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诺奖获得者的著作中学习如何远离贫穷陷阱

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我的成长轨迹是与新中国的30年经济腾飞期紧密相连的,从某种程度来说,“贫穷”这个词离我仿佛有些遥远。

可是,随着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整体放缓和我国开始经济结构化转型,我开始感受到了巨大的经济压力——私家车、学区房、孩子的教育、父母的医疗......出国旅游大买特买奢侈品的潇洒生活仿佛就在昨日,看着花呗和信用卡账单焦头烂额的日子已然来到——不知不觉间,我已经成为“隐形贫困人口”大军的一员。

是什么原因让本应该三十而立的我们不得不“月光”、“啃老”,变成令人难堪的“隐形贫困人口”呢?

或许这本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作品《贫穷的本质》能够告诉我们答案。

《贫穷的本质》|从诺奖获得者的著作中学习如何远离贫穷陷阱

《贫穷的本质》的两位作者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为了弄清“人为什么会贫穷,贫穷又会导致哪些特定问题,从而不断让穷人陷入无法逃离的贫穷陷阱怪圈”,历时十五年,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调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援助等多个方面,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因而获得了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或许您会觉得贫困国家和地区的穷人跟已经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国富民强,更不需要援助,这本书离我们普通中国人的生活过于遥远,完全没有必要一读。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让我用一个身边的真实例子来向您说明:

我的好友李小姐,今年33岁,原金融行业从业人员,从某著名外资银行跳槽到p2p金融理财平台后遭遇2018年p2p平台大规模“爆雷”,李小姐惨遭失业,积累多年的行业人脉、客户资源均付诸流水。不仅如此,李小姐及其家人也投入了一部分资金在其工作的p2p平台,至今尚未追回。2019年,李小姐在家人的支持下,耗资十余万开设了一家小型美容院,由于经济增速放缓和附近小型美容院竞争激烈,李小姐的美容院营业一年也未能实现盈利,老公的工资在还完银行的房屋按揭贷款和支付私家车养车费后所剩无几,一家人的日常开支只能靠父母的退休金维持。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李小姐的美容院无法营业,员工工资、铺面租金(尚未与房东谈妥如何减免)、房屋贷款、私家车费用、全家日常生活开支等等压得李小姐日夜难寐,

李小姐不明白,为何自己短短两年就从月入数万的“白骨精”变成了囊中羞涩的“隐形贫困人口”?

而《贫穷的本质》一书,从两个方面解答了李小姐的疑惑: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书中提出的“贫穷陷阱”s曲线图。

《贫穷的本质》|从诺奖获得者的著作中学习如何远离贫穷陷阱

在曲线图上,P点就是一个临界点,在这个临界点左边,你没有足够的积累,所以每天入不敷出,越来越贫穷;而在这个临界点右边,你每天都有一定的正向现金流,因此你手里的钱会越来越多。

李小姐曾经是处在“贫穷陷阱”之外,奋力向上攀登的一员,可是作为普通工薪族,她和丈夫的收入不足以使他们实现财富自由,反而被消费主义浪潮所裹挟着,将本该用于积累以彻底改变经济状况的资金投放在了私家车、奢侈品、豪华婚礼等一系列完全无法产生正向现金流的地方

其次,本书第九章——不情愿的企业家们,也值得李小姐借鉴。

这就是穷人和他们所做的生意的矛盾之处:他们精力充沛,拥有丰富的资源,而且努力地做着白手起家的生意。但他们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很小的生意上,而且他们同周围很多其他人都在做着相同的生意。结果,他们失去了过上一种富裕生活的机会。

书中所描述的穷人们的生意,与李小姐的美容院生意相似之处颇多:

规模较小、投入大部分精力却收获甚少、竞争者众多。有人或许会问,为什么不加大对生意的投入,形成规模经济,从而赚取更多的财富呢?答案很简单,没有经商背景或者雄厚家底的普通人,哪敢拿太多家当去赌一个新开始呢?好在李小姐不属于穷人,所以一两年的负现金流没有让她的生活陷入困顿。但毫无疑问,李小姐的生活正在向“贫穷陷阱”滑落。

《贫穷的本质》|从诺奖获得者的著作中学习如何远离贫穷陷阱

李小姐的故事并不孤立,相信不少80后朋友也正面临着向“贫穷陷阱”滑落的困境,那么我们可以从书中得到哪些方面的启示,以帮助我们远离“贫穷陷阱”呢?

一、开源节流,加强积累

“开源”意味着各位需要想办法增加收入,利用自己现有的技能和资源开拓新的增收途径,比如:写作、教学、直播等等。

“节流”则需要经过规划,将收入的一部分,定时定量的长期存储起来,直到达到自己制定的目标。比如:月入1万,每月存2000元,目标是凑够买房首付或者开店的启动资金。

绝大多数80后、90后都奉行“活在当下”的思想,加上生长在祖国经济腾飞的黄金时期,饥馑、贫穷仿佛只是存在于字典里的词语,对勤俭节约更是往往不屑一顾。殊不知尽情享受生活意味着在我们人生最富有创作力、生产力的时候,将本应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本挪作他用,变相地将自己推入“贫穷陷阱”的怪圈。

二、明确目标,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指的是牺牲当前的利益和享受换取将来更大的利益和收获。举个例子来说,为了尽可能地攒钱,我们每天都要克制自己冲动消费的欲望,牺牲眼下的安逸和享受换取未来更多的储蓄。

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作为支撑,延迟满足将很难达成。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当看着身边的人纷纷买车,参加工作不久唐先生也不禁产生买车代步的念头,虽然他每天走路上班仅需20几分钟。然而一台购置费用15万元的家用汽车,还将花费每年24000元左右的养车费用(包括保险费、油费、停车费),如果将上面提到的174000元用于投资理财,将为他产生正的现金流入,直到达到设定的储蓄目标,当然他可以选择分期付款的方式买车,但他选择为自己设定一个存钱买车的目标,并以每月基金定投2000元的方式开始储蓄,三年时间,唐先生所持有的基金价值达到了10万元,尝到甜头的他并没有选择将这笔钱用于买车,而是作为首付的一部分,为自己按揭购买了一套市区的小两居。

通过延迟满足,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将提升我们的自我效能,让我们更加自信,进入人生的良性循环。

三、理性投资,分散风险

虽然大家都知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句话,但是理财的学问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如果不是有着丰富投资理财知识和经验的老手,还是不妨稍微保守一点,选择诸如基金定投、可转债申购等方式进行投资。

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如果对于理财方式所知甚少或者没有多余的金钱用于投资,不如先将有限的金钱用在提升自己的“可变现”技能上,集中资源为自己打开“开源”之路。所谓“可变现”技能,就是能够为我们带来现金收入的技能,比如一个失业人员,最优先的投资就是给自己的技能配置升级,让自己能够尽快重返职场,等到实现净现金流入再寻求安全的投资渠道。

以上,就是个人在阅读《贫穷的本质》一书后,对我们普通人为何向“贫穷陷阱”下滑的一些思考,虽然这本书讲述的是世界上最贫困地区的穷人们所面临的种种问题、风险、阻碍,可其中不乏与我们普通人生活紧密相连的部分。

我们或许不用去操心怎么援助穷人更有效,但是分析贫穷的本质,找到穷人的缺陷,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让我们离“贫穷陷阱”越来越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