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斯拉夫消失了?

舆地铲史官


南斯拉夫对国人有着特殊的含义,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情结,尤其是南斯拉夫电影,整整陪伴了一代人,其中的《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等更是家喻户晓,成为与《地道战》《地雷战》齐名的老电影。

南斯拉夫电影能够在华大行其道有深刻的历史原因,二战结束以后,作为**主义大家庭的一员,南斯拉夫早早与苏联老大哥分道扬镳,虽然后来关系有所缓和,但裂痕很难完全弥补,而上世纪六十年代中苏关系破裂以后,中南关系就变的微妙起来。

作为欧洲传统火药桶,多民族杂居的国家,南斯拉夫曾经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过重要角色,尤其是铁托上台以后,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仅在政治上获得了独一无二的地位,在经济上也颇有建树,成为独立于冷战之外的一个异类,说是“叱咤风云”也不为过。但随着铁托的离去和冷战的结束,南斯拉夫也趋于瓦解,此后波黑内战,北约轰炸科索沃等事件更是将这个国家推上了国际政治的风口浪尖,时至今日,南斯拉夫早已不复存在,甚至连个名字也没有留下,红极一时的国家为何沦落至此?

(1)南斯拉夫民族宗教太多,难以融合

表面上看,南斯拉夫是以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国家,但深究起来,其民族构成远比名称所传达出的含义更加复杂,铁托时代的南斯拉夫有三种宗教信仰,分别为东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官方语言有四种,分别为马其顿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斯洛文尼亚语、阿尔巴尼亚语。庞大的语言体系和复杂的宗教信仰,源于巴尔干地区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但这些因素一旦确定下来,就难以更改,而且极易引发不同信仰种族之间的隔阂,时至今日,南斯拉夫分裂为多个国家,与此关系最大。

(2)冷战结束

冷战时期,铁托依靠强大的个人魅力,牢牢掌控这个国家,纵然有一定民族矛盾和宗教冲突,也都被压制下来,而在铁托较为开明的政策下,南斯拉夫经济发展迅速,上世纪70年代,南斯拉夫年均旅游人数就高达800万,海量的游客,不仅带来了巨额旅游收入,也让南斯拉夫人获得了从未有过的满足感,且由于地理位置的和外交政策的关系,大量南斯拉夫人外出到意大利或者德国等发达国家务工,同样收入颇丰。80年代初,国内有学者访问南斯拉夫,发现人家小轿车已经趋于普及,大吃一惊,压根没想到同为**主义兄弟,日子过的简直是天差地别。铁托去世后,南斯拉夫的发展开始转向,但多年的发展势头,依然保有一定的惯性,一直到冷战结束。此后南斯拉夫地位下降,相关收入大幅减少,各种民族矛盾开始凸显,最终导致国家分裂。

(3)美国打压

作为中东欧地区的堡垒户,俄国人传统的势力范围,美国人对南斯拉夫天生抱有敌意,其实不仅仅是美国,就是欧洲其他国家也不愿意巴尔干半岛存在一个强大统一的国家,冷战结束后,南斯拉夫趋于解体,即便如此,美国也没有放过南斯拉夫,此后的波黑内战,科索沃问题,都有美国和北约国家在幕后推手,其目的就是彻底瓦解巴尔干半岛政权,从结果上看,美国及其他欧洲大国基本达成了目标,南斯拉夫不复存在,现存的国家都是面积较小,人口较少的效果,难以形成统一的力量。

当然,近年来,前南各国家努力发展经济,不仅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在科技、体育等多方面都颇有斩获,例如上届世界杯克罗地亚打入决赛,等等。

站在历史的角度,无论曾经红极一时的南斯拉夫,还是现在四分五裂的各色效果,都是巴尔干半岛发展的一个阶段,将来何去何从,仍旧是世人关注的问题。



日慕乡关


首先要说明的是:南斯拉夫从来就没有“叱咤”过什么“风云”,只是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段上能够左右逢源而已。

南斯拉夫的灭亡是必然的。

南斯拉夫的历史说明了“国家”不可以任意制造的道理,也证明了民族共存的困难性。

历史上并不存在“南斯拉夫”这么个国家,第一次大战之后的1922年,欧洲列强们在处理大战善后时拍脑袋弄出来了这么一个国家。他们把奥匈帝国南部的塞尔维亚人、斯洛文尼亚人以及克罗地亚人居住的区域和当时已经存在了的塞尔维亚王国合并起来弄出来了一个“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Kingdom of Serbs, Croats and Slovenes)”,以塞尔维亚王国的王室为国王,这个塞尔维亚王国原来是基督教敌人的奥斯曼帝国的属国,在1867年得到了完全独立。

大概是这个名称太长了,1929年10月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Kingdom of Yugoslavia)”,因为组成这个王国的民族主要是南部斯拉夫人。二次大战中部被轴心国占领,南共领导了抵抗运动,战后王室被放逐,建立起了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又更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斯拉夫人在欧洲分布相当广,除了南斯拉夫人之外的斯拉夫人被称为“北斯拉夫人”,北斯拉夫人还能进一步分为“西斯拉夫”和“东斯拉夫”的概念。西斯拉夫人是指捷克人、波兰人、卡舒比人、斯洛伐克人和索布人,而东斯拉夫人是指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北斯拉夫基本都分为不同的国家,不同民族在冷战之后也都分了开来,像捷克斯洛伐克就分成了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国家,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也和俄罗斯分开了。这是一个趋势,只不过在南斯拉夫的分离过程中使用了武力,而且相当惨烈。

南斯拉夫位于巴尔干半岛上,这是基督徒对峙奥斯曼帝国的最前线,历史上就战乱不断,被称为“欧洲火药桶”。上世纪初发生的两次巴尔干战争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这个“南斯拉夫”本身就是个馊主意。

南斯拉夫立国不到20年就赶上了二战,被意大利和德国占领。战后因为其领导人铁托的魅力和才能这个唯一的原因才维持了统一。铁托虽然是共产党人,但和苏联人刻意保持距离,因此在1948年就被开除出了苏联主导的共产党情报局,被认为“已完全蜕化为法西斯主义并投入了世界帝国主义阵营”。中苏交恶之后,中共“九评”的第三篇就是《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吗?》,表明了对南斯拉夫的态度。

斯大林去世之后,苏南关系开始缓和,恢复了外交关系,但南斯拉夫坚决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拒绝加入苏联的国际经济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沙条约军事组织,和欧美的关系也不错。这样南斯拉夫成为了北大西洋条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之间的缓冲和平衡,为双方所借重。

铁托在1980年去世,铁托是南斯拉夫能够维持统一的唯一原因,但铁托也无法改变各民族间不和的历史原因、文化原因和宗教原因,没有了铁托,南斯拉夫的统一就没有了维系,再加上冷战结束,原来被华沙条约和北大西洋条约双方所借助的南斯拉夫的平衡作用也消失了。各民族再也无法在一起混,就只能解散了。

(铁托出生的库姆洛维茨村的铁托铜像,现在大约也就是家乡人还在怀念他了)

不过南斯拉夫的足球不错,贝尔格莱德红星队在1991年曾经拿过丰田杯冠军,说南斯拉夫的足球“叱咤风云”倒说得过去,而且解体之后除了继承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之外,还增加了一个鬼见愁的克罗地亚,其实挺不错。


冰冷雨天


南斯拉夫这个共同体概念的国家,本来就没有存在多长时年,现在的前南斯拉夫地区的分裂成多个国家的状况只不过是恢复本来面目。

所谓的“南斯拉夫”对应的是斯拉夫人一支——南斯拉夫人,主要居住在南欧巴尔干半岛地区,主要国家有塞尔维亚、黑山、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



南斯拉夫和东斯拉夫国家俄罗斯、乌克兰、白罗斯以及西斯拉夫国家波兰、捷克同宗同源,但已经分成多个民族,只不过同属于一个语系,因此俄罗斯至今仍然对于巴尔干半岛施加影响力,就是认为这里是居住的是自己人,当然也有其他的政治目的,沙俄时期,沙皇俄国一直想要吞并巴尔干半岛,彻底打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而所谓的南斯拉夫国家历史也就从1929年~2003年,不足80年历史,这70多年历史中跌宕起伏,南斯拉夫经历了南斯拉夫王国、南斯拉夫人民联邦共和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等第一、第二、第三南斯拉夫国,随着国名的变迁也可以看出南斯拉夫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不然这地区也不会称为“世界火药桶”。



一战后,二元制帝国——奥匈帝国战败解体,南斯拉夫地区脱离了奥匈帝国的统治,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共同组成王国,最终在1929年成立南斯拉夫王国。二战中,南斯拉夫王国被轴心国入侵占领,而铁托领导反抗组织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普遍认可的一直队伍,最终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南斯拉夫人民联邦共和国,一统南斯拉夫地区。

二战后,铁托领导建立的南斯拉夫一跃成为地区强国,本来苏联想把其控制住,但铁托硬顶苏联,与之闹翻,虽然铁托政权也是社会主义性质,但却和苏联不同,也不会跟着苏联走,走自己特色的道路,又称之为“铁托主义”。但铁托低估了南斯拉夫内部民族的复杂性,在位期间疯狂打压主体民族塞尔维亚人,从开始的占总人口数42%塞尔维亚人,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下降到36%,主体民族的人口不占优势,必然导致国家向心力下降,国家凝聚力也就慢慢没有了,民族矛盾频起,分裂不可避免。



1989东欧剧变,苏联式体制国家再也撑不住了,慢慢走向崩溃,1991年南斯拉夫的加盟国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宣布独立,虽然遭到主体塞尔维亚和黑山的反对,但没有任何用。1992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也宣布脱离南斯拉夫独立,南斯拉夫算是正式宣告解体。

但主体部分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勉强维持前南斯拉夫的一个壳,1998年爆发了科索沃战争,主要是因为科索沃地区的阿尔巴尼亚族闹独立,南联盟政府出兵镇压,1999年美国和欧盟等北约国家干涉科索沃战争,轰炸南联盟,最终导致科索沃地区处于半独立状态。

2003年南联盟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南斯拉夫”这个名字正式消失,2006年黑山共和国独立,成为联合国第192个成员国,南斯拉夫彻底撕碎,成为一段封存的历史。



总结南斯拉夫消失原因,那就是巴尔干半岛复杂的民族结构,宗教信仰之间的冲突——东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教徒之间的冲突,加上前南斯拉夫领导人错误的民族政策导致大分裂、大冲突以及大灾难,不过也不要指责铁托,人家是克罗地亚人,没有必要维护塞尔维亚人的利益,虽然他是靠着塞尔维亚人崛起的。

以上就是“大正”对于该问题的解析,欢迎评论转发!


大正看世界


前南斯拉夫是一座建立在南欧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国家。它是从当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独立出来的塞尔维亚族建立的塞尔维亚王国为基础建立起来。


二次大战,铁托领导着南斯拉夫的人民,经过艰难的抗争,解放了南斯拉夫全境,并且成立了南斯拉夫联邦主义共和国,后改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简称“南联邦”。



南联邦解体的原因很复杂,其主要原因是由内外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是南联邦内部复杂的民族矛盾


由于南联邦创立的时间比较短,没有统一的文化,国内环境比较复杂。南联邦有着“七条国界、六个共和国、五个民族、四种语言、三种宗教、二种文字、一个国家”的说法。


虽说南联邦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民主自治:联邦政府下放权力给各共和国,共和国再下放权力给各个社会自治体。扩大了民主范围,全民参与社会发展。这是一种理想的社会主义。


过度强调民主性,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他们的发展,但他们的利益很难达到统一。各民族之间为了自己民族的利益,对其他民族实行打击。


包括他们的领导人铁托,也对之前执政党的塞尔维亚实行打压,没有处理好内部关系,因此造成南联邦内部很难团结。


同时,由于权力的过度下放,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功能,制约了联邦政府宏观调控管理整个国家的能力。


南联邦由六个国家组成,每个国家信奉的宗教几乎都不同。铁托推行了积极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大融合政策,渐渐形成了三大派系,而且每个派系之间的实力势均力敌。


但是对于别有用心的政客来说,挑动宗教、种族矛盾,造成分裂对立,是实现个人野心最有效的武器。


由于历史地理方面的原因,各共和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发展较快,其他共和国比较落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让提供联邦财政收入较多的共和国心生不满。


随着国内经济政策的失败,南联邦国内物价高涨、政局动荡、失业率大幅攀升,百姓开始对执政党失去信心。


最重要的是,铁托是凭借个人魅力来维持各方平衡,而不是通过法制。在铁托死后,南联邦中央由于权力过度下放,没有相应的能力手段协调各民族的矛盾。



这些社会矛盾逐渐演变成经济危机。加上外部力量的渗透,导致民族分裂势力日益壮大,最终导致国家瓦解的恶性结果。


二是外部西方势力的渗透与分化


当时冷战爆发时期,美国与苏联分别建立了北约与华约。而铁托领导的南联邦坚定不移地奉行不结盟政策。


南联邦地理位置特殊,地处在欧亚非三大陆的交界地带,其所控制的亚得里亚港口,扼住了苏联向外发展通道。


其次对于美国相当重要的苏伊士运河以及地中海两条贸易航道来说,强大的南联邦,也是极大的威胁。重要的地理位置,引得周边各个势力虎视眈眈。


南联邦是欧洲南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被西方势力所包围,一直以来都是西方势力的眼中钉、肉中刺。


欧盟国家想拉拢它,又怕因为南联邦太大,话语权偏向南联邦。


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如同对待苏联一样,绝不允许南联邦这样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存在,以挑战他们的霸权地位。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方面,都想试图把这个国家瓦解掉。


随着苏联解体,欧美方面加大对南联邦的渗透及分化,致使南斯拉夫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民族分裂势力越来越强大。


这个过程很复杂,发布虚假消息,为分裂份子提供资金和武器支援,制造恐怖事件等等,南联邦政府完全无力应对。


1992年,在各民族的独立浪潮中,南联邦正式解体,瓦解为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马其顿、黑山、塞尔维亚6个共和国。不过,这还只是南斯拉夫的第一次解体。


同年,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大共和国宣布组成新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南联盟只继承了南联邦百分之四十的国土,但国内的少数民族分裂势力依然猖獗。



其境内的阿尔巴尼亚族组织了名为“科索沃解放军”的独立武装,坚持与南联盟中央对立。


1998年,南联盟为了维护国家统一,派出了大量军警、部队去镇压科索沃地区的民族分裂份子,此举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指责为“极端暴力与反人道主义”,反过来成为北约出兵的借口。这是西方列强惯用的技俩,举正义之旗,行不义之事。


南联盟不甘心被北约干涉内政,采取了强硬态度回击。在1999年3月美、英、德等组成的八国联军,直接绕开联合国的授权,发动了著名的“科索沃战争”,长达78天的狂轰乱炸,死伤无数。


战后,科索沃地区在美国的支持下取得实际独立权,而南联盟则因为这场毁灭性的打击土崩瓦解,名存实亡。随着黑山脱离南联盟,科索沃自治省脱离塞尔维亚。至此,南斯拉夫联盟已不复存在。


一个国家的分裂或灭亡自有其必然性。南联邦的消失,国内各民族之间的不团结是最大祸首。无论外界如何渗透分裂,只要内部团结一致对外,就不可能被分裂。


盲目的只考虑个人、个别团体的利益,而不考虑国家利益,是不可能达到团结的。倾覆之下,焉有完卵。国家力量不强大,个人利益同样会受到损失。


两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被解体,作为超级大国的中国,我们不得不加强自身的防范,不能忽视外部势力的破坏力。


吃瓜群众应该擦亮眼睛,不要盲目受到某些分裂份子的诱惑或鼓动。一双筷子一折就断,十双筷子、百双筷子抱成团就拥有巨大的力量。大家团结一心,才能实现中华梦!


有书博物馆


南斯拉夫是一个语系概念而不是民族概念。罗马帝国时期称斯拉夫人、日耳曼人和凯尔特人为欧洲三大蛮族。其中斯拉夫人又可以分为三大支系:演变为今天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的东斯拉夫人;演变为今天的波兰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的西斯拉夫人;剩下的一支就是南斯拉夫人,这是由使用相近语言的不同民族组成的一个语系集团,在这一语系集团之下大体涵盖了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南斯拉夫各族系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历史,事实上在古代是从来不曾存在过一个统一的南斯拉夫人的国家的。

15世纪兴起于小亚细亚半岛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始向欧洲扩张:1389年奥斯曼土耳其在科索沃战役中击溃塞尔维亚人,到15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已完全征服了塞尔维亚。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全盛时期整个南斯拉夫人聚居的巴尔干半岛都处于其统治之下。17世纪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日益走向衰败,与此同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遭到沙皇俄国和奥匈帝国的双向夹击,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等地被奥匈帝国占领。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在奥匈帝国的影响下皈依了天主教,从而和其他南斯拉夫民族呈现出不同的宗教信仰,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情况则相对比较复杂:信仰东正教的塞尔维亚族、信仰天主教的克罗地亚族以及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影响的穆斯林混居于此。这样一来南斯拉夫各族系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增加。

一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奥匈帝国解体,奥匈帝国治下的南斯拉夫族系纷纷独立,这些从奥匈帝国独立出来的南斯拉夫族系同塞尔维亚、黑山一起组建了南斯拉夫王国,然而这并未改变南斯拉夫各族系彼此之间的文化心理认同上的差异性: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主张只维持一个较为松散的联盟体系,而塞尔维亚则主张建立一个高度集权的南斯拉夫国家。1920年9月对集权政策不满的克罗地亚爆发了农民起义。1921年6月28日通过的南斯拉夫宪法确定南斯拉夫是单一制国家,原来各族系聚居的传统地理区域被废除,将全国重新划分为33个省,这就进一步加深了南斯拉夫中央政府和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地的矛盾。1929年南斯拉夫王国解散议会和诸个党派,国王实行大塞尔维亚主义(波斯尼亚人、马其顿人、黑山人在南斯拉夫王国时期都被归为塞尔维亚人,其语言视为塞尔维亚语方言)。1941年被纳粹德国入侵,克罗地亚成立了由纳粹扶植的乌斯塔沙政权,这一政权受到当地天主教会的支持并加入了轴心国。乌斯塔沙政权残酷地镇压塞尔维亚人、犹太人和吉普赛人,根据统计:乌斯塔沙建立超过十个集中营,杀害达九万三千人;但与此同时塞尔维亚人的切特尼克组织也杀害不少克罗地亚人,这都导致南斯拉夫族群问题进一步恶化。

1945年约瑟普·布罗兹·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共产党建立起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实行联邦制: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波黑)、马其顿、黑山6个共和国组成。1963年南斯拉夫通过新宪法并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由塞尔维亚、黑山、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6个共和国以及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伏伊伏丁)两个自治省(属于塞尔维亚共和国)组成。然而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一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等地由于靠近西方发达国家,由此在对外贸易上获利较多,成为了南斯拉夫内部较为富裕的地区,而南斯拉夫中央政府为维持全国的发展均衡就向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征收较重的税赋用于其他地区的建设,久而久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就对自己的穷亲戚们越来越不满。

南斯拉夫内部各民族之间一直存在着较大差异: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由于信奉天主教,而波黑地区生活着大量穆斯林,这些民族都和塞尔维亚的东正教信徒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南共执政时期以统一的红色意识形态维系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但在苏东剧变之后红色意识形态逐渐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挤压,这就导致南斯拉夫维系内部民族团结的纽带被割裂。与此同时随着欧盟和北约的东扩,东欧国家纷纷改换门庭转而投入欧盟和北约的怀抱,而欧盟和北约为了维持自己在东欧的势力范围不愿意看到一个作为区域霸主的南斯拉夫的存在,他们更希望南斯拉夫分裂为一堆小国后分别加入欧盟和北约,于是在美国主导下欧盟和北约开始大力煽动南斯拉夫境内的民族分离运动。

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马其顿率先宣布独立。1992年波黑宣布独立,"南联邦"解体,未独立的塞尔维亚、黑山等两个加盟国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波黑独立后因境内的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和穆斯林的民族教派冲突而爆发了1992年4月~1995年12月的内战,1995年波黑和平协议签署,宣告波黑战争结束。1998年南联盟政府指责塞尔维亚境内的科索沃自治省的阿尔巴尼亚族武装分子多次发动暴力袭击,派遣军队进入科索沃。美国及其盟国指责南联盟在科索沃杀害了大批阿族居民,制造了"人道主义灾难",对南联盟制裁。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打击。南联盟被迫接受和平协议,联合国和北约接管科索沃。2003年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国家联盟,正式取消南斯拉夫这一国家名称。2006年黑山经由公民投票脱离塞尔维亚和黑山国家联盟,至此塞尔维亚和黑山国家联盟解体为塞尔维亚共和国、黑山共和国两个独立的主权国家。2008年科索沃宣布脱离塞尔维亚独立,目前获得全世界108个国家承认,中、俄等国至今未承认科索沃为独立国家,2016年8月5日科索沃首次参加奥运会。迄今为止由前南斯拉夫解体分化而成的一共有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6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以及一个处于事实独立状态但未获国际社会完全承认的政治实体——科索沃。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因为天下无不死之人,也无不亡的国家。

南斯拉夫作为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国家,无论强盛还是衰落,无论正义还是邪恶,都逃不过兴亡盛衰的自然规律,所以它总有灭亡的那一天,就像人的生老病死一样。

但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南斯拉夫实在是太短命了,这个令苏联忌惮、令西方国家侧目的巴尔干之虎,只存在了74年就寿终正寝了。即便算上后南斯拉夫时代,也才85年,实在是英年早逝的光荣代表,令人不胜唏嘘感慨。

要知道正是这只巴尔干之虎的撕裂,我天朝的足球排名下降了至少好几个名次,白斩鸡们比南斯拉夫人更痛心疾首。

那么,南斯拉夫为何会走向灭亡?静夜史认为这和南斯拉夫的历史与现实紧密相关:

1、位置尴尬

和驰骋在东欧平原上的东斯拉夫民族以及活跃在中欧的西斯拉夫民族相比,生活在巴尔干半岛上的南斯拉夫民族命运更为曲折坎坷。

历史上的巴尔干半岛被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等相继占据,半岛西部的南斯拉夫,更是欧洲基督教势力和亚洲伊斯兰教势力剑拔弩张的战场,尤其是15世纪以来奥斯曼帝国崛起后。

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巴尔干半岛自古以来就是民族和宗教冲突异常激烈的地区,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是由此爆发,继而烧遍整个欧洲。

一战彻底摧毁了巴尔干半岛土地上的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因为塞尔维亚所属的协约国取胜,1918年12月,塞尔维亚和黑山合并,并将昔日奥匈帝国治下的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吸收,组成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王国,“南斯拉夫”作为一个国家终于登上历史舞台。

但由于南斯拉夫本来就是由多个民族风俗习惯迥然不同的板块拼合在一起的国家,缺少凝聚力,更没有占据明显优势的民族,这注定了南斯拉夫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凝聚力不强的国家。

塞尔维亚作为南斯拉夫的主体,人数却只有南斯拉夫总人口的40%左右,相比于其他民族没有压倒性优势,这注定了1929年开始实行的大塞尔维亚主义必然失败,南斯拉夫的解体从建国的那一刻开始就埋下了祸根。

2、铁托不再

主体民族不强意味着南斯拉夫的联盟异常脆弱,1941年德国入侵南斯拉夫时,南斯拉夫王国便宣告解体。

但铁托的出现再次使南斯拉夫团结在了一起,二战期间,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共产党迅速壮大,解放了南斯拉夫全境,建立起了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

相比于东欧其他国家,南斯拉夫的解放并未受到苏联的影响和帮助,因此南斯拉夫不受苏联的摆布,在国际社会上有着崇高的威望。铁托作为南斯拉夫国家领导人,是南斯拉夫各板块紧密团结的关键。

但作为克罗地亚人,铁托并未效仿苏联的“大俄罗斯”主义推行“大塞尔维亚”主义,反而对主体民族塞尔维亚人不断打压,使其人口比例降到36%左右,南斯拉夫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但铁托仍然是南斯拉夫统一的关键,某种程度上说,南斯拉夫是铁托一人的南斯拉夫。因此一旦铁托不再,南斯拉夫必然分崩离析。

再加上铁托在世时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比如放开市场、给予各加盟国自治权,虽然使南斯拉夫欣欣向荣,成为共产主义阵营最富裕的国家,却也导致地方势力坐大,贫富差距积重难返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这些问题在铁托去世后迅速爆发,并直接摧毁了南斯拉夫联邦。

3、外因推动

作为巴尔干之虎,南斯拉夫虽然综合国力很强,足球水平很高,但在美苏英法等传统大国面前,南斯拉夫各板块即便统一起来,体量也不是其他大国的对手,这注定了南斯拉夫从始至终都要受到外国,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影响。

南斯拉夫的解体,和西方国家长期以来的颜色革命密不可分。而他们对南斯拉夫的从中作梗早在一战爆发前就开始了。

由于塞尔维亚受到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双重挤压,于是出现了“大塞尔维亚”主义,即团结一切南斯拉夫民族,也就是成为塞尔维亚的附庸。正是这一思想的光辉指引下,塞尔维亚成为一战的爆发点。

虽然一战作为世界大国的饕餮,并未让塞尔维亚获得更多的实在利益,但“大塞尔维亚”主义却引起了战胜国英法等国的注意,为防止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死灰复燃,他们支持塞尔维亚吞并黑山、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等地区组成南斯拉夫王国。虽然南斯拉夫王国内部消化不良,但它的出现符合英法等战胜国的利益。

二战后的南斯拉夫联邦,虽然奉行共产主义路线,但因为和苏联关系僵化,南斯拉夫反而成为西方国家的宠儿,每年前往南斯拉夫旅游的人数超过600万,为南斯拉夫带来大量的外汇收入。

但毕竟有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西方国家更不愿意看到一支巴尔干之虎横卧在西欧国家面前,因此一旦条件成熟,西方国家便开始为肢解南斯拉夫跃跃欲试。

铁托去世后,南斯拉夫各板快民族矛盾迅速凸显,加上西方国家的推波助澜,南斯拉夫陷入民不聊生的炼狱之中。

所以南斯拉夫的解体不是意外,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前南斯拉夫是东南欧最强大的国家,面积大约26万平方公里,人口2300万左右。由六个自治共和国、两个自治省组成。

南斯拉夫曾经持续了20年的经济迅速增长,平均年增速超过6%,上个世纪70年代,南斯拉夫的识字率已经超过90%,施行免费的医疗与教育体系,预期寿命超过72岁,几乎每家每户都拥有电视机,36%以上的家庭都拥有私家车。经济实力强大的南斯拉夫被称作“巴尔干之虎”。


另一方面,虽然是南斯拉夫是红色国家,但是与苏联也好,美国也罢,都保持了一定距离。南斯拉夫拒绝与苏联结盟,也不愿投向美国,成为当时华约与北约之间的一道缓冲地带。
然而从建立之初开始,南斯拉夫就酝酿着巨大的危机——与当年强大的奥匈帝国一样,南斯拉夫的民族构成非常复杂,占据主体优势的塞尔维亚族也只占40%左右,与其他比较强大的克罗地亚人、阿尔巴尼亚人等矛盾重重。

曾经的克罗地亚等,就希望获得平等地位建立联邦制国家,却被塞族拒绝,严重的冲突对立与西方势力的渗透干涉,最终摧毁了这个强大的国家,南斯拉夫一分为六。



澹奕


前南斯拉夫解体的原因很复杂,是内外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部复杂的民族关系,外部西方势力的渗透与分化。巴尔干半岛一直有“欧洲火药桶”之称,这是由其该地独特的地缘政治环境决定的,该处西北面是“公教”的中欧,东北面又是东正教的俄罗斯,东南是伊斯兰世界,历史上是各方势力争夺的要地。除了该地宗教复杂,还有民族众多,各民族之间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虽然有矛盾,但是大多相安无事,不过随着近代民族国家思想的传入,复杂的民族形势也为日后的纷争买下了隐患。



二战尾声,在苏联的帮助下,铁托领导南斯拉夫人民取得最终的胜利。开始领导前南地区,其采取包容的民族政策,打压大塞尔维亚主义,倡导大南斯拉夫民族国家的认同。然而伴随着,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前南地区成为西方势力渗透重要目标,民族自决推动下,联盟内部民族矛盾逐步被激化,前南地区开始动荡,最终陆续开始分裂,分裂成为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马其顿、黑山、塞尔维亚六个主权国家。

图片为前南斯拉夫地区以及几个国家,来自百度图片。


古姿


在欧洲除东欧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外,还有一个就是南斯拉夫。但在这些社会主义里最强大,最独特例行的就是南斯拉夫了 。他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打下来的天下,所以才没有听苏联的指挥棒,好苏联彻底地分道扬镳。走上了自己的独特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南斯拉夫的幸运,所以在冷战期待南斯拉夫的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社会稳定上都是 首屈一指的,而且高于土耳其希腊这些国家,比意大利也差不多,但他却最终走向了分裂和解体,但素有巴尔干之虎的南斯拉夫何以落到这步田地?在二战后铁托走上了历史舞台, 在他的领导下靠自己就解放了南斯拉夫。树立了崇高的地位和威信,各民族也都心悦诚服的接受铁托的领导。基于此这成立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由六个联邦主体组成(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波黑)、马其顿、黑山6个共和国组成,面积合计25.58万平方公里)。

南斯拉夫解体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央联邦政府权力松散和弱小,地方联邦联邦政府权力巨大。南斯拉夫的主体无疑是塞尔维亚,但由于铁托是克罗地亚人,所以刻意打压塞尔维亚。过于强调各个加盟共和国权力的平等。使得联邦主体失去权力,铁托在世的时候还好说,待1980年铁托一死,没有威望够的领导镇得住局面,局势急剧恶化,联邦政府失去权威和和威信。而塞尔维亚的大塞民族主义高涨。民族纠纷和独立倾向高涨,内战就此爆发。但也必须说明的是。欧美在背后起到了非常不好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甚至发展到种族仇杀地步,分裂就是一个时间问题。

南斯拉夫的联邦制过于松散。除了国防,外交,关税之外,地方完全可以作主,所以说南斯拉夫解体是必然的,只是一系列灾难实在不应该发生。在1974联邦政府年规定,各地方边防军不再听命于中央,而是各自区域的各民族政府管辖,其地位和人民军平级。一旦地方民族政府有了军权后果就可想而知,只是当时铁托在世而已。在国际方面,欧美国家需要这个南斯拉夫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异类”当样板,和苏联反调,给予了南斯拉夫准欧盟的待遇,也是就是说可以不承担欧盟的义务却可以享受欧盟的待遇。在美苏势力的夹缝中生存,没有偏向于任何一方。而当时南斯拉夫也很开放,美国电影可以第一时间在南斯拉夫上映。但随着铁托去世,南斯拉夫找不到这样的战略大师在冷战期间左右逢源纵横高手,再加上苏联解体,南斯拉夫的作用下降。也间接导致了南斯拉夫经济的崩。

在就是在南斯拉夫这样的没有一个民族能占绝对多数的多民族国家,如果没一个有力的中央政府控制,解体是必然的、六国加盟共和国信仰不同,彼此对立。南斯拉夫解体完全取决于民族间矛盾,内部地缘结构分裂、人文结构撕裂。铁托死后,国家最高权力由联邦各共和国和自治省的领导组成的联邦主席团,而联邦主席团内部分裂严重,虽然是一党执政,但民族却已经分裂了。两个最大的联邦主体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几乎是为了反对而反对。都想扩大自己 权力,权力向谁要,只能向联邦主席团要。而联邦主席团没有权力只能解体。在1992年克罗地亚(最富的联邦主体,比意大利富裕)既拒绝向联邦政府上税,最有钱不缴税,其他加盟共和国自然也不缴税。在1993年初联邦财政枯竭,也就无需存在了。

铁国立国标准是“民族分封制”大家各分一块地说的算,铁托自己就是“周天子",过于平等,但南斯拉夫又没有主体民族。刻意平等只能分裂。南斯拉夫的肢解和强人政治体制消失后。无法按照这样一个模式走下去,但由又没有一个好的体制而走进了“死胡同”。要知道,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波兰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在变天后至少维持了领土完整。而南斯拉夫无疑是最惨的一个,这就是民族政策的失败。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1948年,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脱离了苏联,结束了不到3年的亲密关系。

在政治上,南斯拉夫有独立自主权力,可是,在国家组织架构设计上,依旧和苏联保持高度一致:都是联邦制国家;实行以党治国,南共一党专政,同时,在权力金字塔顶端,铁托掌握绝对权威,近似独裁。

在民族政策上,南斯拉夫采用苏式的民族共和国联邦制度,以民族和聚居区域为标准,将全国划分为塞尔维亚、斯诺文尼亚、黑山、波黑、克罗地亚、马其顿等六个加盟共和国,还有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两个自治省。这些加盟国和自治省在自身区域范围内,享有高度自主权。

虽然,在经济、社会等领域,南斯拉夫与苏联模式渐行渐远,唯独在政治体制上,南共仍延续了对苏式体制的传承。

这又是为什么?

首先,由南共的红色出身决定。

南共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红色世界老大哥苏联的影响并继承。而且,南斯拉夫依旧沿用苏联经典政治体制几乎是其唯一出路。

这要从南斯拉夫所在的巴尔干半岛说起。巴尔干半岛全境多山,自身地缘实力有限,难以孕育强势本土势力,再加上支离破碎的地缘结构,缺乏强势核心。在政治上,难以整合在一起;在人文结构上,因地处东欧(东正教)、西亚(伊斯兰)、欧洲(中南欧天主教)三大地缘文明势力的交汇,外来文明的影响非常大,导致了复杂的民族、文化构成。

而南斯拉夫作为巴尔干半岛的主体大国,很自然,其国家结构与巴尔干半岛的地缘人文环境高度吻合,体现在:

政治上,因国家内部地缘结构支离破碎,缺乏强势核心势力,导致了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都不足。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等,不仅指一个政治上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民族和地缘板块。

人文上,受内部的地缘撕裂与外部各大文明势力的影响,南斯拉夫在民族和宗教构成上非常复杂。境内有五大主体民族: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有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斯诺文尼亚语、黑山语;有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因民族、语言、宗教的差异,南斯拉夫人被分割成多个实力都差不多的不同族群。

支离破碎的地缘结构,复杂的人文结构,且领土有有限,长久积累的矛盾和利益冲突也十分尖锐。最终会导致十分艰难维持国家统一的局面。

那么,怎样才能维系国家统一呢?

南斯拉夫各派利益冲突过大,分权民主并适合这里。比如,克罗地亚共和国境内的克族人,认为塞尔维亚族抢了他们的地盘,要他们退出克罗地亚;相对富裕斯诺文尼亚,认为中央政府不应该用他们的钱,去补贴波黑的那帮穷鬼。波黑的穆族和塞族,围绕着东正教和伊斯兰教的信仰,更是有着千年的积怨。这些矛盾,用民主的方式显得太无力。若强行搞民主,把权力下放到地方,最后各方都找不到一个平衡的方式,只能一哄而散,最严重的结果便可能是爆发内战。

既然,分权民主无效,那就只能搞中央集权了。

在中央集权上,南斯拉夫也必须高度借鉴苏式模式。

二战前,当时南斯拉夫王国便以宣扬泛斯拉夫主义来作为维持民族同一的纽带,弥补族群的分歧,进而形成国家向心力。

于是,南斯拉夫只能以红色意识形态和基于领袖“铁托”的高度个人崇拜,来构建国民的共同情感纽带和国家认同。

二战后,红色意识形态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力大涨。红色意识形态突破了地缘、民族、语言等横向结构限制。主张的无神论的红色意识形态,去取代宗教体系的说服力也越来越强。

培养对红色意识形态认同,可破解南斯拉夫地缘、人文困局。正因如此,在脱离苏联后,南斯拉夫依然坚定的尊奉红色意识形态,以此来维系南斯拉夫国家认同。

不过,红色信仰的纽带作用,仅仅只体现在精神领域,鉴于南斯拉夫国情的极端复杂性,在世俗层面上,还需要有实实在在的依托。

这就是铁托的绝对独裁与个人崇拜。作为中央集权的最高形式,独裁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统治集团的分歧内耗。鉴于领袖作为国家的最高代表,通过塑造领袖的英雄形象,来吸引国民的崇拜和认同,再将这种对现实中客观存在人物的认同,传导到对虚拟的国家的认同上,进而达到增加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目的。

红色意识形态的积极作用,与南共以及铁托主观利益考量相结合,共同决定了与苏联分道扬镳后的南斯拉夫,依然整体上继承苏式政治模式。

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手段,以及在经济和外交领域的有力措施,使南斯拉夫在建国后头三十年内,国家的完整和统一得到有力维护和保障。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维系南斯拉夫国家统一的两条纽带,都出现了松动,且愈演愈烈,最终彻底断裂,不仅导致了南共政权的覆没,甚至还引发了南斯拉夫的解体,与内战的爆发。

这又是为什么?

这得从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纽带本身的结构性缺陷说起。

首先,来看看个人崇拜。

铁托为何有如此高的个人威望?一是因铁托在二战中带领南斯拉夫各族人民,驱逐了纳粹德国;二是因他在南共体系内,获得了绝对的权力。

不过,南斯拉夫不是君主世袭制国家。1980年,铁托去世,其作为民族英雄所获得的威望也随之而去。加上铁托并未指定接班人,更没有给接班人培育个人势力和威望,导致南共核心层一下出现了群雄并起的局面。在各派互相制衡之下,最后形成了一个主席团集体领导,各派轮番执政的局面。不仅大幅削弱了南共中枢的实力,也使领袖个人崇拜的纽带不复存在。

其次,20世纪后期,国际共运陷入阶段性低潮,苏联颓势尽显。红色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也在不断萎缩,在民众中的认同度也逐渐下降。在意识形态体系与苏联一脉相承的南斯拉夫也受到了波及。

东欧剧变后,在欧洲红色意识形态的认可度也跌到谷底,严重冲击了南共政权的合法性,维系南斯拉夫国民共同认同的另一条精神纽带也出现裂痕。

随着个人崇拜与红色意识形态,这维系南斯拉夫国家统一的两大支柱的崩塌后,南共政权土崩瓦解,原先被压制的内部地缘、人文矛盾又重新爆发,到最后,南斯拉夫直接到分裂解体的地步。

之后,前南地区爆发了为期10年的大规模内战(从1991年苏联解体到2000年南联盟总统——米诺舍维奇下台),这个曾经的巴尔干之虎彻底没落。

当然,美国在分裂南斯拉夫中也有重大戏份,特别是1999年科索沃战争(那次战争对于国人来说也是一个痛,因美国轰炸了中国大使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直接出兵,给南斯拉夫致命一击。2006年6月塞尔维亚和黑山解体各自独立,宣告南斯拉夫这个国家也彻底没落,此后便从地图上消失了。

在前文也提到过,在冷战时,南斯拉夫一直是高度独立,不要东方,也不要西方。甚至南斯拉夫也主动放弃红色意识形态,积极向西式国家转型,而美国还是没有放过它,非要将其彻底击得粉碎才作罢。这又是为什么呢?

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

云石君下一节继续解读。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157章——南斯拉夫之第二节。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收看全部云石君地缘政治系列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