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將軍”慕生忠:新中國的築路人

“天路將軍”慕生忠:新中國的築路人

1954年二月初,正是北京最冷的季節,一個穿著厚重皮大衣的中年男子,千里迢迢,剛從青海趕到北京,還來不及稍作休整,他便急匆匆地來到國家交通部,求見交通部公路局局長,這個風塵僕僕的中年男人正是照片上這個人慕生忠,他當時的身份是中共西藏工委組織部部長兼運輸總隊政治委員,慕生忠自報家門後,便直接了當地提出要在青藏高原修一條公路,請交通部多少批點錢,公路局局長一聽大吃一驚,在青藏高原修公路,這是件大事啊,作為主管部門,從來沒有安排這項工程啊,便問慕生忠:“您是代表西藏工委來的”?還是看著一臉的詫異的局長,慕生忠回答我是代表我個人來的,這一回答,讓公路局局長愣住了,青藏公路啊,既不是古國家安排的,也不是西藏工委要求的,而是工委組織部部長兼運輸總隊政委自己來請求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天路將軍”慕生忠:新中國的築路人

html>這事還要從1951年時說起,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為了解決駐藏部隊的進攻,慕生忠作為西北軍區進藏運輸隊的政治委員,將帶領三萬多牲口,數千名戰士向著戈壁荒漠進發,然而,他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西藏12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竟然還沒有一條公路,青藏高原被稱為“世界第三極”,是地球上自然環境最嚴酷的地區之一,1400年前文成公主踏上和親之路歷時兩年艱辛才最終到達,乾隆年間的清政府舉兵進軍西藏,艱難跋涉了一年零三個月,軍餉花費多達三億兩白銀(相當於當時1/4的國庫的收入),進藏路途的兇險讓青藏高原成為了人們心中難以抵達的彼岸。

“天路將軍”慕生忠:新中國的築路人

慕生忠在出發前專門去拍了一張照片兒送給家人和戰友,他說如說我死在那個地方,這就是永久的紀念,高寒缺氧,空氣稀薄,雪災嚴重,雷電頻繁,死亡的陰影始終與這支龐大的運輸隊相伴,僅以最有忍受力的沙漠之舟駱駝為例,運輸隊每行進一公里就要留下12頭駱駝的遺體,這也就意味著,西藏每接受一袋麵粉就要以一頭駱駝的死亡為代價,

“天路將軍”慕生忠:新中國的築路人

在巴顏喀拉山下的黃河源,慕生忠的運糧隊遇到了一望無際的沼澤地,那一天犧牲了20人慕生忠急了,他猛地灌下半瓶酒,勒緊腰帶往地上一躺,從沼澤地上滾了過去,雖然滿身是泥,卻探出了一個過沼澤地的辦法,經過半個多月的折騰,整支隊伍才走出了這段路,歷經四個多月,慕生忠帶領的運輸隊才終於到達了拉薩。

“天路將軍”慕生忠:新中國的築路人

\u0002{�然而,有近30名戰士和駝工的生命,永遠的留在了進藏的路上,牲畜也死亡了一大半,慕生忠始終無法平靜,走一趟西藏,怎麼就這麼艱難?他甚至想過,這輩子都不要再走這條路,然而不久後,他再次接到了進藏的命令。

當時西方帝國主義勢力脅迫西藏上層企圖把解放軍擠出西藏,由於買不到糧食鹽巴和燃料,西藏駐軍三萬多人面臨著斷糧的危險,得知這一情況慕生忠毫不猶豫,再次踏上了進藏之路,

“天路將軍”慕生忠:新中國的築路人

1953年。春夏之際,慕生忠帶領著千軍萬馬再次出發了,為了避免再次陷入黃河原沼澤地,他決定換一條穩妥的路線進藏,然而,險象環生的青藏線上,哪裡會有穩妥二字?

這一次,慕生忠的隊伍進入了崑崙山,雖然不受沼澤之苦了,但是沿途冰雪覆蓋,經歷了青藏高原的暴風雪和無邊的荒原,駱駝都瘦成了骨架,倒下去就再也拽不起來,運輸隊伍裡邊的人憑藉著頑強的意志支撐著晃晃悠悠的身體,再到後來慕生忠不得不專門成立了一個特別的隊伍—收屍隊,

這一次,慕生忠的隊伍在風雪中跋涉了一年零三個月才到達拉薩,運送的糧食只剩下了一半,這樣的運輸方式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兩次進藏經歷,讓慕生忠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要修一條通往拉薩的公路,

“天路將軍”慕生忠:新中國的築路人

81954年2月初,慕生忠從青海趕往北京,找到了交通部公路局局長,請求修建青藏公路,聽完慕生忠的講述,局長十分感動,但同時呢,也感到十分的為難,新中國建設才剛剛起步,正是到處都需要用錢的時候,這樣一個沒有經過科學論證的項目,他也無法冒險批准,

為了修路慕生忠開始四處奔走,沒有科學探測,沒有經費支持,沒有人敢貿然同意這個看似不可思議的想法,然而,慕生忠的努力沒有白費,很快修築青藏鐵路的報告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批示,

在資源緊缺的情況下,慕生忠爭取到了十個工兵,30萬修路經費,3000件鐵鎬,3000公斤的炸藥,就這麼點兒物資在青藏高原上修建公路,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當然,困難比慕生忠想象當中的還要多,

“天路將軍”慕生忠:新中國的築路人

慕生忠的手下只有十個兵,為了修築舉世罕見的青藏公路,他必須說服1200名駝工,加入到修路的隊伍當中,然而,慕生忠剛一開口,駝工的隊伍裡邊就炸開了鍋,有人嚷嚷道,這個地方吸口空氣比吃一碗飯還金貴,空著手走路都喘氣,再掄著大錘幹力氣活,那不把人給累死也得憋死啊,如何能夠消除大家對於青藏高原的恐懼感慕生忠想到了一個妙招,在電視劇《雪域天路》中重現了當時的情景,他說:大家的心情我都理解,大家出來小一年了,我也不難為大家,可是啊,在你們走之前啊,我要請你們各位啊,給我幫一個小忙,請大家走之前能幫我們每個人能開出三分地來。

“天路將軍”慕生忠:新中國的築路人

為了儘快離開危機四伏的高原,駝工們幹勁十足,僅僅一天的時間就開出了27畝的菜地,看到那27畝菜地,慕生忠樂開了花,他立刻讓大家召集1200名駝工開會,他已經有信心能夠留下這些人了,有人說,在這個地方幹活能累死人,我看不至於啊,你看你們幹了一天多,每個人開出了三分多地啊,就在這2800米的地方啊,你們揮動著你們的鐵鍁,钁頭愣把這千年荒地開出來,我看將來照樣能夠在這個地方揮鐵鍁,掄大錘,修公路對不對?

在慕生忠的號召之下。駝工們終於都留了下來,這個時候的慕生忠拿起一把鐵鍬,幾乎所有人都看到了他的鐵鍬上用烙鐵烙著五個字,慕生忠之墓,

“天路將軍”慕生忠:新中國的築路人

對於慕生忠的堅持和執著,大家都有些震撼,也有些感動,從這天起,再沒有人提過要離開青藏高原,青藏公路開工兩個月後,慕生忠找來了一名工程師鄧鬱清,但是,當鄧鬱清千里迢迢趕到築路現場的時候,他被眼前一幕驚呆了,

鄧鬱清怎麼也沒有想到,在世界屋脊上修路竟然連一個正規的測量隊和施工隊都沒有,“就憑你們這30萬塊錢,就憑你們這幾千個鐵鍬,還有拉駱駝的農民、牧民。修便道都是笑話呀,你沒有測量啊你沒有計算,你何談施工啊?”鄧鬱清說完就要離開,慕生忠一看留不住人氣得只抽悶煙,他突然靈機一動,對鄧鬱清說道,既然大老遠跑來了啊,上山看一趟總可以吧,就當是參觀一趟崑崙山的雪景,你看怎麼樣?沒想到鄧鬱清上山之後,還真的就改變了主意,來到修路現場,鄧鬱清的眼眶突然就溼潤了。

“天路將軍”慕生忠:新中國的築路人

只見1000多人在冰天雪地裡奮力揮動著鐵鍬,他突然意識到,西藏目前需要的不是一條頂級公路,而是一條救命的通道,鄧鬱清決定留下來,和慕生忠並肩作戰,由於形勢緊迫,青藏公路必須在年內修到拉薩,留給他們的時間只有四個月,然而,崑崙山的阻隔卻成為慕生忠和鄧鬱清面臨的第一道難題,這是從格爾木西上崑崙山的第一道關口,是進藏的咽喉,這裡谷壁陡峭懸崖嶙峋,萬丈深澗下水流湍急,要想在這裡架起一座橋樑,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慕生忠卻下令,必須在三天之內修好這座橋,接到這個命令,鄧鬱清徹夜未眠,他們連最基本的水泥和長釘都沒有,怎麼能夠在這樣險峻的峽谷上修好一座橋?鄧鬱清沿著峽谷考察了十幾公里,終於找到辦法,

“天路將軍”慕生忠:新中國的築路人

%鄧鬱清考察後發現,這條峽谷最窄的地方只有四米寬,經過仔細的計算後,鄧玉清僅用九根九米長的東北紅松,少量的鋼筋鉛絲和十名工兵六個石匠一起,在三天之內架起了原本需要12米長的青藏線上的第一座橋樑,這座三天就修好的簡易橋樑到底結不結實?能不能過汽車?鄧鬱清爬上頭一輛汽車正準備試驗就被慕生忠一把給拖了下來,慕生忠說,你是咱們唯一的工程師,是寶貝疙瘩,還是我來吧,鄧鬱清急了,這可不行啊,你是一軍之帥呀,不能夠冒這個險,慕生忠裝作沒聽見,坐騎駕駛室就命令駕駛員開車,在眾人緊張而期待的注視中,慕生忠乘坐的第一輛車穩穩地通過了這座簡易橋樑,鞭炮聲歡呼聲響徹青藏高原。

“天路將軍”慕生忠:新中國的築路人

1954年9月下旬。慕生忠率領的築路隊進抵唐古拉,這裡是青海和西藏的界山,公路要通過的路段是海拔5231米的山口,慕生忠對大家說,我們的隊伍能鑽地能上天,一定要把唐古拉踩到腳下,勝利就在眼前,就是死,頭也要向著拉薩,慕生忠率領他的築路隊伍開始了殊死的決戰,一個月後,彭德懷收到了慕生忠發來的電報,上面寫著我們已經戰勝了唐古拉山,彭德懷既吃驚又感動,他立刻回覆,從現在開始,你要什麼給你什麼,你要多少,我就支持你。

“天路將軍”慕生忠:新中國的築路人

慕生忠帶領的築路隊,憑著手裡的鐵鍬,將青藏公路修過了唐古拉山,這個時候,彭德懷嚮慕生忠下達了一個新的任務,再開闢青藏公路的同時,向北再開出一條從格爾木到敦煌的公路,這條路呢?要穿越戈壁,通過上百里的沿湖地帶,限期只有幾十天的時間,慕生忠又該找誰來負責這條路?

“天路將軍”慕生忠:新中國的築路人

與慕生忠並排同行的這位白髮老人名叫齊天然,他原是國民黨的少將師長,解放戰爭中率部起義,隨後又回到大西北,慕生忠找到他的時候,齊天然是可可西里轉運站的站長,慕生忠向齊天然交代任務的時候,就是這樣的口氣,我沒有錢,沒有人,只有要求我把路修到拉薩的那一天,你的路也必須修到格爾木,齊天然說好吧,我修到哪裡修不動了,就死在那,釘個橛子做記號,你再派人接著修。慕生忠說:你死了我給你樹碑立傳。

“天路將軍”慕生忠:新中國的築路人

\u001fh\\$\u0005齊天然帶著44個人開始修建敦格公路,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怎樣通過這片方圓5800平方公里的鹽湖,人們不知道鹽能不能作為築路的材料,更不知道厚達數米的鹽蓋能不能經得住汽車的碾壓,齊天然發現鹽湖的湖面上有一層堅硬而平整的鹽蓋佈滿著溶洞,凹凸不平,他突發奇想,將鹽湖邊的鹽撒在溶洞裡,再將鹽湖裡邊濃濃的滷水灑在上面,沒想到這個無奈之中的發明竟然成功了,公路順利通過了31公里的鹽湖湖面,直到今天,萬丈鹽橋依舊是青海一絕,齊天然發明的鹽蓋填溶洞和滷水補裂縫的方式至今仍然是鹽湖路段,用來修補路面的唯一方法。

“天路將軍”慕生忠:新中國的築路人

1954年12月15號慕生忠一路風塵一路喜悅的到達拉薩布達拉宮,與此同時,敦格公路也傳來了好消息,齊天然帶領的築路隊也如期到達格爾木,敦格公路修成的那一天,齊天然讓人宰了牛備了酒,準備在敦格公路和青藏公路的交匯口召開慶功大會,可是他太累了,竟然靠在汽車輪子上睡著了,這一睡啊,就是一天一夜,當他醒來的時候,以為慶功大會已經結束,然而戰士和駝工們卻說,牛肉煮熟了,還沒吃,青稞酒也還沒打開,就等你醒來,齊天然愣住了,看著這些生死與共的戰友,他流下了熱淚。

“天路將軍”慕生忠:新中國的築路人

\u001fh\\$\u00051954年12月25號盛大的通車典禮在拉薩城區舉行,慕生忠帶領的築路隊受到藏族同胞最熱情的歡迎,由於路況穩定,青藏線成為通往西藏的主幹道,在之後的50年間,青藏公路擔負著進藏85%,出藏90%的物資運輸任務。

青藏公路勝利完工的消息傳回北京,毛主席興奮地說道,我明天26號的生日今天過了,他一連喝下三杯酒,感慨地對前來報喜的周恩來、彭德懷說,沒有公路就沒有西藏,有了公路保衛西藏就有了保障,當初,青藏公路修進世界屋脊的時候,沿連個做標記的地名都沒有,慕生忠對彭德懷說:“彭總這條線吶,許多地方的現在還沒有名字以後啊,他們的名字,可是由我來取啊”,彭總笑著說,你不取誰取呀,於是,公路修到哪裡慕生忠便把名字起到哪裡!什麼望柳莊,雪水河,五道梁,風火山、開心嶺、沱沱河、萬丈鹽橋,這一個個如今在青藏線上已經耳熟能詳的地名,無一不寄託著慕生忠將軍對這片土地的深情厚。

“天路將軍”慕生忠:新中國的築路人

1994年10月19日慕生忠將軍逝世,享年84歲,他把畢生的精力和智慧都傾注在了青藏的山山水水之間,死後也讓兒女把他的骨灰撒在了崑崙山上,他要讓青藏公路上的隆隆車身,伴隨他長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