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将军兆惠


定边将军兆惠

定边将军兆惠

鹏 鸣

说起定边将军兆惠,不能不首先提起著名的“黑水河之战”,“黑水河之战”是兆惠一生的作战生涯中,独具光彩的一页。

“黑水河之战”是如何引起的呢?这就得说说大和卓、小和卓叛乱的事情。

乾隆二十年(1755年)四月,清军奔袭伊犁,粉碎了准噶尔汗达瓦齐的叛乱,打了大胜仗,把被准噶尔汗囚禁在伊犁的回部大和卓、小和卓解救出来。大小和卓当时表示要归附清廷。乾隆听说大小和卓归顺,很是高兴,就派兵护送大和卓回到叶尔羌,去统领他的旧部;让小和卓留在伊犁,掌管回部事务。可是,这两个人贼心不死,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四月,小和卓竟然自立为巴图尔汗,召集兵马,准备与清军作战。

库车、拜城、阿克苏的头领不肯跟着叛乱,就奔至伊犁报告并请求清军支援。当时,驻伊犁的定边右副将军兆惠正与阿睦尔撒纳作战,他派副都统阿敏道率兵前去弹压。可是,小和卓打败了清军,还杀了阿敏道。

乾隆十分生气,决心发兵征讨大小和卓。为此,他宣谕做了许多准备工作。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阿睦尔撒纳叛乱被基本平息,清廷遂转军征讨大小和卓。正月二十六日,乾隆帝宣谕回部各城,宣示了专剿首逆、招抚多数的方针。同时,委任指挥平定回部作战的将帅,以雅尔哈善为靖逆将军。五月,雅尔哈善率满、汉清军万余人抵达库车。雅尔哈善未以优势兵力迅速攻下城池,而是采取围困的战术,虽打退过守敌几次进攻,但失去了破城的良机。

六月,小和卓率领8000骑兵,前来救援库车。领队大臣副都统爱隆阿拦截,于和托鼐歼其前队3000人。十六日,两军又在库车城外鄂根河畔交战,清军歼敌1600余人,把叛军的大旗也夺了过来。然而,小和卓还是率领数千名精兵进入库车。攻城不易,清军就用围困之术,小和卓只好在二十四日夜撤出库车,逃往阿克苏。阿克苏、乌什都关闭城门,不让大小和卓进来。大和卓只好奔喀什噶尔,小和卓逃至叶尔羌。

八月,库车守敌向清军投降,但是,活捉叛首的最好战机已被雅尔哈善丧失,致 使战争升级。这时,清军已在西北连续作战3年多了,人困马乏,粮草奇缺。可是,乾隆想赶快取胜,结束征战。八月初,乾隆下旨令定边将军兆惠率800京城健锐营营兵由伊犁前往库车,指挥平回作战。兆惠率部进入回疆,得知库车已经拿下,便留副将富德驻阿克苏,为第二梯队,自率马步兵4000余往小和卓盘踞的叶尔羌。

十月初三日,“黑水河之战”开始了。兆惠所率部队抵达辉齐阿里克,距叶尔羌城40里,隔叶尔羌河扎营。黑水营,维吾尔语就是叶尔羌河。清军大营安扎于黑水河畔,故名“黑水营”。扎营后,兆惠立即派出左、右两翼兵,抢占了城东土台,控制进出要道。

叶尔羌城周长10余里,有城门12座,易守难攻。却说那小和卓倒也非等闲之辈,他让士兵在清军必经的城东5里处挖沟筑台,以为屏障;他还实行坚壁清野的战术,强迫周围的老百姓全部进入叶尔羌城里,断绝对清军粮草的供应。初六日,从东、西、北三座城门中冲出数百名叛军骑兵,两军厮杀,大战三个回合,清军三战三胜,叛军只好退回城中固守。兆惠派副都统爱隆阿率兵800,防截喀什噶尔的大和卓前来增援。

十三日,兆惠据探马报知,叶尔羌城南有叛军的牛羊牧群,就留部分兵力守大营,亲率干余骑兵去抢截牛羊,好补充部队的给养,并可以诱敌出城作战。前面有河,清军夺占桥头,登桥而驰。想不到中了叛军的计策,兆惠率兵刚过桥400多人,桥忽然断了!城中随即冲出叛军5000骑兵、10000步兵,张开两翼攻围清军,并截断清军后路,使援军不能前进。兆惠身先士卒,率士兵力战,他的战马中枪死了,换了一匹战马,不久那匹英雄的战马又受伤倒下。兆惠的脸上和腿上也负了伤。清军许多战马陷在淤泥中。经过一场浴血奋战,兆惠率军杀出重围,来到河边,终于在天黑时浮水回到黑水营,掘壕固守。叛军连续5昼夜冲击清营,清军士兵身处危地,无不拼死一战,使叛军伤亡惨重,不能得手。叛军万余人乘势渡河,包围清军大营。

十四日,小和卓组织叛军向黑水营发动猛攻。兆惠指挥士卒边战边筑起临时工事。战斗持续了整整5天5夜。小和卓见强攻不下,就派兵筑长围,妄图困死清军。兆惠率领人数很少的士卒同1万多叛军相持,自十月至次年正月,3个月中进行了艰苦的防御战。当时天寒地冻,弹尽粮绝,援兵不至,无险可依。在此期间,叛军在上游挖河水灌清军大营,清军在下游挖沟排水。叛军枪弹如雨,清军大营建在林中,他们砍掉林木,由树干中挖出数万颗弹丸,再反过来打击叛军。叛军编织芦苇蔽体以防枪弹,前来进攻,清军就使用火来对付,又挖掘沟壕前进,以接近叛军突然打击。清军挖水井,掘窖粮,补充了给养。兆惠还把俘获的敌军士兵放回去,散布清军得神相助的谣言,以动摇敌军。但是时间长了,军粮渐尽,只得煮鞍革为食。

十一月间,布鲁特人抢掠了喀什噶尔所属英吉沙尔城,恰好黑水营清军纵火焚烧叛军的两座营。小和卓以为清军与布鲁特人有约,害怕被两面夹击,就暂时放松了攻黑水营。兆惠趁机派出5名士兵,分别往阿克苏告急,驻阿克苏头等侍卫飞章奏报朝廷。乾隆帝急命靖逆将军纳木札尔前往增援。驻阿克苏的定边右副将军富德与侍卫舒赫德与巴尔楚克合军,共率3000余兵,冒雪赴援。巴里坤办事大臣阿里衮领兵600,解马2000匹、骆驼1000头,兼程来援。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正月初六日,富德、舒赫德所部遇由叶尔羌城而来的5000叛军,厮杀4日,清军且战且进。初九日,富德、舒赫德部已接近黑水营,却被叛军所围,处境危险。阿里衮率部赶到,拉开横阵,大呼猛进,两军会合作战,叛军退往叶尔羌。兆惠于黑水营中知援兵已到,立即组织所部突破包围,杀敌千余,烧毁其大营。叛军大败,退回叶尔羌城。十四日,兆惠军与援军会师,撤至阿克苏休整。“黑水河之战”以艰苦卓绝的胜利结束。

定边将军兆惠在叶尔羌城外坚守黑水营的重要防御作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此战使清军稳固地控制了黑水营等地区,进一步打乱了叛军的攻击意图,是至关重要的一次防御战。

兆惠回阿克苏休整后,小和卓见清军退去,乘势占领和阗所属两座回城。和阗共有6座回城,人6万户,盛产粮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乾隆帝一再催促兆惠,迅速收复和阗。四月,兆惠遣富德率部夺回和阗,大小和卓一时无计可施,便固守于喀什噶尔和叶尔羌,观望动向,其兵力约有10万。清军积极进行进攻准备。除兆惠、富德原有的8000清军外,又增调1万绿营兵,并配备了充足的攻城兵器,有11门大炮和许多云梯。六月初二日,定边右副将军富德率部由和阗出发,和阗6城伯克带650人回兵从征,进攻叶尔羌。六月十一日,定边将军兆惠率部由乌什出发,进攻喀什噶尔。两支清军密切协同,同时深入,且走且停,以息养马力。

清军做好了打硬仗、打大仗、打长期攻坚仗的准备。想不到,号称骁勇多智桀骜难驯的小和卓竟于清军到达之前,不战而走,丢弃他们的老窝,退往巴达克山(今属阿富汗),企图待清军粮尽退兵,再重返旧地。原来,乾隆二十三年六月的库车之战和十月开始的黑水营之战,更使小和卓感到清军的可畏。清军以少击众,大败小和卓支援库车的8000“最精巴拉乌枪”兵,打得他落花流水,率残兵800逃入城内。尤其是黑水营之战,兆惠仅带400余骑冲过木桥,就敢于与小和卓1万余士卒拼死厮杀,后又以3000疲兵伤卒牢守大营,坚拒2万余叛军于营外,“掘井得水,掘窖得粟,三月不困”,使围营的叛军大惊,“骇为神”。既然区区3000之军都无法应付,又怎能抵挡号称数万的雄师?

闰六月十四、十八日,清军分别进入喀什噶尔、叶尔羌。富德率部追击叛首。明瑞部千人于霍斯库岭同叛军6000人交战3小时,歼叛军500人。七月初七日,富德于阿尔楚山追及小和卓,歼叛军千余人,阵斩其骁将阿布都。七月初十日,大小和卓于巴达克山边境和什珠克岭阻击清军,被清军大败,仅率300余人逃进巴达克山境。 巴达克山汗索勒坦沙在阿尔浑楚岭战斗中擒大小和卓。至此,大小和卓动乱被平息,从而结束了天山南北地区的分裂局面。

其实,兆惠很早就参与了保卫祖国边疆的战斗。

乾隆十九年,乾隆帝同臣下积极筹划西征事宜,他命兆惠协理北路军务,并总理粮饷。这样,兆惠肩负着重大使命,开始为出征准部的军队准备军需物资。

乾隆二十年,清军分西、北两路大举进攻达瓦齐,兆惠很想随军出征,但未被获准。这时,乾隆帝遂命兆惠为领队大臣,驻军于乌里雅苏台。乾隆二十年八月,阿睦尔撒纳兴兵进犯伊犁。当时留守该地的仅有500名士兵。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伊犁再次失守,清政府闻变,于同年十月命兆惠总理北路台站,维护天山北路与内地的通讯联络。十一月,又调兆惠赴西路巴里坤办事,兼理额林哈毕尔噶台站,为进剿阿睦尔撒纳筹备粮饷。

二十一年正月,乾隆帝命兆惠任参赞大臣。同年三月,清军再次收复伊犁,乾隆令兆惠自巴里坤移驻伊犁,随时准备增援。又于同年五月,授兆惠为定边右副将军。这样,兆惠就由过去主要负责军队的后勤供应事宜,而成为直接指挥军队作战的将军了。后来,准噶尔部的骚乱再度发生,伊犁处于叛军的包围之中,情况十分危急。兆惠奉将军达尔党阿之命,率1500骑兵自伊犁东还请援。十一月启行,叛军前来截击,双方首战于鄂垒,次战于库图齐,再战于达勒奇。兆惠率清军奋勇冲杀,前后消灭叛军数千名。

乾隆二十二年正月,兆惠率兵至乌鲁木齐,又遭到大队敌军的围攻。清兵无不以一当百,苦战十余日,犹不得出重围。军中无食则杀弱马,弱马杀尽只好杀良马。最后军中无马可骑,将士只得步行于冰雪淖中,且战且走,二十二日至特纳格尔。此时将士们又疲又饥,不再能战,只好结营自守待援,而天又降大雪,得不到驿站传递信息,与外界完全失去了联系,兆惠军已处于全军覆没的危险境地。幸亏巴里坤办事大臣派遣侍卫率兵2000人前来增援,于三十日和兆惠会合,叛军始退。

乾隆帝闻讯,特颁发谕旨,对兆惠大为嘉奖:“兆惠系驻扎伊犁等处办事大臣,适遇厄鲁特等背叛,奋勇剿贼,甚属可嘉。”“封兆惠为一等伯,世袭罔替,并将御用荷包、玉牒、鼻烟壶加恩赏赐。”不久,又授兆惠为户部尚书、镶白旗汉军都统和领侍卫内大臣。兆惠在这次突围战中的突出表现使他声名大震,乾隆帝也以此而知兆惠可担当讨敌重任,于是兆惠成为驰骋两北边疆的主要统帅之一。

二十二年三月,乾隆命定边右副将军兆惠出西路,大举征伐厄鲁特叛军,兆惠乘势长驱直入,连战连胜,厄鲁特各部溃不成军,其首领也先后败死,只有阿睦尔撒纳未被擒获,又逃到哈萨克。同年六月,兆惠和富德率军穷追至左哈萨克。时阿睦尔撒纳与哈萨克汗阿布赉不和,阿布赉派人和清军联系,准备将阿睦尔撒纳擒获并献给清朝。阿睦尔撒纳害怕了,仅与部属8人徒步逃入俄罗斯。乾隆帝认为,“逆贼一日不获,西路之事一日不能告竣”,命理藩院向沙皇政府行文,要求把阿睦尔撒纳引渡回来。经过再三交涉,俄国政府才把患天花已病死的阿睦尔撒纳的尸体移交清朝官员验看。

阿睦尔撒纳虽然败死,但厄鲁特叛军却未完全平定,他们采取时聚时散的方式,寻找机会袭击清军。乾隆二十三年正月,已被授为定边将军的兆惠奉命进剿厄鲁特叛军余部。兆惠遂将军队分成四路,四路大军最后要在伊犁会师。在清军的锐利攻势面前,厄鲁特叛军余部纷纷溃逃。

兆惠率清军在黑水营之战中所表现出的顽强的斗志,乾隆帝更为欣喜,颁发谕旨,对兆惠大加嘉奖:“忠诚勇敢,朕实深为嘉予。兆惠著由一等武毅伯加二字,晋封为武毅谋勇一等公。”他还撰写《黑水行》,纪述黑水围之战,对兆惠极尽赞扬。

乾隆帝为嘉奖兆惠在平定天山南路所立下的卓越功勋,加赏他宗室公品级鞍辔以示宠异,还授他的一个儿子为三等侍卫。十一月,兆惠上奏,认为要使天山南路永息干戈,“仍须驻兵弹压。请于叶尔羌驻一千,喀什噶尔驻一千,英噶萨尔驻五百,阿克苏、乌什等处亦酌派兵驻守。并令各城伯克轮班入觐”。乾隆帝批准了兆惠所拟定的这些善后措施。

乾隆二十五年正月,兆惠率西征军凯旋回京。乾隆帝亲自出京城到良乡,“于城南行郊劳礼”,对兆惠大加抚慰,赏赐御用朝珠与良马,并和兆惠一同回城。乾隆给足了兆惠尽可能的恩宠,随后又在丰泽园宴请兆惠,赏赐给他许多银币。兆惠的图像被陈列在紫光阁。同年二月,兆惠以一等武毅谋勇公、户部尚书入直军机处。乾隆二十六年又授兆惠协办大学士兼管刑部尚书。

乾隆二十八年十月,对兆惠加太子太保。

乾隆二十九年十一月,兆惠去世。乾隆帝亲临兆惠府第祭奠,并当即把公主许配给兆惠之子扎兰泰,并赋诗悼念,又下令加恩晋赠太保,入祀贤良祠。十二月谥号“文襄”。

兆惠死了,但是,他大半生征战疆场,出生入死,劳苦功高。他对维护祖国统一,保卫边疆所做的贡献,将永留史册。

节选自鹏鸣散文集<>,作家出版社2014.03.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