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为什么曾说3.5英寸是黄金尺寸?

在下紫薇


谢谢您的问题。不同时代对手机尺寸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乔布斯当年说3.5英寸是黄金尺寸自然有依据。

乔布斯对最佳尺寸的理解。乔布斯当年说过3.5英寸是最适合人类的手机屏幕,iPhone4就是3.5英寸。那个时候手机的主要角色就是通信工具,打个电话、聊个QQ或者MSN、收发邮件短信、便于手握和携带是最关键的。乔布斯提出的3.5英寸黄金比例,在当时是足够用的,也是很理想的手握尺寸,苹果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


智能手机最佳尺寸的演变。随着技术发展,手机已经从单纯的通信工具转变为办公、理财、生活、娱乐的移动终端。性能和硬件的改变、应用需求的不断丰富,使得手机尺寸屏幕都会变大。仅仅说手机视频和游戏,屏幕越大,自然观感越好。2010年,iPhone的3.5英寸还够用,2013年又觉得5英寸左右才够用。到了今天,iPhone也会推出5.8英寸、6.1英寸和6.5英寸,因为世道变了。


怎么看待手机的最佳尺寸?最佳尺寸必须要在当时的技术和市场背景下讨论,以现在的眼光看乔布斯时代的iPhone最佳手机尺寸,拿现在的曲面屏讨论iPhone曾经的黄金尺寸,自然是不合理的。继往开来,如果我们还是站在乔布斯的立场,在下一个大屏幕手机出现之前,我们会觉得现有尺寸是最好的,对更大屏幕的探索,往往带有产能过剩的质疑,时间会证明一切。
欢迎关注,批评指正。


追科技的风筝


    乔布斯曾经说过“3.5英寸是最适合人类的手机屏幕”,这一尺寸也永远定个到了iphone 4s。他身后短短的几年里,iphone的尺寸一路突破了4英寸、4.7英寸、5.5英寸,“黄金尺寸”几乎被智能手机市场淘汰,那手机屏幕的“黄金尺寸”到底是多少呢?

    不断变化的“黄金尺寸”

    乔布斯认为,只有完美的单手操作,也就是单手玩手机时,拇指可以碰到屏幕至少90%以上的区域,才算是“黄金尺寸”。然后,乔布斯走后,iphone 5变成了4英寸,iphone 6 4.7英寸,iphone 6p 5.5英寸,iphone xs max达到了6.5英寸。

    在安卓手机领域,进一步诠释了“没有最大,只有更大”的真谛,很多6~7英寸的手机直接逼的平板电脑下岗了。

    有人曾经做过调查,最受欢迎的手机屏幕是5英寸左右,4.7英寸最佳,在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最受欢迎的屏幕也是4.7英寸,但在印度、尼日利亚等发展中国家,受欢迎的手机大小在5英寸以上。


    为什么手机屏幕“越来越大”?

    其实这是使用习惯的问题,用惯了小屏手机,初次接触大屏产品肯定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但是一旦使用习惯了,适应了大屏幕带来的诸多便利之后,发现已经回不去小屏手机了。

    如今,手机都在追求“窄边框”,提升屏占比,尽可能的压缩了屏幕四周边框宽度,甚至出现了屏下指纹、屏下摄像头等技术,因此,虽然屏幕大了,但是便携性反而更出色了。记得2011年上市的第一点三星Galxy Note,5.3英寸的手机,当时实属“巨无霸”,宽度82.95mm,拿在手机感觉割手,反观现在的6英寸手机,由于窄边框设计,便携性还是不错的。



    总之,论单手操作,3.5英寸的确是最合适的,基本上可以做到大拇指无障碍全覆盖。但是,乔布斯低估了人们对手机的“使用程度”,手机不仅仅作为通讯终端,逐渐变成了人们消费、娱乐的主要平台,很多人习惯了双手操作,作为内容消费和娱乐的窗口,当然是屏幕越大越好。

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可以多多点赞哦,也可以随手点个关注哦,谢谢。

Geek视界


作为苹果公司“神”一般的存在,也是整个科技界的灵魂人物,乔布斯曾说过一句:3.5英寸是手机的“黄金尺寸”,更大的屏幕愚蠢至极。当时三星推出了首款4英寸的Galaxy S,乔布斯就做出了这番评价。

但这个黄金尺寸的梦,已经被执掌苹果后的库克完全打破了。乔布斯离世后的次年,乔布斯带领下的苹果推出了4英寸的iPhone 5,有点跟随三星的步伐,如今苹果最大的手机,屏幕尺寸更是已经达到了6.5英寸。

但细想回来,乔布斯当年说3.5英寸是智能手机的黄金尺寸,其实是有原因,也是有依据的,因为论单手操作的话,确实3.5英寸确实是是比较合适的,能够基本能做到大拇指无障碍全覆盖。

比如现如今的智能手机,在我们正常使用的时候,很难单手覆盖到整个屏幕,但3.5英寸的iPhone 4是完全能够做到的。那为什么乔布斯的黄金尺寸言论会被推翻呢?我认为这是乔布斯在当时低估了人们对手机的“使用程度”。

过去十年时间里,人们对手机的使用程度变得越加依赖,手机成为了生活、娱乐、工作的重要终端工具,因此对屏幕尺寸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但在iPhone之前,手机仅仅只是个快速沟通、可以拨打电话和发送短信的效率工具。

所以这个时候,乔布斯只是考虑到了手机大多数时候都是单手为主的,却没有预料到离世后的十年里,手机对人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已经成为了内容消费和娱乐的主要平台,人们愿意每天花上几个小时在上面双手操作。

而手机原本的效率工具,仅仅只占了用户使用手机很小的一个比例,因此作为内容消费和娱乐的窗口,屏幕尺寸越来越大已经是必然,3.5寸的屏幕无法满足大家的需求,所以在乔布斯离世后的第二年,苹果就进行了调整。

再就是当年三星发布的Galaxy Note,高达5.3英寸的显示屏,一经发布就就成为了爆款,也刚好印证了屏幕趋大化的行业意义。也许当年乔布斯没有因病离世,同样会在屏幕尺寸上重新规划设计,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说。


王石头科技


乔布斯他曾说,「3.5英寸是最适合人类手掌的尺寸,任何大于3.5英寸的手机屏幕,都不会是最理想的屏幕」。

其实在当时看来,他的观点并没有错。说这句话的时候,乔布斯对手机的定义仅仅是作为一种通讯工具,但他万万没想到,多年后的今天,由iPhone开启的智能手机时代,已经让手机成为集通讯、娱乐多功能为一体的移动终端。

那么作为一款通讯工具来说,3.5英寸,也许是最好的尺寸,但对于一款娱乐性更强的智能终端,从屏幕到电池容量,不论是玩游戏、看小说、看视频,肯定是越大体验才会越好,所以从3.5到6.5,其实并不意外。

所以乔布斯错没错?也许最好的答案是:乔布斯的3.5英寸,对单纯通讯工具来说没错,对今天的手机所担当移动智能终端的角色来说,却错了。

那么这对营销人来说,又带来什么启示呢?

一,没有一成不变的黄金法则;


脱离人性本身,任何基于传播环境的营销理论,都有着时间与空间的适用性。营销人普遍会将很多营销理论奉为圭臬,一成不变地恪守执行,殊不知,营销这件事始终是一个变量,在不同的传播环境下,就有更有效的方法出现。

就如更适用传统媒体时代的漏斗理论,在进入社交时代后,又出现了时趣针对社交营销而提出的波纹理论所取代,在社交传播环境下,漏斗显而易见没有波纹的适用性强。

二,产品定位要紧随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指的是对目标消费者或者目标消费市场的定位,那么产品定位则是用来满足目标消费者、目标消费市场的需求,须要紧随其后。

之所以从3.5英寸到6.5英寸的转变,正是因为主流的市场消费者显然更偏好大屏的移动终端,那么这个时候产品本身的定位就要发生相应的改变,3.5英寸,自然就不是今天手机的黄金尺寸了。

三,一切以用户体验为中心;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问题核心在于如何去理解用户最想要的体验到底是什么。这其中就涉及到了两个层面的问题:用户心理学和行为特征学,它包含了用户在使用一个产品之前、使用期间和使用之后的全部感受,包括情感、信仰、喜好、认知印象、生理和心理反应、行为和成就等各个方面。所以不论是对企业还是传播人来说,出发点和评估标准,都应始终围绕在:你的目标用户是否会产生最大的满意度为核心。

iPhone之所以成功,无疑于他将用户体验做到了极致:从产品、品牌各个层面都赋予消费者绝佳的体验,这才使得苹果能成为经久不衰的产品,苹果公司也成为世上盈利最多,品牌价值最高的企业之一。


Enter时尚科技


感谢您的阅读!

苹果在背弃乔布斯的观念?库克他们将iphone定义为更大。我实在是认为,库克应该很早就想打破乔布斯“权威”,要不然也不会乔布斯一走,就发布了4.7英寸,5.5英寸,现在的6.5英寸的iphone手机了。


毋庸置疑,乔布斯如果还在世,看到现在自己所笃定的内容被摧毁的消失殆尽,估计内心也是充满了怨念。

我不得不说,在当时大屏还没有风靡的时候,乔布斯所提倡的3.5英寸,实际上也是大屏的代表,当时的摩托罗拉,诺基亚等等,它们的屏幕就没有像现在这样,多数使用的还是5英寸以下的屏幕。

历史原因,造就了乔布斯的局限

当时的社会,3.5英寸屏幕的手机,确实是更能够获得消费者的认同,一方面是因为技术的限制在当时全面评并没有迅速的发展,另外一方面因素是在屏幕的制造工艺方面,以及屏幕的成本控制方面。

当然除了在屏幕技术方面的限制之外,消费者对于大屏的认知可能还是处于四英寸以下,乔布斯的3.5英寸在当时可以说是能够让消费者满意的一种尺寸。

3.5英寸,确实有手感

就是现在我仍然认为3.5英寸它还是有很强手感的,我们手握这一款手机,虽然说因为大屏的洗礼,我们会觉得它的屏幕有点过小。

可是我们手握这款手机的时候,能够一手掌握,不管是手机的尺寸还是手机的重量,更适合携带,方便性更高。

时代,技术,历史,认知是乔布斯的3.5英寸说法的主要依据,他也有被局限的时候。


LeoGo科技


其实现在你们就该明白了!戴着口罩打不开手机,需要输入密码时,却发现左手拇指竟然够不着369。



oO帅非帅Oo


时代不一样了。3.5只适合老年人,当年那样说是因为手机屏幕尺寸还很小,而3.5是最合适呢,而现在的全面屏才是王道,3.5的全面屏明显是站不住脚。就拿像诺基亚的时代来说,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这么一个想法,如果手机能做到看电视,就跟电脑一样随时随地上网,该有多好。发展到现在。电脑能做的手机通通做得到,除了一些离不开电脑办公的人。台湾专家说。大陆人是因为买不起电脑所以才会人人用手机上网,我他妈笑了!说得好像手机比电脑便宜一样,电脑在好用,你会边走路边抱着一个手提电脑上网吗,那不是跟傻子一样


挖机手洪先生


这个尺寸下大多数人拇指可以覆盖到全屏



CoreyTsui


乔布斯为什么曾说3.5英寸是黄金尺寸?不得不说即使是被手机界奉为“神”的乔布斯,也是有所局限的,对未来的预期也是有所限制的。

在乔布斯那个时代,他所能预见的屏幕最大也就3-4英寸是相当了不起的了。在10年之前的2010年iPhone手机的3.5英寸可以说是大屏幕手机,因为2010年智能手机的平均屏幕尺寸只有3.1英寸。放在乔布斯的语境中,也许是夸赞iPhone手机是大屏幕,当然单手操作确实是黄金尺寸。

但乔布斯没想到的是屏幕的发展会如此快速,之后的每一年手机屏幕的尺寸均以差不多0.5英寸在“长大”,直到增长到5英寸之后,其速度才慢慢的降下来。而如今6英寸以下的屏幕都已经很少见,动辄就是6.39英寸之上。


另一个角度来看,作为“神”的乔布斯没有想到手机竟然还可以叠加如此多的功能、还有如此多的用途,这其实也是乔布斯时代的局限,没想到智能手机的发展速度有如此的快速。除了电话、还有休闲娱乐、办公做事、还有拍照、各种各样的需求竟然都可以在手机上实现。

在10年之前3.5英寸确实是黄金尺寸,同时也是大尺寸屏幕。但到现在3.5英寸绝谈不上黄金尺寸了,对单手操作来说也差不多4.7-5英寸算是比较合适。而对于休闲娱乐商务办公、拍照视频来说,也只有6.0英寸以上的屏幕才更为合适,中远期来看恐怕要10英寸以上会成为很多人的选择,比如折叠屏,大屏幕手机带给用户的冲击和视觉感受是不一样的。


更多分享,请关注《东风高扬》。


东风高扬


感谢邀请

乔布斯为什么曾说3.5英寸是黄金尺寸?

题主问题的核心是乔布斯为什么曾说3.5英寸是黄金尺寸?这个其实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在苹果发布的时代确实各个厂商的手机都是小屏幕,而且我们迄今为止也发现3.5英寸的手机,其实基本上我们都可以用大拇指来覆盖手机的全部区域,所以从使用体验来说的单手的操作确实很便捷。但是现在的手机为什么越做越大了呢?这其实要说到功能和发展了。


首先我们知道在乔布斯的时代,其实只是智能手机的初期,所以手机更多的是用来拍照,短信,以及平时电话联系,说直白一点就是只是一个通讯工具。

当年乔布斯说3.5英寸是黄金尺寸,确实距离过去了已经很久的时间,而当时我们知道手机的功能确实有限,而且可能谁也不会想到智能手机的发展可以到现在这样的程度,所以在当时来说,手机充其量就是和平时使用一样,只是可能拍照等等其他常用的功能升级,没有想的这么长远。


但是现在手机不仅仅是通讯工具,而可以说是生产力工具,或者是移动终端来形容确实会更加的贴切,因为随着手机系统增加的功能也越来越多,以及更加智能化,我们现实生活中已经离不开手机了,而且每天花费在手机上面的时间越来越多。

比如在乔布斯的时代,确实很多想不到,我们现在可以用手机来办公,以及看电影,包括直播等等,包括互联网企业针对软件方面做出了更大的变化,比如游戏等等,这样的情况下,确实我们需要用到大屏幕的手机,因为手机的功能增加,不仅仅是通讯,还有包括到娱乐,影视,以及等等各个方面,所以大屏幕的手机相对来说操作起来要更加的方便。


总结

站在乔布斯当时的时代去考虑,确实3.5英寸的手机是当时的发展趋势,因为当时手机的功能有限,所以人们更多的只是当做通讯工具,所以怎么方便怎么来。而现在智能手机取代了很多东西,包括相机,包括电视,包括等等更多的东西,增加了更多的功能,所以不再像之前一样只是一个通讯工具,而是一个全方位智能化的移动终端,为了方便我们的操作体验,所以手机的屏幕越来越大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回答完毕
欢迎留言发表不同的看法和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