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22個兒子,為何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鬥得最凶?

吳建義


歷朝開國君主似乎都比較能生,估計是因為剛剛立國,要開支散葉,都暗暗加了一把勁,結果個個子嗣眾多。

唐高祖李淵也不例外,他的一生,總共生了41個子女,其中兒子22個,女兒19個。而且,李淵生育子女,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存在一個生產高峰期,我們隨後揭曉答案和原因。

那為什麼22個兒子中,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為了皇位,機關算盡,爭奪的你死我活呢?其實原因很簡單,626年發生玄武門之變時,他們其他還在世的弟弟中,最大的六弟,也才年僅8歲。這……人都還沒長大,更不要說戰功和支持者了,讓他們去跟已經成年,屢立戰功,並各有支持者的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相比,差距太大,沒法爭呀。

原本他們還有兩個年齡比較大的兄弟,分別是老三李玄霸和老五李智雲,但是二人去世的比較早。

老三李玄霸又名李元霸,在很多歷史評書中都是重要人物,屬於力大無窮,恨天無把,恨地無環的主,而且在唐朝建立前,就因為跟天鬥氣,拿錘砸蒼天,自己把自己給砸死了。而歷史上的李元霸,599年出生,死的同樣窩囊,因為從馬上意外跌落而亡,年僅16歲。

老五李智雲,同樣死的比較早。李智雲出生於604年,617年,李淵晉陽起兵時,其跟隨李建成居住在河東。李建成逃回了太原與李元吉會和,而李智雲卻被隋朝官吏捕獲,當年被解往長安,被隋將陰世師所殺,年僅14歲。

爭位的三兄弟,李建成出生於589年,李世民出生於598年,李元吉出生於603年,626年玄武門之變時,三兄弟中最小的李元吉已經24歲了,李世民29歲,而李建成已經38歲了。

三兄弟年齡最長,而且都是從晉陽起兵之時,就跟隨李淵四處征戰,特別是李世民,戰功最卓著。再加上晉陽起兵,是李世民聯合劉文靜、裴寂一起鼓動的李淵。而李淵也曾答應過,事成之後,立李世民為太子。結果,李淵失言,建立唐朝之後立了世子李建成為太子。李淵也很狡猾,故意讓手握重兵的兒子們相爭,他就可以安享皇位了。只可惜,李淵低估了李世民,引發了玄武門之變,最終釀成了失去兩個兒子、十個孫子的慘劇,而李淵自己也成了太上皇。

這就是李淵22個兒子中,只有李世民三兄弟為了皇位,爭鬥最兇的原因。

我們前面說了,李淵有一個生育子女的爆發期,那就是晉陽起兵後的兩年。李淵的第七子李元昌到第十一子李元嘉,五個兒子均出生於619年一年。由出生日期推算,應該都是在618年和619年初播的種,這時候發生了什麼事呢?

真相竟然是,隋煬帝在618年四月被殺,而李淵隨即逼迫隋恭帝禪位,自己當了皇帝。在當時,女子再嫁,或者被重新收入宮中,並不是世俗不允許的事情。可以想像,此時的李淵是有多麼的開心,不但可以盡情將隋煬帝從全國挑選來的女子全部收歸己有,還可以向全國徵集宮人了。當時已經53歲的李淵,充分發揮了老驥伏櫪的精神,竟然奇蹟般的在短短一年時間內,種出了5個兒子。如果再加上女兒,只會更多。

每次想到這個時候非常開心興奮的李淵,都有一種莫名的喜感,這李淵在登上皇位之後,那是得有多開心呀。


奕天讀歷史


李淵只有一個皇后,叫竇皇后,她的父親叫竇毅,母親是北魏的襄陽長公主,舅舅就是周武帝宇文邕,竇皇后為李淵生了四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隋唐演義裡面的李元霸的原型就是這個李玄霸。)、四子李元吉。

也就是說,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是李淵的嫡子,儲君之位必然是從這三個人產生。而且,竇皇后為李淵生的這四個兒子又剛好是李淵最年長的四個兒子,

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是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建成生於公元589年,李世民生於公元598年,李玄霸生於公元599年,李元吉生於公元603年,李玄霸在公元614年就死了,終年只有十六歲。

那我們再來看李淵的第五子李智雲,在公元617年,被隋將陰世師所殺。李淵的第六子李元景生於公元618年,剛好是唐朝建立的那一年,而在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的時候,也才九歲。

也就是說,玄武門之變的時候,除了已經去世的三子李玄霸、五子李智雲,除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這三個兄弟之外,其他的最年長的,也只有九歲,那麼其他幾個兒子想參與爭鬥,也根本就不現實。

那我們來看看李建成他們三兄弟此時的地位如何。

李建成,顯然是嫡長子,被立為太子。

李世民,被封為秦王,食邑三萬戶,天策大將軍,司徒,尚書令,天策府自置官署,文學館。

李元吉,是齊王,司徒,侍中,幷州大都督。

李世民因為軍功極高,手下的謀臣與猛將也很多,所以李建成才要與李元吉聯合,對付李世民,不過最終也不是李世民的對手。


歷史簡單說


李淵22個兒子,為何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鬥得最兇?這還不簡單,其他人不夠格!

爹是一個爹,區別就看媽!

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的媽媽是竇皇后,其他人的媽媽都是嬪妃之類的。當然竇皇后還有一個兒子叫李玄霸,可惜16歲就死了。如果李玄霸不是死的早,估計後來鬥得最兇的就應該是四兄弟了。

在隋唐時期,還是門閥政治,其中最重要的一支就是"關隴貴族集團",西魏、北周、隋、唐四朝的皇帝都出自這個集團,而李淵就是"關隴貴族集團"的隴西李氏。

話說李淵年輕的時候還不是皇帝,但是作為"關隴貴族集團"的隴西李氏,你以為一個娶妻就一個漂亮就夠了嗎?那得聯姻!長得漂亮能當個妾就是很大的成就了。

李淵的妻子,也就是後來的竇皇后是何須人呢?那是北周武帝姐姐襄陽長公主的女兒!

就孃家這樣的背景,哪個妃子敢挑戰敢欺負?而作為皇子們說,哪個皇子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舅舅們那樣的勢力支持?

既然號稱“貴族集團”,那可不是一兩個高官就算的,當時多少文官武將或者讀書人都是有師承有姻親的,沒有背後的支持,是不可能出來爭鬥的,一爭小命都沒了。

當然,個人的能力咱也不能否認,但是媽媽的力量可能才是決定皇子們力量平衡的關鍵一環。


南柯



這個問題有意思,宋安之來回答!

李淵這麼多兒子,為什麼會出現只有三個兒子鬥得最兇這種情況呢?

關鍵原因是唐高祖李淵造小孩有一個巨大的分水嶺,這個分水嶺就是公元618年唐朝的開國。在唐朝開國之前,李淵有5個兒子,而唐朝開國以後,李淵身為皇帝,是要什麼有什麼,於是治國之餘就努力造小孩,所以又有了17個兒子。

我們看看玄武門之變發生的時間,發生於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也就是說當時不算開國之前所生的5個兒子,其餘17個兒子,有的還沒有生下,而最大的第六子李元景當時也不過9歲。

因此年齡上的巨大差距,直接就將奪嫡三人組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跟以老六李元景為首的17個弟弟劃分開了。

因為這些個弟弟太小了,別說發生玄武門之變時還沒有出生的弟弟,就是已經出生的最大也就是9歲,是什麼也幹不了,別說參與奪嫡了,就是站隊都不會。

那麼年齡上的巨大差距已經排除了17個小弟弟,還有兩個兄弟與奪嫡三人組同樣出生在唐朝開國之前,為什麼沒有參與奪嫡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兩個都早逝了。

這兩個人分別是李淵第三子衛王李玄霸和第五子楚王李智雲。

老四李玄霸早逝於隋大業十年,都沒有活到唐朝開國。

老五李智雲的死則有些耐人尋味,史書記載:“及義師將起,隱太子建成潛歸太原,以智雲年小,委之而去。因為吏所捕,送於長安,為陰世師所害,年十四”。

意思是在李淵起兵之際,李建成和李智雲在一起,結果李建成認為李智雲年幼,乾脆沒有管他,就自己悄悄地回到太原,不久李智雲被捕,後被處死。

李建成為什麼要這樣做,有可能李智雲只是他的異母弟,有可能是故意借刀殺人,想要提前解決掉潛在的競爭對手。不管怎麼說李建成是真的坑弟了,而天道輪迴,報應不爽,唐朝開國以後,坑弟的李建成最終在玄武門之變中死於二弟李世民之手,說起來還是有些諷刺的。

所以總結來說,李淵22個兒子,為什麼只有3個兒子參與了奪嫡呢,主要是跟奪嫡三人組年齡相近的兩個兄弟,在開國之前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早逝了。 而其他17個兄弟,在玄武門之變之時,最大的不過9歲,因此自然沒有參與奪嫡了。


宋安之


李淵是唐朝的第一位皇帝,結束了隋煬帝的暴政統治,完成了全國的統一大業。據說李淵有很多個兒子和女兒。根據《舊唐書》的記載中,李淵是有二十二個個兒子。


第一個兒子是隱太子李建成,史實上說,李建成是一個有才華的能幹之人,並不是影視上所表現出來的卑鄙小人,在“玄武門之變”時被李世民殺害了。第二個兒子是李世民,也就是唐太宗。第三個兒子叫李玄霸,是衛懷王,在公元614年的時候去世,他死的時候只有16歲,還沒有兒子。第四個兒子為李元吉,被封為齊王,在政治上他是支持太子李建成,所以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也被殺死了。這四個皇子他們的母親都是竇皇后,他們在歷史也比較有名,其他的兒子就不過多的贅述了。

總的來說,在李淵的二十二個兒子中,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這三個兒子鬥爭得最厲害,原因是他的其他的兒子年齡都比較的小,沒有什麼威脅力,不具備應有的實力可以參與鬥爭,而且他們的生母身份也不是很高,所以競爭能力比較弱。

而李建成是權威性的太子,自然不允許有人動搖他的地位,一旦有人威脅到他的地位,他毫無疑問是要捍衛自己地位的,所以與李世民發生衝突。


李世民是一個有野心有實力的人,他靠軍功建立起來的地位,也有不少追隨者,自然不願意屈居人下,而且他與李建成年歲相近,生母又是同一個人,都是竇太后,他的存在來說對李建成是不小的威脅。其實即使就算他沒有野心,也會被太子李建成懷疑成競爭對象,所以無論如何兩人的鬥爭都不可避免。

這裡說下李淵的三兒子,三兒子李玄霸早在反隋時期戰死了,所以,也沒有辦法爭權奪利。李元吉與太子李建成交好,於是選擇支持太子李建成,他自然會選擇幫助李建成剷除政敵,因此也會與李世民有衝突,這就是他們鬥得兇的原因。

這三兄弟鬥爭的最兇的時期是在“玄武門之變”前後。還是那句話,這段時期內,李淵的兒子還有很多沒有出生,而且還死了兩個兒子,就剩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個兒子是成年的,而六兒子還小,還不到十歲自然沒有什麼能力可以去競爭。


其實以其說是三兄弟的競爭,倒不如說是李建成與李世民的競爭,李元吉只是追隨太子李建成的步伐與李世民鬥爭,但鬥爭的最後結果是以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勝利告終,李世民被封為了太子,在這不久之後,李淵退位給了李世民,李世民會登基。

李淵其他兒子成熟些後,李世民早已登基,成了天子,鬥自然是在找死,而且李世民也依舊對其他這些皇子有所限制,他的其他兄弟也大多沒有什麼實權,而且還遠離京城,自此李淵的其他兒子就更沒有什麼權力可以威脅到李世民的地位了。


夏目歷史君


李淵的兒子確實很多,二十多個,但是在歷史上能叫的出名字的也就那麼幾個,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這幾個算是最多的了,至於其他的一些人,比如說李淵的五子李智雲大家有誰聽過呢?在晉陽起兵之後不久就被隋兵殺了。六子李元景,還是很多人沒聽過,到高宗的時候因為房遺愛謀反被賜死。還有李元昌,李元亨等等。作為一個皇帝,李淵的兒子已經算是夠多的了。

但是可以說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個人是知道的最多的,關於李玄霸在隋唐英雄傳裡是李淵的四子,力大無窮,李玄霸死的很早,隋大業十年就死了,這個時候李淵還沒有造反呢。除了這三個人可以說其他的人別說和這幾個人鬥了,站邊的機會都沒有。怎麼去和他們鬥呢?

其實說是這三兄弟鬥,其實不如說是李世民和李建成兩兄弟鬥,李元吉可以說從頭到尾都是跟著李建成的。死也是一起死的。當時來說也只有李建成和李世民才有實力去鬥,李建成是太子,李淵的長子,實力自然不用多說了,即使什麼都不幹後面也會有大把的人支持他。李世民呢?靠著軍功起來,可以說如果大唐沒有李世民想在隋末這個大混亂的時代一統天下根本是不可能的。可以說真正一手締造大唐王朝的就是李世民,當時大唐的兵馬基本上也都在李世民的手裡,自然有實力和李建成鬥了。

那麼其他的十幾個兒子呢?只能靠邊看著了。李玄霸在隋大業十年就死了,再看看李淵的五子李智雲,李淵剛剛造反就被殺了,根本沒有機會鬥了。六子李元景公元618年才出生,我們都知道李淵晉陽起兵就在617年,我們一般說的大唐建立就在618年,玄武門之變在626年,這個時候李元景也還不到十歲,怎麼去和他的那些大哥們去鬥。之後的就更不用說了,都是一些小屁孩,而且很多都是在李淵禪位之後才有的,所以說這些人從年齡上來說就沒法和李建成,李世民來鬥了。

李淵的兒子可以說是出現了斷代的情況,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前幾個兒子要比後面的明顯大的太多了。不知道李淵這幾年時間幹嘛去了。特別是前五個,而當李淵當上皇帝之後,長大成人的就只剩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個了,其他的要麼就是小屁孩,要麼還沒有出生。所以歷史也只能選擇他們三個了。最後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李建成,李元吉都被殺,那麼這個時候可以說李淵就只能選擇李世民了,而李世民也沒有給李淵選擇的機會,玄武門之變三天之後李世民就被封為太子,不到三個月李淵就退位了。李世民正式接管大唐,開創了貞觀之治。


中國歷史研究所


李淵在稱帝之前只有5個兒子,這5個兒子分別是: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李智雲,其中李玄霸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去世,李智雲在李淵起兵的時候被殷世師殺害。因此在李淵起兵的時候,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個成年的孩子。

從李淵起兵到李淵退位,只有短短九年的時間,李淵的其他兒子根本沒有成年。雖然李淵起兵的時候只有三個兒子,但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個人都十分的優秀。不得不說,李淵的遺傳基因的確十分強大,三個兒子都非常有能力,沒有一個酒囊飯袋。

李淵在起兵之後,就做起了甩手掌櫃,既不用親自帶兵打仗,也不需要專門去拉攏大臣。唐朝的大部分江山都是李世民三兄弟打下來的,唐朝的大部分大臣也都團結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身邊。

李淵在兒子們的幫助下,順利做了大唐的開國皇帝。但是李淵的皇帝做的很扎心,李淵的二兒子李世民功勞最大,手下有一幫文臣武將,對太子的位置虎視眈眈。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也都不是等閒之輩,兩個人同樣戰功赫赫,手下也都有一幫能臣猛將。

三個人都招募了自己的私人軍隊,在京城裡面明爭暗鬥。由於李淵的江山是三個兒子共同打下來了,手心手背都是肉,李淵既不想處理功勞最大的李世民,也不想打擊同樣有功勞的李建成。

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逼迫李淵退位。玄武門之變中李建成和李元吉慘死,李淵成年的兒子只剩下李世民一個人。假如李淵不立李世民做太子,李淵等其他兒子長大,最少需要8年以上的時間。

其實在玄武門之變時期,即使李淵有其他成年的兒子,這些人也沒有競爭皇位的能力。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不僅年齡大,他們的功勞還非常多,在朝廷裡面樹大根深。而且他們三人都是嫡子,李淵一直沒有皇后,嫡子只有李世民兄弟三人。

這樣看來,李淵的其他兒子之所以沒有參與皇位競爭,主要還是因為這些人的年齡比較小,不具備爭奪皇位的條件。而且李世民兄弟三人出身高貴,在朝廷裡面經營多年,其他人想要參與皇位競爭,也並不容易。


史海泛舟擺渡人


大家都知道玄武門事變,他是唐太宗李世民,對,太子李建成席王李元吉發動了一次突然襲擊,最終一舉完成斬首事件,殺掉了兩人,最終得以登上皇位,開創了貞觀之治。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大唐初年的時候,爭奪皇位的始終是這麼三個人,難道唐高祖李淵其他兒子就對皇位不感興趣,不來進行爭奪嗎。事實上這是有很多原因的,因為唐高祖李淵之前的兒子並不多,一共也就5個兒子,分別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玄霸和李智雲。前面4個都是正室竇氏所生,最後一個是由妾室所生,也就是庶子。



其中四子李元霸是隋唐演義裡面的元霸的原形,但是他在614年的時候就意外的死去了,所以沒有趕上日後的反隋戰爭,自然也沒有可能去進行環衛的爭奪了。至於李元霸力大無窮,天下無敵手更是子虛烏有的事情。李智雲在李淵起兵的時候就被隋朝軍隊給抓住殺掉了,所以也不可能參加日後的皇位爭奪了。



李淵在成功的佔領長安並奪取皇位建立唐朝之後,確實生了不少兒子。因為之前作為一個普通的公卿,有5個兒子不算少,但是作為皇帝的話,5個兒子就就顯得有點單薄了。所以當上皇帝之後,李淵就開始猛生兒子。李淵一共有22個兒子,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也不算少了,但是這些兒子在玄武門事變發生的時候年紀都非常的小,最大的李元景也不到10歲,根本就沒有可能去參加皇位的爭奪。



所以在玄武門事變的時候,李淵的其他兒子都還非常的小,根本沒有可能進行皇位的爭奪。所以只能是由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三個人去為皇位爭的離死我活了。


天龍論史


一句話就能說的清楚,那就是其他的兒子根本沒資格去鬥。

李淵是皇帝,有資格繼承皇位的是皇后的兒子,竇皇后有四子,一子早死,還有三子,即李建成三兄弟,也就是說,皇位繼承人只能是三個人中的一個或者他們的後代。

所以,其他兒子鬥啥?太子之位排到猴年馬月也排不到他們,要這三兄弟和他們的後代都死光了才能輪到他們,誰閒著沒事幹,去鬥這鏡花水月之事?

這是為什麼李淵的其他兒子們不鬥的原因。

要是問為什麼李建成三兄弟鬥,這倒是可以再說一說。

本來,李建成作為皇后嫡長子,被立為太子是理所當然之事,但是次子李世民勞苦功高,能力極強,李淵曾經許諾事成之後讓李世民做太子,可是後來還是立了李建成,這就導致了兄弟倆的奪位之爭。

李建成的優勢:①法理上皇后嫡長子,名正言順②有一批大臣擁護。

李世民的優勢:①為大唐建立立下汗馬功勞,綜合能力極強②手下牛人一大批,忠心耿耿③有抗衡太子的人馬和班底。

李建成為什麼要和李世民鬥?

①李世民能力太強,威望高,手下能人多,嚴重威脅他的太子之位。

②由於過往兄弟的恩怨,李建成認為自己繼位後,李世民不會屈服為臣。

李世民為什麼要和李建成鬥?

①主要是保命。只要李建成上臺,李世民不死也得殘廢,這幾乎是板上釘釘的。

②自己為大唐立下汗馬功勞,李淵曾經許諾太子之位,屢屢反悔,自己手下一大批追隨者,要給自己,給他們一個交代。

至於李元吉,他跟著李建成,無非是想撈些好處,史書記載說李建成許諾將來讓他做皇太弟,如果他因為這個原因幫助李建成,那隻能說他沒腦子。不排除他謀劃更大的事情,不過在李世民倒之前,他肯定是李建成的左膀右臂。

李世民已經上了太子的擂臺,李建成作為擂主,李世民不把他打下去,他就不能活著下擂臺;李建成作為守擂者,不把李世民打趴下,他就會被李世民踢下去,失去擂主(太子)之位,兩個人是你死我活的鬥爭,所以要鬥到底。


師明禮


李淵22個兒子,為何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鬥得最兇?(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唐高祖李淵出身高貴,在7歲時就承襲了父親的爵位成為唐國公,他的姨夫還是當時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但是李淵是一位不滿足現狀的有為青年,於是又努力了一把,登上了權力的最高峰。在公元前618年,開創了大唐。

李淵除了業務能力很強之外,生育能力也不差。據記載李淵一個有22個皇子,19個公主。兒子多了,是非自然也多。就算有這麼多兒子,但是皇位卻只有一個,那為何就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這三兄弟斗的最兇呢?

1、22位皇子的出身。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22位皇子的身世。李淵一共22子,分別為:

李建成——生母竇皇后;

李世民——生母竇皇后;

李玄霸——生母竇皇后;

李元吉——生母竇皇后;

李智雲——生母萬貴妃;

李元景——生母莫嬪;

李元昌——生母孫嬪;

李元亨——生母尹德妃;

李元方——生母張婕妤;

李元禮——生母郭婕妤;

李元嘉——生母宇文昭儀;

李元則——生母王才人;

李元懿——生母張寶林;

李元軌——生母張美人;

李鳳——生母楊美人;

李元慶——生母劉婕妤;

李元裕——生母崔嬪;

李元名——生母小楊嬪;

李靈夔——生母宇文昭儀;

李元祥——生母楊嬪;

李元曉——生母魯才人;

李元嬰——生母柳寶林;

在這22位皇子中,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玄霸為皇后所生,是古代所謂的嫡子,是最有資格成為皇位繼承人的人,地位高於其他皇子。

其中李玄霸就是後來被民間演繹成隋唐好漢的李元霸,但其實李玄霸從小就體弱多病,在李淵還沒有起兵時就病逝了。李玄霸一去世,嫡子就剩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個了。

早在商周時期,就有了嫡長子繼承製,就是所謂的“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所以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這三位嫡子是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人選,其他皇子不具有這種資格。

2、22位皇子的年齡

長子李建成——生於589年;

次子李世民——生於598年;

三子李玄霸——生於599年;

四子李元吉——生於603年;

五子李智雲——生於603年;

這五位皇子年齡相差不大,生於李淵起兵的那段時間,其中李玄霸、李智雲後來離世,就只剩下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

但是李淵有22位皇子,剩餘的17位皇子都出生於李淵稱帝之後,這17位皇子相對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來說年紀較小。

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搶奪皇位時,排行第六的李元景也才9歲,就更別說其他皇子了。

還有李淵的第20子、21子、22子,是在退位之後生下的,那時候李世民早就已經穩坐皇位了,自然也就沒他們什麼事了。

其他的十幾位皇子,應該也會想爭一下皇位吧,奈何他們當時年紀尚小,還在玩泥巴的年齡,拿什麼和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爭呢?

3、22位皇子的地位

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這三個人,是跟隨父親李淵一起打天下的。在唐朝建國初期,就參與了軍政大事,還帶兵打仗。

其他十幾位皇子年紀小,自然沒有參與。所以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手裡有兵,是有實權的,自然有資格爭上一爭。

李建成是嫡長子,當上太子自然是名正言順的。可是李世民隨李淵打天下,立下汗馬功勞,是兄弟裡面戰功最多的一位。

又因為李世民常年帶兵打仗,在軍中很有威望。毛爺爺曾經說過“槍桿子裡出政權”,李世民手中握有軍隊,雖然在名分上不如李建成,但也是嫡子。

所以皇位之爭主要是集中在李建成和李世民兩人,李元吉實力不如兩位哥哥,所以只能投靠李建成來對付李世民,防止李世民一家獨大。

總而言之,這就是李淵兒子那麼多,但皇位之爭主要集中在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之間的原因。其他十幾位皇子不是不想爭,而是實力不允許呀!無論是從名分、年齡還是地位來說,他們都爭不過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