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安塞腰鼓》教學設計,可學習參考

▼點擊小程序,手機找資料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安塞腰鼓》教學設計,可學習參考

點擊文末【瞭解更多】,可免費下載安塞腰鼓教學設計

《安塞腰鼓》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運用排比的修辭產生營造激越氣氛的表達效果。

(2)體會文章外在的語言形式與內在的表達內容高度的統一。

(3)理解安塞腰鼓所表現出的激盪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4)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想象力和欣賞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看錶演,聽錄音,讀課文,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合作學習。

(2)讓學生查閱有關安塞腰鼓的資料,瞭解其特有的文化內涵。

(3)體會文章的形式美與內在美,培養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安塞腰鼓磅礴的氣勢、生命蓬勃的力量;培養學生健康的藝術審美情趣。

(2)激發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1.重點:

(1)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2)感受安塞腰鼓疾猛的節奏和恢弘的氣勢。

(3)引導學生深入領會作者所歌頌的生命力量。

2. 難點:

(1)理解排比的修辭手法的類型及其在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

.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從朗讀中感受音美、形美、意美。又從更深的感悟中,準確掌握朗讀的語速、停頓、重音,更能傳情達意。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學習法,讓學生既向別人表述自己的觀點,又能從別人那得到不同的信息,共同完成一定的目標。懂得與人合作的意義,體驗群體合作的成功感。

教學準備

⑴課前佈置學生收集有關安塞腰鼓的資料。(可以是視頻、音樂、文本等等。)

⑵教具準備:掃描儀、多媒體課件

(A.安塞腰鼓的相關圖片。

B.鏗鏘有力安塞腰鼓鼓聲。

C.蒼涼厚重的黃土高原上,後生們粗獷、動力十足的安塞腰鼓的大型演出。

D.《安塞腰鼓》wav朗讀。)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安塞腰鼓》教學設計,可學習參考

教學設計

㈠導入新課

1.多媒體課件展示:A.安塞腰鼓的相關圖片。B.鏗鏘有力安塞腰鼓鼓聲。C.蒼涼厚重的黃土高原上,後生們粗獷、動力十足的安塞腰鼓的大型演出。

2.請同學來描繪一下剛才所聽到的安塞腰鼓鼓聲、所看到的安塞腰鼓的表演;並讓學生暢談感受。

【設計意圖】

本課導入,從感受聲音、欣賞表演開始,學生一下子便進入了中心地位,和同學們坐在一起,共同欣賞,創設了一種民主、開放、自由的學習空間,與本文的教學、學習思想符合。

㈡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1.指定三位學生朗讀課文。

2.播放wav音頻朗讀。

3.比較學生朗讀和wav音頻的不同之處,同時指導朗讀方法。

4.請根據文中描述,對安塞腰鼓進行概述、評價。 好一個的安塞腰鼓!(空缺處可填詞、短語、句子)

5.整篇文章極富震撼力,文章中一個排比接一個排比,一個高潮連一個高潮,大家從中體味到了什麼? A.這是一篇歌頌激盪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B.全文洋溢著一種陽剛之美。 C.表現要衝破束縛、阻礙的強烈渴望。

【設計意圖】鏗鏘激越的朗讀能深深感染學生,許多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感情可通過讀來悟出。因此,教師應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並多讓學生朗讀。“閱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 ——《語文課程標準》

㈢精讀文章,感悟探究

問題探究:對於這篇文章,你們想對哪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 學生與老師的共同確定並板書出以下主要的小課題:(允許學生有別的小課題)

1.對安塞腰鼓和當地地理關係、安塞腰鼓和當地農民性格關係的研究

2.對本文語言的研究

3.對本文主題思想的研究  ……【設計意圖】主要是採用“課題研究”策略。在這幾個課題的研究中,學生已經大體明瞭本文的寫作特點、對安塞腰鼓也有了比較深入的認識,對中華民族豐厚的文化底蘊也有了銘心的感受,而且,能夠結合文章體味中華民族的歷史與將來,增強民族自豪感。學生最想將自己心裡的更多感受對老師、對同學說出來,水到渠成的開始了品讀、表達。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提出研究課題,通過自讀自悟,合作探究,解決文章的重、難點,激發他們的學習、鑽研的熱情,培養合作與深入鑽研的精神。側重實現能力目標與情感目標,為下一個環節作鋪墊。

㈣品讀文章,賞析表達

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材料,確定研究題目,自由組合成幾個小組,合作探究。這些小研究題目,要求學生一定要深入思考,結合全文,參照課後練習,集小組的智慧於一起,才能得到一個較為完美的答案,只要學生言之成理,就應當肯定。同時,用掃描儀代替板書,將學生的研究成果展示出來,師生共同討論評價。

1.賞美圖,配佳句—— 為了讓大家對被譽為“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有更直觀的認識,再讓學生來看幾組特寫照片。看後請各小組用課文中的文句與之相配並高聲朗讀。 對學生即時找出的句子進行簡析。 比如:對排比句進行總結,說出對句子的理解。 示例:怎樣理解“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聲”?

A.雞啼預示天明,是新的一天的開始,是希望的象徵。

B.這是以聲襯靜,用雞啼反襯火烈的鼓聲停止後大地的寂靜。

2.說美點,品美韻—— 這篇文章美嗎?美在哪裡?

⑴語言美。 課文多用短句來表現內容;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交錯出現,連用許多。

⑵思想美。如果學生沒有找出下面句子,則提示學生仔細體味:

①為什麼說“多水的江南……,打不得這樣的腰鼓”?

引導學生可從自然環境、經濟文化、人的思想境界等角度談,言之成理即可。亦可結合江南音樂《姑蘇行》談陽剛之美與陰柔之美。作者在歌頌這種陽剛之美的同時歌頌黃土高原,這正是貫穿全文的感情基調。

②文中“除了黃土高原,哪裡再有這麼厚這麼厚的土層啊”是什麼含義? 黃土高原是中華民族厚實的精神文化土壤,也是他風雨變遷的見證,引導學生從黃土高原的地域特點和社會歷史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

③西北現在好像成了貧困落後的代名詞,作者為什麼這樣歌頌西北漢子? 西北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源地;在今天,西北好像落伍了。但那裡的人民並沒有因生活的貧困和環境的封閉而喪失希望,生命的能量就在這沉重的軀殼內奔突,終有一天會噴發。這裡的人們,這裡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後是暫時的,只要生命還在期盼“搏擊”,重生之日並不遙遠。

④同學們認為本文的主旨是什麼?從課文中找到依據。 歌頌生命力量歌頌黃土高原歌頌民族精神歌頌民族藝術

⑶ 這篇文章美在,內容和形式(語言和思想)取得了完美的統一。

【設計意圖】這個板塊主要是通過學生再朗讀的優化訓練,從讀中進一步深化對文章的感悟。側重於實現情感目標。發現教育法認為:“當學生對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後,就可以提出有一定深度、較為典型的問題,而學生對於自己的問題總是有更大的興趣,又將主動回到文章中去探究答案”。古人說:“學成於思,思源於疑”,質疑是創新的起點,是思維的火花,是進步的階梯,更是成功的關鍵!在給了學生足夠的時間讀書、鑽研後,請學生自由提問,相互質疑問難。

【設計意圖】打破思維束縛,讓每一個學生自由、充分的發表自己的見解,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通過探究性、創造性、多角度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與批判等環節,拓展了思維空間,受到了情感薰陶,享受到了審美樂趣。

㈤熟讀課文,整體深化 在這一板塊中,主要是將課內課外結合,將學生作文與課文結合,昇華情感,滲透人文精神,實現能力的拔高與遷移。

1.說說現在你的新感受,或新的發現(問題)。學生們將暢所欲言,在文章的比較中,學生將明白自己的得與失,提高寫作的素養,同時又對本文的學習進行了梳理與鞏固,遠遠勝過教師的講解。

2.欣賞、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材料。(用掃描儀將學生收集的文本材料進行掃描,直接投影在屏幕上。對於學生的音樂、錄相材料運用多媒體進行播放。)

五、作業設計

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其中一個,允許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另外,學生也可以自行設計作業題目。

1.探究題目:調查一下本地具有特色、具有文化內涵的民間藝術,寫一篇文章。

2.寫作提高:選一篇同樣寫音樂,生命或是黃土高原的文章,與本文比較分析,寫出它們的相同、不同的地方。(可先找資料學習寫法。)

3.體驗反思:當代中學生應該是什麼樣的?(可以舉行辯論會,深入討論。) 在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完成作業之後,在班上舉行作品發佈會,可邀請老師、學校領導參加,同學們展示自己的成果。最後,在磅礴雄渾的音樂聲中結束《安塞腰鼓》這篇文章的課堂學習。

六、【設計意圖】學生們聽到了粗獷雄渾的音樂,看到了引人入勝的材料,談論著自己的收穫。這時的語文課已經不僅僅是語文課了,它將欣賞課、音樂課、地理課、社會課等綜合在了一起,體現了大語觀綜合學習的思想,小小的課堂有效的拓寬了、延伸了。對學生的影響和薰陶更深入了。加之先進手段的運用,學生的成就感是非凡的,熱情是高漲的。

【設計意圖】假如我們滿足於課堂上的成果,那是遠遠不夠的,文章的人文性,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同樣是意猶未盡,按照創新教育思想,結合學生的精神生活與接觸的社會生活,緊承本文文化內涵,設計富有創新精神的題目,從而引導學生走出課堂,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自身發展。

【設計意圖】因為在教學中側重於展現本文的人文文化精髓,側重學生自讀感悟與探究。

因而,本文的教學具有極大的開放性,靈活性與不可預見性。要求教師參與預到學習中去,成為學習的促進者與主體。因而,板書以展示學生學習成果為主,利用多媒體手段代替了傳統板書,使傳統板書之不能成為了可能。板書同時也具有了強大的評價功能與教學功能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安塞腰鼓》教學設計,可學習參考

教學反思

《安塞腰鼓》是是一篇歌頌激盪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濃墨大筆,抒寫飽滿的生命激情;以詩載情,使整個散文呈現出雄奇的詩意美;想象奇偉,意境雄渾。既是高原生命的熱烈頌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詩性禮讚。它以詩一般凝練而又富有動感的語言,譜寫了一曲慷慨昂奮,氣壯山河的時代之歌。

在組織教學中,我的設計思路是:

1、瞭解腰鼓,看腰鼓表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通過朗讀課文,賞析語句,來分析課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

3、多元化理解文本主旨。

4、觀看開發大西北的圖片,感受大西北日新月異的變化,從而深入理解課文。

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比較注重以下幾點:

1、注重文本意識、人文意識

語文是一門有著豐富人文內涵的學科,《安塞腰鼓》是一篇閃現關人文之光的文章。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很注重文本。整堂課,大塊時間是朗讀課文,品味語句。緊緊圍繞課文,朗讀精彩的段落,品味自己喜歡的語句。通過朗讀品味,不僅僅是活躍課堂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更重要的是,它讓學生充分地佔有學習時間,讓學生得到充分的語言訓練和技能訓練,充分地感悟文章的魅力,領略文章情景交融、情理交融的藝術境界,使學生感受文章中的語言美,音樂美,人物美,情感美,從而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2、注重對話意識

課堂上,我和學生平等對話。除此,我還設計了讀者和文本的對話環節,不同的讀者對《安塞腰鼓》主旨不同理解的展示,讓學生思考,理解,探究,從而使學生對文本主旨有多元化的理解。

3、注重問題設計

在朗讀品味這個環節,我設計的問題是:請找出你喜歡的語句,並說說喜歡的理由。這個問題一提出,能統領下面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學生的學習目的性很明確。這樣的問題是主幹性的。在教學多元化探究文本主旨這一環節,提問:你比較傾向於哪種觀點,你的理由是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現存的,而是要學生經過選擇,獨立思考,組織語言陳述出來的。這樣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探究性。

我也清楚在這堂課的教學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

1、注重結果,忽略過程

課堂教學應該是重過程,輕結果的。我在教學時偏重結果,而忽略了過程。如:有學生賞析“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這句話時,她的答案完美無缺,我很欣然,其實這答案是教學資料上的照本宣科,並不是她思考的結果。如果,我不沉湎於這個完美的答案,而提問一下他是怎樣理解的這個思考過程,這樣的課堂也許就更實在,更有味。

2、問題設計有待推敲

在朗讀和品味這個教學環節。我設計的兩個問題是:①你認為哪幾個段落比較精彩,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②你最喜歡的哪幾個句子,說說你的理由。這兩個問題其實有重複,一般來說,自己認為最精彩的句子,往往就是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應該把兩個問題合併為:哪些段落你最喜歡,用你認為恰當的情緒和節奏讀一讀,並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3、缺乏追問藝術

在品味語句這個教學環節,本應是很出彩的環節,但由於老師缺乏追問的藝術,而平淡了不少。如一個學生在談理由時,講他喜歡這個句子是因為這個句子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老師沒有追問排比這種修辭手法有什麼特點,有什麼作用。這樣課堂就顯得淺薄,缺少深度。

總之,反思使我清醒,反思使我進步,這堂課的缺憾有待於我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彌補,不斷改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