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练习书法,印刷体适合吗?有什么利弊?

庄德生


书法如同音乐,讲求节奏。印刷体固然规范但千篇一律缺少变化,不学为妙。



文翰堂


大家好,我是一位初中美术老师,根据我对于学生的了解谈谈我的看法。

学生练习书法能不能练印刷体呢?我认为也是可以的。印刷体工整,没有特色,没有灵魂。因为印刷体是电脑设计、机器打印,没有人的思想意识灌注其中。它不是艺术创作就是标准字,参照标准字练习,写出来的字也必然呆板。不值得不提倡花时间去研究琢磨。

那为什么我也要赞成呢?因为每个人练字的目的不同,大部分人是练字是因为热爱书法,愿意继承和弘扬祖国书法文化,练字就是爱好,如果是这样的目标,自然不能选择印刷体。

而少部分学生练字缺乏耐心,再加上课业负担重,练字时间也不够。缭乱的字迹使他们在考试的时候特别吃亏。如何在短期内将字写工整,在中高考时不因为字乱去分,印刷体就可以来救场了。毕竟印刷体更容易掌握,只要做到横平竖直、间距平衡就可以改善字迹潦草的问题。

最近,全中国的学生都在练一种英文印刷体,用来写英语作文。一开始我也不能理解,但是看到了卷面效果后我也不得不承认,卷面的确干净整洁,更容易俘获阅卷人的心。

下图就是学生手写的,你能相信吗?而且绝大部分学生,短期训练就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墨淡花开


关于学生练习书法,印刷体合适吗?有什么利弊?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分成三部分回答。

一、首先,学生练习书法的问题,既然要学书法,那就让学生学习真正的书法。从殷商时期最早的甲骨文到后来的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各种书体都可以学习。当然一开始不建议学草书,其余的几种都可以学习,不过建议先学正书,也就是篆书、隶书、楷书,这个看个人选择和孩子的兴趣爱好而定。选好书体再确定碑帖,这个很重要,选好以后要守住一家碑帖进行训练,切不可朝三暮四换来换去。

二、你问到印刷体合适吗?不知道你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可能是学生的老师建议学习印刷体,而且我觉得你所说的应该是硬笔字。首先要表明我的态度:我并不建议学习印刷体。但是合适不合适呢?接下来我来具体分析分析。分析之前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印刷体,我看到有人回答说印刷体是黑体字,其实不然,黑体字和宋体字属于美术字的范畴,我觉得大家普遍认为的印刷体应该属于文档打印常用的一种叫楷体的文字,如下图

虽然我不赞同练这种字体,但是非要问合适不合适,其实要看你练字的目的了,如果没有任何特别的要求,只是想把字写好一点,那么练习这种字体也无可厚非,但凡有一点想法就不要练这种字体。具体练什么可以参照第一点。

三、你问到有什么利弊。首先说说好的吧,这种印刷体笔画统一,笔画间架没有变化,所以易于掌握,只要学会几个基本笔画和就很容易上手。对于那些只是要求孩子迅速把作业写好的来说,是一件好事。比如明代受朱元璋和朱棣影响的馆阁体不也是很好看吗,工整有序,整齐划一。下图就是馆阁体。

好处显而易见,但弊端也很明显,如果孩子以后想在书法方面有所造诣的话,前期学习的印刷体会成为影响他前进的一块绊脚石。印刷体没有字形和笔画的变化,更别提笔墨变化和章法的布白了,比较僵化呆板。

所以综上,印刷体可以学,前提是只想把字写好看。如果以后想继续发展,建议最好不要学这种字体。

以上观点仅为个人愚见,仅供参考,说的不对请见谅。


林墨斋书法绘画艺术


印刷体虽然是标准字体,但是没有艺术性,只是千篇一律的汉字!所以学习书法是不能学印刷体的!

学生既然是学习书法,就要最终写的作品有个性,有风格,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审美眼光,选择自己喜欢的经典书法家名作为范本为好,初学书法最好从楷书入手,学习基本笔法与掌握字形结构,先入帖再出帖!以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多宝塔》,柳公权《玄秘塔碑》等为最佳选择,若是女学生,建议学习赵体《胆巴碑》等!




张言好书画


学生练习书法写印刷体,那是误人子弟。

首先,我们日常见到的字可以分为“手写体”和“印刷体”,“手写体”是自然书写的,所谓“印刷体”就是排版印刷或电脑打印的。所谓练书法,自然指的是练习“手写体”。

其次,印刷体是不适应手写的,因为它的模板、母本就是画出来的,并不是自然写出来的,一个笔画往往要分成几个动作才能完成,没有了手写的自然性,速度上就更慢了,得一个一个地去“画字”,学生用于学习、写作业或考试其效率就跟不上。

再次,印刷体和书法的审美标准是不一样的。印刷体讲究是写出来是“一个模板里复制的”,没有一点差别,千人一面;手写体恰恰相反,讲究的是在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强调的是个人书写的感情色彩,强调艺术性和美感。

有没有用手写印刷体的可能呢?当然有!我本人也学过,那叫“美术字”,以前没有电脑打印和喷绘,在刷大幅标语的时候就用“美术字”。为了写好一个字,用尺反复量,用笔反复描,当然,写习惯了也可以一笔写成。

但是现在有了电脑打印和喷绘以后,写美术字就没有了实用价值,学会了也只是一种摆设,用不上。

美术字跟学书法是两种套路,它的审美标准和书法是背道而驰的,千万不要误入歧途。

更多书法技巧文章,欢迎关注【麓风轩】


麓风轩


小学低年级(四年级以下)的学生在识字阶段,只能教规范字,亦即印刷体楷书。不适合教欧、颜、柳、赵。打个比方,欧楷的宝盖头上方的点,是个短竖。这在学校里,如果学生写成那样,是绝对要挨骂的。其他的,传统楷书里面的点画结构与国家规范楷体相冲突的地方比比皆是,笔者就不再举例了。小学高年级以上学生,因为作业量增多,再一笔一划的用规范正楷书写,显然时间不够用。这个时候,可以学习一些类似小楷、行楷一类的字体了。因为,相较规范楷体而言,这类字体的书写速度要快得多。这个年级段的学校老师,一般对字体要求也不是太严格了(符合美观、易识就行了)。高中、大学阶段的学生,笔者建议,还是学行书吧,又快又好认。印刷体作为业余爱好是可以的,作业考试确实不合适!

下面贴几幅我的不同年级段的学生作品供您参考。第一幅小学生,第二幅初中、第三幅高中。希望对您有帮助!





瀚海签名设计


印刷体以黑体字(也称等线体)为例,它的笔画单一,每一个笔画没有粗细变化,每一个字外形是方的,结构均称工整。

作为学生入门写字来说,可作一种过渡到艺术书体的书体来练习,特别是学前大班和一年级的学生,才接触到练铅笔字,对字形结构很多学生都写不好,如果从等线体入门,进步较快。

首先,笔法单一,他们很快就会,把主要的精力就放在结构上,由于等线体横绝对是平的,竖都是直的,组合成整体也匀称,规范、整洁、大方。也易于学生快速把握结构。

当学生们在三十课时左右,应该都写得较工整匀称了,这时可以逐步转换教艺术型的字。

艺术型的字笔画有粗细变化,横画有三至五度斜度,点画之间有内在呼应联系。结构外形呈不规则的几何形,在掌握等线体的基础之上再学艺术型的正楷硬笔字,是很有效果的。

写字需要一定的临摹能力,如果让学生结合练习画一些儿童画,临摹能力提升较快,学生也大多感兴趣,练字对他们来说是很枯燥的事,很多学生难以坚持长期学,把美术教学穿插其中有好处。

仇寅先生在1985年的全国硬笔大赛中获特等奖,线条流畅,用笔精到。结构工稳秀丽,出版有多种字帖。下图为仇寅先生硬笔书法作品。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神韵轩书法


学生练习书法,印刷体不可以。

原因很简单,书法练习中有很多人对“馆阁体”和像印刷体的都有所诟病,何谈印刷体能促进书法练习。

推荐提问者去读一下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

《纲要》中指出临摹经典碑帖是毛笔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基本途径。据历代书法教育的经验,推荐了18个临摹范本,30个欣赏范本,供教师、学生从中选择使用。教师也可以结合教学实际,自行推荐其他经典碑帖作为临摹范本。

(一)楷书

欧阳询《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铭》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大字阴符经》(传)

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勤礼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

赵孟頫《三门记》《妙严寺记》

(二)行书

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

颜真卿《祭侄文稿》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赵孟頫《洛神赋》

(三)隶书

《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曹全碑》

已经有章可循,为什么要另起炉灶。

以下是笔者的习作几种字体,请指导。

建议

书法练习,是一个无止境的艰辛过程。几千来,从文字起源开始,就伴随着书法艺术的存在,可谓源远流长。我们今人学习书法,尤其是学生起蒙书法,如果不追古研史,树立高起点,那么学习书法就只剩一句口号了!

祝你成功 2020.3.12


祝您成功


学习中国传统书法的好处

书法是一种艺术,特别是中国传统的毛笔书法更是一种世界公认的艺术,是国之瑰宝,世之奇葩!是每个中国人都必须掌握的。

学习好书法,在学习和工作中又如猛虎添翼,锦上添花,给老师和领导一个好的印象;考试容易得高分。即使成绩差的同学字写得好,也能得到老师的刮目相看,能逐渐改变老师对他的不好的看法。再说从写好字开始,可以树立起自己的信心,继而做好每一件事。即使大学毕业后应聘工作,也能给招聘单位一个好的印象,增加就业机会。

学习书法,可以怡情养性,人说学习书法犹如在练气功,能使急躁的人头脑冷静下来;使缺乏恒心的人能够持久有毅力;使烦躁不安的人变得心如止水,忘却一切烦恼;甚至使得一些有慢性病的人身体变得更好,而对生活更有信心。

“字如其人”能写一手好字,有如一个人穿了一身漂亮的衣服;有如一个整洁的城市给人以好的形象;又有如一个国家是好的有文化、文明的象征。

如果是孩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正确的握笔姿势、坐姿、站姿到书写方法,都要让他有一个很好的把握。等到别人都能写一手好字,他还不知怎么握笔,怎么书写,甚至不知书法为何物,那将悔之晚矣!不会握笔,就像一个中国人不会拿筷子吃饭一样,现在也确实有不少人不会用筷子,或者说握不好筷子,到了长大了就更无法握好了。作为一个中国人,不会中国书法,就像不会用筷子吃饭,不会说中国话一样,即使当今社会也是不可思议的,更不用说将来的国际化社会了!

所以说学习书法是大有益处的,是刻不容缓的,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神圣使命,也是大有乐趣的!投石引玉,供大家参考,谢谢。





阿盛手写


学生练习印刷体不适合,练习带有刻意顿笔、回锋、拖带之类那种描画出来的字体,也是错误的! 只能看不能用,练它有何用?

书法分实用类、艺术类,以字帖为例,毛笔小楷属于实用类型的手写体,而碑碣墓志上的铭文刀刻字属于特殊场合使用的“工艺美术字”。

我想,学生练字的目的是为了日常应用,并不是专门的研究书法,所以,应该学习实用类硬笔字,掌握正确的书写技法,力求写得好、写得快,以应对写作业、答考卷等。实验证明,只有毛笔小楷那样的书法字体才具有这样的功能性,碑帖那种刀刻字不适合平时用。因此说,毛笔小楷字体和毛笔中楷碑文字体是两个书法系统,字体功能性与用途不一样的,各有所长。如图:

▲图为钟绍京毛笔小楷《灵飞经》

▲图为赵孟頫毛笔小楷《太极图说》

▲图为成亲王毛笔小楷《群仙高会赋》

与毛笔小楷相比,碑帖字体比较多样化,尤其是笔法动作、字体结构个性非常突出。如图:

▲图为欧阳询楷书《九成宫碑》

▲图为颜真卿楷书《多宝塔碑》

此外,魏碑(楷书)字体更是千姿百态了。初学者应该根据自己需要正确选择学习哪种。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毛笔小楷字帖是纯正的手写体,碑帖则是经过二次加工的,关健是由于应用的领域不一样,导致书写技艺方法有所不同,显然,手写体和刀刻字体性别不同。同理,刀刻字和所谓的印刷体性质相近,与手写体不属于同类,即使是经过技术处理的书法字体,与原创书丹还是不一样的,比如电脑字库中的任政简行楷、炳森隶书、启功行楷等,虽然保持了书法字体的外观,而实际上是缺少灵性的僵尸字,尽管这样,也比纯粹的印刷体美术字好些。

诸如黑体、仿宋体、GB楷体……这样的工艺字体,不适合用作实用书写技能训练当字帖,练这种字体等于人模仿机器人动作,是不正常的,即使写得很漂亮,那也是劳而无功。

我觉得,书法的重要标志是手写体,并且具有很好的实用书写性,能普遍用于日常工作学习抄写文稿的通行规范字体,如:楷书、行楷、行书。书写技法简单,字体姿态自然,书写速度可以调节。如图:

▲图为本人毛笔小楷《心经》

相比之下,印刷体过于工整方正,带有美术字的特质,笔法动作机械,笔画生硬刻板,书写速度快不了……不符合平时应用所需,只能在特殊场合使用。所以,初学者练习书法的时候,首先要了解书法原理,熟悉字体属性特征,明确练字目的,选择适合自己心愿的、实用性很好的字体作范本,千万不要盲目崇拜名家、网红,他们当中99%是印刷体美术字写法,只能自娱自乐,平时根本用不上……

学生应该学什么字体更合适? 身为从事书法教学的老师一定要懂,并且教授学生如何采用科学的正确的取法渠道,不要传播歪理邪说,否则,是误人子弟的骗子!

提醒一下大家,真正的手写体规范字是这样的,笔法动作很简约,追求自然美。突出的特点: 笔画的起止处和转折的地方,只有适度的提按、停驻,没有刻意顿笔、回描,行笔节奏婉转流畅,书写速度快慢可以调节。如图:

▲图为本人教学示范稿

我认为,实用型书写技法、艺术化书写技法,它们是两个运行系统,彼此界限一定要划分清楚,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要互相包办替代,必须分道扬镳,各奔前程。如图:

▲图为本人教学程序

书写技法、训练方法是永恒的主题,书法实验尤为重要,凡事不要凭空想象

以上是我的教学研究心得,仅供参考。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翻阅之前发布的相关练字论述,我的抖音、火山里有小视频可以看看,兴许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谢谢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