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的“重口味”:穿越千年,跨越種族的“人狐”戀情

話說,古代好色之人,實屬不少,可像蒲松齡這麼重口味的實在罕見!像什麼,唐高宗偷情自己父親的妃子武媚娘、四十歲的蘇東坡怒娶十四歲的王朝雲、明熹宗愛上了自己奶媽客氏等,這些場景雖然在情感上令人難以接受,但總歸還是人與人範圍內展開的情情愛愛。蒲松齡倒好,一搞就搞了波大的,不但跨越年齡、階層,甚至還跨越了種族,直接在《聊齋》世界裡展開了三十多場轟轟烈烈的人狐愛情。

可想而知,清朝那些皓首窮經的老夫子們,看到這些大膽的文字裸露和奔放的戀愛情節時,不說會把鼻子氣歪,但吹鬍子瞪眼的過程,肯定是會有的!

蒲松齡的“重口味”:穿越千年,跨越種族的“人狐”戀情

蒲松齡故居

俄國有位叫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文學家曾說過:“藝術高於生活,但來源於生活。”那麼是否證明,現實中有人狐戀,給他提供了素材呢?或者還是說,古代有那些人為蒲松齡做了思維啟迪,激發了他的“戀狐癖”呢?答案顯而易見的,人狐兩者的誠摯愛情現實中是不存在的,頂多也就是主人與寵物間的憐惜與被憐惜,而不是愛戀與被愛戀。但是,啟發蒲松齡的“引路人”,的的確確存在!

首先,“狐狸”“愛情”兩個觀念的關聯,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國風》裡有首衛國詩歌《有狐》是這樣唱的:

有狐綏綏,在彼淇梁。心之憂矣,之子無裳。

有狐綏綏,在彼淇厲。心之憂矣,之子無帶。

有狐綏綏,在彼淇側。心之憂矣,之子無服。

蒲松齡的“重口味”:穿越千年,跨越種族的“人狐”戀情

一步三回盼

什麼意思呢?“有狐綏綏”,就是形容一隻沒有伴侶的狐狸孤單求偶的樣子,用在人身上則是象徵女子思慕男子。而這首詩歌的意思,即有憫傷孤貧、諷刺衛國法律不讓喪偶人員重新婚配的含義,還有年輕女性擔憂丈夫、或給男子表達愛慕之情的意思。但總的來說,歸根結底,是繞不過一個“情”字,望彼思己的憐憫是情,祈求婚配的慾望是情,心憂丈夫的關懷是情,一見傾心的愛慕更是情,條條寓意躲不過一字曰:“情”,而自此“狐狸”與“愛情”這兩個詞就正式聯繫在了一起。

蒲松齡的“重口味”:穿越千年,跨越種族的“人狐”戀情

其次,就是純潔的“狐狸”和潔白的“愛情”被玷汙,“狐狸”同“愛情”解除綁定,與“姦情”相聯繫起來。而為“狐名”汙化進程,做出“最大貢獻”的典型人物,就是同妹妹兄妹亂倫的齊襄公:他的亂倫故事,被《詩經·南山》稱作“雄狐綏綏”,而“綏綏”兩個字在齊襄公的“光榮事蹟”上滾了一圈,意思就變了,道學家把原意的“思慕男子”改成了“行淫蕩之舉”,從此狐狸就變成了“淫獸”。

漢代之後的朝代,多是尊崇儒術為道學正統,道學家們為了彰顯自身的正義,自然要時不時的對“狐狸”形象,抹黑一把,之後甚至一度搞出來了“狐綏鴇合”這樣的詞。從此,“狐狸”的形象,在經過歷代道學家的幾番“渲染”之後,便脫離了“愛情”的懷抱,再也掙不脫“姦情”的羅網,如:魏晉南北朝的《搜神記》中,不僅給儒學大家董仲舒,安排了一位老狐狸訪客,還給王靈孝安排了一位可以“作好婦形”的美貌狐女阿紫。

隋唐時期,創作的想象力不怎麼樣,不過添油加醋倒是有一手。深度沒提上,倒是著實在臉面上下了一番功夫,把“狐女”形象塑造的“妍姿美質,歌笑態度,舉措皆豔”,就連當時世家公子韋崟見過後,都放下高傲,“愛之發狂,擁而凌之”。至於現代霸道總裁的橋段:“呵,女人,你這是在玩火”,當時發沒發生無人知曉,不過想必在作者的想象中也是有的。

蒲松齡的“重口味”:穿越千年,跨越種族的“人狐”戀情

封神演義劇照:“狐女”妲己與商紂王

宋明時期的《湖海新聞夷堅續志》便記載了六個狐狸精故事,而其中《狐精魅人》、《狐戀亡人》兩個故事,一個是男子被狐女魅惑的形神枯槁,一個則是思念而死。至於後來居上的《封神演義》,則直接又把“狐女”地位從傷人害人,提到了狐女亡君亡國的新高度。

故此,蒲松齡之所以放著大量的美女佳人、青山秀水題材不寫,偏偏對狐狸“情有獨鍾”,也是情有可原的,畢竟傳統就是這樣,要“爆火”,要博人眼球,當然得寫點群眾們“喜聞樂見”,或是能引起“口誅筆伐”的題材。而“狐女”這個詞,就像狼群中的哈士奇、夜裡發綠的貓眼,或是沙漠裡營建的世界級全天候大噴泉,既有熱點,又能引起大家討論,何樂而不為?

蒲松齡的“重口味”:穿越千年,跨越種族的“人狐”戀情

《聊齋》中的美滿家庭

當然,一開始“惟有讀書高”,“縣、府、道三試第一”的“科舉達人”——蒲松齡,並沒有把事業重心放在寫小說上,但是自順治到康熙後三次鄉試未中,從“科舉達人”淪落為“科舉陪跑”的殘酷現實,徹底擊碎了他心底所有的僥倖和高傲。終於,在康熙十八年,蒲松齡成功轉型成為了一位“誌異小說家”,並在39則“人狐之戀”構築起的“人狐世界”中獲得了自我慰藉和價值實現。後世讀者們,也在蓮香、鳳仙、辛十四娘、胡四姐等“人狐相戀,相愛相惜”的故事陪伴下,渡過了一段難忘的青春,對愛情也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