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焦虑与都市“隐形贫困人口”

财富焦虑与都市“隐形贫困人口”

“办公室里三代人,70 后存钱,80 后投资、90后负债,90 后的父母替孩子还贷。” 2019 年伊始,这段网络语就被媒体报道火遍网络,可谓一语道出了不同年代生人各自不同的财富观。尤其是90 后乃至00 后为主的年轻人,不少拥有超前消费、负债现象,与国人尊崇勤劳致富、重储蓄的传统财富观念相去甚远。


自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物质基础与财富呈几何式增长的同时,财富观念也在不断变迁。与西方国家从小有意识进行财富观的学习与培养不同,国人对财富的认知与观念性的变迁,则多是受到来自于时代背景下经济大环境的不断演变影响,也来源于市场中的摸爬滚打与生活中无数个个体财富教育。


由此,有媒体将国人财富观的变化分为了五个时期:储蓄为王期、资本市场觉醒期、证券投资期、房地产投资期和互联网理财期。


过程中,机遇无数,挑战亦无数。因此,有人冒进,有人慎之又慎,亦有人茫然不觉。财富的奔流不止,自然造就有个人际遇不同,甚至出现财富阶层上的分化。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财富意味着过去的奋斗史、现在的生活品质与未来的生活保障。由此,有人将“财富”二字拆分,“财”指储备金、银行存款,“富”是指家屋充实。对于现代人来说,财富不仅来自于积累与消费的进出,也来自于财富投资的盈亏。


不能忽略的是,每一代人都在不同的环境下长大,形成了不同的财富观念。在每个家庭的财富生态中,财富观念的差异也在对生活本身产生着深厚的影响。


财富路径回顾


1978-1985

储蓄财富觉醒期

关键年:

1978 年

财富事件:改革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大包干”政策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

时代记忆:喇叭裤、披肩发、迪斯科风靡全国。当时流行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孩子们的娱乐就是踢毽子、跳房子、看小人书,大人们则是读书看报、听广播、看露天电影。

财富掠影:在改革开放的号召下,社会进入财富原始积累的时期,诞生很多原先一穷二白的农民企业家。


1985-1990

资本市场萌芽期

关键年:

1985 年

财富事件:价格双轨制

1985 年年初,国家宣告生产资料的“价格双轨制”正式形成。同一产品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计划外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制度。直到90 年代,向市场经济转轨,价格双轨制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时代记忆:《射雕英雄传》风靡大陆、健力宝、可口可乐开始出现在大街小巷,大陆第一家肯德基在北京开业;费翔、小虎队成立、崔健等音乐人走红;中国人第一次触网。

财富掠影:据说在1988 年,全国商品价差、贷款利差和外汇汇差共计3500 亿,其中70% 流入了倒爷们的私人腰包。江湖流传“十亿人民九亿倒”,但实际上对于很多普通老百姓是抢购生活用品的一年。


1990-1998

证券投资风暴期

关键年:1990 年

财富事件:证券交易所成立

深圳和上海先后成立了证券交易所,尽管当时市场普遍知识匮乏、风险意识差,监管不完善,却依旧成为老百姓除了银行储蓄以外最重要的投资场所。

时代记忆:小霸王学习机、黄家驹演唱会、三毛与荷西、BP 机成为一代人的记忆。五羊本田成为很多人的梦想坐骑。

财富掠影:整个90 年代,资本市场的财富魅力带给普通老百姓一种冲击,完成对投资理财的第一次科普。同时很多体制内的人,看准机会下海,知识分子投入市场经济。


1998-2009

房地产的兴盛期

关键年:1998 年

财富事件:“取消福利分房,实现居民住宅货币化、私有化”来推动房产改革,开启中国的商品房时代。

时代记忆:一款名为OICQ 小软件开始流行,CS 游戏火爆全国。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世贸,杨利伟登月、“超级女声”等。

财富掠影:伴随着中国城镇化的猛进,温州炒房团等名扬全国,交易额一次次刷新人们的眼球,房子逐渐成为国人的重资产。同时,煤炭造就了一批山西富豪。


2009-2018

互联网金融崛起

关键年:2009 年

财富事件:一大批互联网金融公司先后成立,创投圈不断传出各大网贷平台千万美元级的融资消息,互联网金融产品逐渐开始颠覆中国人长期形成的财富观念。

时代记忆:全球金融危机蔓延,2015年的股灾让国人教训深刻。2013 年,微信诞生。同时互联网催生商机无限。

财富掠影:互联网金融,让金融产品投资变得更加便捷,低门槛,同时也令人眼花缭乱,信托、公募、私募、保险、期货等等。而P2P 的跑路新闻,也让很多保守派充满了质疑。


财富焦虑与都市“隐形贫困人口”


70 岁李大爷的担忧:孙子不肖

李建国 70 岁 河北人 现居北京


本该安享晚年的李大爷,最近患上了年轻人容易犯的失眠毛病,常常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几个小时也睡不着。老伴儿已经去世好些年,又不想影响工作繁忙的儿子儿媳,他没将这毛病告诉家里人,况且也十分清楚自己的病灶来源:孙儿不仅跟自己离得越来越远,而且在他的眼中,已经在堕落了,他这都是揪心揪的。


小时候的孙儿可爱调皮得很,会经常缠着他讲以前的故事,下岗、做倒爷、买过证券。只是,现在已经上大学的孙儿,已经有了“网络”这个新爷爷了。孙儿说网络上什么好玩的都有,他那些老掉牙的故事再也没有吸引力。


苦于与孙子没有共同话题的李建国每次都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地挑起话题,但每次一挑头孙子就皱着眉头说:“听过啦!爷爷,我在玩游戏,等会再跟你说。”


每次跟孙子相处时不得其法的苦闷,让李大爷有些挫败,而且很担心。孙儿玩起游戏来,一坐好几个小时,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就像自己年轻时候,饿着肚子在山上逮兔子一样的全神贯注。


“这样身体哪受得了?”他每次把这些担忧讲给儿子听,儿子也不重视,随口说了孙儿两句,还跟他说现在年轻人都这样,就忙自己的去了。


但这并不是最苦恼的事情,最让李建国焦急的是孙子花钱时的大手大脚。自从得知孙子一双鞋要好几千的时候,一贯节俭的他心里就挂着事,一双鞋哪需要那么多钱,都快赶得上自己一个月的退休金了。


这还只是开始。李大爷苦口婆心地跟孙子讲道理:“我们那个时候,饭都吃不饱……”。孙子随口一句“哎,时代早就不同了。这算什么呀,几千块而已,我买个耳机都比这个贵!”李大爷彻底不知所措了。


“一个耳机怎么那么贵?几块钱的不能用么?”


“怎么能一样呢,这个不伤耳,无损音质的。”


“我听听……哎不就一样吗?还没有那些便宜的声音大……”


对话在孙子一脸“你不懂”的表情中,不欢而散。一边想让孙子减少高消费,一边又担心孙子在学校伙食不够好的李大爷,开始私下给孙子零花钱,让他省着点花,吃好一点。


万万没想到,孙儿的胃口越来越大,李大爷不给够钱之后,就开始在什么互联网金融平台上去借钱消费。最近直到贷款还不上了,才闹到了家里。


儿子对孙儿就是一顿打,骂骂咧咧还了钱就了事。但是,李大爷更担忧的是,这思想观念不变,以后可怎么得了?想想自己年轻时候也不是没见过大风大浪。90 年代,深圳和上海成立证券交易所,A 股有的股票从1 块飙到100,但最后还不是有清算的时候。过程中,自己一直把握两个原则:一不欠人钱,二不挥霍钱。


一家人勤俭节约,一分钱掰开了两半花,就这样扣扣索索才把一个儿子一个女儿送入大学,才有了现在的好生活。怎么到了孙儿这一代,就一点不懂得勤俭节约的道理,还可以借钱消费了呢?


老一辈人常讲:“成家有如针挑土,败家犹如水推舟。”在李大爷看来,孙儿现在的所作所为,就是个败家子无疑了,自己得赶快让娃儿浪子回头才是。


过年之后,自己特意带着孙儿回了一趟河北农村,没想到孙儿一点没接受到教育,待了没两天就自己回家了。七八年没回了,倒是农村现在的生活也是过得热火朝天,家家户户都有小汽车,盖新房,有孩子的家里玩具也是堆成山,还有各种塑料垃圾也是随处可见。哪还有当年乡村勤俭质朴的模样?


李大爷也开始困惑了。时代是不一样了,现在都有钱了,但花钱的地方也多了。难道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就不要了,就不管用了吗?


财富焦虑与都市“隐形贫困人口”

人到中年:患上“财富焦虑症”

袁伟(化名) 80 后 深圳人 外企高管


“外表风光,内心彷徨;容颜未老,心已沧桑。”这一段话,袁伟觉得用来形容自己也很合适。在外人看来,即将跨入不惑之年的80 后袁生,在外企担任管理层,住福田,开宝马,老婆贤惠,孩子聪慧,还有老人在家帮着忙上忙下,是人人羡慕的小康之家。


他却不满足,虽然眼前日子还过得去,也有一笔资产储蓄,但面对资产保值需要以及未来的不确定,实际风险性仍然很高,财务焦虑在所难免。


他算了一笔账:现在和老婆的收入加起来每月60000 元左右,每个月生活消费加上孩子的教育培训费用将近20000 元,房贷、车贷、保险每个月将近18000 元,每月给孩子预留教育基金5000 元,偶尔还有个头疼脑热或者应酬的支出3000 元,剩下来的已经不多了。


他坦言之前看过一篇文章,大概说“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但是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车有房有娃的那些。”觉得太戳心窝子了,这就是对中年人真实写照,上有老,下有小,顾虑太多。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中年人,都如此苦逼。像他的兄长俊哥,早就实现财务自由,现在天天喝茶交友,做点投资,生活过得乐哉乐哉。“曾经都是一起拼事业的同事,只是他胆子大,在2010 年投入炒房,到处借钱,甚至把丈母娘压箱底的养老钱都借来买房,在深圳的8套啊,直接完成从打工仔到富豪的升阶。”


袁伟也不是没有抓住机会,但还是过于谨慎。只因不想让家人背负买房压力,毕竟老一辈人没欠过银行的钱,当初买房欠银行几十万,就已经快夜夜睡不着觉了。所以就买了两套,其中一套没过几年就卖了。“当时已经涨了好几倍,没有预料到以后还会涨,用现在价格评估亏了300 多万。”


尽管如此,袁伟还是觉得对比很多人已经很幸运。都说80 后是苦逼的一代人,但对比现在的没有家庭支持的90 后、00 后,自己还是沾了一点光,至少当时买了两套房,助力自己完成了结婚、生子的这些人生大事。


投资房产,早已过了好时候,况且门槛太高,已经没有机会了。让袁伟头疼的是,自己虽然有些储蓄,但如何跑赢通胀也是问题。之前股市好的时候,跟风研究过,在牛市时候小赚一笔,让他尝到投资的甜头,开始恶补相关的理财知识。


可惜牛市并没有一直延续,股灾来临,不少人的资金被套在股市中,身边有朋友卖房炒股、杠杆炒股,最后都亏得一塌糊涂,有些人都不知道去哪里了。袁伟也是。“没有及时清仓确实是被利润迷昏头了,钱哪有这么好赚的?”但这次的损失也让袁伟对理财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更懂得如何评估各种投资理财项目的风险和价值,做决定的时候更加慎重了。


后来袁伟也转战过各种其他理财项目,基金、期货、区块链、P2P 等,但都投入不大,收益与损失算是五五开。“理财意识有了,但理财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但不入市资产就等着贬值。”


这几年身边还有些朋友移民,有些手上资产还不如他,直接卖了在深圳的房子,在澳大利亚移民。想着以后孩子也要出国留学,所以移民的心思也动过,但思来想去,终究还是不打算做“二等公民”。


“如果祖国不好,移民地位只会差,如果祖国好,又何必移民。”


年前时候,袁伟投资了两家创业公司,投资不大,一方面很看好创始人和项目,一方面也想做些新尝试。此外,在股市、基金都有些分散投资。也算是遵从了“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投资智慧吧。


袁伟坦言,他其实并不缺钱花,更多的是对未来的焦虑。对于一个小中产家庭,一场疾病一个偶然事故,就足以摧毁一个家庭几十年的积累。所以,这几年,每个周末都会有意识地带一家人去爬梧桐山,登登高,呼吸新鲜空气,保持心情舒畅。“这些不花钱的健康投资,可能比金融市场的投资回报还要大得多。”

财富焦虑与都市“隐形贫困人口”

年轻人诱惑多,但我没“飘”

海伦 95 后 参加工作一年


“现在外界对90后、00后有很多看法,不过我并不在意。”作为一位95年的“老阿姨”,海伦觉得人人都有自己的路,犯不着跟别人较劲、解释和证明。


作为伴随互联网起步发展到升级的一代人,生活方式、理财理念等多方面,都与长辈们有很大的鸿沟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比如在吃穿住行、购物娱乐的需求上,海伦都跟互联网有着莫大的系,“我买衣服,都是在特定的网红服装店买,衣服又便宜又好,还省钱。去哪里玩、吃美食必定先看网评,出门打车也是网约车APP。总之,就属于那种离了手机就没法儿生活下去的人。”


事实上,海伦觉得这一代人也有这一代人的痛楚,就像她未来也要考虑结婚成家的事,但就现在房价来说,如果不靠家人支持,想靠自己打份工赚钱买房基本没希望。所以,很多同龄人都会想办法创业,做主播、开网红店。互联网的诞生,的确给很多年轻人带来了发展机会,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诱惑。


她坦言,也看到不少身边学弟、学妹,通过校园贷、各种网贷消费名牌,导致还不了款的情况。还有朋友因为赚钱太容易,开始“飘”了,贷款买豪车,租高档公寓。在她看来,这都不是长久之计。


面临更丰厚的物质诱惑与选择,海伦觉得自己并没有失去方向,什么上面值得花钱,什么不该花钱,心里清楚得很。“我也会用千元级别的爽肤水,几千块的限量版球鞋,但也有二三十块钱一件的纯棉T恤。”


她分析自己之所以不会过度超前消费,应该得益于自己的家庭教育,从小父母就教她区分价值和价格,知道什么是对自己真的好。“我也会贷款买一台好的电脑,但一定是核算过自己的支付能力和利息额度之后的决定。”


现在海伦的收入并不高,但也会做一些理财储备,每个月购买500 元的定投基金,还会有一笔小额存款用来炒股。“定投对我来说就类似储蓄了,炒股更多是了解金融市场和积累经验,我爸经常教育我,现在已经不是靠双手就可以致富的年代了,得有智慧的勤劳才行,必要的理财知识是必备的,我现在更多还是投资自己的阶段,经验比金钱更重要。”


除此之外,海伦把时间更多的投资到自己身上,现在正在利用业余时间考取证券资格从业证,此外还有报英语学习班。“虽然跟工作没有太大关系,但多学习一些知识技能总是好的。”


海伦也表示,自己在同龄人中的确算比较老成的,但自己也不是没有爱好,比如吉他,还有自己喜欢的爱豆,也会追剧。“生活的方式有万千种,但核心的问题是,你想要过怎样的人生?”对于海伦来说,她还在给自己做准备,并且相信未来那一天总会到来。


财富焦虑与都市“隐形贫困人口”

财富现象:都市里年轻的“隐形贫困人口”


2018年,由融360发布的一组消费调查数据,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现在正值年轻的90后为主的青年人财富观的高度关注。数据显示:90后在借贷市场上的占比高达49.31%,在亚洲同龄人中排第一。并且,这其中有28.57%的人使用消费贷款,就是为了偿还其他贷款。


另一组数据,同样令人心忧:2017年,支付宝发布《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指出,99%的90后能按时还款。但在2018年1月,腾讯发布的《2018微信还款年度账单》中,只有61%的用户保持按时还款的习惯。


不少正值青春年华的年轻人,已经逐渐成为都市里新的“隐形贫困人口”。


从“物质匮乏”到“消费享乐”


成长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物质上的极大丰富,让这一群年轻人在面对消费时没有后顾之忧。这与他们的父辈祖辈,通常形成强烈的反差。


一些经历过“苦日子”的长辈们,即使在现在拥有了财富,也往往对自己十分节省。从心理学角度,这是长期来形成的“匮乏感”、“不安全感”,甚至由此产生一种“不配得”的心理,因而对自己物质上十分严苛。同时,儿时的“匮乏感”,会让他们对儿孙辈产生一种“补偿心理”,自己在年幼时没有得到的享乐,希望在儿孙身上得到弥补。


此外,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消费主义不断强化及泛滥,商家也在不断灌输的“买买买”才是好生活的标准。不少90 后由此养成与父辈们完全不一样的财富观:更注重当下的享乐,超前消费、过渡消费时有发生。


物质的充裕,也带来了个性化消费趋势,年轻一代相比父辈的“实用主义”,更加注重细节、品质、创意和个性。


“ 懒惰”成为第一消费动力


90 后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伴随互联网技术发展推动网购发展的横扫之势,随之带来“懒人消费”的兴起:没时间买菜,外卖叫一份麻辣烫;不想大扫除,让扫地机器人代劳;想吃新鲜水果不想出门,社区生鲜超市快速配送……


“懒人经济”的日益成熟,让年轻人可以足不出户,就通过“手机”享用到千万商户上门为他服务,包括网络购物,外送服务和上门服务等。这也逐渐让90后,拥有了“宅”的特质,“懒人经济”也由此获得极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焦虑逐渐成为这个时代的通病。国民财富积累的初级阶段已经结束,科技变革带来的时代变化速度太快,带给年轻人的生活和未来的不确定性更大,也由此带来不一样的经济生态与时代机遇。


财富焦虑与都市“隐形贫困人口”


编者观察

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财富观?


在《说文解字》中,钱,銚也。代表着古代种田的农具。或理解为,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财富。也有人说,钱字是带金属的两把戈,用不好,容易伤到别人和自己。无论哪一种,财富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必备品。


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爆发带来物质生活的充裕,国人的财富观念也在经济浪潮中不断历练。每一种财富观的形成,必然都有其时代背景。老一辈的务实节约,中年人的开源节流,以及年轻人的投资自己,都因时代而起。


存在即是合理。无论什么财富观,本无对与错之分,只有适不适合。每个人的财富观也会随着年龄、社会地位变化而变化。当年轻人成家后,家庭的责任或许会使他们转而成为稳健的投资者;中年人退休后,一辈子辛勤劳累的他们也许会懂得及时行乐的妙趣,事情一直都在发展中。


与其去评价他人不同的财富观,不如内观自己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财富观?现代人离不开财富,但其也仅是生活幸福指数的其中一个指标。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涌动着各种物质的诱惑,但种种现象也表明,物质堆砌的幸福与快感总是暂时的,稍纵即逝。


最终人都需面对生命的虚无。或许,思考认识自己,才是找寻适合自己财富观的第一步。


都说上帝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面对财富又何尝不是如此?过犹不及,每一项事物走向极端总归难以长久。丈量自己的财富目标,把握自己的资产情况,虚实结合,树立合适的财富观念,才能让我们在金钱中不至于迷失,不因贫穷而过分节俭,不因富裕而肆意挥霍,幸福也就自然相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