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三大谋士诸葛亮、法正、庞统,刘备最信任谁?

缅怀未逝的青春


当然是诸葛亮,每次刘备遇危险都是军师诸葛孔明给解的围,本来对庞统也很信任可惜早亡了!法正是后投的刘备!所以在白帝城最后刘备把蜀国托付给了诸葛亮!


一斤芦柑


 说到刘备的谋士,大家最先想到的便是他曾三顾茅庐请出的诸葛亮,然后再是凤雏--庞统,但是他们都不是刘备最信任的谋士,那刘备最信任的谋士是谁呢?刘备为什么会最信任他呢?

公元222年8月,蜀主刘备统帅的东征大军在夷陵在东吴大将陆逊击败,蜀军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消息传到成都,负责留守的丞相诸葛亮慨叹道:“法孝直若在,一定能制止主公,不让他东征;即使东征,也一定不会溃败!”那么问题来了,连诸葛亮都无法改变刘备的主意,为何说他为何能左右刘备的东征?原因很简单,因为刘备最信任的谋士,不是伏龙凤雏,而是法孝直。法孝直不仅深得刘备的信任,而且让曹操悔恨不已。先说说法孝直是个怎么样的人。

法孝直名法正,字孝直,176年出生,扶风郡郿县(今陕西省眉县)人。法正的祖父法真号称“玄德先生”,精通阴阳谶纬之学。法正自幼跟随祖父学习,因此在少年时他就具有极高的军事才干,特别是在谋划用兵方面。建安初年,天下大乱,遍地饥荒,法正与同郡好友孟达为谋生路,入蜀依附益州刺史刘璋。但刘璋不善于用人,法正仅做了个新都县令,之后又被任命为军议校尉。怀才不遇的法正又被益州当地士族诽谤,他十分苦恼。益州别驾张松与法正是好友,他俩觉得刘璋不能成大事,因此常在一起感叹。208年,张松出使曹操归来后,建议刘璋结交刘备。刘璋于是问应该让何人出使刘备,张松极力举荐法正。法正一开始推辞,但后来不得已只好前往。令法正没有想到的是,刘备见到他后,“以恩意接纳,尽其殷勤之欢”。法正觉得刘备雄才大略,是可以辅佐的明主,回到益州后,便与张松密谋协规,暗中与刘备联络。

那么刘备为什么会最信任法孝直呢?下面小编和大家细细道来。

211年,张松遂劝刘璋迎接刘备入蜀,以讨伐张鲁。法正于是再次被任命为使者,与孟达各率两千人迎请刘备入川。法正直接向刘备献策:“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於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刘备正苦于地盘狭小,无法施展,法正无疑给自己打开了一扇门,一扇通往益州的大门。

214年,刘备占据益州,急需与蜀中士族豪强结交关系,因此有人劝刘备迎娶刘璋旧将吴壹之妹吴氏。但吴氏的前夫是是刘璋的已故兄长刘瑁,刘备认为自己与刘瑁同族,如果这么做有违礼法。法正则用历史典故劝谏:“论其亲疏,何与晋文之于子圉乎?”之后刘备封赏群臣,其中法正与诸葛亮、张飞、关羽的赏赐最高,为黄金五百斤、白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要知道那三个人可是跟刘备一路风雨走过来的,法正才跟随刘备三年而已。同时法正被封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他“外统都畿,内为谋主”,极受刘备的信赖,大权在握。但法正性格恩怨分明、睚眦必报,“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有人看不过去了,对军师将军诸葛亮说道:“法正於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

诸葛亮知道法正是刘备身边的红人,因此言道:"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常言道士为知己者死,法正虽然专横,但对刘备可谓竭尽心力。217年,法正献策:“举众往讨(汉中),则必可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

之后的定军山一战,法正观察敌势,建议刘备出兵,刘备命黄忠率军冲击,大破敌军,曹操心腹爱将夏侯渊当场被斩杀。曹操听闻消息后,又悲又怒。当听说是法正的计策后,曹操说道:“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接着,曹操又不无遗憾的说道:“我将天下英雄豪杰收尽,怎么就没有得到法正呢?”当曹操亲统大军与刘备争夺汉中时,一次刘备所部作战不利应该撤退,但刘备大怒,坚决不肯撤退,当时每人敢劝谏。曹军箭如雨下,法正毅然走到了刘备的前面。刘备马上说:“孝直避箭。”法正却说:“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刘备这才说曰:“孝直,吾与汝俱去。”于是才撤军而去。之后刘备敛众拒险,不与曹操交锋,曹军人数众多,粮草消耗殆尽,曹操不得已而引军还,刘备遂占据汉中。219年秋,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任命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同年冬天关羽败亡,被东吴俘杀。

220年,被刘备视为“谋主”的法正因病去世,终年45岁。刘备闻讯后十分感伤,一连哭泣数日。法正年长诸葛亮四岁,“刘备视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虽然两人性格和兴趣彼此不同,但双方始终能以公事大义为重,诸葛亮总理后方,足兵足食;法正则随军征讨,出谋划策,配合十分默契。221年4月,刘备称帝,此时庞统、关羽、法正、张飞均已离世,但只有法正一人得到谥号(翼侯),其他几人是后来刘禅追封的,由此可见法正在刘备心中的地位。《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是蜀汉大臣,对法正极为推崇,甚至将他比作刘备的“郭嘉”。





缅怀未逝的青春


刘备作为集团首领,不可言简意赅说他信任谁,但是结合背景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三人在刘备集团中各自扮演的角色。

按入职时间来说,首先是诸葛亮,次为庞统,后有法正。诸葛亮在刘备集团智穷力竭之时被一众高人接力推荐,刘备择良辰三次求见才请得出山,孙刘联盟前遣诸葛亮先行入吴舌战群儒,方有赤壁火之壮观,周郎成此大功,后来更是留守诸葛亮和关羽镇守荆州,可见如果不是信任断然不会委以重任。

庞统仕途失意,最初进入刘备智库也是郁郁不得志,最后在入川路上被张任射杀,和诸葛亮留守荆州效果一样,如果不信任庞统,怎么能安排他做入川军师呢,显然凤雏与卧龙在社会上被人并列赞誉,可见二人能力在伯仲之间,更重要的是庞统人品和忠诚度也不会差,况且庞统被免官是又是诸葛亮极力推荐的,所以刘备对庞统的信任不低于诸葛亮。

法正有其独特性,他是益州土著,刘璋部下,良禽择木而栖,因为刘璋暗弱,所以他转而倒向刘备,有魏延之行而无魏延之恶,所以刘备作为外来移民,意图治理益州必须要和本地土著搞好关系,那么法正就是这个纽带,所以益州原住民里面,刘备入川前后接触张松和法正比较多,但张松被杀,所以法正作为这条纽带就更值得重视。

所以说,结合不同的历史背景,诸葛亮、庞统、法正三大谋士在刘备心中各有不同地位,诸葛亮前期辅助刘备筚路蓝缕拓展基业,庞统转折期指导刘备入主西川,却中途殒命,法正是刘备立足西川的土著谋士,虽有背主但仍旧深得刘备信任!






维摩诘de花雨满天


据史料记载: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刘备围攻成都之时、正是法正劝说刘璋投降,之后又与刘备一起攻打汉中,出谋划策与刘备,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所以说法正才是刘备最信任的谋士!



大头微视界


最信任的应该是法正,诸葛亮在刘备东征失败后说:“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刘备东征时,只有法正能劝阻刘备东征,就算刘备执意东征,只要法正在,刘备也不会惨败。为何诸葛亮这么说呢,主要是法正在刘备从葭萌关反攻刘璋时,一直呆在刘备身边出谋划策。刘备亲眼见证法正帮助自己从兵不满万的弱势情况下(左将军悬军袭我,兵不满万,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越打越强(刘璋派出的刘璝、冷苞、张任、邓贤先是被击溃,然后李严带军到达绵竹后直接投降,所以刘备军队越来越强,原文为璋遣刘璝、冷苞、张任、邓贤等拒先主于涪,皆破败,退保绵竹。璋复遣李严督绵竹诸军,严率众降先主。),最后派诸将分兵平定诸县(先主军益强,分遣诸将平下属县)。当然,庞统也在这个过程中和法正一起出了力,只是庞统没有等到胜利的那一刻,可惜了。

法正帮助刘备攻下成都后,法正就来了个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已者数人。有人就去诸葛亮那里劝说诸葛亮告诉刘备,让刘备制止法正。诸葛亮来了一个比喻:“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直接表示这事没法管,告诉刘备也无济于事。而且这时的法正是“外统都畿,内为谋主”,比诸葛亮都更要得到刘备的信任。

随后,法正劝说刘备道:“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合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今策渊、合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刘备听从了法正的建议,夺取了汉中。在汉中争夺战时,还有个小插曲。一次刘备的军队进攻,打的不好导致刘备大怒,亲冒矢石来到前线督战。但是没人敢去劝刘备撤退(打下去已无意义),法正不管不顾来到刘备前面替刘备挡箭,刘备赶忙说:“孝直避箭”法正道:“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刘备不得不说:“孝直,吾与汝俱去”。刘备才下令撤退。

夺取汉中后第二年,法正去世。刘备是痛哭流涕数日,并给了法正谥号的尊荣,而且刘备时期只有他一人得到谥号(为庞统可惜啊,死早了)。而且法正谥号是“翼”,大概是说如同他的羽翼一样。

我个人觉得,法正排第一,庞统排第二。因为这两人和他相处就像朋友一样,而且有夺取益州的战斗友谊。对于诸葛亮,刘备更多的是尊敬,就像尊敬老师一样。


好嗨哟读历史


纵观刘备身边谋士,有名者,庞统,徐庶,法正,诸葛亮,四人中跟随刘备身边,出谋划策最多,刘备最倚重,最信任之人,不是诸葛亮,乃是法正。


刘备与法正结缘,全因刘璋暗弱,派法正邀刘备来拒张鲁,二人一见之下,刘备以礼待之,以恩惠之,法正在刘璋手下不被重用,怀才不遇,属边缘人物,今见刘备气度言谈乃大家风范,知是成事之人,遂弃璋投备,降了刘备,并和张松献图,把益州这块肥肉献于刘备。

刘备对法正偏爱,行军打仗中法正多有奇谋。定军山一役 刘备与曹操相拒于汉中,法正出谋,以黄忠斩杀夏候渊,曹操惊曰:“此必孝直之谋,惜得天下谋士,不得此人尔。”

后曹操引兵拒刘备,刘备拒守,曹操进不能进,退不能退。就像鸡肋一样。后来无功而返,退回了许昌。刘备遂立为汉中王,封法正为中书令,相当于丞相之职,而当时诸葛亮只是左将军府军师之职,可见法正在刘备心目中地位。

法正乃是刘备集团的主谋,


性格直率,瑕疵必报。结怨蜀中,时人进言诸葛亮:“何不报于主公,抑其威福。“

亮曰:“孝直乃主公身边红人,虽有瑕疵不掩美玉。“

连诸葛亮也惧怕法正之威名,不敢动之分毫,可见法正在刘备身边的地位,在蜀汉的名声。

法正在公元220年病逝,


刘备痛失法正,怮哭数日,怎奈天不与寿。若法正多活二十年,与刘备东征西战,天下最终归于谁手也还未知。

若法正活着,就不会有夷陵之败,蜀汉实力不致下降,那蜀汉的权力也不会落于诸葛亮之手,就没有了疯狂的对外北伐战争。

结语:

哎!天不与寿,可叹法孝直奇谋远虑,与曹魏鬼才郭嘉匹敌,可怜法孝直为刘备倚重之谋臣,君之一去,遇事当问谁?

可惜可叹!法正死时才45岁,还有多少奇谋全葬土中,哎,斯人已去,奈何!奈何!


火煮琐事666


法正

一 法正为刘备夺汉中立下了头等功劳!从刘备进汉中王之后对法正的封赏可见一斑...

二 在刘备发动伐吴之战时,孔明众人皆劝谏不下。时孔明自己感叹说,若孝直在,定能劝阻主公放弃伐吴。可见孔明自知在刘备心里法正的地位是高过他。可惜法正早逝,不然三国鹿死谁手也是未知

三 法正善奇谋,强于军事。在动荡的三国,凡事肯定都是先军政策。所以刘备很知道自己首先需要啥,所以只要三国鼎立期间,刘备毫无悬念的最器重法正。


回眸五千年


应该是法正。

那一年出兵伐吴,刘备大败的消息传到了成都,诸葛亮就叹息说:“可惜法正死了,否则必能阻止陛下东征之举。”法正为什么有这样的本事。来看他是怎么劝刘备的。

裴松之注的《三国志》里有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

啥意思,就是刘备这个逃跑将军这一天和曹兵打仗,忽然转性,面对箭雨就是不肯撤退,没人劝得进不知道哪根筋搭牢的刘备。这时法正出现了,他没有去劝刘备,而是挡在刘备身前,这一挡,刘备就由面对箭雨的主角,转变成了法正面对箭雨的旁观者,俗话说,旁观者清,刘备立即察觉到了无比的危险,于是不用劝就和法正一起撤了。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灵,关键就在于没有换位思考,位置一旦换了,思考的角度也就换了,法正在劝说刘备时就用了这个办法,当然前提是刘备关心法正,就如法正关心刘备,不然的话,就悲剧了。

另外,刘备信任法正,还有另一个阴暗心理。因为法正是个有缺点的人。对喜欢的人可以大开后门,对得罪自己的立即打击报复。庞统早死,孔明太完美,太完美的总是不大令人放心的,特别是位高权重的完美人,很容易抢了皇帝的风头。怎么比得过有缺点的人让人放心。

所以在219年,法正去世,刘备十分感伤,可能是认为沒了可能制衡孔明的人,连哭数日,追谥法正为翼侯,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


南门江


最开始隆中对的时候,刘备是最信任诸葛亮,后来诸葛亮出山,刘备马上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结束了十几年的漂泊生活,终于有了自己的城池,占据天下要塞荆州,但是后来发现,士兵和大臣都很敬仰诸葛亮,刘备感到皇权受到了威胁,从而广招贤才,庞统这时候登场,从而刘备开始重用庞统与诸葛亮分权,最终庞统不负众望,助刘备取得益州,有了后来天下三分的局面和布局


小草迎风飘


刘备最信任的是诸葛孔明,一是三顾相请不顾寒风凜烈,方显情真意切;二是国事、家事特别軍事必与其商讨而行,足见信任深诚;三是托孤更是忠贞无二,全掏一颗热心,致真!致切!致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