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爭議的山東博物館匾額:換還是不換?

前不久,#山東博物館或因字體潦草換匾額#的話題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


經瞭解,原來是山東省的政協常委、中國書協理事、山東省書協常務副主席孟鴻聲在今年山東省“兩會”上,提交的關於“山東博物館”匾額的提案已經進入立案辦理程序了。


該提案內容如下:

《關於山東博物館匾額

更換為書聖王羲之正體集字的提案》

山東博物館的浪漫主義草書匾額,長期以來,不斷地引起了人們不菲的聯想,甚至惡搞,難以啟齒的不雅版本,層出不窮,如“山東××館”、“山東××報”、“心繫××波”等等。


微信網絡廣泛傳播,流言蜚語貽笑大方,全國範圍影響很差。


山東是素有歷史文化強省之稱的聖地,莊嚴的山東博物館是展示輝煌文明的平臺,匾額則是這一神聖建築的文化明珠,具有畫龍點睛的標識作用。


但是,當前的山東博物館匾額題字,是對郭沫若先生書法作品中自由草書題款的局部截圖,有很大的隨意性,並不符合政府公共正體匾額的文字規範。


也就是說,那書法本來就不是為了題匾而作的,使用者卻攀名附會地製成了匾額,屬於用字不當,卻讓郭老背鍋。


其實,郭老題了很多博物館匾額,如故宮博物院、陝西曆史博物館、金縣博物館、蘇州博物館等等,都是為題匾而作的正體書法,均未引起觀眾如此不靠譜的聯想誤讀。因此建議,山東博物館更換匾額。


山東作為書聖王羲之的故鄉,建議山東博物館選用書聖王羲之字體,集成正體匾額,既接地氣又和眾美,莊嚴高致、眾所瞻望、永世其芳。


引發爭議的山東博物館匾額:換還是不換?

王羲之正體集字山東博物館匾額

《重磅!孟鴻聲關於“山東博物館”

更換匾額的建議提案已立案》

對此,網友們的態度也是分為兩派,我們姑且把支持更換的朋友們稱為“改良派”,反對更換的稱為“保守派”。


“保守派”的網友說得有幾分道理:


@張麗華文畫@163.com:只要寫得對,用不著改,正好提高一下全民欣賞水平,也藉此證明一下與故宮博物院的聯繫。


@江東老樵_滬漁:更換字體?!真是天大的笑話!郭沫若是20世紀十大書法家。他的書法在啟功之上,藝術功力深厚,博大精深,豈能因“小學生”鑑賞水平的人說三道四就隨意更換以媚俗!此事萬萬不可!

@浮山腳下一個人:我認為不然。用集王字很明顯就是集的,郭沫若的字最起碼還是一氣呵成。而且不管別人怎麼說,郭沫若的字還是相當可以的。這種東西不能指望每個人都能欣賞的來。


“改良派”的網友們說得也不錯:


@快樂就好:提議很對,字體確實讓人浮想連連


@又可以蹦迪啦哈哈哈哈哈:支持!曾經路過看到的時候也是很疑惑到底是什麼地方


@文軒書道詩韻:說實話,這個提案早就該提上日程。郭老的字由於不是專門所題寫,有率意而為的成分。而提案替代品又集字乏神,相當勉強。省內書法大咖又不足以當之。提案雖好,落實困難。究竟讓誰來題寫呢?


支持更換的網友們還認認真真地提出了方案,這其中要數換成顏體的呼聲最高:


@晁毓欣:支持更換匾額!最好的辦法,提供王體顏體漢碑等多種備選方案,公開徵求意見後根據投票結果確定。


@說的和你一樣:不能好好用顏體嗎?顏體為匾額而生不是公認的嗎?


@臥虎山居:確實該換,但我覺得應該用顏真卿的字!其字字體飽滿,雍容華貴,剛勁有力,更能體現山東風格,山東氣質


@冰雪之靜篤:建議換上山東琅琊(臨沂)老鄉顏真卿的字體,更加莊嚴大氣厚重!



且不說這匾額到底是換還是不換,讓我們先來簡單地瞭解一下山東博物館。


引發爭議的山東博物館匾額:換還是不換?

銀白色半球形穹頂形似泉水,

是泉城濟南的象徵;

外牆裝飾用的是泰沂山脈獨有的雪花青石材。


山東省博物館成立於1954年,是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的第一座省級綜合性地誌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省級博物館。


館內擁有青銅器、甲骨文、簡牘、璽印、漢畫像石、書畫、善本書等20多萬件藏品,佔全省藏品的1/3。


常設的陳列展覽有石刻藝術展、明代戰船展、古代錢幣展、畫與書法展、生物化石展、動物標本展、齊魯瑰寶展和恐龍化石展。


引發爭議的山東博物館匾額:換還是不換?

觀眾最眼熟的亞醜鉞

山東博物館藏


但即便如此,山東博物館的人氣和知名度依然不高。有人說,這個鍋得匾額來背。


引發爭議的山東博物館匾額:換還是不換?

說起這匾額,那是距今已有一個甲子的1959年。


在那個冬春交接的2月,郭沫若來參觀山東博物館之後,便即興題詩一首:“縱有寒流天外來,不教冰雪結奇胎;東風吹遍人間後,紫萬紅千次第開。”


引發爭議的山東博物館匾額:換還是不換?


郭沫若十分喜愛這首詩,還在其後的數年裡反覆書寫過。


引發爭議的山東博物館匾額:換還是不換?

引發爭議的山東博物館匾額:換還是不換?

引發爭議的山東博物館匾額:換還是不換?


不少博物館都曾請他題過字,如故宮博物院、瀋陽故宮、陝西曆史博物館、蘇州博物館、武侯祠等。


引發爭議的山東博物館匾額:換還是不換?

引發爭議的山東博物館匾額:換還是不換?

引發爭議的山東博物館匾額:換還是不換?

引發爭議的山東博物館匾額:換還是不換?

引發爭議的山東博物館匾額:換還是不換?

向下滑動查看相關博物館題字


儘管“山東博物館”並不是他正兒八經題字寫的,但在1992年10月山東博物館位於濟南千佛山北麓的新館落成開放時,這幾個字仍然被搬到了匾額上並沿用至今。



一開始知道山東博物館遭受過這樣的“調侃”時,筆者最先想到的是明代徐長孺所著《東坡禪喜集·佛印問答第九》中的最後一節《馬上談》:


蘇東坡與佛印出城遊行。

佛印謂坡曰:“爾在馬上十分好,一似一尊佛也。”

坡答曰:“爾穿一領玉袈裟,在馬上好似一堆太牛屎也。”

印雲:“我口出佛,爾口出屎。”

隨從人呵呵大笑。


這“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見萬物皆是佛”的道理,用在山東博物館的這件事上也挺合適。


其實關於書體,自唐宋以來,特別是在雕版印刷中,楷書等端莊方正的字體就已經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欣賞習慣。


引發爭議的山東博物館匾額:換還是不換?

《十七帖》局部


引發爭議的山東博物館匾額:換還是不換?


至於草書,王羲之晚年所作的《十七帖》被譽為“草書之龍”,毛澤東更是草書的狂熱愛好者。


不過欣賞草書的確是需要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郭沫若所寫的“山東博物館”這幾個字原本也只是作為題款而寫的,而且是豎排的版式。作為博物館的“門面”,換種更接地氣的字體正式地題寫也許會更好。


可要是就如提案所說用集成的王羲之寫的“山東博物館”,只怕會失了書法的連貫性。所以假如要換,那換成什麼還需要再斟酌斟酌。



山東博物館向來是一個順應民意的博物館,它們曾在新館建設之初,準備了4個建築設計的備選方案,並面向社會公示,最終以得票最多的方案作為新館建設的藍本。


新館建成後,山東博物館又應觀眾們的要求,通過現場、報刊、網絡等多種形式的投票選出了“十大鎮館之寶”:


1.東平漢墓壁畫(漢)

引發爭議的山東博物館匾額:換還是不換?


東平漢墓壁畫是山東地區迄今發現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藝術水平最高的壁畫,因發現于山東東平縣而得名。


壁畫色彩鮮豔、內容豐富,既有歷史故事、禮俗記載,又有民間娛樂場面,各類人物形象多達48人。其中孔子見老子圖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一幅保存完好的孔子問禮故事繪畫圖。


2.紅陶獸形壺(大汶口文化)

引發爭議的山東博物館匾額:換還是不換?


紅陶獸形壺於1959年出土于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是山東大汶口文化的代表。


此壺造型生動美觀,類豬似狗。設計也很巧妙,嘴部既可加水,也可出水,使用簡便。


3.甲骨文(商)

引發爭議的山東博物館匾額:換還是不換?


山東博物館藏的商代甲骨文數量在全國博物館中名列前茅,這批甲骨文原為清末羅振玉的舊藏,有四片特級品和精品。


其中一片刻有“鎷”的甲骨文是《甲骨文合集》中唯一帶有“金”字旁的文字。

4.頌簋(周)

引發爭議的山東博物館匾額:換還是不換?


這件頌簋於1954年由山東文管會入藏山東博物館,為傳世西周青銅器中的珍品。


器內底和器蓋上共有銘文15行152字,記載了周宣王對西周貴族頌的冊命,是研究西周社會歷史重要的文字資料,其金文規整、典雅,也是書法藝術的傑作。


5.蛋殼黑陶杯(龍山文化)

引發爭議的山東博物館匾額:換還是不換?


這件蛋殼黑陶杯是1960年從山東省濰坊市姚官莊龍山文化遺址出土的,因胎體薄如蛋殼、色澤黑如漆而得名,僅發現于山東地區且數量較少。


該陶杯是以快輪製作而成,器壁薄如蛋殼,表面烏黑光亮,是典型龍山文化的特徵性器物,代表了中國遠古時期製陶工藝的最高水平。


6.魯國大玉璧(戰國)

引發爭議的山東博物館匾額:換還是不換?


玉璧是一種中央有圓孔且孔徑小於玉質寬度的扁平圓形玉器,是祭祀天地的禮器,代表禮制文化的最高境界。


這件玉璧是在1977年曲阜魯國故城戰國墓中出土的,是目前戰國玉璧中形制最大的一件。


7.鄭燮雙松圖軸(清)

引發爭議的山東博物館匾額:換還是不換?


這幅《雙松圖》是鄭板橋在中進士的第一年送給好友肅翁的作品,於1954年入藏山東博物館。


畫中的蘭竹是鄭燮擅長的題材,更有講述同學之間情意的長篇題記:


“乾隆二年丁巳,始得接交於肅翁同學老長兄,見其朴茂忠實,綽有古意,如松柏之在巖阿,眾芳不及也。後十餘年再會,如故。又三年復會,亦如故。豈非松柏之質本於性生,春夏無所爭榮,秋冬亦不見其搖落耶!因畫雙松圖奉贈。弟至不材,亦竊附松之列,以為二老人者相好相倚,借之一證也。又畫小竹襯貼其間,作竹苞松茂之意,以見公子孫承承繩繩,皆賢人哲士,蓋朴茂忠實之報有必然者。乾隆二十三年,歲在戊寅三月二日,板橋弟鄭燮畫並題”。


8.亞醜鉞(商)

引發爭議的山東博物館匾額:換還是不換?


這件亞醜鉞應該是觀眾們最眼熟的一件文物,它是1965年于山東青州蘇埠屯1號商墓中出土的,是商代禮儀重器、王權的象徵。


“亞醜”之名來源於正背兩面的人面形口部的兩側,各有一個“亞醜”銘記,銘文左為正寫,右為反書。據郭沫若先生所說,應是商代國族的名號。


9.《孫子兵法》、

《孫臏兵法》竹簡(西漢)

引發爭議的山東博物館匾額:換還是不換?


這兩套竹簡是1972年4月10日從銀雀山漢墓中出土的,屬國家一級文物。其中《孫子兵法》有105枚,《孫臏兵法》有232枚。


這兩套已經失傳了1700多年的兵法,解開了歷史上關於孫子和孫臏其人其書有無的千古之謎,被列為“新中國30年十大考古發現”之一。21世紀初,又評為“中國20世紀(100年)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


10.九旒(liú)冕(明)

引發爭議的山東博物館匾額:換還是不換?


旒,是帝王冠冕前後懸掛的玉串,天子的冠上共有12道旒。


這件九旒冕出土於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魯王朱檀墓,是我國截止2012年發現唯一一件保存完好的明初親王冕冠實物。


這些都是由熱心觀眾票選出來的。


那麼這一次,山東博物館的匾額究竟是換還是不換,你覺得呢?

(注:本次投票僅為館兒君發起,不代表山東博物館意見,亦無法影響最終結果。)


引發爭議的山東博物館匾額:換還是不換?




往期珍賞 · 珍品目錄

(點擊標題 即可閱讀)



引發爭議的山東博物館匾額:換還是不換?


多稜鏡遊學:長按識別左圖二維碼關注,收穫最全面的文化遊學信息與最有趣的歷史、文化知識


引發爭議的山東博物館匾額:換還是不換?

引發爭議的山東博物館匾額:換還是不換?


文 博 / 歷 史 / 文 化 / 展 訊 / 館 舍 推 薦


可查看約稿函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館的那些事兒


引發爭議的山東博物館匾額:換還是不換?

若好友申請未通過請過幾天再嘗試)

來都來了,點個在看再走吧~~~


引發爭議的山東博物館匾額:換還是不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