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走不出去的人”挣到“送进来的钱”

人勤春来早,春早人更勤。

虽然初春的寒意还未完全退去,但人们早出晚归忙着“鼓腰包”的热情难以阻挡。3月11日上午10时,记者在民乐县六坝工业园区圆梦苑小区“扶贫车间”看到,20多名“工人”正在分拣姬菇,每人面前摆放三个篮筐,将剪掉根部的姬菇分大、中、小三个等级依次放入篮筐,待篮筐满后称斤计件,累积形成日工资。

“一早上剪八九筐,一筐四至五公斤,一公斤1元钱,一天就坐在这儿挣个八九十元钱。”圆梦苑小区住户张永华告诉记者,他年轻时出过车祸,腿不方便,走不出去,体力活也干不成,之前在永固镇西村的老家时一直是呆在家里的。“去年,我们搬到了圆梦苑小区,小区里社区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学校、卫生室、停车场、运动场、便民超市啥都有,居住生活方便,小儿子在小区里上学,大儿子外出打工,妻子也在海升找到了不错的工作,收益蛮好!”看着妻儿都挣到了工资,张永华心里五味杂陈,高兴的是全家的收入节节攀高,难受的是唯独自己不能走出去挣钱。

像张永华这样“走不出去的人”在圆梦苑小区不在少数。圆梦苑小区是该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搬迁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019户3985人。“有些是老年人,体弱多病,走不出去;有些是为了照顾娃娃上学,一日三餐按时按点,走不出去;有些是身体原因,行动不方便,走不出去……”民乐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圆梦苑小区负责人张宝强表示,为了让这些“走不出去的人”也能挣到钱,县上扶持甘肃云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小区创建了“扶贫车间”,将基地种植的姬菇送到小区来,让“走不出去的人”挣到“送进来的钱。”张宝强如是说。

小区里有了‘扶贫车间’,让很多人喜出望外,张永华跃跃欲试。“刚开始还怕腿不方便、体力不支,干活不行,结果来才发现,不需要体力,一直坐着操作,并且出了家门几步路就到。去年一年,我零打零算的挣了五六千,多少也算是我挣回来的。”因身体不方便再“无缘”务工挣钱的张永华找回了自信。

“不进工厂,不去户外,就在便民超市二楼的大房子里,坐下来,轻轻松松的剪蘑菇也能挣到钱,中午还能给孙子按时做上饭。”52岁的易珍兰熟练地用剪刀剪去姬菇根,不紧不慢地分等级放好。“这是送来的钱,不挣也罢,挣上当然更好,穿衣吃药就够了。”

“公司优先保证‘扶贫车间’的姬菇,如果来的人多就往这边多运送,如果来的人少就少运送,很灵活。这边人员自由,上班打卡,有事请假,计件工资,按月结算,活计简单,老年人、身体不方便的人都能干。人员的工资也比我们厂里的高,厂里是每公斤0.8元,这边每公斤1元,主要是为了让‘走不出去的人’在家也能挣点零花钱。”甘肃云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扶贫车间”负责人邢会丹表示,建起“扶贫车间”既能解决高峰期企业用工难题,又能让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增加收入,两不耽误。

除了分拣姬菇,“扶贫车间”还接别的活计。“海升集团现代智能温室工业化栽培的精品串蕃茄和水果彩椒,需要手工礼盒包装时,也运送到这里做,有的也可以拿到家里做,只要确保产品质量和手工工艺。”张宝强介绍道,圆梦苑小区在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强化社区管理服务的同时,还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让务工人员掌握技能,增强本领,提升务工能力,挣到更多的钱。

忙碌的春景不只这一处。在民乐县顺化镇土城村,近百名附近的村民在“扶贫车间”分拣黄芪,堆积如山的黄芪与穿插期间分拣黄芪的村民,构成一幅蔚为壮观的“春忙图”。

“今天人少,多的时候120多人,都是附近的村民,有事了或天冷了就不来了,工资按件计,一公斤1元钱。”甘肃悦民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保华志告诉记者,去年该公司流转土地1200亩种植黄芪,长势良好,收成不错。目前,收获的黄芪进入分拣分级环节,需要大量的人工,“扶贫车间”正是企业所需。

“老伴儿有风湿性关节炎,基本不能出门,这两天地里没活干,就来拣一拣,反正也不累人,一天分个60至70公斤,一个月下来挣个两千多,够我们老俩口吃菜,买油盐酱醋了。像我们这么大年龄的,都出不去了,在家门口挣个零花钱,还是挺好的,要是没有这种活,我们也没有这份钱。”67岁的顺化镇土城村村民邱详林深有感触。

解决企业所需,帮助群众增收,这是民乐县建“扶贫车间”的初衷,“车间”可以在任何村镇,但“扶贫”的目的是相同的,就是让村民足不出村挣到钱,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据了解,该县先后支持华瑞农业、海升集团等企业创办“扶贫车间”25家,吸纳近千人就近务工。就近务工也是防控疫情的有效举措,目前,民乐县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扶贫车间”恢复运营,确保群众就近务工,稳定增加收入,做到“战疫”和“战贫”两手抓、两不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