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女神李清照 第十二章:建康城的困惑


我心目中的女神李清照 第十二章:建康城的困惑


上文我们说到身上已经背负了众多磨难,历尽波折,坎坷的安姐姐总算来到
了建康,这时候的安姐姐可以说是非常煎熬的。
不明所以的人可能会觉得,四品大员的官太太,建康城知州的夫人。每天作
作诗词,养养花鸟,品品香茗。多么惬意的生活。可是他们却不知道明诚的这个
知州是用什么换来的。如果北宋朝廷没有灭亡,如果金人的铁蹄没有侵犯国家,
如果明诚的妈妈没有死,如果自己的故乡不是被沦陷。那么安姐姐一家是绝对不
会迁移到建康来的。可以说她们夫妻二人来建康不是为了奔丧,更不是为了做官,
而是逃难。
而这时已经被层层的愁云笼罩的安姐姐又会作出什么反映呢?
南宋有位文人名叫:周煇。他写了一本书:《清波杂志》。主要内容就是讲
了整个宋代的一些名人轶事,和典章制度,风土人情。里面就详细的讲到了安姐
姐到了建康城以后的生活。


《清波杂志》卷八:「倾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
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这句话什
么意思呢,就是说明诚在建康做知州的时候阿,每逢到下大雪的天气,安姐姐就
穿着斗笠,披着蓑衣,登上高楼远眺作诗。作完诗以后一定要邀请明诚来应和,
唱和。明诚为了这件事情很苦恼。
明诚为什么会苦恼呢,第一:他当时时任建康重镇的最高长官,肯定公务缠
身,肯定是抽不出很多的时间在每次下雪天都陪着安姐姐一起登楼作诗。但不得
不提的是明诚还是去了。第二:在文采方面,明诚不及安姐姐,所以每次不见得
都能应和上安姐姐的诗句。从这两点在加上「明诚每苦之也」。我们好像能得出
一个结论,那就是明诚很烦这件事,本来没有时间,有了时间陪着妻子去了,发
现自己也难以应和上夫人的诗句。
其实这么想就错了,明诚每苦之也。这个「之」很明显是代词。但是代的不
光是登楼寻诗这件事,更是安姐姐的痛苦和悲伤。安姐姐身为他结发二十余年的

妻子。经历了国家灭亡,离开家乡,文物失散等种种痛苦。明诚很明白也很体谅
安姐姐的心情,很希望自己能够安慰,抚慰安姐姐。书中说「明诚每苦之也」。
明诚明知道自己没时间,文采不及自己的夫人,他大可以不去,不去就不会
有苦恼了。但他还是去了,利用自己本来就不多的时间,本来就不是很好的文采
陪着安姐姐,听着,读着安姐姐的诗句。感受安姐姐的心情。即使一句话也没有,
那对此时的安姐姐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而明诚苦恼的原因正是他深深的爱
着自己的妻子:李清照。
那么在明诚的陪伴下,安姐姐又写下了什么样的句子来抒发自己的内心呢?
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这首词的开头很像欧阳修的蝶恋花,安姐姐也亲自作了解释,她说自己非常
喜欢欧阳公的蝶恋花,尤其是深深深几许这几句,特别喜欢。所以用庭院深深作

开头,写了这篇临江仙。
词的开头安姐姐说庭院深深,门窗紧闭。但是柳梢已经渐渐泛绿,梅萼也慢
慢的开放了。一年中最好的时节春天已经来到了建康,可是我自己却飘荡在这个
陌生的城市,渐渐老去。错认他乡是故乡。下阙说最近我真的是经历很多很多事,
每一件都压的我透不过气来,现在我也慢慢的老了,却还要遭受这样的痛苦,真
的不是我能够承受的。谁能怜惜我的命运,谁能读懂我的憔悴,谁能抚慰我的心
灵呢,在这正月十五的花灯节,万家灯火,可是我却没有心情去品味。在这初春
二月的白雪地,银装素裹,可是我更没有心思去欣赏。
这首词写于建炎三年的初春,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虽称不上是万民同乐,可
也算得上是人声鼎沸。但恰恰是这一天,安姐姐却倍感孤寂。因为自己的家乡已
经沦陷在敌人的铁蹄中。自己可能永远也回不到那曾经和明诚一起看书,一起品
鉴金石文物的青州了。就连那十几间屋子的文物也全都毁于一旦了。现在在建康

这座本就不属于自己的城市,安姐姐觉得自己如无根之萍,南宋的小朝廷对金人
的挑衅无动于衷,敌人却还在那地蠢蠢欲动。国家的未来在哪里?自己的未来又
在哪里?
这时的安姐姐一想到国家和自己的命运都会觉得悲痛欲绝,但万幸的是明诚
还一直陪在她的身边安慰她,照顾她。可是老天爷总是不睁眼,就在安姐姐刚来
到建康不久,又发生了一件更大的变故。这件事彻底的击碎了安姐姐的所有精神
依托,人生依托和生命依托。那这件事究竟是什么事,之后的安姐姐又该何去何
从呢?下一集我来为您揭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