢!

四是修品性,納百川。有些人,你與他交往,會讓你覺得親切、溫暖、舒服,是吧?這就是一個人的情操、道德品質,也是綜合素養的一部分。一個人,只有將自己的文化水平與綜合美德、優秀品質結合起來,才會變得越來越有人格魅力,別人才會覺得你特別有素養。所以要在學習中、讀書書中、生活中學會謙虛、友善、大度、包容、禮讓等。當你有底蘊了,才會遇事不慌、處亂不驚,與人為善,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最後,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一名學生?如果是的話,希望能幫助到你。你有這方面的想法和願望,慢慢積累和感悟,你一定會成為一個有文化素養但又不限於文化素養的人。


人生一半半


提高文化素養要從小做起。因為文化素養不是一時一事的刻意表現,而是不經意的長年累月的習慣,是多年的書畫琴棋文學藝術的薰陶的結果,文化素養是一種性格取向。為了提高文化素養,必須要喜歡讀書,樂器,舞蹈,象棋圍棋等等,就以我為例來說吧,我是60後,幼小時代的文化環境還很貧乏,但是隔壁的大哥哥姐姐家裡經常有些人民文學雜誌,畫報,四大名著之類的小說,還有張恨水的新兒女英雄傳,家春秋,雷雨,郭沫若曹禺的小說詩詞等等,那個時代的人很純樸,鄰居之間同學家裡可以互相串門,我就在小學中學裡把這些文學作品看了一大半,同時,那個時代處於文革初期,各個學校都有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去街頭巷尾或者工礦企業去搭臺唱戲跳舞,有革命京劇和反映西藏翻身農奴的軍民關係的洗衣歌等等,我就在樂隊裡學習小提琴,二胡笛子等等,幾年下來,還是最喜歡小提琴,至今一直堅持拉小提琴,還有我小的時候夏天酷熱,早晚在操場和小夥伴做遊戲,也會擺起象棋,和大哥哥叔叔們殺幾盤,以後參加工作在單位裡面有機會去接受黨校培訓,學習哲學原著,再後來上大學讀研究生,赴日本留學,幾年的日本生活學習,感受到日本京都的文化氣息,這些都提升了我的文化素養。


詩和遠方的ta


大家好,我是一個頭條創作者,很高興能夠回答您的提問,在答題方面,我有著豐富的經驗 ,以下是我的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把文學作為一個業餘愛好的話,提高文學素養的重點就是提高欣賞文學的水平。如果真的熱愛文學,那麼在你閱讀作品的時候,就好好體會語言的美、意境的美,在作品中尋找那些打動人心、觸及靈魂的點,只要在欣賞一部作品的時候,漸漸能找到這些點,有身體和靈魂為之一顫的感覺,就具備了基本的欣賞文學的素養。

同時,提高文學的素養,必須要自己寫作。就和那些足球迷、歌唱迷一樣,愛到深處,都會自己上場踢一腳球,唱一段歌。只有親身體驗到文學的創作,才能知道那些偉大的作品是多麼的可貴,多麼難得,就可以慢慢體會,高明的作者在處理一些困難問題的時候比別人高明的地方,體會到出色的作品為何出色。

以上就是屬於我個人的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能開開心心的做頭條,頭條作品能更進一步,最後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回答,謝謝大家!


不宿


方艙裡開頭有點亂,象足球賽散場。本來這裡就是體育場,充滿吶喊和揮舞的手臂。不知誰的手機裡放出了音樂,有人扭起來,輕輕地踏著腳步,不時地有人加入,腳步漸漸地移到開闊地帶,匯成了一片舞的波浪。有男人也加入了大媽的廣場舞。於是護士也加了進來。有兩位警察不知從哪裡弄來了音箱。於是形成了統一的節拍,於是成了方艙裡定時的節目。

接著太極的八卦也慢慢地旋轉開來,左退右進,顯出中華民族的溫良恭儉讓。

再後來,有人在床頭掛上了自己的彩鉛畫;有人乾脆就在方艙隔板上創作起水筆畫(這真是天然的畫板)。一張白紙好畫最美的圖畫。於是大家都來添上自己心中的一筆。有人覺得此情此景可成追憶,趕緊打開手機錄下,她的Vlog中的大拇指豎得象一片小樹林。於是,有人不願出院,不願離開這個溫馨的集體。

這是文化的力量!

文化的力量來自於文化的素養。

01多讀書。我常對本單位的女生說,“腹有詩書氣自華”,不要光靠化妝品“裝修”。這是說,要多讀書。

但不要以為培養文化素養就是讀文史哲等所謂文科的書。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李政道曾與多位中國畫家合作“科學畫”。李可染為“相對論性重離子碰撞國際學術研討會”作水墨畫“核子重如牛,對撞生新態”——兩牛抵角象徵粒子對撞機中核子高速相撞的場景;吳冠中為“二維強關聯電子系統國際會議”作題為“無限無極”的水墨太極圖,被選為會議的主題畫。在八十歲的時候李先生還出版了自己的《李政道隨筆畫選》。科藝結合、文理結合,可能是更高的文化素養。藝術的寬闊的想象空間、文科的浪漫的激情懷想、理科的嚴謹的邏輯推演都可以添加我們的知識內涵、滋潤我們的文化養分,及至豐富我們的文化形象。

02讀活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說的是山川裝入我心中,有的知識在路上。“三人行必有我師”,說的是向他人學習,拜師學藝隨時隨地。這裡要特別強調,一定要想方設法把知識特別是自己本行的專業知識學到手,要把這些知識掰碎了吃下去,變成我們身體中的文化成分的一部分。您要在您的專業中成為活字典,成為真老師,而不是書呆子、“老先生”。

03講效率。這是我的最主要的切身體會。我已六十有二,“老冉冉其將至兮,恐脩名之不立”。一個人的一生有限,一個人一生能讀書的時間更有限。老者腳力不行難行“萬里路”,居家讀書老眼昏花怎讀“萬卷書”。因此,要珍惜讀書時光。

03.1要選對書。要以自己的專業書為主要讀書對象,因為您是靠這吃飯的。在同一時間段裡可以同時選幾本書,有的書要正襟危坐地讀,有的書則可以斜在沙發上讀;有的書適於催眠,有的書則可以用來取樂。

03.2精讀與泛讀結合。有的書要認認真真尋尋覓覓地讀,有的書則可以一目三行飛快地瀏覽。通俗地說,叫“保證重點、照顧一般”;也可以說,要“有點有面、點面結合”,其目的是使“博”和“專”互相促進、良性循環,使自己成為博學的專才。

03.3讀書與思考相結合。“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多思考才能深入理解。讀書要有快有慢。思考可能減慢讀書的速度,但磨刀不誤砍柴工,通過思考才能真正“消化”,才能真正在有限的時間裡比較快速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

古人早就告誡我們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用“禮記”的這句話作為總結再合適不過了。



文遊樂


文化不等於知識或者學歷。知識是術,可以用,可以拿來養家餬口。文化是道,充盈心神,指引方向,設定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邊界。

提升文化,除了讀書,並無二途。

當然會有人反對,琴棋書畫、詩詞歌賦難道不是文化?

是文化,但不是學習文化的路徑,而是具備了文化之後的表達。沒有文化基礎的表達,不過也是術。

那要讀什麼書?現在所謂的書太多、太雜,以有涯隨此無涯,不是個出路。返回傳統,重拾經典,才是文化內建的方向。

如果時間充裕,可以從四書五經,老子莊子讀起,然後讀史記、通鑑,然後古文觀止,然後詩經楚辭,然後唐詩宋詞。

如果時間有限,就把論語和老子讀明白,再不行,怎麼也得把論語讀通。然後讀些古文詩詞,也可以有諸多收穫。

為什麼強調論語老子?因為不管世人有多少非議妄談,不管當權如何詆譭破壞,儒家與道家思想,是傳統文化真正的根與魂,是國人思想、習俗、性格的文化基因。打好根基,雖曰未學,也可以稱之學矣。



霜華滿袖1


提高文化素養,不是死讀書,書是一種思想引導去體會,去探索,在書本運用實踐中去,不能照搬書的,不能死用,要活用,靈活運用的。

特別名著書讀起的確難懂,難領會意思,思索無味,這時候冷靜頭腦,不是把書扔了,先呼吸自已平靜下來,慢慢思考,研究,多反覆看內容意思。

不光讀書,對人事物,都要平和心態,去看待事物發展,調理心態正確判斷,在生活文化處處皆學問多,深奧的,要學習細心觀察,分析,研究,生活的大小事物在自己心中一種優美的文學姿態表現出來。

學無止境,努力學習,結合別人文化素養,來提高自已文化素養,多學習,多吸取別人文化素養經驗,克苦學習和鑽研文化知識,在實踐總結經驗,相互交流,才能提高文化素養,文化修養,更好文化素養更上一層樓。









隨風84552113


提高文化素養可不簡單吶,說起來提高,但是畢竟是一個很長久的過程,希望題主能夠堅持下去,三五幾年,或者是一輩子,都是值得去做的,文化這個東西,是我們我精神信仰,人生最求,也是民族的魂,所以一生都可以學習。

首先,可以學學儒家的經典,從儒家經典學習,能夠保證自己以後學習不會走火入魔,以儒家思想進行修身,儒家經典也不用全部都要學習,哪一些好的文章來自己看看,理解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智慧,小時候我們學了好多儒家的經典,《論語》就有好多。

然後,大家可以學習《詩經》,《楚辭》熟悉熟悉古人文化的精髓。關於詩,可是非常豐富的,中國文化離不開詩,多學習詩,其實提高文化素養非常快,有句話叫做: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飲。

然後,大家可以看古人的好的文章了,我們課本學過的文章都是非常經典的文章。《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湖心亭看雪》等等,還有很多《蘭亭集序》,《離騷》。

然後,大家可以學習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了,這樣可以和儒家思想進行比較,看看有什麼不同,儒家修身,道家修性,佛家修心。三教和一,才是中華文化的本源。

然後,你可以看歷史了,中國各個朝代的歷史,大家可以看看,瞭解一下古人的生活和經濟制度,社會。歷史可以讓你增長智慧,可以讓你明智。

最後大家可以看看,諸子百家其他家的思想了,比如法家,以及國外的文學了。

就是這樣,總是一步步來,加油。


謀略十一經


禪靜入空虛無極境,自有天書自然呈!玄之又玄簡又簡,且把經典翻一翻……





道自來居easy


如何提高文化修養?我的答案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古人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談到自身修養讀書肯定是第一步。只有讀書才能知道什麼是禮義廉恥,只有讀書才知道善惡美醜,只有讀書才知道敬天愛人,只有讀書才能知道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所以讀書是從思想上讓你提高自身素質。

行萬里路講的就是用行動提升自己的素質。因為學歷高的讀書多的你也不一定素質就好。讀書人讀傻的讀的越來越沒有素質的也太多太多。所以提升自身素質更重要的是實踐表裡如一,知行合一才能真正體現一個人的素質高低。光說不做假把式,光做不說花把式,又能做又會說才是真把式。



一點大視界


個人覺得:一個人的文化涵養、文化含量。它決定著我們對人類精神成就的分享程度,決定著我們對世界理解的廣度和深度,決定著人們之間的相互交流、交往的層次和品味。

    問題是怎樣使自己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呢:它要求我們正確處理好工作、學習、生活的關係,建立工作學習化、學習生活化的新鮮處世方式。不能因為工作繁重而託辭沒有學習時間,更不能因為生活的單調而誤認為學習無用。不要懷疑學不到什麼東西,我們要知道只有學習才能把自己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也只有學習才能使自己走出單調、低級、無味的生活。因為學習使人對待事物有了新認識、新觀念,學習使人掌握瞭解決問題的新手段、新方法,學習使人走出了既得利益的小天地,走向了豁達和諧的大世界。要具備起碼的學習能力,它包括廣泛涉獵的能力、知識的儲備內化與重構的能力、信息的收集與處理能力等。學習的主要表現形式為讀書,廣泛地讀書、擠時間讀書。古人云:“不聞大論則志不鴻,不聽至言則心不固”

    人的思維方式其實很奇怪,大多數時候我們都認為自己足夠理性,但往往表現出來的卻是非理性行為。有時候覺得自己找到了問題的答案,但實際上卻是直覺“欺騙”了你。那些看似總是能夠保持理性,找到正確答案的人,要麼大腦回路奇特,要麼經過了長久的思考練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